蒙提祖玛的宝藏(法式西点知识分享:吃巧克力仅需1口,从可可树到巧克力却要14步)
蒙提祖玛的宝藏文章列表:
- 1、法式西点知识分享:吃巧克力仅需1口,从可可树到巧克力却要14步
- 2、史上十大毁灭性的攻坚战
- 3、阿兹特克帝国的离奇灭亡——封闭自守文明的必然下场
- 4、Jean-Paul Hévin以巧克力向普天下父母致以无上敬意
- 5、智趣历史一百万人民的帝国走向覆灭,竟然是数百人的杰作
法式西点知识分享:吃巧克力仅需1口,从可可树到巧克力却要14步
法式西点知识分享:吃巧克力仅需1口,从可可树到巧克力却要14步
甜品中最常用到的配料、装饰便是巧克力了
法式甜品中巧克力的应用更是极为普遍
所以学习巧克力基础知识也是成为一名一流的甜品师所必须掌握的
今天我将带大家领略一颗完美巧克力背后所要经历的14个阶段
以及巧克力种类和调温技巧
可可豆的种类
柯立欧罗(Criollo)
香味浓厚,稍具苦味。与其它品种相比,较容易罹病,也较为脆弱。由于树木的数量不多,所以生产量也较低,仅占总产量的3%。然而,其优质而香醇的特点,使它成为一流巧克力公司的最爱。豆荚成熟时会变成红色。
弗拉斯提罗(forastero)
原产地在亚马逊,现在主要栽种在巴西或者西非等地。约占总产量的80%。豆荚成熟时,会变成黄色。
特立尼塔利欧(trinitario)
柯立欧罗与弗拉斯提罗杂交而成的品种。约占总产量的10-15%。豆荚成熟时的颜色,介于两者之间。
价比税金的可可豆
追溯可可树的历史,可以发现,它起源于中美洲森林,在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之前,当地的民族食用的是柔软而带着牛奶味的豆荚内的果肉,可可豆是丢弃不用的。然而,某位美洲印第安青年尝试将可可豆炒过之后,意外发现可可豆令人着迷的香味。
有一种说法是率先栽种可可树的是玛雅人,在阿兹特克文明的历史中,可可豆的用处有两个,即被当做食物和货币。当成食物时是将可可豆捣碎成糊状,加入香草或者肉桂、水制成色香味俱全的饮料。不过,大多数时候,可可豆都被当做货币来使用,由国王征收可可豆作为税金,据说,当时100颗可可豆的价值和一个奴隶是相同的。
1519年,西班牙冒险家柯尔特斯出航墨西哥,征服了阿兹特克国王蒙提祖玛,并将可可豆带回西班牙,很快,可可豆边传遍了欧洲甚至整个世界。
从可可树到餐桌
巧克力经历了什么?
采收—发酵—干燥—拣选—烘焙—研磨(可可胚乳)—混合可可块—巧克力加工(研磨、精炼、调温、成形)—可可块—巧克力
采收:年收2次,在固定的期间内(10-15天)采收。采收者以丰富的经验根据它的颜色和触感判断是否成熟。1个人1天平均可以采收1500个,采收后要剖开它坚硬的外壳,取出可可豆,再将豆子颗颗分散。
发酵:采收后的可可豆要在24小时内开始发酵,发酵的三个目的:使豆子更易取出、防止发芽、让豆子充分膨胀增香。发酵时温度需达到50°C,不能让空气进入,不同品种的豆子发酵时间也不同。
干燥:发酵后的可可豆水分含量为60%左右,需要干燥到8%。
拣选:可可豆在制作成巧克力前要经过严格的品质拣选,过关的可可豆才能被制作成巧克力。
清理:将可可豆放入旋转的机器内,清楚杂质,再用筛子筛选仔细清干净。
烘焙:烘烤10-30分钟之后,豆子含水量降低到3%,外皮干燥更易剥落。
研磨:将烘焙后的可可豆放进机器内压碎。包裹豆子的硬壳和外皮以风力吹掉,只剩下法语被称为grue de cacao的部分。
混合:混合方式是影响巧克力品种的一大要素,不用公司的混合方式都是机密。
研磨(颗粒化)、黑巧克力稍微低一点。
下面以黑巧克力降温为例:
1. 将巧克力切碎放入容器隔水加热,热水保持在表面会冒出小水泡的状态即可,直至巧克力完全融化;
2. 巧克力融化后,倒在大理石台上,用三角刮刀等器具抹开,用刮板舀起巧克力再抹匀混合,不断重复达到降温;
3. 若是持续在同一处混合巧克力,大理石台上的热度就无法散去,所以最好不断移动位置;
4. 巧克力还很热的时候铺开的面积要大一点,温度降低后摊开的面积要不断缩小;
5. 要时常用指甲碰触巧克力确认温度,若觉得还是温的就继续混合,等到觉得变冷时就可以了(28-29°C);
6. 另一个确认的方式是观察巧克力在温度下降、开始结晶时,是否流动速度变缓,变成像甘那许(ganache)般的硬度;
7. 若经过上述确认方法确认无误,要尽快将巧克力装回容器内。一旦巧克力开始结晶,就容易结块,因此这个步骤要快速进行;
8. 巧克力装回容器后,立刻充分搅拌混合。搅拌时要如揉面般用力搅拌;
9. 先隔水加热约5秒,从热水中移开,继续充分搅拌,保持在不结块、易流动的状态(31-32°C);
