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滤镜软件是什么(盘点2021年我的 iPhone / iPad 里那些好用的软件)
宝宝滤镜软件是什么文章列表:
- 1、盘点2021年我的 iPhone / iPad 里那些好用的软件
- 2、好用的手机修图APP推荐
- 3、PS竟被做成了相机?Adobe这相机App有何黑科技
- 4、解密Instagram:一款拍照App如何风靡全世界?
- 5、7款拼图app,普通人打造高级感朋友圈必备
盘点2021年我的 iPhone / iPad 里那些好用的软件
注意:这不是一篇“免费好用”的软件分享,并且本文内涉及到的软件几乎都要收费,而且不便宜。但保证没有任何利益相关,但希望软件开发商能给我打钱…
虽说上次分享了《盘点2021年我的 Mac 里那些好用的软件》,这次写起 iPhone / iPad 上的软件应该更得心应手,但问题在于大多数时候能用电脑解决我就用电脑,只有极少数电脑完成不了的事情才会考虑使用 iPhone 或 iPad,所以移动设备上,我使用的软件非常少。甚至更多时候我还在使用一部非智能手机:《诺基亚 215 4G 支付版体验测评》。
先看我这两个设备的桌面吧。都是只有一页,不常用的软件基本都不放在桌面,大多时候可能一个月才用一两次。说实话,我在移动设备常用的软件其实是邮件和日历、提醒事项…
但为了有一个完整的盘点,所以尽可能整理一下,分享出来。也因为内容不多,所以先列一个名单和简介,最后重点分享一个软件,没错,就一个…如果没有感兴趣的,大可看完前面的名单和简介然后点赞收藏,之后不必继续阅读。名单里面不包含微信、支付宝、云闪付和银行应用了,这些太常见,也不包含系统自带软件,分享也没用;另外排名按照英文或拼音首字母而来。
iPhone 上的软件:
宝宝生活记录(免费下载 30元内购):用来记录宝宝的生活信息,比如喝奶时间、换尿不湿时间、睡觉时间、打疫苗时间等,看似好像没啥用,但是你有一个“循证医学”的妻子就会发现这款软件简直家庭必备,要不然还真分析不出个所以然来。顺便说一下,同类软件很多,但这个没有社交属性,却可以在多个设备间同步数据,所以仅需一次内购,即可全家使用。
不背单词(免费下载 内购会员或课程):没有社交属性的背单词软件,开会员还有各种实用“装备”,后面唯一重点介绍之软件。
Chanify(免费):用来接收安卓手机上转发来的信息,主要是验证码;跨平台软件,在《盘点2021年我的 Mac 里那些好用的软件》一文中有说明。
Diarium(Mac、PC、iPhone/iPad、Android 均需单独付费):写日记;跨平台软件,在《盘点2021年我的 Mac 里那些好用的软件》一文中有说明。没啥特别的,就是比 Day One 之流来的便宜,虽然每个平台都需要单独购买,但属于买断制就很划算了,毕竟 Day One 一年订阅费用比把 Diarium 全平台买一遍还贵。坚持写日记,每天打开软件会看到“那年今日”自己在哪里、想什么、做什么,很有意思。
米家(免费):小米的智能设备管理软件。不过现在折腾 NAS、安装 Home Assistant,大多数设备都可以通过 Apple 家庭 HomeKit 来操作和设置联动,所以现在只是用来添加新设备了。
Nike Run Club(免费):由于我还用着 Apple Watch Nike,所以必备软件,以及我日常跑步都使用这个软件积累数据。
Pico(免费下载 18元内购):图片标记软件,一般就是用来打码和添加文字说明到图片上。不是很推荐,主要是我自己很早就开始使用了,那时候内购很便宜,又是买断制,但现在已经有两年没有更新了,同类软件太多,免费的也很好用。
轻听英语(免费下载 内购会员或课程):没有社交属性的听力学习软件,开会员…好像也没什么用…免费资源就够听了。甚至参考后面不背单词的详细介绍,可以通过做任务换取收费课程然后在轻听英语里面收听学习。
Remind Me Faster(免费下载 内购):快速新建提醒事项(这个之后会另外写一篇介绍)。顺便说一下,为了更好使用这个软件,至少要6元内购一个功能,请期待我之后的文章介绍。
搜狗录音助手(免费):搜狗AI录音笔C1的管理软件,在《诺基亚 215 4G 支付版体验测评》一文中有提到为啥我这么醉心于录音,但这个软件对我基本没用,就是查看剩余电量,一般录音文件我都是每天导入到电脑上保存。
速拼(免费下载 内购):制作拼接长图片,另外就是给截图套壳,文章里面的图片就是用这个制作的。这个和前面提到的 Pico 是同一个开发商出品的,所以也是当时优惠购入,所以也是买断制,所以也不怎么更新了…
Varlens(免费下载 订阅78元/年):两个实用功能,一是作为相机软件可以在拍照同时就套用滤镜看到拍摄效果,二是给已有的照片添加预设滤镜。实际上还是前者更为实用,在拍摄前就可以调整好滤镜,实时看到拍摄的调色效果,取景也更加方便。并且对于 iPhone 的 Live Photos 也可以整体设置滤镜(静态照片 动态视频)。再补充一个重要的:视频也可以在拍摄前或者拍摄后使用滤镜!所以可以直接套个电影效果的滤镜直接拍摄视频并实时看到效果。
VVebo(免费下载 订阅50元/年 or 98元一次性购入):第三方微博客户端,没有广告干扰。目前还可以正常使用,并且该软件同时支持 iPhone、iPad 和 Mac。
足迹(免费下载 订阅24元/年):多年来我一直使用世界迷雾这款应用来记录去过的地方,但是感觉耗电量很大。而这款目前使用了快一年,每日后台常驻,感觉电量影响很小,就是我前三年在世界迷雾里的数据无法导入,有些地方也不知道会不会再去,可惜了。具体作用就是在后台记录 iPhone 所到之处的所有 GPS 定位信息然后绘制成一个行动轨迹,没事看看自己去过哪里、还有哪里没有去过还是很有趣的。
1Password(订阅个人版248元/年):密码管理软件,太知名了,和 Fastmail 配合使用很不错;跨平台软件,在《盘点2021年我的 Mac 里那些好用的软件》一文中有说明。我相信会有很多人觉得这个软件“又贵又不安全”还不如用 Bitwarden 或者 Chrome / Eage 自带的密码管理。我必须说就我个人而言,我用此软件是为了共享密码给家人以及在非信任设备设备上临时共享和使用密码,这两点是其他密码管理软件所不能或者有不便的地方。更具体的说明,以后考虑写一篇使用心得分享一下。
iPad 上的软件:
不背单词:同 iPhone 软件说明。只不过 iPhone 上只有极少数外出闲时使用,iPad 上是每天主力使用的,因为记单词的时候可以手写记忆,拼写单词也可以使用手写输入,文章后面有附图参考。
Chanify:同 iPhone 软件说明。
DailyArt(免费下载 40元内购):每天一幅名画或艺术品介绍,有详细的作者和背景说明,多看一些以免以后看展览只会说“好看”、“看不懂”。
Diarium:同 iPhone 软件说明。
Infuse(免费下载 订阅68元/年 or 548元一次性购入):视频播放软件;跨平台软件。因为我的使用方式还比较“麻烦”,建议看看《盘点2021年我的 Mac 里那些好用的软件》一文中我写的说明。
Notability(免费下载 订阅63元/年):手写笔记软件,个人主要是用来学习英语的。12.9英寸的 iPad Pro 开个分屏,一边看英语资料,一边手写记笔记非常方便了。
欧路词典(高级版98元):词典软件,个人主要是用来学习英语的。12.9英寸的 iPad Pro 开个分屏,一边看英语资料,一边查询不会的单词非常方便了。免费版其实已经够用了,我真是基于十年老用户而购买的。
轻听英语:同 iPhone 软件说明。只不过 iPhone 上只有极少数外出闲时使用,iPad 上是目前每天主力使用的(因为最近听的内容有 PPT 要看…)。
RD Client(免费;需要跨区下载):微软的远程桌面软件。外出可以远程连接到家里 NAS 上的 Windows 虚拟机,勉强应付一下需要桌面端处理的内容。
Reminder Me Faster:同 iPhone 软件说明。
石墨文档(免费 订阅):在线文档服务,虽然感觉软件还不如网页应用好用,但是在 iPad 上偶尔还是用的上的。
Voice(免费;需要美区下载):Google Voice 客户端。
xSearch(12元):只需要在搜索文本前添加一个快捷键和一个空格,达到即时切换搜索引擎的功能,比如我常用的「db 空格 文本」来搜索豆瓣图书。刚上架那会儿只要1元…
1Blocker(免费下载 订阅):广告屏蔽软件;跨平台软件,在《盘点2021年我的 Mac 里那些好用的软件》一文中有说明。内购价格很迷惑,不同人看到的不一样…可能是二十多元每年,也可能是一百多元每年…
1Password:同 iPhone 软件说明。
列举下来好像软件还蛮多的,我倒是没有想到…因为我不玩手游,另外 iPad 对我来说主要是英语学习工具,所以分享推荐的软件就是这一个:
不背单词(feat. Notability)
还是前面说的,iPad 分屏一边看英语资料,一边手写记笔记非常方便。
不过这个虽然叫“不背”单词,但主要作用就是背单词…只有在和别人介绍的时候非常有趣。对我而言,这款背单词软件最重要的是没有社交属性,唯一能和社交扯上关系的就是组队学习单卡,但是既不能选队友也不能和队友沟通。也许不少人觉得和大家一起学习比较有动力,但对我就是压力…
其次重要的是有打卡签到。如果有看过我之前文章,就知道我是半个沉迷连续打卡的人。这款软件连续打卡签到也是有奖励的,所获取的奖励可以累积并用来购买会员和课程(这个课程是和轻听英语相通的,所以可以在不背单词 app 中购买,然后在轻听英语 app 中学习)。
会员方面就很实用了。首先「身份标识」,可以参考上看图片看到一个 VIP 小徽章,并且!重点是!这款软件前面不就说了,没有社交属性,所以别人看不到!!
