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斗罗2无敌版(当年最火爆的红白机999999in1卡带,数来数去就只有那么几款游戏)
魂斗罗2无敌版文章列表:
- 1、当年最火爆的红白机999999in1卡带,数来数去就只有那么几款游戏
- 2、让你无敌的魂斗罗秘技你还记得几个?
- 3、超级马里奥和魂斗罗的前世今生?能看懂的都是自己人
- 4、魂斗罗必死版火了,却还有这些山寨版逍遥法外
- 5、魂斗罗水下八关的秘密到底解开了没? 单纯的快乐请别忘记
当年最火爆的红白机999999in1卡带,数来数去就只有那么几款游戏
学校中,一群小伙伴在争论谁的游戏卡带好:
“我有一张3合1的卡带,上面有《双截龙》、《三目童子》和《火炮》,好玩极了。”
“三款游戏也好意思说,我表哥有一张60in1的游戏卡带,里面全都是好玩的游戏。”
“你那几十合一的也不要提,我叔叔家有一张120in1的游戏卡带,我一个都没有打通关。”
“恕我直言,在座的都是垃圾。你们这算什么,我家里有一张999999in1的卡带,这辈子都别想把游戏玩完!”
说完,其他的小伙伴用非常羡慕的眼光看着我。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昂首阔步走了出去。周末这群小伙伴就直接来我家玩,都想瞻仰这张传说中百万合一的游戏。
以后他们出去之后就会说:“我朋友那里有一张1000000in1的游戏卡带,我们玩了一天才玩了几款游戏。”
其实这张百万级的卡带,里面全部都是“重复重复再重复”的游戏。
里面收录的全都是比较小,比较普通的游戏,这样才方便复制,不占内存。小伙伴们第一次接触可能不清楚,但是我自己却知道怎么回事,里面来来回回就那么几款游戏,游戏卡带偏偏要做成“巨资打造”的感觉,很有档次。
用来炫耀的话还是不错的,用来玩的话真的没什么意思啊!
我们都知道,越重的卡带,越有可能出现好游戏,那时候的内存和重量是直接挂钩的啊!而这张百万级别的卡带却轻如鸿毛,其中的内容可想而知了。
盗版商当年非常机灵,在宣传画上面放上那么一两个看上去好玩的游戏,然后将游戏的数量作为主要的宣传方式,给人的感觉就像是所有的游戏都和这款游戏一样好玩。
游戏数量越多,价格越贵。
当你买了卡带回家测试之后就会发现,这些所谓的999in1、888in1、500in1都是一个套路,里面的游戏也就那么十几二十款,其他的内容全都是复制粘贴。
当然了,如果是120in1、64in1、54in1这些数量控制在一百以内的,每一个选项都是不同的,即使是相同的游戏,内容都有那么一些变化。像是魂斗罗,3命 S 2关、3命 F 三关、30命 L 六关、30命 S 四关......各种组合,各种套路,我们一般选择30命 S枪 一关。
其实当年稍微有点阅历的玩家都知道,一般几合一的卡带才有可能出精品啊!
国内基本上没有正版,就算有也贵得要命。其实在红白机刚开始流行的时候,那时候的玩家都是通过各种手段买到的正版。有说明书和游戏介绍,那种感觉真不是盗版能够体验到的。其实最初高端玩家和普通玩家的区分,就是看玩的是正版还是盗版。
正版游戏卡带上面都只有一款游戏,除非是同一家公司的合集,但相当稀少。
几百合一的游戏卡带虽然是盗版,而且都是重复的游戏,但也有可取的地方。在没有秘籍,没有技巧,没有技术的年代,我们想要通关的话,只能使用这些游戏卡带,直接选择最后一关进行挑战。
甚至有的盗版卡带还是加强版的,我们熟悉的:
《超级魂斗罗》30命 F蓄力版
《双截龙3》血量加强 跳关版
《双截龙2》跳关版
《坦克大战》导弹版
《人间兵器》血量加强版
《炸弹人》无敌穿墙满炸弹版
《冒险岛1》直接选择第八关
都让我们体验到了与众不同的乐趣,要是玩原版的话,《双截龙3》你连一关都打不过去
也正是这个原因,虽然卡带很多重复内容,但体验也是非常不错的。
我们熟悉的几百合一的卡带,为了凑数都会放上一些八十年代早期的游戏,像是大家熟悉的:《火箭车》《越野摩托》《前线》《马戏团》《敲冰块》《南极大冒险》《猫抓老鼠》.....