10. 在卡片上沾半面巧克力,放置约4-5分钟,若凝固后看起来十分光滑具有光泽,那么调温的步骤就完成。反之,若无法凝固或者凝固后表面却出现斑纹的时候,就需要重新来做。
重庆百瑞斯特咖啡西点调酒学院编辑
史上十大毁灭性的攻坚战
攻坚战或说保卫战,在战争中不可避免。面对防御工事,人数众多的一方更注重保卫自己。但是,物资不足或者弹药匮乏,士兵和市民一样,可能被饥饿和疾病逐渐打垮。
10 锡盖特堡之围(1566)——33000人丧生
锡盖特堡是神圣罗马帝国东部边缘的一处要塞,也是苏莱曼一世(Suleiman the Magnificent)(苏莱曼一世或译苏里曼一世,1520-1566年在位,是奥斯曼帝国第10位、也是在位时间最长的苏丹,兼任伊斯兰教最高精神领袖哈里发之职。由于苏莱曼一世的文治武功,他在西方被普遍誉为苏莱曼大帝,而他在奥斯曼帝国国内和东方则被誉为卡努尼苏丹苏莱曼。——译注)最后一场战役的战场——那时他已经70多岁了。克罗地亚的统治者尼古拉·萨连斯基(Nikola Zrinski)只有一支不到3000人的军队,却要对抗奥斯曼帝国要他投降的命令。尽管对方人数是他的50倍,他仍声称他将是维也纳的最后一道防线。
8月6日,围攻开始。苏莱曼一世指挥全部兵力涌向这个城市,但是迅速被护卫军击退。激战一个月后,只有300位克罗地亚战士和他们的家人幸存于世。只要萨连斯基投降,苏莱曼一世打算任命他为克罗地亚的领袖。但萨连斯基拒绝了,告诉他说:“谁也不能侮辱我的孩子!”
萨连斯基意识到战争即将结束,便命令士兵杀掉妻子儿女,以免他们遭受被俘后的苦难。士兵们这样做了——他们也愿意如此,克罗地亚人拼完了最后一名士兵,直到奥斯曼人占领了整个城市,毫无人性地屠杀了剩下的活口。然而,苏莱曼一世没有见到战争胜利,因为4天前他患上了痢疾。此外,这场战役消耗了奥斯曼帝国近30000名士兵,意味着他们不能继续征服别的土地,不得不打道回府。尽管克罗地亚人民的抵抗最终没能成功保卫锡盖特堡,但有人认为,这对基督教文明史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让欧洲大部分地区免受穆斯林文明的影响。
9 纽伦堡之围(1632)——40000到50000人丧生
纽伦堡当时是世界上新教徒聚集的重要城市之一,也是“三十年战争”(the Thirty Years’ War)(1618~1648,由于宗教、朝代、领土及商贸对抗等多种原因在欧洲进行的一系列断断续续的战争。)期间发生血腥围攻的地点之一。由于神圣罗马帝国军队的追赶,古斯塔夫·阿道夫(Gustav Adolf)(瑞典国王,1611~1632年在位,使瑞典成为一个重要的欧洲强国。)率领瑞典军队撤退到纽伦堡。阿尔布雷希特·华伦斯坦(Albrecht von Wallenstein)(奥地利将军,波希米亚的贵族。)统帅着神圣罗马帝国的军队。阿道夫有近150000名士兵,比华伦斯坦多30000人,但他因为大意而没有给纽伦堡带来足够的补给,导致这座城市最终被神圣罗马帝国成功封锁。
然而瓦伦斯坦也没有带足物资,双方军队都饱受饥饿和疾病的折磨,尤其是斑疹伤寒之苦。在近80天的围困中,阿道夫实际上试图打破“旧要塞之战”(the Battle of the Alte Veste)的防线,但这次行动失败了。觉察到自己的士兵终究会被饿死,阿道夫最终逃离了这座城市。硝烟散去时,大约40000战士牺牲了,尽管大多数不是死于刀剑,而是疾病。
8 基辅之围(1240)——48000人丧生
基辅是欧洲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是现在乌克兰的首都,也是蒙古部落制造的惨不忍睹的攻坚战地点之一。当初,成吉思汗的孙子拔都可汗派使者前往基辅,提出让基辅投降的要求。沃洛德·德米特利(Voivode Dmytro)被任命为抵抗军的首领。他下令杀掉了使者,结果激怒了拔都可汗。11月28日,蒙古大军开始围攻这座城市。开始几天,他们不断投石攻城。
12月5日,城墙被破,可汗和他的军队涌进基辅,大开杀戒。大量平民逃到什一税教堂(Church of the Tithes)。这个教堂已经建了近300年,不幸垮塌了,很多人遇难。总共50000居民,只有2000人存活,其中包括德米特利——可汗欣赏其勇气而将他赦免了。到12月6日,蒙古人掠夺完这个城市后离开了,留下一座让人难以置信的废墟。6年后,普兰诺·卡尔平尼大主教(Giovanni de Plano Carpini,1180-1252)来到基辅,写到:“这座城市曾经无比宏大、人丁兴旺……现在它什么都算不上了。”
7 奥斯坦德之围(1601-1604)——至少65000人丧生