其次是「词根词缀」、「派生串记」、「柯林斯词典」、「词组词书」。详细见上图,在多些就成软文了…背单词的时候「词根词缀」和「派生串记」可以很好帮助记忆和理解新词,是我觉得相当实用的功能,也是我开会员的理由。毕竟「身份标识」也就那样…
加个结尾做些说明
1、文中大多数软件都是可有可无,比如没有放在桌面上的,我自己都不怎么用,所以不做更多推荐,有想要了解某个软件的说明请在评论区提,我会详细回复一下。
2、iPhone 我使用的是 iPhone 12 mini,日常生活中我一般很少用手机,所以这个小巧方便携带,并且电池续航对我而言足够了。iPad 我使用的是12.9英寸的 iPad Pro 第四代,但我没有什么生产力需求,所以都是很轻量的软件,正好有 Apple Pencil 所以强行用来记笔记;要是我可以选择的话,我觉得 iPad mini 第六代就很不错——没错,这个 iPad Pro 是我家小公主出生别人送的。
好用的手机修图APP推荐
文章总字数13000 字
样张案例图示120 张
文章提及的后期软件30 款
总阅读时间在1小时左右,建议睡前,地铁和马桶上观看。
一 写在前面
如果要说在开始手机摄影这五年里,别人问我最多的一个问题一定是:
“你用的什么软件?”
如果真的要仔细去展开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本质上就和当我们看到别人的摄影作品的时候一定会去问什么相机有着非常完美的异曲同工之妙。手机摄影与相机摄影虽然同宗同源,但依然包含着截然不同的理念。如果把摄影分拍摄,后期和输出三个主要部分。那么相机只能完成拍摄的任务,可手机却是一个可以从拍摄,到后期(数字暗房),最后到输出(例如发送朋友圈)的可以走完整个流程的完整设备。更重要的是,手机由于应用软件丰富,各种高质量且富有创意的软件层出不穷,这极大的扩展了手机摄影后期的乐趣。
甚至可以说,手机摄影的绝大一部分乐趣就来自后期。更重要的是,它大大降低了摄影后期的学习成本。让每一个人都能体会数字暗房的魅力。不再让图片处理是PS高手的游戏。
所以,我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够对目前手机摄影的应用软件做一个巡礼,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去体会手机摄影后期,我们到底该怎么做,它是不是有一个“科学”的流畅。我的目的不是希望你只是找到我提到的每一个应用软件,下载以后让它静静地躺在你的手机里,而是希望:
“你能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后期方式,从而去完成你关于手机摄影的表达。”
以下是文章的基本梗概和目录:
二 为什么要手机摄影后期?
1.摄影的分类
在我们回答一张照片怎么后期的时候,我们首先需要解答一张照片能否后期的这个问题。
我相信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总会遇到这样的质问:
1.你这个照片后期过了,没什么意思了。
2.你这个照片,这么好看,一定后期了吧?
这两个语句的潜台词都是你的照片一旦后期,就“掉价”了,不是纯粹的摄影了。这不是现在有的疑惑,其实自摄影诞生以来,所有的摄影师和观众都对这个问题乐此不疲的讨论着。但摄影一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来讨论,那么艺术总归是需要表达的。你所知道的梵高的画,贝多芬的曲都是如此。如果你只是按下一个快门,就算一种结束,那这张照片只不过是自然的记录,又何来的表达之说。当然,照片的确相对于其他的艺术而言,“纪录性”的确是其重要特点,所以当我们谈到严肃的报道摄影,我们就需要严格要求还原真实,一个像素都不能改变。
说了这么多,就是想表达摄影能否后期是取决于照片的用途。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当然是希望自己的照片成为自己的表达,所以别说能不能后期,而是可以放心大胆的后期。
2.完整的表达
不知道你是否在拍照过程中,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当你拍一张照片的时候,同一个人在同一个机器同一个时间点拍摄同一样的照片,那这样拍出几乎一样的照片是否还有什么意义?
当然,我们的条件还可以放宽一点,我们经常都会去一些所谓的知名摄影景点拍摄照片,那么我们拍摄的这些“雷同”的照片是否有什么意义?
如果说,你不希望自己的艺术创作是雷同的,或者所谓的肤浅一点,你希望自己的照片是能够从朋友圈脱颖而出的,让自己的照片有自己的表达,而不仅仅是一个到此一游的风景照,那你又该怎么去做呢?
下面是我自己非常喜欢的黑白摄影大师段老师眼里的世界:
相信,你一定被上面的作品所深深的震撼,明显看出的是所有的作品都会有着作者独特的表达和审美。最显然易见的后期就是把彩色世界变为黑白世界这个过程。
因此,如著名的风光大师安塞尔亚当斯所说:“摄影中,前期拍摄就像是谱曲,而后期就是演奏”
所以,即使是再好的曲子,如果你不去进行演奏,那也终究不能成为伟大的曲子。
那么当我们清楚地知道为什么要开始后期的时候,希望文章接下来的每一个小的指引都能帮你寻找到自己的方向。
三 摄影后期的分类
很多人当拿到一张照片的时候,很多时候往往不知道从何下手。“你看看,我这张参数怎么调”成为我遇到的最多的问题。而这个时候,我往往都会反问一句:你心里是不是有它你想要的样子?
坦率地说,很多人后期的问题,技术上都是可以很快的弥补,但是审美和认知的差异的确需要日积月累。因为这关系到,在你拍摄一张照片以后,能否在心中描绘出你希望的样子。更重要的是,手机摄影后期的方向往往是自己的风格为指引才对,一些知名的摄影师,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就是以独特的摄影后期风格见长。例如我很喜欢的德国摄影师Matthias Heiderich,他的低饱和度的高明度的摄影作品有着鲜明的特点。
所以除了学习这些所谓的摄影后期干货,我们更应该找到属于自己的风格,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多去看好作品,找到自己的喜欢类型,并用后期去实践,这样慢慢的我们就会做到真正的属于自己的表达。
但摄影后期并不只是天马星空的,他还是有着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向。我会把后期分为两个大的方向,分别是第一步的基础后期,和进阶的创意后期。
1.基础后期
在开始各种术语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个对比图:
这是一张照片在后期前后的样子,我们可以发现,后期后的照片更加的具有观赏性,甚至是可以说,没有后期之间的照片是“废片”,而后期之后的照片是一幅好照片。所以你看,后期就是这么的神奇,他甚至可以改变一张照片的“命运”。
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再回头来总结,第二张照片到底比第一张照片好在哪里呢?
如果用一个词来进行概括,那就是“通透”。而这个“通透”隐藏的含义包括:
有着合适的冷暖氛围,悦目的对比度和恰当的饱和度等等。接下来,我将会首先用一张图来表达,基础后期一般都包含哪些内容,然后再展示常用的后期软件是如何调节他们的:
全局调整
(1)画面的基础矫正
什么是画面的基础矫正呢?我相信大家一定会遇到过拍摄的照片,景物明明是横平竖直的,但是拍出来却是斜的。这其实是手机镜头的畸变原因,由于手机是一颗广角镜头,广角镜头就有着典型的“桶形畸变”,而这种畸变的存在让我们不能很好的还原一些建筑照片的原貌。而为了修饰这些畸变,一些透视校正工具就很有必要:
以上都是用来修正镜头的畸变,能够做到画面中真正的横平竖直。
与此同时,在这里需要介绍一款非常厉害的畸变纠正软件,也就是SKRWT。如果你是一个很喜欢拍摄建筑的人,那就一定不要错过。
(2)二次构图和裁切
这是一个经常被忽略但是又有着非常重要作用的后期步骤。我们都知道对于摄影而言,构图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同的框选方式,往往有着不同的表现张力。但是在拍摄时,往往由于各种各样的客观原因不能够很好的进行构图,或者很多时候别说构图了,我们很多人连基本的横平竖直都不能很好的做到。这个时候,二次构图就可以让我们重新选择。二次构图不仅仅能够解决画面内容的重新放置,而是给我们更多的框选方式。例如以下几个软件中提供的画面比例:
在这里,我使用一张图,分别是用不同的构图比例,来尝试解读不同的视觉感受:
方形构图
16:9构图
可以看到,不同的裁切方式有着完全不同的意义,所以在我们开始后期之前,别着急所谓的调色,先找到合适的裁切方式,而往往这种裁切方式能够对一张照片起着非常大的改观。尤其是对于摄影来说,这个做减法的艺术很多时候都是通过裁切这种方式来完成减法。
完成以上两个步骤才来到了我们绝大多数人所认为的后期方式,也就是所谓的参数调节。
(3)白平衡
如果你的手机有所谓的可以根据环境调节冷暖这个功能,那你一定不会对这个词感到陌生。如果你没有听过,那你可以回忆一下,我们的太阳光是否只有一个颜色呢?是不是太阳落山之前就会变为暖黄色,而到了早上就是冷蓝色。这个冷暖的调节就是白平衡调节的一部分,而另一个部分就是色调,色调看起来就是决定这个照片是红还是绿,二者组合到一起就决定了画面的白平衡。
至于这里的调节原则,在专业的相机摄影里,一般都需要先还原白平衡,也就是真实的找到现场当时的色彩倾向。但是对于手机摄影而言,我认为我们只需要找到自己期待的氛围即可。这句话是说,我想要一张照片表达温暖,热烈的氛围我就会让白平衡暖一点。而如果我希望一张照片表达是肃穆,冷峻的感觉,那我就可以让色温冷一些。除此以外,我们还可以在画面中的不同部分选择不同的色彩倾向,例如最常用的在阴影部分嵌入冷色调,高光部分嵌入暖色调,从而实现画面的冷暖对比。
(4)正确的曝光
曝光几乎是摄影的拍摄的一个最重要做成部分。最简单的理解可以是一张照片的明暗。很多摄影作品的风格也往往与曝光有着密切联系。以我们最最熟悉的日式小清新为例,就是使用一种曝光过度的拍摄和后期手法来实现。在这一小节的标题我叫做“正确”的曝光,但是很多时候正确并不一定是适合的。在了解这个概念之前,我们先要学习一个非常重要的是摄影学习理念—直方图,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我们可以把直方图理解为人的基因图谱。每一张照片都会对应着一张直方图。
