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动时空测速中心(李书福旗下的这家公司,不仅为吉利造卫星,还参股投资核电站)
脉动时空测速中心文章列表:
- 1、李书福旗下的这家公司,不仅为吉利造卫星,还参股投资核电站
- 2、吉林一号卫星总设计师陈茂胜的商业航天事业
- 3、Deepfake克星来了!用心跳做信号识别假脸视频,准确率高达97%
- 4、科普一分钟:手机上的心率监测靠谱么?
- 5、2022开年城市一线观察丨千年古都新脉动——双奥之城北京2022开年观察
李书福旗下的这家公司,不仅为吉利造卫星,还参股投资核电站
澎湃新闻记者 杨漾
李书福
“十三五”收官之年,核电新机组审批窗口再度开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9月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核准海南昌江核电二期工程和浙江三澳核电一期工程。会议指出,积极稳妥推进核电项目建设,是扩大有效投资、增强能源支撑、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举措。两个项目有效总投资超过700亿元,将带动大量就业。
其中,位于浙江南部的三澳核电一期工程具有十分特殊的意义:这是民营资本首次参股投资的核电项目。通过三澳项目,吉利创始人李书福旗下的吉利科技集团介入核电领域。吉利科技集团及其子公司吉利迈捷投资有限公司,也是近两年来民营航天领域的活跃分子。
浙江三澳核电一期工程位于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霞关镇三澳村,拟建两台“华龙一号”融合技术核电机组及其配套辅助设施,总投资约393亿元。中国最大、全球第三大核电企业中国广核集团,是三澳项目的开发方,同时也是融合版“华龙一号”技术的拥有者。中广核苍南核电有限公司是三澳核电项目的开发、建设和运营项目公司。
根据天眼查数据,中广核苍南核电有限公司共有五方股东:除了持股46%的大股东中广核集团之外,浙能集团所属的浙江浙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浙能电力,600023)持股34%、温州市工业与能源发展集团旗下的温州市核能发展有限公司持股9%、苍南县国有资产投资集团全资控股的苍南县海西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持股9%,另外还有,持股2%的吉利迈捷投资有限公司。
吉利迈捷投资有限公司什么来头?澎湃新闻查询股权结构资料发现,吉利迈捷投资公司由吉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持股99%、吉利科技集团的全资子公司杭州吉行科技有限公司持股1%。吉利科技集团由李书福及其子李星星出资成立,在2018年12月由吉利集团有限公司更名而来。
根据国务院法制办公室2016年公布的《核电管理条例(送审稿)》,关于核电项目的投资主体,“国家鼓励核电项目投资主体多元化,支持各类国有企业、民间资本、境外投资者参股投资核电项目,支持各类资本参股、控股核电装备制造、技术服务等领域,依法保护投资者权益。国家实行核电项目控股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的管理与监管制度。”
能源央企、地方国有能源集团及外企参股投资核电项目,均有先例,典型的比如大型发电集团华能参股的多个核电项目、大唐集团参股宁德核电,中广核、法国电力集团、广东省能源集团共同投资的台山核电工程等。但有民营资本参股投资核电项目,浙江三澳尚属首例。
说回到吉利迈捷投资公司,这家公司不仅为李书福及吉利参股投资核电站,还在为吉利造卫星。
天眼查显示,吉利迈捷成立于2015年10月,注册资本1.28亿元人民币,迄今共有20多起公开投资事件及未公开投资,涉及航天科技、无人机、通用航空、锂电池、全息特效等领域。
据公开资料,作为中国首家自主研发低轨卫星的汽车企业,吉利于2018年战略投资航天科技公司浙江时空道宇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时空道宇),开始布局天地一体化出行生态。时空道宇的一则公开招聘介绍,该公司是吉利科技集团的一级新兴战略子公司,团队核心技术成员均来自于国家航天体系内,拥有多年卫星研发经验。