奥斯坦德位于现在的比利时境内,发生过历史上最久的攻坚战。这场战役也是“八十年战争”(the Eighty Years’ War)(发生于1568年-1648年,是尼德兰联邦清教徒反抗西班牙帝国统治的战争。西班牙帝国称之为低地国叛乱。)中最惨无人道的一役。奥斯坦德最近加强了工事,代表重点保卫的一类地方。荷英联军由弗朗西斯·维尔将军(General Francis Vere)率领,对打败西班牙和阿尔布雷希特大公(Archduke Albrecht)满怀信心。7月5日封锁开始,防御方最后约有50000人可供调配。西班牙军队约有80000战士,大部分是步兵。
围攻缓慢展开,双方开始注重计谋,都想尽快结束战争。阿尔布雷希特几乎成功地说服了对方一个叛徒帮助自己策反容易被说服的士兵倒戈对付维尔;但这个密谋被发现了,这个士兵被乱鞭赶出了小镇。人们指责维尔误导西班牙进行和平谈判,在最后关头又放弃谈判;尽管在阿尔布雷希特一方看来,这不过是个小误会。
经过长时间残酷的封锁,荷英联军9月20日投降了,阿尔布雷希特以胜利者的姿态进入城市,他的妻子伊萨贝拉却为满目疮痍而落泪。不久,谈判开始,最后达成了一个12年的休战协议。
6 巴格达之围(1258)——至少200000人丧生
毫不奇怪,这是蒙古军队的另一次围攻。这次蒙古大军由旭烈兀汗率领,他也是成吉思汗的孙子。他封锁的城市是伊拉克的巴格达。决心消除心中最大的统治威胁,可汗打算摧毁这座最大、最著名的伊斯兰城市。哈里发(穆斯林国家首领的头衔。继承先知穆罕默德所有权力,除了预言能力;是穆斯林国家真正的或名义上的统治者。)穆斯台绥木(Al-Musta’sim)拒绝投降后,十多万蒙古军人进入了巴格达。蒙古人得到了什叶派穆斯林的协助——穆斯台绥木侵犯过什叶派。围攻于1月29日开始,正式结束于2月10日。
蒙古大军一进城便进行惨绝人寰的屠杀,除了巴格达的基督教徒——他们被可汗(或者可能是他的妻子)集中在一所教堂内。据说,穆斯台绥木被裹在地毯中,然后被一匹马踩死了。“智慧屋”(the House of Wisdom)是当时最闻名的知识中心,它也被锁定为破坏的特殊目标。由于蒙古人几乎将城里所有书籍都扔进了河中,掠夺中流失的知识无法估计。有见证人说:底格里斯河里全是书,马儿都可以踩着它们过河了。
5塞瓦斯托波尔之围(1854-1855)——至少200000人丧生
这场围攻战发生在克里米亚战争期间,一方是英国、法国、土耳其军队组成的联军,另一方是俄国军队。封锁带有早期持久战的特点,持续了11月之久。俄方发觉自己不能在开阔的战场上战胜对方后,便将大部分兵力转向城市,并在防御位置修筑战壕。有一段时间,战斗在白天进行得非常惨烈。轰炸给俄国人造成了巨大损失,每天晚上他们都要重新加固防御工事。
不幸的是,冬季对防御和进攻双方都一样严酷,各自都有很多战士死于疾病——霍乱和痢疾。法国军队受到的影响最大,几乎所有的伤亡都是由疾病造成的。俄军成功保卫了塞瓦斯托波尔,最后不得不撤退,让联军9月9日进入城市。战争随即结束。许多文艺创作者试图纪念这次封锁,丁尼生这首诗《轻骑旅进攻》(The Charge of the Light Brigade)是最著名的例子之一。
4 特诺奇提特兰城之围(1521)——至少200000丧生
特诺奇提特兰城之围是阿兹特克人(他们可能源于今墨西哥北部高原,后来又迁徙至别处。15世纪和16世纪初,他们曾在今墨西哥的中部和南部统治过一个庞大帝国。)保卫自己与西班牙军队发生的的最后一场战役,具有决定性意义。它几乎包括当地整个被压迫激怒的阿兹特克民族。埃尔南·科尔特斯(Hernán Cortés)带领一支200000人的军队攻打特诺奇提特兰城——阿兹特克的首都,决心灭绝阿兹特克人,以便为西班牙掠夺他们的土地和财富。护卫军约有300000人。但是,西班牙军队掌握大量前沿科技,这使得战争逐渐对他们有利。
有一段时间,阿兹特克人似乎就要获胜了,但他们的军队却受到天花传染病打击,防御力量大大下降。科尔特斯意识到不可能进行面对面的战斗,便轰炸这个城市。他几乎用大炮摧毁了每一座建筑,直到阿兹特克人投降为止。围攻战只进行了3个月,但伤亡相当惨重,市民尤甚,占了总共伤亡人数的一半。
很多人认为,蒙提祖马二世(Montezuma)(1466-1520,墨西哥阿兹特克人第九代皇帝。)和阿兹特克人相信科尔特斯是神灵魁扎尔科亚特尔(Quetzalcoatl)(即羽蛇,古代墨西哥所崇奉的重要神祇。在特奥蒂瓦坎文明中为草木之神。在托尔特克文化中,则是晨星和暮星之神。阿兹特克时期,羽蛇被当作祭司、历法和书籍的发明者、金匠和其他工匠的庇护者。他还被等同于金星,并且是死亡与复生的象征。有一个神话说他是乘坐蛇筏远去的白色祭司王。以为他有一天还会从东方回来的信念使蒙提祖马二世把H.科尔特斯的到来看作是这个预言的实现。)的化身;但是,大多数学者认为蒙提祖马二世和他的许多大臣一样,都明白科尔特斯只是普通人。