这个直方图的具体含义是:
“直方图用图形表示图像的每个亮度级别的像素数量”
通俗地说,就是他的横坐标是亮度的递增,从最暗到最亮。而他的纵坐标就是他的像素数量。
例如下面分别是曝光不足,正确曝光,和曝光过度的一张照片的不同直方图形式。
(最右侧高光没有像素)
(最左最右都有像素)
(最左缺少像素,最右像素溢出)
从以上可以看到,我们通过直方图就可以引导我们调整合适的曝光。
在snapseed和泼辣修图中都有直方图的显示:
在有了以上的直方图以后,我们就可以充分理解下面的参数:
曝光:可以全局显著的调节画面的明暗,使直方图中的像素数量向左或者是向右移动。
阴影:调整画面中暗的部分,也就是直方图的左边。
高光:调整画面中亮的部分,也就是直方图的右边。
一般来说,所谓正确曝光的图片,我们的像素都是集中在画面的中间调,并有少量的黑色和白色。例如文章开头森林的示例照片,直方图的对比,明显看到修图前的直方图不够正确。
修图前
修图后
所以我们需要掌握直方图作指引,并通过这几个常规的曝光参数进行调节即可。
当然,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还有通过进阶的曲线调整,可限于篇幅,可能会在以后的进阶后期里详细说明,但殊途同归,思路都基本一致。
(5)适当的反差
除了画面的明暗以外,画面中还有反差和层次。有的照片,像素都比较集中(反差大),而有些照片像素比较分散(反差小)。而对比度就是调节反差的重要工具:
一般来说,我们都会加大一点对比度让画面更有视觉冲击力,但是这样会损失画面中的细节,所以需要我们自己去权衡。不过,你也会发现,在调整反差过程中,曝光也会变化(调整曝光时,反差也会变化),这二者其实是相互联系的,所以我们在调整的时候可以多次互相协调使用。
(6)恰当的饱和度
如果说我们在后期经常遇到的误区,相信饱和度一定是一个。很多人会在后期时过多调整饱和度。的确,更加鲜艳的颜色更加刺激眼球。但是当我们把一张照片,分别使用过度的饱和度和欠饱和度对比的时候,比如以下两张照片:
这个时候你一定会选择欠饱和度的。因为这样的照片更加的耐看,刺激的高饱和反而很容易让人视觉疲劳。
所以,在我们使用以上的饱和度调整工具的时候,一定要针对整个画面氛围进行调整,不要一味的过度追求高饱和度。
(7)暗角和晕影
现在都流行复古风潮,这也是胶片色和胶片味大行其道的原因。在以前,相机镜头会因为在设计或者制造中不能够很好的避免的在画面周围产生晕影,比如下面的效果:
这样的效果虽然很多时候是一种缺陷,但却也营造了一种独特的视觉氛围。因为本质上,这也是一种做减法的过程,可以让观者的视觉都集中在画面的中央。
但是,依然是不要过度使用,不然就会让整个画面失去作为的通透。一般来说在黑白摄影中会有着更加突出的效果。
(8)颗粒
这也是一个胶片时代遗留的产物,在以前由于数码相机都是用胶卷。胶卷很容易产生噪点和颗粒。让整个画面有一种粗糙的质感。这种质感除了能够让你的照片拥有复古的味道以外,更重要的是起到一种“移觉”的效果。
这种粗糙的手感,会有着独特的视觉魅力:
需要说明的是,颗粒这个功能一定要谨慎之用,过度使用很容易造成照片的视觉模糊。
局部调整
我们说完了全局调整,那现在再来说说局部调整。顾名思义,全局调整是针对画面中的全部部分,只要是你动任何的参数,画面中的每一个相关部分都会被调节。而局部调整则是我们可以通过各类工具实现画面的部分控制。例如当我想调整画面的明暗的时候,我只想调整某一部分的明或者暗,而不是整体的明暗,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局部调整工具。
重要的是,局部调整工具也是决定一个后期软件是不是强大的基础软件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我们一个一个来介绍这些工具。
(9)渐变工具
渐变工具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局部调整工具,它的主要作用是,从画面的一侧向画面中的中央产生一个有过渡效果的“选区”,你可以理解为在你的照片上蒙上一层逐渐透明的“布”,而我们可以在这个区域进行我们希望的调整添加。
(图中的红色是表示选区,也就是作用区域)
举一个例子:
下面的照片中,我希望画面中天空上半部分的颜色更加梦幻的冷一些。
我知道想要冷一些可以调整白平衡工具,但是如果这个时候我们只是简单的使用白平衡工具,就会造成画面的整体都变冷了。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使用渐变工具。我们可以让渐变工具从上向下拉动整体覆盖天空,然后在调节参数,这个时候色温调节的效果就会只作用在天空上。而且你也不只可以调节一个参数,其他的都可以,就像正常的全局调整一样。
之所以叫渐变滤镜,是因为为了画面过度自然而渐渐的改变,而不是一刀切的直接改变,例如下面这样:
综上,如果你想要的调整效果是画面的某一个部分向中间,就可以使用渐变滤镜。例如,有些时候画面周围过于明亮,而我们需要突出画面中央的主题,这个时候就可以使用渐变滤镜。
(10)径向工具
径向滤镜同样是可以让你调节画面中某一个部分的工具。只不过径向滤镜的“选取”更加的自由,“径向”的意思是你可以根据画面你需要调节的地方捏合成不同的圆弧形状。例如下面这种图例,我希望画面中的更亮一下,所以我只要用径向工具,先捏和一个差不多的大小的形状,放上去,在进行参数调整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配合径向工具的有一些参数,这些参数是让你的选取过度更加自然,因为如果我们使用一刀切的方式选择的话,就会这样像上面渐变滤镜一样不自然。
很明显,画面非常的不自然。因此其中“羽化”这个参数的目的就是让你的画面过度更加的自然。羽化就是让边缘产生一个过度的意思。
径向工具,一般都是使用在画面中的某一个部分需要调整的时候。
(11)画笔工具
学习了以上两种工具以后,你一定会觉得有缺陷。因为如果我希望修改的地方既不是画面的边缘一侧,也不是类似的圆弧形状。而是画面中的不规则的某些部分怎么办。
没关系,这个时候你就需要画笔工具了。
画笔工具之所以叫做画笔工具,是因为当你想要调整画面的某一部分的时候,你可以像使用笔直接在你的画面中绘画选取,例如下面的照片:
可以看到,我可以根据我想要修改的内容绘画出来,然后在进行参数调整。
所以,画笔工具的自由度更高,基本就是想调节哪里就画哪里。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画笔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过度的问题,我们一方面要适度调节,另一方面需要配合画笔的羽化功能做好过度。
以上的提到的三个工具,其实本质上是一样的,只是选取的方式各有差异,一般来说可以配合使用,达到最佳的效果。
(12)HSL色彩调整
什么是HSL?
这里就需要简单的学习一些色彩的小知识:
其实HSL是色彩的三个属性的英文首字母缩写,分别是色相,饱和度和亮度。正是这三个不同的属性,造就了自然界中颜色的千万般变化。所以,这三个参数也就成为了我们调节不同颜色的重要手段。
我们以下面这张照片为例,我希望调整一下黄色:
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点开相应的黄色,
现在我希望这个颜色可以亮一点,那这个时候我只要调整这个颜色的亮度即可。亮度提升以后,饱和度有点低,那我就可以继续添加一点饱和度。
在举个女孩子们都非常在乎的例子,那就是肤色的调节,比如以下面这张照片为例,我希望姑娘的肤色更白,更亮一些。
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选取橙色,敲重点!一般情况下,调整肤色就是调整橙色。
我们只要让橙色的饱和度低一点,亮度更高一点。经过几步的调整以后,我们的肤色就已经大有改观,再也不是黄脸婆了。
HSL调整工具的强大就是在于此,他可以调整画面中的任意色彩。让我们的创作更加的随心所欲。但是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颜色是互相掺杂的,比如你调整红色的物体时,如果调整过度你的肤色也会变化。所以调整时一定要注意色彩之间的相互关系,这就是更深层次的内容了,这里就不再赘述。
以上基本上就涵盖了所有的基本后期调整。那在这里,我先做一个简单的小结:
如果说后期是有法可循的,那在基础后期阶段就是可以按照上述的思路进行后期。这不仅仅能够帮你获得一张还不错的照片,更重要的是它是我们后边创意后期的一种基础。
在上面我提到的一些应用软件,其中snapseed,泼辣修图,和手机Lightroom是我觉得最强大的基础后期软件。而vsco虽然有提到,但是没有上榜是因为他在后面有表现更加亮眼的地方。
你会发现,几乎所有的后期软件或多或少的都会有我上述提到的每一个功能。如果说,你一定要让我推荐一个最强大的,那一定是泼辣修图。
这是一款,唯一涵盖了我上述提到的每一个功能的手机后期软件,无论是全面的全局调整功能,还是强大并且有延伸的局部调整,连曲线这样的进阶功能都有。这远不是snapseed可以比的(当然snapseed也有自己的优势)。
而 Lightroom不推荐是因为他的功能是和adobe创意云绑定的,我就想不通,你哪怕是单卖也可以啊。但是如果你订阅了创意云,你会发现它也是一款强大的后期软件。
我的建议是,类似的基础后期软件你只要有一款即可,并且熟练掌握。
在这里其实还需要提到RAW个概念,如果你是初学者,以后可以进阶学到,如果你有一定后期基础,以上几款目前都已经支持了raw格式,甚至很多时候,我都会使用它们修相机的照片,可想而知有多强大。
2.色彩的改变
如果以上的后期部分都还只是尽可能的还原一张照片的本来面目,还没有做到真正所谓的有自己的表达,那么接下来的部分开始就是几乎每一步都是加入自己的想法。也恰恰是因为如此,接下来的所叙述的每一个部分更仅仅只是一个指引和启发。
我们先从色彩开始。
(1)黑白化
摄影是一门年轻的艺术,仔细算来也就两百年而已,这和任意一门艺术相比都可以说就像是刚刚出生的婴儿。在一开始,由于受制于技术所限,我们只能看到黑白照片。但时至今,色彩照片的获得已经再简单不过。但是人们并没有因为技术的进步而遗忘黑白照片,恰恰相反今天非常多的顶级摄影作品仍然是黑白形式呈现的。
那我们就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
"黑白照片的魅力在哪里?"