据官网资料,浙江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本人担任浙江时空道宇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该公司创始人、总经理、首席科学家王洋,曾任两家以上国有航天卫星制造与研发企业总经理、常务副总经理职务,具备多年的国家卫星工程项目经验;公司高级副总裁刘勇是原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卫星总设计师、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参与和负责过多个国家重点卫星型号。
今年3月,台州吉利卫星项目举行线上开工仪式,该项目是吉利科技集团在浙江台州打造的国内首个脉动式模块化卫星智能AIT(总装集成测试)中心。
这个落户于李书福家乡的项目,是吉利布局卫星全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总投资53.5亿元,规划建设卫星研发中心、部组件智造中心、测控中心、云计算大数据平台等设施,借鉴汽车行业先进的总装工艺,打造模块化、柔性化、智能化制造工厂,可以灵活满足不同型号规格的卫星总装与测试。
台州吉利卫星项目背后的公司是台州星空智联科技有限公司,由吉利迈捷投资有限公司100%持股。
同样是今年3月,吉利控股集团对外宣布,由时空道宇自主设计完成的首发两颗低轨卫星目前已通过各项鉴定试验与测试,计划于2020年内完成发射。
责任编辑:李跃群
校对:刘威
吉林一号卫星总设计师陈茂胜的商业航天事业
这是在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装车间拍摄的项目总师陈茂胜(2022年8月3日摄)。
37岁的陈茂胜是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吉林一号”高分03卫星系列总师,主要从事卫星总体设计研制工作。
陈茂胜2012年参加工作,作为商业航天领域的高新技术人员,他带领团队按照低成本、低重量、低功耗、高指标的目标,展开“吉林一号”高分03系列卫星的科技攻关,突破了“星载一体化”多项关键核心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这些年,他带领团队探索卫星的批量化生产。目前,长光卫星的脉动生产线已经生产了53颗高分03卫星,其中43颗已发射升空并在轨运行。
他告诉记者,多年与卫星相伴,每次卫星发射升空时都感觉像送自己的孩子远行,有期盼也有不舍。
匆匆十载,陈茂胜通过“吉林一号”卫星项目,为我国商业航天的快速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新华社记者 许畅 摄
在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装车间,项目总师陈茂胜(左)观察卫星组件的调试参数(2022年8月3日摄)。
新华社记者 许畅 摄
2022年8月3日,在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装车间,项目总师陈茂胜踏查“吉林一号”高分03卫星生产工作。
新华社记者 才扬 摄
2022年8月3日,在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测试车间,陈茂胜团队的工程师在进行单机调试工作。
新华社记者 才扬 摄
2022年8月3日,在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电装车间,陈茂胜团队的电装操作员在进行电路板清洗。
新华社记者 才扬 摄
2022年8月3日,在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第三总装测试大厅,陈茂胜团队成员、测试人员李畅在检查“吉林一号”高分03卫星单机接插件连接情况。
新华社记者 才扬 摄
这是在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装车间内拍摄的项目总师陈茂胜(右四)与部分团队成员(2022年8月3日摄)。
新华社记者 许畅 摄
2022年8月3日,在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电装车间,陈茂胜团队成员、电装操作员田雪君在制作电缆。
新华社记者 才扬 摄
2020年9月15日9时23分,我国在黄海海域用长征十一号海射运载火箭,采取“一箭九星”方式将“吉林一号”高分03-1组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获得圆满成功。
新华社记者 才扬 摄
这是“吉林一号”卫星2022年6月16日拍摄的吉林省公主岭市周边农田景色。