3 迦太基之围(前149-前146)——至少460000人丧生
迦太基是罗马帝国诞生前力量最强大的城市之一,它在一次与罗马人惨烈的交战中被围困。这座城市曾在三场不同的战争中被袭击——这三场战争合称布匿战争。迦太基一直保持独立,直到在第三场布匿战争中被罗马人直接进攻。罗马军队由小西庇阿(Scipio Africanus)(罗马将军,据信曾最后平息迦太基。为保罗斯亲生子,大西庇阿之子帕布琉斯·西庇阿的养子。)率领,人数超过80000;迦太基一共有90000士兵,还有至少400000市民。罗马人列出的要求被拒绝后,他们也拒绝接受迦太基人投降,随后围攻正式开始。
迦太基立即着手建造武器,因为之前他们将自己现有的物资拱手让给了罗马人,现在只能抵抗罗马人第一轮进攻。封锁了一段时期后,迦太基人试图反攻,但没能成功。最后,经过三年战斗,罗马人控制了整个城市,大肆屠杀抢掠。50000幸存者都被卖为奴隶,每座建筑都被夷为平地,然后罗马人走了。还有故事说罗马人在迦太基四周的泥土里撒盐,但这多半是假的。因为没有发现那时的证据,而且这个观点最早出现在19世纪。
2 耶路撒冷之围(公元70)——1100000丧生
公元66年犹太人叛乱后,罗马决定一次性镇压这个民族,于是派遣提图斯·弗拉维乌斯(Titus Flavius)带领70000人包围了耶路撒冷——那里已经有约40000士兵准备为之战斗了。
2月份,提图斯用四个军团包围了这个城市,并试图与防卫军谈判。他派遣犹太历史学家约瑟夫斯(Josephus)与对方领袖交涉。但是由于他中箭受伤,战斗继续进行。封锁逐渐使城内人们的生命受到饥饿的威胁,他们把能找到的东西都吃了——包括皮革和泔水。有些人甚至开始自相残杀——约瑟夫斯提到过,一位母亲杀掉了自己亲生的婴儿。
终于,罗马军队通过深夜发动秘密袭击攻破了城墙,大肆屠杀。大量建筑被劫掠、拆毁,包括“第二圣殿”(Second Temple)(旧址位于耶路撒冷,是继第一圣殿被毁后所建的。前586年,犹太人被新巴比伦王国国王尼布甲尼撒掳往巴比伦,沦为巴比伦之囚,第一圣殿被毁。后新巴比伦被波斯帝国的古列二世所灭,古列二世释放了犹太人,并允许犹太人重建圣殿。)——提图斯命令毁了它。所有活下来的市民都被集中到一起,然后卖身为奴,其中相当一部分人在街上就被杀掉了。到9月7日,耶路撒冷已被罗马实际控制。
1 列宁格勒之围(1941-1944)——1000000-2500000人丧生
历史上伤亡最惨重、持续时间最长的围攻战,发生在二战中的“东部战线”(Eastern Front)。战斗双方为德军和苏军,其破坏程度几与更广为人知的斯大林格勒战役相当。封锁始于1941年9月8日,平民遭受的伤害尤甚,因为德军成功地将所有能进入城中的食物数量限至最低。到封锁结束时,士兵们每日只能分得四分之一片面包。
尽管饱受煎熬,列宁格勒不但没有投降,还将德军驱赶到一定距离以外。幸运的是,附近的拉多加湖冬季结冰了,这让供给能被送入城中。这条通道也为老弱伤员提供了撤退的机会,为此它得到一个昵称——“生命之路”(Road of Life)。最后,来自东部的苏军击退了德军,解除了列宁格勒之围,解救了幸存下来的人们。
微信公众号:Top10list(欢迎关注)
查看更多,请搜索官方网站“前十网”
阿兹特克帝国的离奇灭亡——封闭自守文明的必然下场
一
千百年来,印第安人与世无争地生活在美洲大陆上,世界其他各大洲的人们,几乎无人知道他们的存在。太平洋、北冰洋和大西洋,构成了美洲的天然屏障,成为威力无比的“保护塔”,让美洲土著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免遭外来敌人的侵扰,无忧无虑地按照自己的节奏在发展着。在西欧人踏上美洲大陆、在此定居之前,美洲印第安人独立发展出了三大繁荣的文明中心:位于今尤卡坦、危地马拉和伯利兹的玛雅文明;位于今墨西哥地区的阿兹特克文明;从厄瓜多尔中部到智利中部、延伸长达3000英里的印加文明。
如果不是一场历史的意外,也许美洲文明还会继续这么平稳地发展下去。
1453年,土耳其人攻破了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坚固城墙。
欧亚大陆上的土耳其人消灭了拜占庭帝国,无论多么让世人震惊,与万里之外的美洲人都无丝毫瓜葛。即便他们有幸风闻了此事,顶多也不过在旁边打打酱油,看看热闹罢了。
然而,正是因为这一件看似风马牛完全不相及的突发事件,却意外地给仍然生活在“桃花源”里的美洲土著带来了灭顶之灾!