当然,这其中隐含着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点,这就是我的照片是不是需要变为黑白?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需要说明的是黑白照片的独特魅力想要分析起来可能比整个文章都要多。但在这里我只说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同时也可以作为我们刚才是不是需要黑白的这个问题的一个回答方向:
这就是简化画面的因素
一张照片的信息量是十分巨大的,这种巨大有的时候是心理上关于内容的反馈,但是潜意识中的视觉反馈很多时候却是被忽视的。例如,你看到照片中有一个红色的衣服,但是其实你只需要知道这是一个红色的衣服,不需要知道是什么样的衣服。那这个时候红色就是多余的信息量,这个多余的信息量就会干扰对照片主题的表达。
那么基于上述的这个原则我们就可以对下面这张照片是否需要进行黑白化进行一个判断。
那么黑白化有两个方法实现:
首先说基本方法,通过后期软件的黑白滤镜添加方式。几乎所有的滤镜软件里都会有不同的黑白滤镜。但是多很多时候并不是好事,先说VSCO cam这款软件,里面关于黑白就有多个滤镜可以选择。
但是除了以上这种滤镜软件,还有很多专情的黑白滤镜软件。在这里,我用BLACK这款软件做一个介绍,这个软件里内置了非常多的黑白滤镜,整个界面UI设计的也非常有感觉,在选择滤镜以后还可以继续通过曲线等方式继续强化氛围。这是一款颇具仪式感的软件,喜欢黑白风格照片的可以尝试。
如果你是一个不喜欢套滤镜,而是自己喜欢全手动的方式进行后期的,那么接下来的黑白化就是非常高级的进阶方式。
在上面基础后期中,我提到过关于HSL的知识点。在这里我说我们可以使用HSL工具调整颜色。我们都知道颜色之所以黑白,就是因为没有饱和度,当你把一张照片的饱和度变为零的时候,就可以获得一张黑白的照片。但是对于这样获得黑白照片往往十分平淡,并没有你所期待的黑白大片的质感,这个时候你还会发现能够调节的工具少之又少。
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通过使用HSL工具的方式来获得黑白照片。具体的操作方式是我们可以在HSL调整工具中,把每一个颜色的饱和度关掉。这个时候我门就可以获得一张黑白照片。
与直接在饱和度变为黑白相比,更加关键的是,这个时候我们依然可以调节画面中的其他参数,比如亮度和色相等等。这样我们就可以按照我们心中所想的样子调整我们的黑白照片。相比直接变为黑白我们有了更多的调整空间,也可以更好的进行局部控制。
以上的两种方法我更推荐直接使用一些黑白滤镜在配合一些基础调节使用,但是如果你是一个喜欢全靠自己的人,那么第二种方法一定能够满足你的创作欲。
(2)黑白和色彩结合
在上面提到的第二种办法中,我说过我们可以通过在HSL工具中去掉每一个颜色的饱和度而获得黑白照片。但是你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我去掉一部分颜色的饱和度,保留一部分颜色的饱和度,会是什么样的效果呢?
比如,最近非常流行的黑金城市:
这就是通过刚才的方式,去掉了画面中的其他颜色,只保留了和橙色相近的颜色得到的独特效果。
所以想要获得一组独特的黑金城市照片怎么办?就是刚才黑白化的方法一样。更重要的是,你完全可以因此而脑洞大开,什么紫色城市,绿色城市,只要你敢想象的都可以。
那么为什么这样的效果会有比较独特的视觉感受呢?
那么我们在看下面这样一张照片:
这张照片中,我们只是让这一部分变为红色,是因为我们希望观看照片的人能够看到这一部分。所以,这是一种通过其他黑白衬托色彩突出主题的方式。这种黑白和彩色的结合,也拥有自己的视觉语言。
那么只有通过HSL工具的方式来实现这样的效果吗?当然不是,类似于这样的效果我们可以总结为单色提取的后期应用,其实有非常多的选择,例如color Accent这款应用软件:
就是专门可以让我们提取出画面中某一个部分的颜色。类似的软件还有很多,但本质上都是一样的。
(3)色彩的过滤
看到这个标题你一定会觉得疑惑,什么叫做色彩的过滤呢?但是如果我换一个说法,“滤镜”那你一定心想一句:装什么X。直接叫滤镜就好了啊!……
滤镜,可能是每次当我门提起后期的时候提到最多的一个高频词汇。以至于他是仅次于你用的什么手机拍的之后,最被经常问到的问题:你这个很好看诶,你用的什么滤镜?
我们先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一张照片在使用滤镜以后会变好看?这很重要,因为这样关系到我们怎么更好的去使用滤镜。
我先放一张使用滤镜和没有使用滤镜,照片中颜色的对比图:
你会发现,在使用滤镜以后,照片中的颜色数量明显变少。所以,我在本段的一开头就已经说了为什么我们使用滤镜会变好看,就是因为把一些色彩过滤了,这样留下了颜色会更加的统一或者协调。而这种颜色的统一和协调,就是我们所追求的照片的色调。
这其实又是一个符合摄影理念的后期方式。因为一张照片想要获得观者的愉悦感就需要主题,更重要的是画面中的所有内容都需要为主题服务,如果不能很好的服务主题的部分,我们就需要减去。这也就是我们所谓的,摄影是一种做减法的艺术。所以滤镜也是,通过让整个颜色趋向于某一种颜色,或者几种颜色,而屏蔽掉其他的杂色从而做到更让人喜欢阅读的目的。
在了解到以上以后,我们来列举一些一个优秀的后期滤镜应用的软件应该有哪些优点:
①滤镜丰富且实用。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很多滤镜看起来数量多,但是其实没什么卵用,比如一个后期APP号称可以有1000个滤镜,可这有什么用呢?谁会修一张照片还用一腔和滤镜挨个尝试呢?
②使用后尽可能的保证原画质。虽然说这一条应该是无论对应哪一种后期软件都该具备的,但是对于滤镜类更是如此。很多后期软件导出后的画质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
③有强大的基础调整,且可以调节滤镜强度。其实很多时候单纯的套用滤镜根本不能很好的表达。很多时候,我们仍然需要配合基础调节工具进行调整,从而让画面更加自然和通透。
④能进行批量调整。这一条至关重要,什么是批量调整?非常简单,你今天带着姑娘跑到一个场景里辛辛苦苦的拍了一组片,你回来终于找到了自己和姑娘都满意的滤镜,然后在各种参数调节。可这个时候你发现,你只调整了一张,还有8张朋友圈没有凑齐,想到刚才的过程还需要重复8次,你一定会心生悲凉。这个时候,如果你的滤镜应用可以复制你刚才的所有操作,并且可以批量复制到其他照片,这不仅仅可以大大提高你的效率,更重要的是这可以让你的照片做到“色调统一”。千万不要小看色调统一,如果你的一组照片能够拥有相同的色彩表达,肤浅层面的说可以获得更多点赞,高级一点说是可以获得统一的主题。
那么,说完了以上四点以后,那些滤镜后期软件可以满足以上的四个全部要求呢?
VCSO cam
目前最好的滤镜应用,没有之一(为了表达的更含蓄一点,我在加一个定语吧,我心里的)
我曾经写过一篇关于如何更好的使用VSCO的软件,如果你感兴趣可以阅读:
当然,如今的滤镜类应用软件可以说在手机摄影后期里面是半壁江山的存在。数量决定质量,除了VSCO以外,还有很多值得使用的滤镜类软件。需要说明的是,今天的滤镜最喜欢模拟的无非就是胶片色。所以很多胶片模拟的滤镜也包含在内。
这里再介绍一些不错的滤镜类软件。
MIX
Analog 模拟系列
模拟系列坦率地说有些贵,相比来说没有VSCO性价比高,但是说实话有些滤镜还真是不错,还是值得这个价钱的,一杯奶茶还要20块,一个你喜欢的后期软件当然值得。
(4)艺术化
什么是艺术化?摄影和绘画其实在很久以来都被互相比较,二者在很多地方都有着极其相似的地方。在绘画上,经常有一些写实的画家,做出来的绘画作品可以像照片一样真实的以假乱真。而在摄影上,无论是构图方式,还是照片的影调和色彩很多都是从绘画借鉴而来。而这里所谓的照片的艺术化,就是指我们通过数字手段,让我们的照片模拟一些绘画艺术。说到这里,我们就不得不提风靡一时的Prisma。
如果你是一个很喜欢各类手机软件的人一定不会对这个软件陌生。这是一个来自俄罗斯的软件开放团队。他们使用了一种所谓的神经网络学习功能,分析你照片中的色彩,然后再把你的作品输出为对应的名画上。
一时间,朋友圈纷纷都成为了艺术大师。很多人甚至是直呼,这是一可以把垃圾照片变为抽象派大师名作的软件。以下是我使用这款软件的照片效果:
不得不说,这款软件真的非常有意思,很多颜色模拟,如果你的照片调性差的不是那么多一般都会有着极佳的效果。
但是类似的软件绝不只有这一个,还有很多类似且专精的应用。
比如这个可以把你的照片变为水彩画的:
比如这个可以选择其他绘画形式的:
例如下面的水彩画效果的花朵就是使用上述软件:
说到这里,肯定会有人产生一个疑问,这样的后期方式还算是照片的后期吗?或者说,这种形式还算是摄影吗?
在我心里,没有任何东西该束缚我的表达欲望,如果摄影能够表达我就摄影,如果摄影不能表达,我也不能因此屈服。所以和别纠结呢?为什么要给我们的表达添加枷锁呢?
所以,大胆使用各种类似的艺术化滤镜吧,只要你喜欢。
(5)元素的去除
很多时候我们拍摄的照片都是不尽人如意的,这种不尽人如一般都是指画面中总是有着各种各样的不相干因素。尤其是很多时候我们去一些知名的网红景点的时候。你决定想要拍摄一张打卡照。但是却是被无情的湮没在人山人海中,那么是不是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样的问题呢?
在这里我们就不得不提在过去一年中在手机摄影上最炙手可热的一个词汇“人像模式”。在相机上,我们在拍摄人像的时候总喜欢大光圈镜头虚化背景。而手机由于天然受限,不能够很好的虚化,因此厂商们利用算法的方式进行背景虚化来达到目的。这个时候我们就不得不需要思考一个问题?