这些游戏虽然经典,而且在八十年代很受欢迎,但是我们在九十年代初体验的时候,已经有了更多的选择。这些游戏反而显得可玩性不高。
当年有多少玩家能够将游戏盒子保住呢?
游戏卡带经常使用,偶尔也需要清洁一下。刚开始我们还会将盒子还原,久而久之就难得弄了,后来黄色的游戏盒子扔到哪里去了都不知道,只剩下一个游戏主板,游戏卡带的最终形态:
现在玩玩新游戏,总感觉就是走一个流程,不愿意再去研究细节,通关之后索然无味。甚至有时候玩玩那些评分很高的游戏,也感觉都一般般,不知道怎么评上高分的。或许就是玩游戏的心态变了吧!
闲暇之余,偶尔还会回味一下昔日的那些老游戏。这才发现原来当年自己在游戏中付出过很多,同时也得到了很多的快乐。而如今玩新游戏,已经不愿意再投入更多的精力了。
注: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侵删
让你无敌的魂斗罗秘技你还记得几个?
一、打光自己的命还要借
经典的魂斗罗
《魂斗罗》的原意是印度梵语中的婆罗门斗士,传说他以一顶十,战士后还屹立不倒。后来被膜拜为神灵。
Contra,是外来语,音译成日语发音就是コントラ 而コン、ト、ラ在日语中对应的日文汉字就是“魂斗罗” “魂斗罗”的含义是“具有优秀战斗能力和素质的人”。日版魂斗罗的开头就有这么一行文字,我们当年玩的大多数是美版卡带,因此略去了这个解释。还诞生了许多日版比美版容量大,背景树叶会动,有隐藏的水下八关等离奇传说,其实日美版都是一样的,只是语言不同,都是八关之后就会结束。
在八十年代刚刚开放的中国,游戏机作为舶来品之一,以高互动性和趣味性成为绝对吸引男孩子的电子产品,由于很多孩子废寝忘食地玩游戏,一度还被冠上了“电子海洛因”的称号,大人们非常反对玩游戏。而现在玩游戏的孩子们都长大了,他们对游戏也多了一分宽容,在社会上,游戏产业蓬勃发展,游戏开发、电子竞技、游戏直播竟然成了正当的职业,想想当年缩在小黑屋里偷打游戏的日子,真是恍如昨日。这也是我们社会开放包容,持续进步的表现吧。
第一关很简单
第一次玩魂斗罗时,我惊为天人。我们的小村子很闭塞,电视才刚刚进入家庭,初见魂斗罗的我震惊的脑子轰轰作响,我当时是理解为使用这个红白手柄可以操作电视里面的人物,因为当时使用的射频连接,有时候别人家的电视也能收到信号。黑游戏厅的小老板将手柄塞到我手里,示意我玩玩。激昂的电子音乐声中,两名战士翻着跟头出场,他们就是勇敢的史泰龙和施瓦辛格(原型),我手足无措,还在发呆时被敌兵的子弹打死了,急的一起玩的同学不断的催促“开枪呀,开枪呀。”
两大原型划拳
一小时两块钱,我在捐了十块钱之后,打光自己的命,还借了同学两个,终于可以打到关头了,第一关。魂斗罗虽然只有射击和跳跃两个按键,却有精巧的八方向射击,敌兵源源不断地在各个方向涌来,碰上就死,所以不但要战立射击、卧倒射击还要跳跃射击,才能精准地击中敌兵。可我的技术实在有限,最多只能打到关底就死光了三条命,而且是第一关,我毫不气馁,一遍一遍地打着第一关,每个敌人在何处出现,哪个地方有枪,哪个地方有炮,我都记得滚瓜烂熟,甚至在作业本上画了长长的一幅示意图,可就是这样,第一关的大机器还是挡着我的去路,令我郁闷不已。
看着我一遍一遍地前仆后继,小老板终于忍不住了,“我给你调调人吧。”他拿起手柄,娴熟地按了一通,“叮”的一声悦耳音效,我再进游戏,30条命已经出现在屏幕上。“神了。”我惊叹道。终于第一次用15条命的代价打通了第一关,看着那个挡了我一个多星期的机器炮台爆炸,我哭了。