君士坦丁堡,正位于欧亚大陆的分界线上,是欧亚大陆上的重要商贸要道。土耳其人占领此地,就意味着一个穆斯林政权从此“雁过拔毛”,向所有来往欧亚大陆的商品收税。
不仅仅是如此。
在罗马帝国四百年的繁盛过后,基督教早已在欧洲大陆上落地生根。几乎所有欧洲国家的人民,都信奉基督教。东罗马帝国虽然信仰东正教,与欧洲大陆主流的天主教有所区别,但毕竟都同属基督教体系。而消灭拜占庭帝国的土耳其人,所信奉的却是伊斯兰教。伊斯兰教与基督教,原本也是系出同门,却被基督教徒视为异端邪教,两大教派之间长期势同水火。拜占庭帝国落入土耳其人之手,这意味着异教徒又一次强势入侵了基督教文明圈。这是继1000年前的黑暗时期之后,欧洲基督徒们再次深切感受到外来文明迫在眉睫的威胁。
为了打破穆斯林的封锁,到东方去寻找财富和文化同盟者,西欧人被迫走上了探险之路:利用先进的航海技术,绕过陆地上的穆斯林政权,开辟一条全新的、通往东方的海上商贸道路。
人类历史上著名的大航海时代,就此拉开序幕。
二
15世纪末,葡萄牙人首先绕过非洲好望角到达印度,垄断了第一条通往东方的黄金航线。
到亚洲,往东走,固然是正确的方向。可是,到东方去如果是往西走呢?在古代中国,这就是人人都笑话的“南辕北辙”。在古代,这当然是个荒唐无比的笑话。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进入大航海时代后,地球是球形的概念在欧洲已经是深入人心。往东走,当然可以到达亚洲;但既然地球是球形,那么掉头往西走,必然也可以到达亚洲。哥伦布,就是位对这一理论深信不疑的人物,并执着地向世人推销他向西探索新航线的冒险计划。后来,西班牙王室被他的计划打动,资助他向西开辟通往亚洲之路。结果,哥伦布没能到达印度,却意外地发现了美洲。
新世界的大门从此向世人敞开!
欧洲人迫不及待地踏上美洲大陆,开始了一次又一次的探险旅程,希望能找到富可敌国的黄金和宝石。
此时,富庶的阿兹特克帝国,就成为令欧洲殖民者垂涎欲滴的理想猎物。
三
阿兹特克帝国,位于北美洲南部。她的统治地域西至太平洋,东到墨西哥湾,南几乎到达尤卡坦半岛,北抵格兰德河。阿兹特克的首都为特诺奇蒂特兰(今墨西哥城所在地),当时已是拥有20万到30万人口的大城市。即便是在心怀不轨的殖民者眼里,特诺奇蒂特兰也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市”:
“通向顶层的台阶共有114级。……的确,这是一座地狱般的庙宇,从其最高点可以俯瞰四周近邻的全景……我们还看到了来自查普特佩克的水渠,它向全城供应淡水。另外,我们还清楚地看到一座座桥梁横架在水渠上,道路和水渠纵横交错,湖水通过水渠涨落。湖面上,小船星罗棋布,它们将粮食、制造品和其它商品运往城市……在这些城镇中,一座座涂有白色胶泥的美丽庙宇,从小建筑群中拔地而起,犹如我们西班牙城市中的许多宝塔和城堡。可以想像,这是多么壮丽的景象。”
除了首都异常繁荣之外,整个阿兹特克帝国综合国力也颇为雄厚。
整个阿兹特克帝国人口至少有300万;甚至,还有人估计,阿兹特克的实际人口可能高达1500万!阿兹特克帝国的国力,是建立在持久备战基础之上:所有帝国的男人都必须携带武器,国家军火库始终备有武器,供需要时使用。凭借有效的军事机器,阿兹特克人从其臣民那里榨取到了数量惊人的贡物。可以说,在大航海时代之前,在太平洋、北冰洋、大西洋这三大天然“保护塔”的庇护之下,阿兹特克已成为美洲大陆上屈指可数的强盛帝国之一。
征服这么一个人口众多的军事大帝国,究竟需要多少兵力?答案也许令你不敢相信。
四
1519年4月,西班牙人科尔特斯带领不到1000人的兵力,在墨西哥东海岸登陆,开始了征服阿兹特克帝国的历程。
以不到一千人的兵力,去进攻一个人口在三百万以上的大帝国——这绝对是个令常人无法理喻的疯狂之举!