为什么使用人像模式拍摄就会好看呢?答案仍然是减法,正式这种背景虚化让我们可以让视线聚焦在人物本身身上,而不是画面中其他的杂杂碎碎。这可以理解为一种“使用模糊去除杂物的方法“。
但很多人以为这种虚化一般需要硬件来实现。虽然很多软件可以后期背景虚化,但是效果都不自然。因此,一个好的双摄手机绝对可以打开创作新大门。
这款软件可以让你的人像模式更加的个性化,比如可以调节模糊程度,甚至是焦外光斑的各种形状,大小,方向等等。以旋焦为例,在以前这种独特的焦外需要一些老镜头才能实现,但现在一个APP就可以了,不得不说手机摄影给摄影带来的改变真的深远。
当然,元素的去除当然还包含真正意义上的去除。如果你经常使用美图秀秀这款软件,我相信你对其中的祛痘功能一定是再熟悉不过了。自己的脸上任何的小瑕疵,只要点击一下就可以不见了。但是你有没有想过,这个功能是不是还有其他的用处呢?
当然有!我们除了祛痘,类似的功能我们还可以去除任何我们想要移除的东西。
例如touchretouch这一款软件就是专门去除画面中你不希望存在的东西。
例如画面中一些没必要的人,显眼的摆设等等,都是可以去除的对象。
本质上这种去除是去掉相应部分,然后根据周围的图案填充进来而获得。所以在使用的时候尽可能的避免一些规则物体的边缘。
(6)像素的移动和添加
在以上我们所有提到的后期手法中,几乎都是从画面中去除元素。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向画面中添加元素或者是变动像素的方式来进行后期。
先说一个既有元素的移动又有元素的添加的后期软件——Circular。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软件,我先展示一下使用这款软件后期的一些照片:
在这张照片里,我们看到画面像是一颗颗独特的小星球,在小星球上还会有各种各样的元素,例如热气球等等。
其实这种后期形式是有名字的,我们叫做极坐标调整。而更有意思的事,画面中的有一些因素是应用软件内提供的内容,然后我们再后期添加进去获得的。例如画面中的热气球和小鸟就是。可以看到,这个时候就更加需要我们的想象力了,想要添加什么,使用什么都是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添加的。
这款软件的公司还有另一款兄弟软件Alien Sky,这款软件包含了各种各样的千奇百怪的星球。你可以把这些星球放置在你喜欢的任意的照片里,让你的照片拥有更多的科幻意味。
说到科幻,那我在这里还要强烈推荐另一款非常独特的手机软件,这就是Matter。
这是一款非常具有想象力的软件。它可以允许你在照片中添加各种各样的天马行空的三维形状,重要的是这个形状还可以拥有各种各样的材质,只要你使用得当,就可以获得以下各种各样的天马行空的极富未来感的作品。
最近也有很多软件开始添加各种各样的天气特效,比如在画面中添加下雪的样子等等,例如colorow这款软件就是可以添加天气效果。更有意思的是还能添加各种各样光效。
所以说,像素的移动和元素的添加是一种类似PS中合成概念的后期方式。在这种后期形式下,唯一能够限制你的,就是你的想象力。
(7)照片的叠加
如果说照片的叠加你不能够想象到是哪一种后期方式的话,那么如果我换做另一种方式你一定再熟悉不过了,这就是“双重曝光”。这是一种被神化了得技法,很多人觉得双重曝光是一种很复杂难以掌握的后期方法。的确,如果我们想要更好的使用双重曝光或者是照片的叠加的这个问题,我们就需要清楚混合模式这个概念。但是要说清楚这个概念绝对不符合这篇入门后期概念的文章。所以我准备换一个方式,使用两个案例来说这个问题,同时也推荐一个我自己非常喜欢的一个双重曝光软件,这就是Union。
union这款软件是专门进行双重曝光的后期软件。
案例一,使用union制作创意头像
案例二,使用union制作微缩景观
所以你会发现,使用双重曝光有两个关键点,一个就是画面内容的选取,一个就是混合模式的选择。如果你不想了解各种混合模式的原理也没有关系,只要你先按照自己的设想选取和叠加画面,然后挨个尝试不同的混合模式就可以了。
其实双重曝光的软件是非常多的,而我只所以钟情于union就是因为union的混合模式众多的原因。
在这里可以普及一个小知识,其实我认为HDR这种后期方式,其实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种照片叠加的后期方式。因为本质上其实HDR就是选取不同张照片曝光优秀的部分合成在一起的方式。
(8)文字和排版
在照片上添加一些文字,进行适当的排版让自己的照片更加高级一直以来都是我们非常实用的一种后期方式。文字排版软件其实属于早期在应用商店中非常流行的软件。但是一直以来都有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就是没有中文软件商的加入,导致中文排版一直以来都是一个软肋。直到黄油相机的出现:
我认为一个好的文字排版软件至少有两个因素:
①丰富的字体库。在这一点上黄油相机做的非常的不错,不仅自带多种中文字体,大家还可以通过购买的方式找到更多的字体。
②文字板式和元素丰富。这一点上黄油相机不仅仅会时常更新一些当下流行的文字样式模版,更重要的是社交元素的加入。你可以去浏览别人的文字排版样式,只需要“Ding”一下就可以一键复制别人的排版应用在自己的照片上。人民的力量是无穷的,你可以找到各种各样的文字排版内容。除此以外,还包含了各类基本元素(线条,框)和手绘元素。
但如果你希望设计一些高级的英文海报,那我这里十分推荐phonto这款专门制作海报的软件,不仅仅提供了各种丰富的海报,还有各种英文字体。可以简单快捷的设计各类“高大上‘海报。
归根到底,文字和排版很多时候都是更好的表达照片。其实有很多有意思的办法,可以从另一个思路对照片进行”排版“。比如VOUN这款软件:
你看到了,以上这张:
照片通过添加画框的方式,瞬间逼格满满。让你签下自己的名字,可以说是非常的到位了。
(9)绕不开的美颜
美颜是刚需吗?这是一个完全不需要回答的问题。如果你问我最高频次的后期在哪?最高频的后期人群是谁?这个问题的答案根本不是你想的摄影爱好者。而是那些拥有一手P图的技术的美颜党们。坦率地说,虽然我不能理解美图秀秀这种出于“完全让你不是你”的后期手法为什么会让大家乐此不疲。但我们还是需要承认美图秀秀这个软件在后期界的地位。
但如果你是一个同样不喜欢美图秀秀这种毫无细节的,让木头磨成大理石的后期效果,也许你可以试试这款软件,facetune。
这两款软件虽然都有一定的上手难度,但如果是希望获得纯真的有质感的人像我建议你还是尝试一下。
(10)照片还是视频?
以上都是常规的摄影作品后期,那接下来介绍的则是非常贵的后期方式。只所以说非常规,就是不能用单纯的摄影后期来形容这种方式。视觉后期更适合这种形式。
先说第一种也就是最近风靡的plotagraph
简单来说,这种后期形式可容易让画面中的内容动起来。让你的照片完成一个从照片到视的进化。这种后期方式原理是不过是让一些相同元素移动产生运动的错觉。所以它的能力就仅仅限于让画面中本来具有“流动”性质的画面内容产生变化。不过随着技术的进步,让画面中的内容动起来还真的远吗?
比如下面的这张照片:
00:11
可以看到,这几张完全不同于上面的只是限于流动画面的局限。而是真的可以让你的画面完全的动起来。就像把你的照片解冻一样。这就是另一种形式的照片“cinemagraph”。
当然,需要说明的是,这种形式的后期并不是真正做到的让照片中的某一个部分动起来。而是恰恰相反,他是让视频中的某一个部分“冻”起来。
00:17
我们可以通过cinemagraph这个软件来实现这个效果。
所以你看,仅仅是今天的技术我们就可以实现一些看似不可思议的后期手法,相信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有意思,极具创意的后期软件出现。
说了这么多,是时候简单的在创意后期这一部分做一个总结了。你会发现,在上面提到的每一个部分我都会推荐一些不同的软件,那有没有一个软件就可以实现全部哪怕是大部分的功能呢?
有,这就是新秀“Enlight”。
这是一个以色列的修图软件公司的的佳作。这是一款几乎包含绝大多数创意后期所需要功能的软件。从文字添加,照片叠加,元素补充,形状排版,等等所有功能。所以说,如果你希望能够一个软件走天下,这就是你的一个不错的选择。
四 后期前置
说了这么多的后期软件,而之所以叫做后期流程就是因为我们所有做的调整都是在拍摄一张照片之后的。但是,数字化摄影相比于传统的胶片摄影不仅仅能够让我们在后期有了更多的选择,还让我们能够有机会利用科学计算的方式让我们把一些后期手段进行“前置”。
这些前置的后期手段有些是因为可以让我们在拍摄时就能够有更好的效果,从而更好的选择。但也有一些软件可以让我们的拍摄过程更加的丰富多彩,让手机拍照的“按一下快门”有了更多有意思的乐趣。后期前置所带来的理念已经不仅仅是美化照片,他可能带来的是数字影像的未来,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你想要拍摄什么样的画面,你的手机会尽可能的在你的前期进行模拟和美化,这可能就是后期的终极梦想。
1.系统内置
(1)实时色彩滤镜
我们先来说说手机自带的,目前最流行的后期前置就是实时滤镜。简单来说就是通过让你的拍摄界面直接套用滤镜,这样你就可以在拍摄的时候按照滤镜去寻找好看的画面,而不是在拍摄一张照片以后不断的去套滤镜。我们以iPhone为例,我们可以直接通过点击画面上的滤镜选择,选择不同的滤镜形式。不得不说,iPhone内置的滤镜系统一直都是被大家忽略的对象。但其实iPhone内置的色彩滤镜十分值得使用,以我自己最喜欢的几个滤镜来说,反差色就是我们认为十分耐看的一个色彩滤镜,尤其是适用在一些静物上的时候往往会有着非常好的效果。
但是后期前置的这种实时滤镜难道仅仅是省去了后期套用滤镜从而提高效率吗?
当然不是!