新华社发(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供图)
这是“吉林一号”卫星2021年9月14日拍摄的内蒙古自治区景色。
新华社发(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供图)
这是“吉林一号”卫星2021年9月10日拍摄的青海湖。
新华社发(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供图)
来源: 新华网
Deepfake克星来了!用心跳做信号识别假脸视频,准确率高达97%
Deepfake真是让人又爱又恨。
众所周知,基于深度学习模型的Deepfake软件,可以制造虚假的人脸视频或图像。它在影视、娱乐等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场景。
但自2017年起,Deepfake也开始被不良分子用来制造色情视频——神奇女侠下海事件。据统计,社交网络中的Deepfake视频,96%涉及色情内容,观看用户数量已超过了1.3亿。
此外,Deepfake也开始涉足政治领域,被用来伪造虚假政客言论,相关数据也在逐年增长。
奥巴马发表着与自己不相关的言论
更重要的是,随着Deepfake技术的不断升级,这些伪造视频越来越难以分辨真假,对社会稳定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而近日,一篇刊登在IEEE PAMI(模式分析与机器智能汇刊)的论文声称,有新的方法能够识别Deepfake视频,准确率高达97.29%,而且还能够发现制造Deepfake背后的生成模型。
更有意思的是,不同于常规检测法,该论文强调其利用的是生物信号——心跳。
Deepfake“心跳”检测法
这篇论文来自宾汉姆顿大学(Binghamton University)与英特尔(Intel)公司联合组成的研究团队。该团队称,这款AI工具名为FakeCatcher,它可以通过检测心跳在面部产生的细微差别来区分视频真假。
我们知道,血管遍布人体全身,包括面部。当心脏跳动时会带动全身的血液流动,流动的血液会在人脸表面产生细微的变化,而这种变化正是研究人员区分真假视频的关键。
研究人员把区分这种变化的方法称为光体积变化描计法(Photoplethysmography,简称PPG)。简单来说,就是利用光率的脉动变化,折算成电信号,从而对应成心率。
这一原理与医学脉搏血氧仪,苹果手表以及可穿戴健身跟踪设备检测运动状态时的心跳信号类似。
该项研究的前提假设是:生物信号是区分真假人脸的重要标识。也就是说,假视频中显示的“人”不会表现出与真实视频中的人相似的心跳模式。
基于此,研究人员经过实验发现,Deepfake人脸无法正常还原因血液流动造成的微弱变化。
英特尔公司的资深研究科学家伊尔克·德米尔(Ilke Demir)介绍称,
我们从脸部的不同部位提取几个PPG信号,并观察了这些信号在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上的一致性。
在这里空间维度指的是面部区域,时间维度指的是心跳频率。Demir的意思是,通过读取PPG信号和增强技术,还原并放大其在面部所产生的微弱变化,以此判断视频的真假。
如果是Deepfake视频,所产生的面部效果会非常不自然。如下图:
具体来说,FakeCatcher完整的检测过程如下:1)识别关键的人脸区域;2)提取生物信号(PPG);3)利用信号转换计算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的相关性,并在特征集和PPG映射中捕获信号特征并训练概率;4)根据真实性概率对视频真假进行分类。
研究人员介绍称,在这一过程中主要取得三个方面的进步:
通过信号转换公式和实验,验证了利用生物信号的空间一致性和时间一致性检验视频真假的可行性。
提出了一种新型通用的Deepfake检测器。
提出了一种新的生物信号构造图,可用于训练神经网络进行真实性分类。
构建了一个多样化的人像视频数据集,为虚假内容检测提供了一个试验台。
模型精度测试结果
在实验之前,为了更加精准地评估FakeCatcher模型,研究人员自建一个Deepfake数据集,该数据集来自媒体网络、新闻文章和研究报告等,因此,视频在生成模型、分辨率、压缩、照明、纵横比、帧速率、运动、姿势、遮挡、内容等方面的问题都是真实存在的。
该数据集包含了142个视频,有30 GB大小。从下图分类结果来看,FakeCatcher对低分辨率、压缩、运动、照明、遮挡等问题的表现都是鲁棒性的。
上半部分为真实视频,下半部分为Deepfake视频
接下来,研究人员主要进行了两项实验验证。一是与当前的深度学习解决方案和其他Deepfake检测器进行比较。实验结果如下:
其中,Frame和Face表示分段精度,可以看出FakeCatcher最高,达到了87.62%;Video表示视频精确度。FakeCatcher比最好的架构还要高出8.85%。
需要说明的是,表中所有实验都是在自建数据集DF(60%训练和40%的测试的分割)中进行的。
二是进行交叉数据集验证,分别包括DF、Celeb DF、FF、FF 和UADFV数据集。
第一列为训练数据集,第二列为测试数据集
从第5行和第6行来看,FakeCatcher在小而多样的数据集中的学习效果要比在大型且单一的数据集上更好。一方面是,DF训练和FF测试比反过来的测试精度高出了18.73%。另一方面是,DF数据集大约只有FF数据集的5%。从第3行和第6行来看,可以发现从FF到FF 增加分集,DF的准确率提高了16.9%。
在交叉数据集FF 中,每个原始视频包含四个合成视频,其中每个视频都使用不同的生成模型生成。研究人员将FF 的原始视频分割为60%训练,40%测试。然后创建这些集合的四个副本,并从每个集合中删除特定模型生成的所有样本。
表中第1列,每个集合包含三个模型的600个真实视频和1800个假视频,以及一个模型的400个真实视频和400个假视频进行测试。
从跨模型评估结果来看,除了NeuralTextures,其他均得到了非常精确的预测。而NeuralTextures本质上就是不同的生成模型。
由此,论文最后得出结论称,基于生物信号的Deepfake视频检测器FakeCatcher,证明了生物信号的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的一致性在GAN-Rated内容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持。
此外,通过人脸取证实验并引入自建DF数据集中,对视频片段、视频的成对分离以及真实性分类方法进行评估,分别得到了99.39%,96%以及91.07%准确率。这些结果再次验证了FakeCatcher可以高精度地检测假内容,而不依赖视频的生成器、内容、分辨率以及质量等指标。
更多论文内容,请参见:https://arxiv.org/pdf/1901.02212.pdf
引用链接:
https://ieeexplore.ieee.org/document/9141516
https://techxplore.com/news/2020-10-deepfake-videos-pulse.html
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
科普一分钟:手机上的心率监测靠谱么?
点评:对于心率检测功能,设备厂商谁都能插上一腿,但多数不准确。
我们可以不管,但不能不知道:心率监测很重要。尤其是对喜欢运动的人或有心脏隐疾者,能够掌握自己的心率,无疑是多了一道护身符。
不过,若随身携带一个专业设备测心率的话,容易给人留下这货是不是有病的印象,年轻人好面子,这么干不太好。
于是近来涌现一大波心率监测的智能设备,比如三星Galaxy S5,Apple Watch、摩托360智能手表、卓棒UP3等。那么问题来了:这些智能设备测心率是如何实现的?靠谱吗?
心率监测原理
常见的原理有两种:心动电流测量法和光电透射测量法。可穿戴设备上采用的多为光电透射测量法。
光电测量方法是利用血管内血液血红蛋白的吸光度的变化来测量脉搏,靠红外发射光束回路和接收反射回路。但信号极为微弱而非常容易受到外界干扰而造成测量数据不准确,且一般需要安静的状态下测量。
简单来说,Galaxy S5就是通过手机的闪光灯的照射配合摄像头来收集获取用户的心率状况。
把手指按在Galaxy S5的LED闪光灯和摄像头上,闪光灯照亮指尖皮下毛细血管——心脏将新鲜的血液压入毛细血管时,亮度(红色的深度)会有轻微变化,通过摄像头监测这一有规律变化的间隔,再通过手机内应用的扫描放大,再换算,从而判断出心率情况。
像摩托360智能手表使用的是绿光光电测量法,由两个绿色波长的发光LED 和一个光敏传感器组成。其原理是基于手臂血管中的血液在脉动的时候会发生密度改变而引起透光率的变化。
发光LED发出绿色波长的光波,光敏传感器可以接受手臂皮肤的反射光并感测光场强度的变化并换算成心率。它可以持续测量心率,计算平均心率,记录最大心率,设置心率报警区间。
光电测量方法的缺陷
(1)要发射光线,因此费能耗;
(2)不准确,因为任何外来光线的干扰,都会产生一系列误判,甚至不同的肤色都会影响信号链路,更不用说运动;
(3)包含的信息量很少,无法做更多的健康判断;
(4)为了加强准确性,这种技术要求手表紧贴在手腕上,减少外部光线,使佩戴者很不舒服,而且在运动时很难保证手表不松动。
(5)心电解决方案所占空间小,而光电心率的相关硬件会占用更多的空间。