即便敌人再怎么弱小,武器再怎么落后,几百万阿兹特克人一人吐口唾沫,都足以将这支数量稀少的殖民军队伍完全淹没,不留丝毫痕迹!更何况,除了没有火器之外,阿兹特克人的武器并不如想象般落后:“印第安人用长矛和弓箭对付西班牙人的马和枪,显然处于极为不利的境地。但在经历了最初的打击之后,印第安人逐渐习惯了火器和骑兵。此外,西班牙人不久便发现,印第安人的武器非常锋利耐用。他们开始更喜欢印第安人的棉制盔甲,而不喜欢自己的盔甲。”西班牙人还发现,阿兹特克人的大刀是用双手挥动,刀刃由燧石磨制而成,比他们所使用的剑更易于砍杀。他们使用的长矛非常锋利坚硬,能刺穿最坚固的盾牌,刺杀起来像剃刀一样便利。(《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美】L.S.斯塔夫里阿诺斯 著)可见,至少在冷兵器向热兵器逐渐转型的那个时代,阿兹特克帝国绝非不堪一击!
因此,以一千人的兵力,就想征服几百万人的军事大帝国,注定就是一场鸡蛋碰石头的战争!
从墨西哥海湾登陆后,科尔特斯的军队先是遭遇了阿兹特克帝国敌对部落的轻微抵抗,很快就将其征服。在得知科尔特斯的目标是阿兹特克帝国后,这些印第安人很快就加入了科尔特斯的征讨大军。然后,挟裹着这些新加入的顺民,西班牙人攻向了此行的目的地——阿兹特克帝国。
无论是对贪婪的殖民者还是被殖民者盯上的阿兹特克帝国,一场异常血腥的残酷战争已不可避免!然而,仅仅有一千人的殖民大军,又如何能赢得这场胜算渺茫的战争呢?
除非,能出现奇迹。
五
虽然人人都不相信会有奇迹,但奇迹却以人们最意想不到的方式发生了。
早在殖民者从墨西哥湾登陆的那天,阿兹特克帝国皇帝蒙提祖马二世就已经知道来者不善。但是,在殖民者登陆后,蒙提祖马二世根本就没有进行抵抗的意愿。当科尔特斯大军接近阿兹特克帝国时,蒙提祖马派人对他们盛情款待。他心甘情愿地向西班牙殖民者投顺,不但献给科尔特斯大量宝石和黄金,还主动将“客人”迎入王宫,据说还准备将手中政权拱手相让。
天底下居然还有这么大的便宜可捡,简直就是人间奇迹!
“鱼肉”都这么主动地上了“刀俎”,再不下手也就太不好意思了。“天予弗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
还在城门外接受印第安人礼物之时,科尔特斯就已原形毕露。看到蒙提祖马献上的礼物,他两眼发光,贪婪地说:“再多送些给我,因为我和我的伙伴们患有一种心脏病,此病只能用黄金才可治愈。”
等进入蒙提祖马的宫殿后,科尔特斯已顾不上他妈的狗屁绅士风度,顺势就将温顺的蒙提祖马囚禁起来。然后,等增援部队一到,西班牙人又精心布下陷阱,诱杀了一万名阿兹特克帝国的精英!
西班牙殖民者的血腥杀戮,让幸存的阿兹特克人终于清醒过来,他们奋起反抗。但已经晚了!因遭受西班牙殖民者的突然“斩首行动”,整个阿兹特克帝国突然间陷入了权力真空,群龙无首、抵抗乏力,最终还是在1521年8月被科尔特斯彻底征服。
一年以后,1522年,手中沾满了印第安人鲜血的科尔特斯,当上了新西班牙的总督和大统帅!
六
对于阿兹特克皇帝蒙提祖马这种主动引狼入室的懦夫行径,后世史学家都觉得不可思议。如果不是他主动放弃抵抗,科尔特斯的一千军队,就绝对不可能那么轻易地征服整个阿兹特克帝国!
为什么他会如此愚蠢呢?
众多历史学家们也都疑惑不已。其实,不仅仅是阿兹特克帝国有这样的遭遇。
就在同一时期,美洲大陆上另一个大帝国——在南美洲延绵3000英里的印加帝国之覆灭,更加令世人叹为观止。在科尔特斯的影响下,西班牙人弗朗西斯科·皮萨罗仅仅率领180人(也有说是160人)就把这个庞大帝国控制住了!
面对美洲印第安人被外来文化征服过程中的奇特现象,著名的人类学家弗朗兹·博厄斯提出了一种与历史经验相吻合的理论:
“人类的历史证明,一个社会群体,其文化的进步往往取决于它是否有机会吸取邻近社会群体的经验。一个社会群体所获得的种种发现可以传给其他社会群体;彼此之间的交流愈多样化,相互学习的机会也就愈多。大体上,文化最原始的部落也就是那些长期与世隔绝的部落,因而,它们不能从邻近部落所取得的文化成长中获得好处。”
封闭自守,失去的不仅仅是发展机会,还失去了被淘汰的压力。如果不能抓住机遇发展,在开放的环境下,就随时可能被异族同化、甚至被消灭!(《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美】L.S.斯塔夫里阿诺斯 著)
北美大陆上的诸多文明,就是因为缺乏了这种在外部竞争环境下发展的动力,长期被排斥在世界最先进的文化圈之外,社会文明发展缓慢,以致后来几乎是外人轻轻一推就倒下了!
如此看来,北美大陆的三大“保护塔”,究竟是印第安人的幸运还是不幸?
请关注欲云谈史论今公众号,与您畅谈历史!