这里举一个非常重要的例子。我们都知道大家都细化拍摄有格调的黑白照片,但是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我们拍摄的照片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好。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使用iPhone内置的黑白滤镜,像下面一样:
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你眼里的世界已经全部去掉了色彩,变为了黑白世界,这个时候你再去拍照就可以完全寻找到自己想要的黑白质感的照片。换句话说,这种实时滤镜它不仅仅是可以帮你节省时间,更重要的是这是一种让你改变一个视角和思路去观看你所要拍摄对象的一个手段。
这个时候,我知道有一些“花心”的人一定会想:
那如果我只是现在喜欢这种滤镜,可是如果我觉得事后这种滤镜我不喜欢了,想要换一个滤镜,那你这种方式不是抓瞎了。
放心,一个好的实时滤镜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可以复原。以iPhone为例,当你拍摄了一张黑白照片以后,你过几天觉得黑白照片不够好看,想要换一个色彩的?没关系,这个时候我们只要在相册里,点击一个复原,照片就会变回你想要的颜色,不仅如此,这个时候你还可以继续去选择其他的滤镜使用。
所以,大胆的使用这种实时滤镜吧,他会给你的摄影带来全新的感受。
(2)影室灯模式
每一年的iPhone都会带来一个全新的摄影理念,2017年双摄的人像模式就引领了手机摄影的全新风潮。那2018年iPhone则带来了全新的影室灯模式。和人像模式一样,在一开始大家由于学习成本和审美认知的差异,大家对全新的人像模式似乎并不是特别的感冒。
那我们先从理念开始,为什么要有影视灯模式,以及为什么影视灯模式是一种后期前置。其实对于手机摄影而言,一只有一个理念是没有变过的,这就是“用更少的劳动,获得更多的粮食”。我们以iPhone 的人像模式为例,在以前当我们想要拍摄大光圈的虚化人像时,我们除了需要一个单反相机,还需要一个大光圈的定焦镜头。
我们假设最便宜的入门单反3000块,最便宜的大光圈镜头小痰盂500块(但一般大光圈定焦都是5000起步)。加起来就已经超过目前市场上绝大多数的手机价格了。你可以说现阶段他使用场景不完美,但是很多时候都能很好的实现虚化效果。所以,对于影视灯模式依然是如此,现阶段的影视灯模式还不成熟,但只要使用得当依然可以获得效果上佳的照片。重要的是,也是一个在拍摄过程中能够实时预览效果的方式。
有几个技巧值得分享:
①被摄主体距离背景越远,模糊效果越明显。
②拍摄非纯色背景,可获得更出色的景深效果。试试将你的被摄主体置于杂乱的背景或色彩丰富的场景前。
③拍摄人像时,试试靠近被摄主体。使用舞台光模式时,试试在略低于被摄主体面部的水平高度拍摄,以获得更佳效果。
2.软件前置
(1)复古手动相机
后期前置除了我们目前能够像上面一样通过“实时滤镜”这种注重结果的方式,还有一种完全截然相反的方式。这种方式不仅仅是简单的滤镜使用,而是通过各种方式,在过程中做出不同的操作从而有着不同的“滤镜结果”。这就是复古手动相机。
一提到手动相机,你一定会首先想到的是那些专业的拍摄软件,他们可以实现深度的拍摄自定义。但这里所说的手动复古相机的理念截然不同。我们以我最喜欢,也是IOS平台上老牌的复古相机应用Hipstamatic为例:
打开相机界面,我们既可以看到,与常规的相机不同,整个画面是一个复古相机的后面板。
在这个面板上,我们可以像使用老相机一样,按快门,拨动感光值转盘,甚至你在打开闪光灯的时候,都会有老闪光灯的启动声音。拍摄过程中,你不仅仅完全需要通过这个复古的取景框进行取景,拍摄过程也是完全的沉浸。
更重要的是,这款软件还有着一个更重要的功能,就是胶卷和相机的组合!
比如下面的选择画面:
也就是说,你可以在他的商店中购买不同种类的相机,甚至是他们的相机零件再进行组合,你还可以在商店中购买各种各样的胶卷。
这个时候,你会的觉的,这不就是一个换皮肤吗?有什么厉害的?恰恰相反,在你选择不同的机器和胶片时,绝对不仅仅是换皮肤,而是软件会真的根据你选择相机和胶卷的特点进行实时模拟。
也就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有了这款软件你就是相当于有了一个非常丰富的胶卷相机宝库。
虽然,从结果上看,照片就是一种叠加了复古滤镜。但是他更加注重的是你整个过程中的拍摄体验。
(2)过程模拟类相机
上面的Hipstamatic是一个老牌的相机模拟软件,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在说一个新秀,Analogue。
这也是一款相机模拟的软件,但是他的理念更加的有趣。如果你是一个对中画幅或者大画幅的黑白摄影拍摄很向往的人,那你一定要尝试一下这款软件。
这款软件主要是分为两个部分:
①拍摄部分
在这里,你可以选择不同种类的相机,例如中画幅或者是大画幅。在选择之后,我们可以进入不同相机的操作界面,我们以大画幅为例:
细心的你,一定会发现为什么整个画面是倒着的。这就是大画幅相机的一个特点,也就是说在拍摄的时候你看到的是倒像。除此以外,你会通过“转动”的方式调节各种参数,尤其是手动对焦,也是一种模拟。
②后期部分
在你拍摄完一张照片以后,你会发现你获得是一张负像,想要获得真正的照片需要在后期暗房里冲洗才可以,如下面的冲洗步骤。
可以看到,这是一个尽可能的还原拍摄流程的软件。虽然本质上,它的效果不过是拍了一张照片加了一个黑白滤镜,但是整个过程中,可以让拍摄者感受到一张照片从无到有的过程,更像是我自己创作的照片而不是相机给我拍的。在参数调节以及在模拟的暗房里你所进行的每一步,其实就是一个后期过程。
很开心,你能够阅读到这里,也恭喜你,已经了解了手机摄影中90%的后期方式,剩下的10%并不是给现在,而是给未来更多的可能。相信你也注意了,我在这里用了“了解”而不是“掌握”,是因为并不是阅读以上的文章你就会后期了,重要的是,你也并不需要掌握以上的全部后期方式。
就像文章开始的时候说的那样,我们不应该被技术所束缚,而是先打开自己的想象力,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然后再来我这份《手机摄影后期地图》里找到你所需要的方向。
附件:
文章提到的应用软件全名,及特点:
泼辣修图:最全面修图软件
VSCO:最值得使用的滤镜软件
Snapseed:老牌免费软件
SKRWT:专业校正画面软件
Lightroom:有云服务的前提下 全能后期软件
Black:黑白化照片
Color Accent:单一颜色选取软件
Mix:滤镜软件
Analog Tokyo:城市调性模拟软件
Prisma:把你的照片变为名画
Waterlogue:照片水彩画
Brushstroke:照片转为各种绘画形式
Focos:双摄必备多样虚化软件
TouchRetouch:照片元素去除软件
Circular :圆形化照片 极坐标化
Alien Sky:让你照片中添加各类星球特效
Matter:在照片中添加科幻特效
Colorow:添加各类光效
Union:照片的叠加和融合
黄油相机:中文文字排版
Phonto:英文海报制作
VOUN:独特画框添加
Facetune:精致人像修饰
Plotagraph :让照片中元素移动
Cinemagraph Pro:让你的照片一部分解冻
Enlight:最好的综合创意软件
Hipstamatic:复古模拟相机
Analogue:黑白暗房模拟软件
PS竟被做成了相机?Adobe这相机App有何黑科技
[PConline 应用]说起Photoshop这个施魔法似的图片处理软件,那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啊!Adobe有何新动作都会立刻引起业界广泛关注,这不最近Adobe发布了一款手机用的相机APP--Photoshop Camera(PS Camera),咱就赶紧来探索一下它,看看它好用不。
Photoshop Camera官网:https://www.adobe.com/products/photoshop-camera.html
PS Camera支持iOS与Android,不过目前iOS的中国区还未上架。与早就出现的Adobe Photoshop Express对比,不同的是PS Camera专注于带给用户实时拍摄中的镜头效果,PS Camera属于一款相机APP。
PS Camera首次使用使用有个不太好的设计,那就是需要用户登陆账号,还好支持Adobe账号,不然下边两个登陆方式就难倒了不少人。登陆账号后就自动进入拍摄界面,操作界面跟许多相机APP类似,按下就可拍照,简单易用。
图1 登陆界面 图2 PS Camera主界面
全自动修图 你觉得好看不
PS Camera带有自动修图功能,用户只需要在PS Camera中拍摄或者打开一张照片,PS Camera就会自动的帮助用户进行修图操作,至于自动调整了什么,小编也不太清楚。你们来看看对比图吧。不过小编就觉得晚上拍的照片给PS Camera自动处理后感觉还不错。
图3 打开原图 图4 自动修图后
图5 原图
图6 自动修图后
图7 原图
图8 自动修图后
图9 原图
图10 自动调整后
手动调整也不缺 带丰富可调项目
不要自动调整,在PS Camera中也有着丰富的可调项目参数,用户可以手动对照片进行调整,在PS Camera中可手动调整的参数有阴影、高光、清晰度、鲜艳度、曝光值、白平衡、黑白色阶、饱和度。
图11 手动调参数
实时特效滤镜 好玩又能P图
精彩的来了,PS Camera为用户准备了丰富的镜头(滤镜)资源,让用户可以轻松使用各种的奇妙特效镜头拍摄出各种创意照片。用户点击右下角的镜头按钮即可进入特效镜头(滤镜)组,之所以说是滤镜组,那是因为如果你点击滤镜组,就会发现里边还有多个该类滤镜的不同效果模式,你只需要左右滑动屏幕就可切换不同的滤镜效果。
图12 滤镜组 图13 每组镜头下又有不同的滤镜
跟一些APP的事后修图不同,PS Camera采用了实时替换模式,用户只需要选好需要的滤镜,然后在进行拍摄时,该滤镜就会自动套用,让用户可以实时查看应用后的效果。当然也支持打开本地照片来应用特效滤镜。
比如小编用的这个“blue skies”蓝天特效滤镜,就会自动进行检测并进行实时的镜头替换,成功的把小编面前的墙壁替换为了蓝天。这组滤镜一共有7个不同的滤镜效果,而最后一个则可帮助用户拍摄动态视频。
这个滤镜组可算是最近流行的魔法换天功能,可以帮助用户把拍摄的景色图片换成蓝天白云。来看看下边这一组图片,你能一眼看出那张是原图,那张是PS Camera“换天”后的效果么?晚上的夜空也能换成蓝天白云哦!