我死缠烂打地问老板怎么调30人,他开始不肯说,直到我给他买了一盒一块五的“大鸡”烟。他才悠悠地吸了一口,说道:“上上下下左右左右BA。”然后又卖关子不肯说了,我也不再客气,拿过他的手柄一阵捯饬,不成功就关机重来,终于在他发火之前听到了那“叮”的一声,原来输入秘籍要有节奏的按,最后还要按下start,才能调出这个神奇的秘技。
有了30个人,我很顺利地通关了魂斗罗,后来又出现了魂斗罗二代、空中魂斗罗、水上魂斗罗等,都没有这个游戏让我印象深刻。
二、新平台的集结号
合集封面,依然是两大英雄
一转眼30多年过去了,我玩过了无数的游戏,通过无数关卡,魂斗罗始终是心目中的第一个伊甸园。在新平台switch上,我再一次看到了熟悉的身影。
整整十部魂斗罗,一起出现在这个小小的主机上面。我拿起手柄,无比的沉重,这里面装着三十年的岁月。
第一部:魂斗罗,为了打倒邪恶的“红隼”,特种兵兰斯和比尔空降新西兰小岛,小米加步枪闯入龙潭虎穴,长达几十年的传奇正式开始。打开游戏,我下意识地输入“上上下下左右左右BA”start,熟悉的爆裂音效还在,30人的秘技居然还能用,Konami真是原版复制啊。
第二部:魂斗罗2,即超级魂斗罗。异形不甘失败,卷土重来,特种兵披挂上阵,电闪雷鸣中在直升机爬下,两名战士再次出发。2代游戏难度很高,增加了表现3D效果的俯视角关卡,弹如雨下的感觉体验一下。好在称为“震鹰”的全屏炸弹增加,可以将敌兵一次扫光,也算对玩家的慈悲吧。我这种手残选手很难过关,Konami提供了“右左下上AB”的秘技可以增加30人,现在玩起来也是靠着堆命通关了。
魂斗罗3画面当时算精细的
第三部:魂斗罗3。3代的平台移到了SFC上,16位的画面和音乐都远超FC。剧情是异形不甘失败,再次派出大军来袭击地球,军队规模大大超过前两次。首先就轰炸了一座城市来示威,并将战火蔓延到了全球。人物有了具体的形象,肌肉和装备都表现了出来,代入感很强。
平台升级了,画面和敌兵设计也更上一层楼,骷髅头BOSS撕开背景出现的画面,很多人都下了一跳吧。可能是由于画面细腻的原因,3代感觉好像没有前两代硬朗了,有些技术流的感觉,但新手仍然很难通关。
但是,konami仍然给我们提供了秘技,那就是“下,右,下,右,Start”,老牌30人套餐就出现咯。
除了增加命数,还有“下,左,下,左,Start”可以选关,下,右,下,右,X选音乐,konami简直有点乐此不疲地为玩家提供秘技了。
铁血兵团的主角都很有个性
第四部:魂斗罗:铁血军团。看着任天堂SFC有了独占的魂斗罗,SEGA也很眼红。konami不偏不倚,给MD也开发出了一款外传形式的魂斗罗,却是至今为止评价最高的魂斗罗。
首先,MD的2D画面表现能力很强,基本是对标当时的街机,所以给开发者极大的自由。konami第一次为魂斗罗设计了4主角,每个角色的能力都不相同。分别是男女主角、生化狼人和机器人,角色们都有三格血量,和四种武器存储格。这种变化导致魂斗罗上升到了现代ACT的级别,角色们再也不是挨一枪就死了,可以不用过于担心。装备概念的 引入也让什么情况下使用相应的武器,有了战术性。
得益于MD优秀的放缩效果,游戏中爆炸效果十分出色,BOSS都制作也具有压倒性的魄力,相应的击败敌人也给玩家带来更强的成就感。
