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软件问答

北京外国人交友(走遍中国的美国外教米瑞:中美应和而不同,相逢一笑泯恩仇)

导读来源:中国日报网2013年,我第一次来到中国,在北京语言大学学习中文。这对我来说是一项很大的突破,因为此前我从未离开过美国。当我决定来到中国时,我把一切都抛在了脑后,包括我的家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3年,我第一次来到中国,在北京语言大学学习中文。这对我来说是一项很大的突破,因为此前我从未离开过美国。当我决定来到中国时,我把一切都抛在了脑后,包括我的家人、朋友和舒适的生活。2017年,我完成了本科学业。整整四年,我完全沉浸在汉语的世界。我与中国的情谊是与众不同的,几乎走遍了中国的每个省份,见证了了北京、上海、深圳和其他大城市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也体验过中国偏远地区的生活,曾在四川省攀枝花市的小镇上度过了整整一个月,并欢度春节。在那里,我亲眼看到了大片的农田,看到了为人们日常生活所提供的丰富资源。

后来,我再次回到中国,现在在中国人民大学工作。自从我来到中国后,我就有一种强烈的愿望,那就是把我所学的中文、所领略的文化魅力告诉我的美国朋友们。毕业后,我回到美国担任助教一职,在完成汉语教育学硕士学位的同时,我将中国的语言和文化传播给我的学生。他们都非常渴望学习,并计划成为未来的翻译人员,或是在中国做生意,甚至有些人为了未来在中国学习而学中文。我觉得我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鼓舞,向他们证明一个外国人也可以学好中文,达到熟练的水平,并享受一种全新的文化。

我还教过基础教育中的对外汉语,这种教育更关注文化因素,对年轻人而言更有启发。我确实认为,到目前为止,我在向美国传播中国语言和文化方面是成功的,我也将继续做下去。虽然我不再是一名学生,但我与中国年轻人的交往变得更加频繁,我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2013到2017年,我是一名学生,到现在2021年,我成为一名讲师。在2013至2017年,当我还是一名学生时,人们害怕讨论重大向题,科技仍然缺乏效率。现在,人们更加关注一些重要议题,例如全球变暖、维持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有关人口和教育播施的各种政策、技术进步等问题。显然,中国的方问是正确的。年轻人正在努力应对当前的挑战。

很多时候,我认为美国可以从各个方面向中国学习,反之亦然。我认为,要想真正与一种新的文化建立联系,并改善任何两国之间的关系,首先要与当地人交流。没有事先到位的沟通,任何事情都不能进一步发展,作为一名英语演讲课的讲师,我以前从未理解有效沟通的重要性,以及人们面临的挑战,有时在沟通的基本理解层面就会遇到。对致力于改善中美关系的年轻人来说,学好中文是关键,了解中国的文化也同样重要。掌握了这些知识,我相信今天的许多向题都将得以解决,中美关系也将朝着更加积极的一面发展。

习近平主席曾说过,中美分别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能否处理好彼此关系,攸关世界前途命运。而人类已经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因此,我觉得中美两国的年轻人首先要去主动了解对方的文化和社会习俗,加强沟通和交流,多一些学习和尊重,少一些敌视和贬低。尽管中美两国关系近年来存在一些挑战,但还是要像君子一样,和而不同,相逢一笑泯恩仇,携手合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最后,如同习近平主席与拜登总统的电话会议所言,中美关系不是一道是否搞好的选择题,而是一道如何搞好的必答题。

Miriam Frank(米瑞),中国人民大学外籍讲师,在2021年12月30日上线的“少年会客厅”第七期节目“只能搞好,不能搞坏——Z世代共话中美关系(Too Big to Fail — China-US Relations in the Eyes of Gen Z)”中发表了上述精彩演讲。“少年会客厅”是中国日报(China Daily)创办的一档以海内外Z世代为主体和对象的新媒体节目,自2021年6月首播以来,受到海内外众多人士的关注、传播和转发,总传播量超过9亿。节目通过线上线下方式,组织全球Z世代以访谈、论坛、演讲等形式聚焦全球热点,通过各国青年之间的交流互鉴,分享有趣经历,传播多彩文化,发出时代强音,为推动人类进步事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