Jean-Paul Hévin以巧克力向普天下父母致以无上敬意
父母对子女的爱永恒不变,为此,法国极品巧克力大师Jean-Paul Hévin专诚于即将来临的母亲节及父亲节,以创意无穷的可可豆艺术,化成品牌驰名夹心巧克力,用巧克力独有的甜美魅力向普天下父母致以无上敬意。
为表达「穹苍星绣,足下尘土」此品牌年度主题,由4月8日起正式发售的母亲节系列夹心巧克力及法式杏仁饼,特别取材自Hévin先生成长地-巴黎的城市街头艺术,足以融化每一位妈妈的心。
Hévin先生一向致力于中南美洲以及马达加斯加等产地搜罗优质可可豆,以制成顶级巧克力工艺。而最新的母亲节系列亦同样秉承品牌宗旨,以最顶级的可可豆完美演译品牌的创立理念。当中令女士们心动不已的包括全新推出的钻石形夹心巧克力「快乐舞曲」(Bonbon Allegro)(港币24元),内以黑巧克力软心及伯爵茶带出可可豆的非凡魅力;而「蒙提祖马」(Bonbon Moctezuma)(港币24元)则以杏仁脆糖作馅料,并在外层裹以牛奶巧克力,不论外表跟内涵皆同样引人入胜。
而心形夹心巧克力「心心相印」(Bonbon Coeur Pink)(港币24元),对于妈妈来说同样难以抗拒,当中的牛奶巧克力内藏榛子及杏仁糖、盐味紫苏叶;口味较浓的黑巧克力选择则除榛子蓉和杏仁糖外,更配以咖啡突出巧克力的个性。两款口味「心心相印」皆印上极具街头艺术风格的一抹粉红。
特别为情迷巧克力的母亲设计的「滋味旅程」(Voyage des Saveurs)夹心巧克力礼盒(港币368元)可根据不同的口味和个性挑选十六颗夹心巧克力;礼盒特别选用品牌经典蓝色作底色,配上以普普艺术风格呈现色彩缤纷的可可豆作图案。
为展示可可豆创意无穷的主题,Hévin先生特别创作四款全新口味法式杏仁饼(每件港币26元),向至爱的妈妈致以敬意。每款法式杏仁饼均以来源自不同可可豆产地的纯巧克力软心作主角,因而让大家品尝到不同可可豆所带来最微小的口味变化。
当中「Carioca」特别强调巴西可可豆的独有风味,黑巧克力软心隐隐透出红莓及黄色水果的味道;以100%秘鲁可可豆制成的「Pablino」,其黑巧克力软心拥有多层次细致口味,首先是轻盈的酸味,之后则可尝到黄色水果及微微的辣味。
黑巧克力法式杏仁饼「Bob」以源自牙买加的可可豆造成黑巧克力软心,带有经烤过及轻微烟熏过的杏仁味道,还有点点甘味。至于「Tana」则是双色法式杏仁饼,以马达加斯加特级可可豆制成黑巧克力软心,带有柑橘类及莓类水果的味道,给味蕾相当强烈的刺激。
设计精致的「滋味旅程Voyage des Saveurs」法式杏仁饼礼盒(港币145元)可盛载五件法式杏仁饼,以明亮用色将法式杏仁饼以街头涂鸦风格绘于礼盒的经典蓝色底色之上,漂亮夺目。
于6月份的第三个星期日父亲节,最能明白男士心意的Hévin先生,当然不会忘记为普天下父亲精选多款专属男士的巧克力口味。特别推荐品牌的「排装巧克力尝味礼盒」(港币548元),共四款口味排装巧克力,以多个产地不同、口味各异的可可豆制成,好让大家跟亲爱的爸爸㩦手踏上精彩的味觉探险,发掘产自不同地区的可可豆的独有风味。
品味出众的男士相信会对以别具深度的可可豆制成的「巧克力雪茄」(港币248元)尤其感兴趣,充满玩味的雪茄以印有品牌蓝色标志的亮丽啡色雪茄盒包装。像真度极高的「巧克力雪茄」以纯度为百份之六十四的可可豆制成,在口感和外观上定能为爸爸带来惊喜。
以品牌经典迷你蓝色铁罐盛载的「松露巧克力」则是为钟情传统口味的爸爸准备的心意礼物;Jean-Paul Hévin Chocolatier招牌松露巧克力内是软滑的夹心,外层则以口味浓郁可可粉包裹,天然纯粹的可可风味,更能突显其个性(罐装售价为港币278元/548元,每粒售价则为港币24元)。
Jean-Paul Hévin Chocolatier专卖店位于九龙尖沙咀海港城海洋中心212店,营业时间为每日早上10时至下午10时,如欲查询,欢迎致电(852)2735-3268。
Jean-Paul Hévin Chocolatier简介
Jean-Paul Hévin于巴黎师承名厨Joël Robuchon学习糕点厨艺。1986年,他对于巧克力的热忱得到认可及赞赏,荣膺全国最尊贵的「法国工艺大师」(Meilleur Ouvrier de France)殊荣。
他于1997年在巴黎Saint-Honoré街开设首家个人品牌巧克力专卖店,制作种类繁多的精美巧克力甜品。Jean-Paul Hévin Chocolatier的国际业务始于2002年,首先在日本东京、广岛、福冈、小仓、大阪和浦和等城市开办网上销售服务并设立专卖店。