再就是游戏设计了分支路线,选择的不同代表了你通过的关卡不一样,最终的结局也不相同,提高了游戏的耐玩性。多达6个结局堪称当时史诗级别的制作,让我等小伙伴震惊不已。尤其是男主角穿越时空回到过去,结果直接到了原始时代,主角只能和猴子结婚,生下现代人类,也算脑洞大开。直到MD的末期,魂斗罗铁血兵团这个16M的游戏都是动作游戏的佼佼者,后期甚至有厂家汉化了游戏,受欢迎度可见一斑。
铁血兵团并不太难,优秀的设计可以一直吸引人玩下去,但3人死光回到关头的设定让人十分蛋疼,好在贴心的制作人仍然给我们留下了秘技。
在MD上秘技输入是用2P手柄,在标题画面按CBA右左三遍。随着的一声音效,却是加倍奉送的70条命,再过不去就真的对不起制作人了。而反过来按:左右ABC三遍则是选择关卡秘技,让你可以迅速通关六大结局。游戏内的子弹十分重要,进了游戏之后,暂停,上上下下A,上上下下B,上上下下C,四种子弹瞬间全满,基本所向无敌了。
ns版本的重制作品还有街机版魂斗罗和欧版美版等,一共有十个版本,主要就是这四种游戏了。让人吐槽的是konami偷懒,游戏原汁原味是不假,但在1080P的分辨率下像素颗粒大的像乐高,好歹高清化一下好吗?
给我们秘籍的人转身离去
永远忘不了的秘技
对我等手残党来说,魂斗罗这样的硬核动作游戏没有秘技的时代几乎不可能通关。而秘技最初是为了程序员调整游戏方便而设计的,不小心流传了出来,反而成了游戏的一个亮点。
konami的游戏中,不但魂斗罗,像《沙罗曼蛇》、《实况足球》、《合金装备》这样的游戏中也隐藏了类似的秘技。当我们调出那声悦耳的音效时候,会心一笑,心灵瞬间穿越到记忆的尽头,那里满头大汗的小孩正在紧盯着黑白小电视苦苦地攻关。
而这个送给我们童年礼物的人是谁呢?他就是konami制作人桥本和久先生,当时为了测试游戏而设计了这条秘技,因为种种原因而没取消。当桥本先生听到一个小朋友抱怨魂斗罗太难的时候,悄悄地告诉了他这条秘技。那时候的老四强之类的游戏都非常耐玩,玩家一遍一遍地打不过时候就会出现挫折感,而这个秘技适时地让大众和高手拉近了距离,反而推进了游戏的销量。从此以后,几乎成了konami的游戏梗,一代一代传了下来。
2020年2月25日,桥本先生与世长辞,享年61岁。
而他赠与我们的礼物,陪伴我们走过那么多尘世的岁月,温暖了我们孤独的心灵。
谢谢!那个赋予我们勇气和幸福的人!
超级马里奥和魂斗罗的前世今生?能看懂的都是自己人
Sir先给你上几张图。
一。
二。
三。
熟悉?亲切?
恭喜你,通过验证。
毕竟,小霸王、掌上游戏机、街机……这些对于00后估计是老古董。
在那个电脑和手机都不普及的年代,不少人的暑假就是靠它们来陪伴。
今天Sir不仅要来一波回忆杀。
这更是一次在回忆里“找朋友”的游戏。
剑指高分
High Score
上线8.8。
有网友直接说这是网飞“史上最佳”。
会过誉吗?
别那么严肃。
毕竟能看懂它的,都是“自己人”。
片子一共6集,对于狂热的游戏爱好者有且只有一个缺点:
根!本!不!够!看!
制作对味——
为了让这部纪录片有电子游戏感,除了配上动感十足的电子音乐,开头直接模拟游戏页面,甚至连采访者回忆的画面,都做成了像素动画。
嘉宾大神级——
采访者有谁,说出来别吓到。
雅达利的创始人诺兰·布什内尔、超级马里奥之父宫本茂、《最终幻想》角色设计师天野喜孝、第一位开放世界游戏的设计者理查德·加略特......
都是大佬没毛病吧。
形式,必须好玩。
别来纪录片正儿八经那套,别说游戏玩家,这在天马行空的游戏设计师那也行不通。
他们都说了什么?