图14 猜猜哪张是原图
图15 猜猜哪张是原图
图16 猜猜哪张是原图
图17 猜猜哪张是原图
图18 猜猜哪张是原图
图19 猜猜哪张是原图
图20 猜猜哪张是原图
在应用滤镜时再次点击该滤镜组按钮就会出现手动调整参数操作界面,在这里用户可以对照片进行手动微调。除了蓝天,PS Camera还有星空特效滤镜,帮你把天空换成美丽的星空。还有一个专门的美食滤镜组,帮你把美食拍的更加诱人。
图21 手动调整参数
滤镜社区找所爱
觉得自带的滤镜太少,没关系,PS Camera社区中还为用户准备了格外的一些滤镜,你只需要点击主界面左上角的地球按钮即可进入PS Camera社区,这里有着丰富的滤镜资源,看到感兴趣的直接点击详情就可以查看该滤镜应用后的效果,喜欢的话就可以点击下边的添加按钮添加滤镜。
图22 镜头(滤镜)库 图23 添加超级尺寸特效
总结
怎么样,PS Camera好玩又好用,可以帮助用户轻松的拍摄出各种以假乱真的特效照片出来,还能帮你把照片美美容,喜欢摄影的你赶紧装个玩玩吧。
解密Instagram:一款拍照App如何风靡全世界?
作者 | 乔二畅
编辑 | 杨真心
出品 | 真心工作室
作为一款拍照 App ,Instagram 是整整一代年轻人用来表达自我和观察世界的出口。作为一个商业故事,Instagram在创业初期被Twitter和Facebook两家争相收购的故事也同样极富戏剧性。
作家莎拉·弗莱尔基于几年以来与Instagram创始人和Facebook深入交流的信息出版了《解密Instagram:一款拍照软件如何改变社交》。书中用了叙述的方法,通过全知的视角呈现了整个故事,力求以亲历者的视角向读者阐述Instagram作为一款拍照软件的发展之路。
Instagram如何从一款硅谷的初创公司,到受到扎克伯格的青睐继而收购,收购之后又保持独立继续实现奇迹般的用户增长,这一系列的戏剧化发展。在高速发展背后, Instagram是如何创造核心竞争力的?
这款软件最让人留恋的基本功能是什么?为什么新的一代如此沉迷这款软件?从产品和内容策略上来讲它走对了哪几步?
01.
重要产品奠基功能:滤镜——让现实成为艺术
“Instagram一开始流行起来不是技术上的原因,而是心理层面的因素——它给人们的感觉。滤镜让现实成为艺术。接着,在记录这种艺术的同时,人们开始以不同的方式思考自己的生活,以不同的方式看待自我,并且以不同的方式看待他们在社会中的地位。”
波旁(burbn)网站是Instagram的雏形,由创始人斯特罗姆喜欢喝的一款威士忌命名。最初的功能是人们可以在网站上发布自己的位置或者形成,如果朋友看到的话就加入。
因为安卓系统的复杂性,所以在一开始波旁只出现了iPhone版本的应用,而因为版本开发难度作出的暂时妥协也为日后Instagram高质量的发稿做了一些铺垫。
在决定进行改版之后,两位合伙人(斯特罗姆和多西)在白板上进行了脑暴,主要思路是:首先弄清楚自己正在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其次,用最为简单的方式去解决它。按照这样的思路,斯特罗姆在“照片”上画了一个圈。他觉得照片无处不在,所有人都可以用到它。因为只要愿意,每个有智能手机的人都可以变成一个业余摄影师。
Instagram创始人
Instagram在创建初期还面临了三个问题:第一,3G蜂窝网络上加载照片的时间实在太长了;第二,手机的像素确实比数码相机的像素要差上一大截,所以人们不好意思分享手机拍出来的照片;第三,把照片分别上传到不同的平台很麻烦。基于此,Instagram第一期的目标建立了:主打照片,并且集中解决这些问题。
他们用一个白色的宝丽来相机作为标志,受到女友启发,斯特罗姆决定在上传照片前在应用里提供以便人们修饰照片的滤镜。
得益于摄影爱好的培养,斯特罗姆很快就从交叉冲印模拟照片显影技术得到灵感,编写出了instagram的第一代滤镜被命名为X-Pro II。很快在一封来自本地设计师科尔·莱斯发来的申请测试邮件中,创始人们逐渐意识到了instagram滤镜的潜在价值。
Instagram的滤镜是莱斯用过觉得最好的滤镜,比同类专业滤镜app上的任何一款都要好。接着,莱斯又帮助Instagram设计了四款滤镜,分别叫做叫作Amaro、Hudson、Sutro和Spectra。
使用滤镜可以让Instagram的用户以一种更有趣、更美丽的形式去呈现自己原本没有那么亮丽的生活,这也是Instagram能够走红的原因。滤镜改善了手机的拍摄效果,人们开始习惯在Instagram上分享修饰过的照片。用户也开始接受这一事实,即他们看到的所有事物都是被美化过的。
02.
产品设计:看重感觉和产品的见解
“发推特很费事,去思考自己要说什么也很有压力,但是发照片就简单得多了”。
这个平台没有Facebook那样复杂难用的粉丝页面,也不用像Twitter那样要想出140字以内的精辟言论。只需发布一张简单的方形照片,就可以立即让所有想要看到的人看到。
初代Instagram的原型叫做叫做“苏格兰威士忌”(Scotch),主要功能与现在tinder类似,人们可以左右滑动照片点赞,但是在试用几天之后,创始人们又重新捡起让人们上下滑动照片,以信息流的方式点赞的方法。这种设计更加类似于twitter的设计,最新的照片出现在上面,人们可以按照时间顺序对关注的人点赞。除了时间顺序,Instagram的功能按钮也简洁明了,点赞、评论、关注和收藏。
相较于Facebook的复杂的粉丝页面机制和围绕着内容的算法,Instagram成员并不喜欢刻意制造热门的“流行”页面,而是更加倾向于让人们自己做选择,从而构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链。而创作者围绕着创作衡量自己的“喜爱度”也变得十分简单:粉丝数、关注数、照片点赞数。
值得深思的是,Instagram并没有转发功能,他们同样也拒绝Facebook的部分推广策略,比如向用户推送过多的通知和邮件(比如向用户推送过多的通知和邮件)。Instagram认为如果增加了转发功能,用户都会变得只关心怎么让内容得到疯狂转发,那么Instagram推荐并展示优质内容的力量就会被削弱,这并不符合Instagram的初衷。
创始人认为你之所以关注别人,是因为你想要看看他们所看到的、所经历的和所创造的,而不是其他人的。而关于算法,Instagram一直做的很谨慎。与母公司Facebook和其他内容平台不同,Instagram的选择在初期完全是由员工的个人品味决定的。
随着用户规模的扩大,Instagram上涌现了越来越多的专业内容,他们选择发布的最佳曝光时间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那些想要欣赏朋友发布内容的普通用户的体验感。这对大多数用户不是件好事,因为这样他们会错过很多朋友的关注,然后他们就不能得到评论和点赞了,而评论和点赞恰恰爱能够让他们发布更多的内容,增强社区活跃度。
而Instagram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就是打造一个算法来改变内容顺序。这个算法被设计的非常谨慎,它的目标跟Facebook那样的消息推送不一样,不是以让用户在Facebook上花更多的时间为目标,而是主张向人们展示那些能够鼓舞他们创造更多帖子的内容。斯特罗姆在公司的声明中说到:“而这(新算法)就是要确保你看到的那30%都是最好的30%”。
在简洁的产品功能之下,社区关系链就这样被构建出来了。与facebook的熟人关系网的社交方式不同,instragram更推崇像Twitter一样可以关注他们不认识的人的关注机制,即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去关注别人,而不是仅仅关注自己的朋友。
03.