品牌再于2008年进驻香港,并于两年后同时于法国及日本获得最佳巧克力师荣誉,其出品之巧克力热饮更被奉为「巴黎最出色巧克力饮品」。
Jean-Paul Hévin Chocolatier于2003年荣获法国巧克力鉴赏协会Club des Croqueurs de Chocolat颁发「五砖巧克力」荣誉。
如欲查询更多有关Jean-Paul Hévin Chocolatier的最新产品资讯资料,请浏览www.jeanpaulhevin.com.hk。
此外,亦欢迎浏览以下Jean-Paul Hévin Chocolatier社交媒体专页:
www.facebook.com/jeanpaulhevin.hk
www.instagram.com/jeanpaulhevinhk
http://e.weibo.com/u/2640965823
智趣历史一百万人民的帝国走向覆灭,竟然是数百人的杰作
历史上他凭借550人的散军,就捣毁了100万人民数的帝国。是谁创下了如此壮举,接下来为大家娓娓道来。
一、残酷的战争。
人类历史充满战争,残酷的战争摧残着人类的幸福同时催促着科技、文化的发展。
其中尤以侵略战争最残酷无度,历史上就发生过一场侵略战争,侵略者只有550人不到,在仅用4年时间之内就捣毁了一个大帝国。
这个大帝国就是阿兹特克帝国,是墨西哥古文明,其传承的与印加文明、玛雅文明并称为中南美三大文明。
而侵略者就是当时的西班牙帝国。
哥伦布在1492年发现美洲大陆,但是当时哥伦布一行人并不知道阿兹特克帝国的存在。直到1517年,开始有风气传到了当时待在加勒比群岛的西班牙殖民者耳中。
西班牙殖民领导者贝拉斯克斯对那个充满黄金的天堂向往不已,就决定派科尔特斯为队长对墨西哥进行征服。科尔特斯是一个野心很大的人,接到这个命令之后,他马上召集部队,倾尽所有家产,于1519年2月出海。
在登陆美洲沿岸之后,迅速打败了墨西哥奋起反抗的印第安人。并俘获了一个阿兹特克酋长的女儿,在科尔特斯的威逼利诱下成为了他在征服过程中的翻译。不禁让人感叹,其真乃人生赢家啊。一路高调的直捣帝国首都特诺奇蒂特兰。
二、为什么阿兹特克人民如此不堪一击呢。
第一:武器的天差地别
当时西班牙殖民者的装备是锋利的长剑、坚不可摧的铠甲。而阿兹特克人呢,由于没有和美洲大陆之外的世界文明接触过,他们还在用木剑和燧石矛防身。
武器衣服虽然简陋,却不失威武之姿
第二:封闭了几千年的文明
有些阿兹特克人看到西班牙人之后,认为这些骑着高大而恐怖的动物,还拿着闪闪发亮的棍子的人是神,或者是恶魔、死去的灵魂或者强大的巫师(反正不是什么正常的玩意儿)。于是,阿兹特克人并未立刻举全国之力消灭他们,而是等一等、想一想、谈一谈,他们并不觉得有什么着急的必要,毕竟科尔特斯一行人才550人不到。阿兹特克国王甚至派一些印第安酋长沿途提供科尔特斯的食宿,并派人送来了黄金和各种礼物,希望这样能阻止科尔特斯入侵特诺奇蒂特兰。
虽然有这些因素在,但是一个庞大的帝国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被毁灭的。
三、帝国开始被毁灭。
科尔特斯是一个专业的殖民者,有着自己的一套方法,他打着"我们是国王派来进行和平谈判的"的口号,要求觐见阿兹特克国王蒙提祖马二世(其实当时的西班牙国王并不知道科尔特斯,也不知道阿兹特克人。科尔特斯一行人只是一群独立的白眼狼冒险家)
阿兹特克人恭恭敬敬的带着他们去见蒙提祖马二世,觐见途中,科尔特斯一声令下,配备着铁质武器的西班牙人杀光了蒙提祖马的守卫,原本的嘉宾,就这样让主人成了阶下囚。
阿兹特克帝国是一个权力十分集中的国家,皇帝是绝对的权威,没有发生过这种老大被绑架的事情,一时间不知所措。科尔特斯像曹操一样挟天子以令诸侯,在这期间的数个月之间,科尔特斯一面审问蒙提祖马二世和他的侍从,一面训练各种当地语言的翻译员。
还向四面八方派出许多西班牙人探险小队,熟悉阿兹特克帝国的各个部落、民族和城市。靠着收集来的信息,科尔特斯得以利用帝国内部的嫌隙,进一步加以分裂。他说服了许多帝国的属民,和他一起讨伐阿兹特克的贵族精英。这批人为科尔特斯提供了数以万计的当地军队,让科尔特斯得以围攻特诺奇蒂特兰,最后成功占领。
庞大的阿兹特克帝国就此陨落,变成西班牙殖民者的奴隶。在10年后,费郎西斯科.皮萨罗用这套方法仅驱168人之师就征服了阿兹特克以南的印加帝国。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我天朝的时候,用的也是同样的方法啊。
如此庞大的帝国,竟然被极少数人控制,你们被震惊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