先给你讲讲八卦。
美国人最开始玩的红白机听过吧?
其实它的原型不红不白,而是灰的;
世嘉招牌《超级索尼克》都玩过吧?
灵感就来自过山车;
最让Sir想不到是这个——
吃豆人这款经典游戏,灵感竟然是来自披萨???
看到这你大概能了解。
《剑指高分》就是一部披着纪录片外衣的非正式彩蛋集锦。
而这个“彩蛋始祖”,得从《太空入侵者》说起——
01
《太空入侵者》,日本首部街机巨作。
它在日本风行一时,日本政府不得不宣布100元硬币短缺。
一款游戏能让一个国家硬币短缺?
真不夸张,发售4个月后,这些钱得用好几辆卡车才能运回公司,钱多到差点把车轮压垮。
就像俄罗斯方块一样,你只要技术过关,能够一直打下去,不停刷新分数,相当上头。
如此高利润,吸引了美国游戏大头雅达利。
有点阅历的玩家应该听过,70年代电子游戏王者,我们的乔教主(乔布斯)当年辍学后去应聘,誓言“不录用我,我就不走”的公司就是它。
雅达利开辟了家用游戏先河,将《太空入侵者》做成了游戏卡带后,家用游戏机的销量随之翻了两番。
为了顺应这款游戏的热潮,美国还开展了首个电子竞技锦标赛,这也是很多人第一次听说世界上有电子游戏比赛。
不夸张地说,《太空入侵者》在美国引发了一场电子游戏革命。
两年内,有牌照的街机数量就增长超过了20000%,全国冒出30多家电脑和电子公司日以继夜设计新游戏。
电子游戏产业因它发展成为年营业额达50亿美元的产业,雅达利是其中最大受益者。
△ 雅达利香港版广告
有钱了,下一步是什么?
作死。
对,大多数巨头都是自己“作”没的。
雅达利振兴了美国电子游戏行业,但它也差点毁了这个行业。
因为它出品了史上最烂的游戏《E.T.外星人》。
有多烂?
史称“雅达利大崩溃”。
如今我们会把这个锅甩给设计师和雅达利公司的急功近利。
一般6-8个月的研发时间,被公司压缩到只有5个星期,没有足够的研发时间,也没有很好的规划,扑街是正常的。
△ 《E.T.外星人》设计师
但很多人不知道,还有一个人得背锅——
斯皮尔伯格。
这款游戏开发初期,斯皮尔伯格是试玩过的。
而且他觉得还不错.......
大佬都点头了,雅达利马上信心爆棚。
圣诞节发售,总共卖出150万份。
挺好?
还有250万份卖不出去,还有一堆人排队要退货。
到底做成什么鬼样?
玩法,操作外星人随机寻找飞船部件,唯一难关只是躲避CIA侦查就好。
然后呢?没有然后。
敖厂长曾在他的评测视频如此评价《E.T.外星人》——
这款仅授权费就高达2500万美元的第一方独占游戏大作,竟然是一款仅凭运气找礼品的三岁儿童级涂鸦产品......
哈哈哈,精辟!
可它并不是毫无存在价值。
烂出巅峰,烂出水平,它多年后反而成了不少骨灰玩家想要收藏的“宝贝”。
甚至有人想找到当年填埋这款游戏的垃圾场,发起寻宝。
最后是谁来挽救这场危机的?
故事又回到开始的地方。
日本。
任天堂。
02
雅达利的崩溃,加速了任天堂冲向国际。
任天堂虽然在日本站稳脚跟,可惜一直没被美国市场瞧上。
直到1981年,一款叫《大金刚》的游戏诞生。
没有激光和枪,你的武器是搞笑的锤子。
魅力在哪?
音乐。
它在1981年前就精通一个叫“魔性”的神秘词汇。
任天堂的游戏音乐素来上头,恐怕没有人不记得《超级马里奥》的bgm吧?
人物间软萌的脚步声,每种动作都有对应的音效,让整个游戏可爱起来。
△ 认出这个戴红帽的水管工吗?