社区文化:ins风格,名人效应,小众群体归属感
“instagram的力量与其说是在与技术,不如说是在与文化和社交网络,这一点要感谢团队从应用诞生之初就开始的拓展和策划工作。Facebook在收购instagram之前已经内部孵化了五六个类似的应用但是都没有成功。与Facebook连接世界的愿景不同,instagram更多想做的是社区。”
精品社区文化从第一批的用户就初现雏形,他们都是优秀的摄影师,特别是Twitter有众多粉丝的摄影师。正是这批用户决定了应用的艺术基调,并且产出了优质的内容供人们欣赏。
Twitter创始人之一多西马上成为了Instagram的宣传大使,他发现,这个产品是这么自然又好用。他认真地向斯特罗姆提出了收购的方案,但是威廉姆斯(Twitter的另一位联合创始人)否定了多西的战略。
威廉姆斯并不看好这个产品,因为他觉得Instagram只适合发布一些肤浅的内容,比如拿铁上的艺术拉花,或者多西的游记,而这些东西并没有任何值得上新闻的内容,更不要说出现像Twitter那样能改变世界的严肃对话了。他预判这个产品不能做大。
而事实证明他错得彻底。Instagram由2010年10月6日公开发布,由于像多西这样的名人转发分享,这款应用一炮而红,荣登照相软件排行榜第一名。在应用发布的第一天就有2.5万人使用Instagram,在六周后,这个数字涨到了200万。
数字背后的是Instagram简洁迷人的功能,以及新用户建立社交链的新鲜感。刚开始使用Instagram的用户会发现,一些生活中原本不被关注的东西,比如路牌、花丛和墙壁上的裂缝,突然之间都变得值得关注了,因为这些都能拍成有趣的照片。
滤镜让Instagram上的所有照片都有了一种怀旧的感觉,正如老式宝丽来相机拍出来的那样。随着新用户建立起自己的社交网络,并获得了点赞、评论和关注,这种美好的感觉再一次得到了肯定。
如果说Facebook是关于友谊的,Twitter是关于意见的,Instagram则是关于体验的,任何人都可能对另一个人的体验感兴趣,不管那个人身处世界的哪个角落。
克里格喜欢给他的猫拍照,喜欢拍夜晚明亮的灯光和充满罪恶感的甜点;斯特罗姆一天会发好几次照片,他会抓拍朋友的脸、波旁威士忌酒瓶的标签,以及摆盘很艺术的食物。照片把当下的美好瞬间变成回忆,让人们在一天的工作之后可以回顾生活并感到美好。
随着Instagram阵地的扩大,它的受众慢慢从潮人和艺术家转向了主流人群。很快,明星带着企业的广告来了,第一个进驻Instagram的名人是说唱歌手史诺普·道格。他发布了一张用过滤镜的照片,照片中的他穿着西装,手里拿着一罐柯尔特45 Blast,同时他还把照片转发到了自己拥有250万粉丝的Twitter账号上。他写道:“让Blast带你嗨。”
明星本身自带成熟的社区和文化,而这两者恰恰是Instagram想要打造的。
另一个高峰在2011年夏天来临,当17岁的流行歌手justin Bieber 加入Instagram并把自己第一张带着滤镜的照片转发到Twitter的时候,比伯每分钟50个粉丝的增长速度给服务器带来了巨大压力。而比伯的粉丝之多足以改变Instagram社群的性质。
“突然之间,Instagram成为表情符号的海洋。”莱斯后来回忆道。那些年轻的用户在Instagram上发明了一种新的社交礼仪:回赞以及互粉。“以前在Instagram上,充满热情的人们用微小的瞬间讲述着有趣的故事,而现在,这个社群已经演变成了超流行文化的殿堂。”
在2013年,斯特罗姆首次前往洛杉矶,以一项新的功能来吸引名人——身份认证。他认为时尚社区是将Instagram视觉文化和主流文化融合的关键。
时尚博主和模特已经在使用Instagram了,所以Instagram只需说服全世界的时尚主编认真对待这款应用即可。一旦时尚圈加入了,好莱坞的大牌明星也会接踵而至,接着是音乐家,随后是体育明星,所有面向公众的行业都是相通的。
不只是明星,Instagram同时也在寻找特定领域的潜力新星,比如说@instagram账号的“每周绒毛”专题活动中出现的猫、狗、兔子、蛇、鸟等各种动物,有的是领养的,有的是昂贵的纯血种,有的穿得破破烂烂,也有的打扮得完美精致。他们希望通过展示这些表现优秀的用户来感染应用上的其他人。
Instagram的目的终于达到了:基于兴趣产生的社区网络阵地。
随着Instagram用户群体的丰富,点赞机制的增加,各路人不可避免的陷入了“影响力竞赛”。
用户们想要把符合Instagram社区调性的高质量完美内容上传到这个社区并且获得称赞,这让普通用户倍感压力。门槛成为了影响社区活跃度和品牌的一个重要因素。
与此同时,主打阅后即焚的软件 Snapchat 横空出世,受到了青少年群体的热力追捧,尤其是里面的stories功能,更是成为他们每天记录自己起床,在校园里乱逛和无聊发呆的新方式。
Instagram所倡导的精致生活方式带来来社交压力,而 Snapchat 粗放式的分享功能则从反面容纳了生活没那么光线亮丽的B面。经过多轮研讨和感到危机逼近而横空出世的Instagram stories缓解了这一压力,尽管很多用户在社交媒体上抱怨stories,但是数据显示他们确实在使用它,而且使用频率与日俱增。
尽管在《解密》整本书中都没有出现Tiktok相关的内容,但是 Instagram 或许会把这个在各年龄段风靡的短视频软件视为头列竞争对手,并且调整相应的功能设计以应对(鼓励内容视频化)。
《解密Instagram:一款拍照软件如何改变社交》梳理Instagram的具体几个时期和发展道路上的关键点,即使知道复盘成功并不能复制成功,但是属于Instagram的简洁、优美的产品哲学仍能够在浮躁的时代带给我们片刻静谧。
“instagram之所以能够走红,是因为它提供了一个观察他人生活的平台,在这里人们可以通过他人的视角去看看与自己不同的生活。”
7款拼图app,普通人打造高级感朋友圈必备
朋友圈,就是一个人的名片!前不久,上海名媛群的各种“拼”掀起了网络热议话题:拼餐厅、拼酒店、拼包包、连丝袜都有拼……
我们不做名媛,也不“拼”奢侈品,但是并不阻碍我们发个精致的朋友圈,而逼格满满的朋友圈,“拼图”是不错的选择!
拼图,能给照片排版装饰,给别人焕然一新的视觉体验。要是你想发18图朋友圈也可以!拼图一次性包含更多的图片,让照片表现更出色,富有故事性。
而现在,拼图的风格也有很多,ins风、手账风,数字风等等,总有一款合你的心意~
今天,Anki就跟大家分享几个好看又好用的宝藏拼图软件,让你“拼”出高颜值的朋友圈!
MOLDIV
适用平台:安卓、iOS
每当我们想要分享18图朋友圈时,第一时间就想到拼长图。但很多拼图app拼成长图后都会压缩画质,放大看有些模糊。
MOLDIV完美地解决拼成长图导致模糊的问题。平时我经常会用它的「串联」,最多可以选择9张照片拼成长图,导出时记得选择最大分辨率。
如果不喜欢白边,还可以「调整相框」,调整画幅、边距、间距、圆角和阴影等等。
MOLDIV一共有312款拼图模板,而且我发现图片越多可选择的样式越多,适合喜欢拍照,出片率极高的朋友们。
如果你有选择困难,任意选择一个样式之后到操作页面左上角有“任意门”,系统随意搭配拼图,看到喜欢就用它!
美图秀秀
适用平台:安卓、iOS
如果觉得拼长图太单调了想来点小创意,试试美图秀秀的「拼图」。
必须夸一下美图秀秀的拼图功能。样式多样,不用烦恼排版,一键组合出好看的拼图。
选择「拼接」,小装饰、贴纸、背景颜色全部已经搭配好,我们可以按照照片的风格或色调选择拼图模板,简洁又好看。
尤其是在拍日常照,和朋友聚会的自拍、旅拍等等,我都会首选美图秀秀,能省下不少做plog的时间呢~
「海报」功能则“拼”得更有特点,根据图片的数量会有不同的拼图模板,它还有动态的效果,这样的拼图一定不会无聊。
ˇ
风景照做成书本插图
500 Stories
适用平台:iOS
如果你觉得平时的拼图太简单普通了,500 Stories的组图就比较有趣,把静态的图片做成动态展示效果。
它的模板风格也有很多,风格则更偏向于淡雅的温柔色系,很适合人像、风光、日常、穿搭各类型的照片。
500 Stories自定义空间相对较小,更适合懒星的朋友们,完完全全套用模板,省下很多排版的功夫也能很美很高级。
但它最大的缺点就是略贵,不过也有一些免费模板,不介意画质的朋友可以截图保存哈~
KOLOR
适用平台:iOS
如果你有发朋友圈强迫症,必须凑够9张或见不得空白,但想发照片时总少1、2张,那么推荐大家KOLOR这款拼图app。
它能智能识别照片的主色调,筛选出你的相册中色调匹配的图片,快速帮你打造同色系的4宫格或9宫格。
即使只有1张照片也没关系“智能图库”开放了很多免费又好看的莫兰迪色的图片素材,随便选都能拼出满满艺术感的图片。
以后缺图不要再用“故意缺一张”来凑了,这样组图更高级哟~
Seen
适用平台:iOS
这款拼图软件是最近捞到的“沧海遗珠”,感觉每张照片都是时尚杂志大片。
Seen的拼图模板也有很多,配色和排版都很高级,而最好用的点就在于选择部分模板还有同风格的其余模板。
像是打开了杂志内页一样,下方工具栏中“推荐”也有很多可以替代的模板,风格也有很多,简直是不会排版星人的福音。
因为它是专为story而生的,多图导出会生成动态图片,取消过场再导出就能保持为图片,或截图保存。
不过,Seen也有缺点。大部分模板需要会员,但有3天免费试用。为了避免下次使用时找啊找啊找啊,先把免费模板收藏起来,还有加载....速度...很...慢...
Nichi日常
适用平台:安卓、iOS
Nichi 日常就是一款手账式拼图软件。平时旅行度假、穿搭分享、美食探店的分享更是少不了它。而且很多明星、博主都会用它来记录日常生活。
如果你平时爱拍生活,写下一些文字,用这个软件就会使照片变得精致很多。
而且对于平时爱做手账的妹子来说,这个软件是一个很好的排版模板,基本上拼3图以下的样式居多,把图片拼上去之后还能自动调节滤镜,这真的是又方便又好用。
自定义的空间也比较大,图文排版、模板中的背景、相框和装饰文字都可以随意变换,熟悉之后就可以自己做模板啦!
@露露子lu-lu-z
Pins
适用平台:安卓、iOS
最后一个拼图软件推荐给各位在逃公主们。
Pins这款拼图软件中不管是模板还是贴纸都十分可爱,粉粉嫩嫩直戳少女心,而且还有很多创意的拼图,例如专辑封面。
可爱漫画感的样式
它也能根据图片的数量自由组合模板,比如这里选择9张照片,上方就会出现9张照片的模板选择。
海报拼图功能,情侣,闺蜜拼图特别适合撒狗粮人士,同时单身汪也照顾到,一张照片也能变得很丰富,绝对不单调。
最后,我们从操作的难易程度、样式的丰富性、吸睛程度和文艺程度,综合地给这7款拼图软件加鸡腿,选出大家喜欢的app。
(仅代表我个人喜好)
大部分拼图app都是一键导入就生成高颜值大片,简单快捷,而Seen需要取消过场才能保存为图片,有点少麻烦。
7款app既有海报功能,也有拼接功能,风格多样,款式丰富,相对来说Modiv主打传统的拼图,少了一些新意。
那么,拼图软件最关键的就是颜值啦,500 stories和Seen高级的杂志风,美图秀秀和Nichi 日常让普通变得精致,但我会更喜欢Kolor的同色系拼图,更加文艺。
总的来说,而现在拼图app,修图app选择多多的今天,我们既不担心照片不够或不丰富,也不用担心排版,色调不好看等等问题,一键导入高颜值盆友圈get!
本文中只分享了部分我常用,或比较小众的拼图app,如果你有好用又好看的app,欢迎在评论区和大家分享唷~
喜欢手机摄影的朋友们,关注玩转手机摄影私信发送关键词“目录”即可获得300篇手机摄影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