不过,尽管有以上缺点,但是光电测量可以单手操作,不需要像电势方式那样需两个触点也即双手来检测数据,这样可以实现主动读取数据和远程读取数据,更适合于配合云端大数据的服务。
业内人士称,光电方式的很多缺点是可以通过后端的电路来调整和修正的,而这是没有技术积累的小厂家难以做到的,所以现在智能手环、手表等一窝蜂地往里钻,但不久将会淘汰掉9成。
而且即使是三星Galaxy S5上的心率监测也被评为摆设,准确度差。所以,现在的心率监测更多的是一个卖点,并不能当作医疗诊断时的数据。
2022开年城市一线观察丨千年古都新脉动——双奥之城北京2022开年观察
新年伊始,北京成为“双奥之城”的进度条即将拉满。2008年,北京在奥运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再过不到一个月,千年古都将再次迎来奥运盛会,圆梦冰雪。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来之不易、意义重大,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高度契合,给新时代北京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历经转型升级、实现深刻蝶变的北京正以新的面貌迎接冬奥。这座历史悠久的名城为奥运增光,也因奥运再次焕发新的活力。
站在新起点上,我们在一个个变化的故事和更新的角落里,感受千年古都的新脉动……
(一)轻了,也高了
新年一开工,位于北京亦庄的星河动力空间科技有限公司电气实验室里,电气技术部副部长程越巍已经在忙碌地测试电气控制系统。这是一家民营航天企业。一个多月前,他们研发的谷神星一号遥二运载火箭搭载着五颗商业卫星刚发射成功。新的一年,按照在手订单,这样的发射还有5次。
他们所在的“火箭一条街”见证了中国第一枚民营商业火箭,中国首颗走通研制、发射、测控和应用全流程的民营卫星等数个商业航天的“第一”成功落地。
对于商业火箭产业化来说,最要紧的是实现火箭连续、稳定发射成功和低成本、大规模批量制造。其窍门在于,以最少的资金和人力、以及最快的速度完成小型运载火箭的研制和发射。这与北京近年来减量、高质量的发展逻辑相契合。
筹办冬奥期间,北京通过非首都功能疏解为高质量发展创造了空间,科技、信息、文化等领域高精尖产业新建市场主体占比大幅提升。但“轻装上阵”的北京并没有让GDP打折扣。
2008年,举办夏季奥运会的北京GDP首次突破万亿元;初步预计,2021年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超过4万亿元。这不仅是数量的变化,北京的经济结构和质量也持续优化提升。
2022年,创新驱动将继续成为北京发展的优势。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高精尖产业将实现能级跃升——
记者在北京大兴生物医药基地看到,一辆辆载着新冠病毒疫苗的冷链车驶出,将疫苗送往全国乃至出口到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内首个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商业化试点去年11月正式启动,今年北京将继续开展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3.0建设;
陆续落地的集成电路系列项目、新能源汽车项目,今年也将陆续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预计2至3年投产达产……
“北京奥运会带给了我们推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领域发展千载难逢的良机。”北京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徐逸智认为,成功举办冬奥会,北京城市发展又会迈上新台阶。
(二)新了,也净了
1月2日,位于石景山的北京冬奥会竞赛场馆首钢滑雪大跳台正式启动赛道塑形工作。百年首钢,因为奥运二次“变身”。
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后,为了兑现绿色北京、绿色奥运的庄严承诺,首钢“从山到海”,将钢厂自京西石景山搬到河北唐山曹妃甸;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申办成功后,首钢园“从火到冰”,对工业遗存进行更新改造,变身北京冬奥组委办公区和国家冬季运动队冰上项目训练基地。