没人会想到,大家竟然这么爱《大金刚》,它被做成商品封面、动画片。
树大又容易招风。
《大金刚》火了后,它被环球影业告侵犯了当年《金刚》的商标。
这下糟了,当年任天堂还是家小公司,很可能直接被碾压。
幸运的是,有一位叫卡比的律师帮任天堂打赢了官司。
卡比?
星之卡比?
没错,官司结束后,任天堂为了答谢他,特意以他的形象设计了一款游戏
(别说这形象也很魔性)。
星之卡比设计得如此可爱,原来饱含了全公司的爱意。
《大金刚》的成功,为任天堂扯开一丝希望。
与此同时(1982年),任天堂在日本推出它的经典产品:
FC(俗称红白机)。
不仅要在日本大卖,还想把产品带到美国。
△ 日版
可是,美国方的品牌经理却有点担心,不是担心质量,而是担心设计。
灰白色、酒红色和红色,似乎不是一般电子产品或是美国孩子们会喜欢的颜色,甚至戏称这个设计像午餐饭盒。
怎么办,美国这边自己设计。
这是美国版最开始的机型。
光滑之上,选择了银色,呈现出一种低调感。
一款给儿童的游戏,追求低调?
这操作有点迷。
不仅如此,这样的设计会非常昂贵,让产品价格更高。
思前想后,美国任天堂的设计团队设计出了这款灰红产品(NES)。
△ 美版
游戏机是有了,还需要灵魂,FC和NES的灵魂。
它终于登场了——
《超级马里奥》。
不用Sir多介绍吧。
当时美国开始流传这么一句话:“人们不再玩电子游戏,他们玩的是任天堂。”
到了1990年,任天堂如日中天,为了保住这个势头,任天堂在美国疯狂扩张势力。
举行比赛,而且是全国巡回比赛。
给你机票,给你奖品,给你激光和烟雾效果的舞台,给你音乐电视台的DJ配乐,给你见见大明星,只要你爱任天堂。
让每个玩家都有参与感,恐怕没有比这更好的宣传策略了。
不可否认,任天堂盘活整个美国游戏行业,还给美国创造了一堆就业机会。
当年任天堂还安排了80多名游戏客服,专门教来电的人怎么游戏通关。
你玩《魂斗罗》《超级马里奥》不知道怎么通关。
没关系,打电话给客服求攻略吧。
不想打电话?
那就买本《任天堂力量》月刊吧,它能解决你所有的游戏困惑。
全方位为你服务(赚你的钱),让顾客觉得诚意满满,也让商家赚得盆满钵满。
所有人都爱任天堂,这就导致了其他厂家无法生存。
可是,有一家日本游戏厂商偏要跟任天堂对着干——
世嘉!
一家极有“性格”的游戏公司。
世嘉社长直接挑明了公司宗旨:“世嘉活着就是要让任天堂不舒服!”
03
世嘉的方法是在技术上击倒任天堂。
处理速度更快,价格压得更低。
可惜,世嘉缺少热门游戏。
为了对抗任天堂的《超级马里奥》,世嘉推出了自家的《超级索尼克》。
索尼克最大的卖点,也是世嘉最大的特点:快!
形象上,马里奥是水管工,而索尼克呢?
兔子?熊猫?
刺猬!
速度快的同时,还可以利用速度去撞击敌人。
配上狡猾的眼神,漂亮的运动鞋。
索尼克诞生了!
世嘉成功了吗?
没有,并不是世嘉不行,是对手实在太无敌。
多年来始终霸占着游戏市场的话语权,世嘉偶尔获得的优势,最终还是被任天堂变本加厉要回来,更别说90年代,被索尼全方位暴揍了。
比起主机,世嘉其实更出名的是街机。
对80,90后来说,街机厅可是不少年轻人爱去的场所。
还记得自己玩过哪些街机游戏吗?
比如卡普空制作的《街霸2》。
三局两胜。
ROUND !ONE!FIGHT!
格斗游戏只是男生能玩?
《街霸2》不同意!
它是早期格斗游戏中少数精心设置女性角色的游戏。
那时候电子游戏里的女性,大多都是公主、落难少女或者是吃豆人小姐,基本都是些花瓶式的角色。
但《街霸2》的角色设计师安田朗不喜欢这样,他认为,李小龙和成龙很受欢迎,在那些电影里也有女性的武术家。凭什么女性就不可以用个性,不可以和男人战斗?
于是,他设计了春丽这个称之为“全世界最强的女人”。
格斗游戏里有女性,这绝对是开了先河。
香港的功夫电影除了启发了《街霸2》,同样启发了另一款曾经的爆款街机游戏——
《真人快打》。
游戏设计师约翰·托比亚斯本人就是一位李小龙粉丝,正是李小龙的银幕形象,让他希望做一个电影般写实的游戏。
《街霸2》和它最大的不同,前者的画面是手绘和卡通化,但《真人快打》要数码化和更真实。
游戏角色全部用真人演员完成动作捕捉。
这些演员的动作,不少是模仿电影人物。
例如尚格·云顿,这位曾经好莱坞的著名武打明星,他在《拳霸天下》里标志性的踢腿和劈叉,再加上那致命的一击,被完美复制到游戏里。
这个游戏将电影里的血肉横飞带到了游戏里,极为血腥和暴力,上一秒还健在,下一秒角色的头就被砍下来。
死亡是这个游戏的杰作。
《街霸2》和《真人快打》的走红,直接让格斗游戏越来越暴力化,这直接让国会决定推行游戏分级。
分级对游戏本身和玩家来说都是一种尊重。
这样确保了游戏的完整性,而不是将血液变成绿色。
04
最后。
Sir想聊聊游戏史上其中一种最为重要的游戏类型:
RPG(角色扮演游戏)。
RPG为什么重要?
它满足很多人对游戏的一个期待,进入到另一个世界,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RPG游戏讲究互动性。
角色做出每一个不同的抉择,都会有不同的结果反馈。
游戏自己不会帮你创造角色,而是让你去投射自己。
最早的“RPG”,其实是文字游戏。
一张图没有,你还得自己输入文字,才能互动。
玩场游戏,仿佛跟AI聊天。
这种“朴素”的文字游戏,还不是我们熟悉的RPG游戏。
直到理查德·加略特的出现。
他给游戏设计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放弃苦思冥想设计关卡、玩法,转而去丰富和填充一个虚拟的游戏世界。
按照这个思路,他终于设计出风靡全球的《创世纪》。
世界上第一款开放世界游戏。
在《创世纪》里,你可以从创造一个角色开始,你的角色会有属性,比如力量、敏捷和耐力,在这里,装备不同的武器和护甲来完成冒险,你可以“为所欲为”。
继《创世纪》之后,下一个重大突破则是史克威尔的《最终幻想》。
节目组直接找到了角色设计师天野喜孝。
这是天野喜孝第一次参与游戏,结果让他挺……意……外……
不怪他。
这,是他的原画:
酷吧。
这,是游戏中的呈现:
???
又矮又胖,甚至还有点可爱。
玩家们还得调动想象力,来还原天野原初的设计。
他没白做。
这些角色和生物给予了原版《最终幻想》令人难以置信的生命力。
RPG游戏的灵魂就在角色上。
玩家创造了角色,同时成为角色。
这个理想化的自己,是一种自我的投射,游戏角色和现实的角色产生了呼应。
这也是为什么总有一小部分人,为“游戏”这个虚拟世界梦绕魂牵。
游戏虚幻吗?
的确。
游戏假吗?
未必。
现实的窒息,往往催生幻想的膨胀,游戏其实是虚幻与现实的交汇之处。
这部纪录片特别之处还在于,它采访了很多玩家,分享自己对游戏的喜爱。
比如这位贝琪(1980年雅达利全国电子游戏锦标赛冠军)认为——
我从不知道自己可以玩得很好
或者我有什么真正的技能
但这能让我做自己
......