借助冬奥会,过去三年,新首钢地区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近600亿元,区域城市主体框架基本成型,成为网红打卡地。
开年之际,首钢园持续“上新”重点项目,金安桥科幻产业聚集区亮相、一号高炉创新改造、“六工汇”商业设施正筑巢引凤……
首钢成为京西地区城市更新新地标的同时,在北京的许多角落,新面貌正不断涌现。这几日,位于朝阳区的望京小街,一组冬奥会倒计时景观小品引人驻足——憨态可掬的“冰墩墩”和“雪容融”、充满冬奥元素的艺术装置给改造一新的望京小街增添了浓厚的奥运氛围。
这条仅380米长的小街周边分布着1100家涉外企业,辐射10万居民和8万办公人群。曾经道路破损、污水横流,每天有100多辆机动车、400多辆共享单车在此“扎堆”,车辆剐蹭时有发生,行人行走困难。
如今改造后的小街变身为年客流量近800万人次的活力街区——街道上空悬挂着德国艺术家设计的天幕,路面有中国台湾艺术家创作的彩绘地板,两侧种着法桐和银杏树……截至去年底,北京已开展65个公共空间改造提升试点项目。
与更新相对的,是加速还原的老城历史原貌。近几年,北京通过建筑降层、文物恢复性修建、加速中轴线申遗进程等工作,进一步恢复老城风貌。
现在站在后海银锭桥上,凭栏西望,远处蜿蜒的西山山脊一览无余,著名的“燕京小八景”之一“银锭观山”再现京城。曾经被高楼遮挡的美景,重新映入人们眼帘。
与此同时,山水也更接近原本干净的“模样”——北京首次实现六项空气质量指标全部达标、密云水库蓄水量创历史新高、劣Ⅴ类水体全面消除……不久的将来,规划总面积近600公顷的国家植物园将为北京增添“多样”绿色。
筹办冬奥这些年,北京着力破解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城市步入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发展快车道,让冬奥红利实实在在惠及更多人。
(三)近了,也强了
前方,冬奥赛场!
1月6日,北京冬奥列车亮相京张高铁。身披“瑞雪迎春”涂装,这趟列车将以350公里的时速自动驾驶在中国首条建成投用的智能高铁——京张高铁上。
2019年底京张高铁正式通车以来,河北张家口正式进入京津冀“一小时生活圈”。坐着高铁去滑雪,已经成为冬日里不少北京市民的一种“时尚”。
高速过境、高铁直达、高铁与高速无缝接驳,冬奥会彻底改变了河北崇礼这座小城的格局。在这里,近年来每年要接待上百万名滑雪爱好者和游客,年均增速达15%;每5人中就有1人从事与冰雪相关的工作。
互联互通,是北京冬奥会推动区域协同的生动缩影。北京携手张家口筹办冬奥的近7年,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大踏步向前的时间。
去年前三季度,北京输出津冀技术合同3593项,同比增长52.4%;天津吸引京冀投资额1150.6亿元,占全部引进内资的比重超过四成。
记者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金风科技智慧园区的集控中心内看到,一块大屏正展示着园区不同分区的能源生产与消费运行情况,并通过智能微网进行有机协调。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向纵深推进,这家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立足北京,把叶片生产、总装工厂、风储一体化等核心产业链延伸到天津、邢台、张家口等地,不仅优化了供应链布局,而且进一步打开了市场。未来,他们将加大与张家口本地企业合作力度,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助力张家口乡村振兴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
2022年,随着京雄高速北京段主体工程完工,平谷线、京唐(滨)城际铁路等项目加快建设,“轨道上的京津冀”将使三地变得更近,协同发展变得更强。
1月10日,记者在张北柔性直流电网工程延庆换流站看到,电网工程稳定高效运行,冬奥供电保障准备就绪。“用张北的风点亮北京的灯”,印证着京津冀优势互补、共享共赢的决心。
一起向未来,“双奥”正驱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列车加速前进。
总策划:傅华
策划:赵承、骆国骏
监制:张旭东
统筹:赵超、乌梦达
采写:黄垚、乌梦达、鲁畅、郭宇靖、张骁、邰思聪
编辑:屈婷
视频:王君璐
视觉/海报:张晨霖、李骁姗
新华社国内部
新华社北京分社
联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