(玩游戏时)无视我身边的世界
这是我唯一能找到安慰和平静的地方
大家享受着游戏中的乐趣。
从游戏中获得安慰和平静。
因为在游戏里,你可以找回在现实世界不小心丢掉的东西——
自由。
和自由之后的专注。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海边的卡夫卡
魂斗罗必死版火了,却还有这些山寨版逍遥法外
#炒个冷饭#第22期
唔……炒个冷饭的推荐语还没写好,反正你只要知道凡是带这个标签的文章,你都有资♂源♂可以下载就对了get√
最近小破站怀旧游戏区有一个叫“魂斗罗必死版”的改版火了,总想着找找资源跟大家分享一下。游戏呢就是一个FC魂斗罗的hack版,只不过地图方面进行了大量魔改,最主要的是所有敌人都做了各种加强,不仅数量众多,而且血量巨厚,连站街的小兵都要开好几枪才能死,就好像在玩TX手游版魂斗罗——不给钱你连个杂兵都不如。
原本想着找找资源跟大家分享一下,然而老雷搜遍全网都没能找到这个游戏ROM,后来仔细考据了一下才发现,这个游戏并不是hack原版,是其他爱好者在某款hack游戏的基础上进行的二次hack。辗转多个网站终于找到这款游戏原本叫作《Contra X》,由一位叫cczyy521的大神修改,这作者改过的游戏一般都会对游戏进行重新调色,譬如这个《Contra X》标题画面就是纯原谅色。
虽说cczyy521的原版也很难,但主要难在技巧方面,能够看出作者对各种机关陷阱排布设计的思考在里面,并不是那种无脑堆砌小兵数量或者敌人血量的难法,玩起来至少没那么恶心心。
说起各种魔改版游戏,老雷也是一言难尽,因为有些改版实在太难了,难到让一般玩家怀疑人生,只能收获各种挫败感,或许他也可以开着无敌金手指通关,但这样玩游戏的意义又在何处呢?总有人希望维护改版巨巨的劳动成果,但我觉得玩家的玻璃心同样需要维护啊,更何况现在怀旧游戏改版都变成了一套“产业”,这个事情就更加变味儿了。
然而人们只会不断重复历史,很多怪现象其实都是前辈们玩剩下的。说到Hack改版,当初魂斗罗Hack版始祖《93超级魂》明明起了个好头,但后来的游戏不知为何越走越歪。
我们说的《93超级魂》出自烟山软件之手,属于兼具趣味与可玩性的改版,游戏地图魔改得非常有新意,什么宽屏版的纵轴关卡、三个脑袋的岩兽魔神像等等,难度也不是十分离谱,一般人玩上十天个把月基本都能通关的类型。
P.s.如果你实在手残,现在也可以找一个无敌版的《93超级魂》弥补一下童年遗憾。
不过大多数同行并没有看到《93超级魂》的优秀之处,他们看到的是游戏改版可以圈钱,“魂斗罗”这三个字仿佛就是摇钱树,以至于每每谈到他们旗下的各种游戏,都会被扣上各种“山寨”、“奇葩”的帽子,它们也的确实至名归。
比如这款FC版《魂斗罗精神》,从LOGO就能看出来这是一款山寨SFC《魂斗罗精神》的游戏,各种配色如同一坨翔,帧数也就十几帧,玩的时候眨眨眼其实还挺流畅的。
如果非得在矬子里拔将军,你也可以感叹一下这家厂商的技术实力,这个山寨版并非只是无脑蹭热度,那些SFC原版的元素它还是成功复刻了一部分的,就比如最基本的游戏场景、爬墙爬杆等交互、BOSS大致的设定等,虽然这一堆红配绿、黄配紫的BOSS我实在不知道该说它们什么好。
然而当你仔细玩过之后,你会发现大多数游戏内容都只是复刻了个皮毛,不如说这是SFC《魂斗罗精神》的劣化版,例如原版第三关BOSS扒开墙壁的炫酷出场,到了FC山寨版劣化成了一只光头吴克各种摇头尾巴晃。
原版的2D平面关卡简化成了无法旋转视角的版本,像这种山寨不出来的地图元素索性全部略过,BOSS攻击方式太复杂的也直接略过,最终BOSS直接砍掉了跟天王鬼大脑的一战。总之就是能简化的一律简化,赶快把游戏卡带攒出来,别妨碍老子上市骗钱。你说它没有诚意吧,该复刻的人家也复刻了,凭什么不叫我魂斗罗呢?就凭这样的诚意,你还不看在“魂斗罗”三个字的份上买它一盘?
这么看来,某个传说中的《超级战魂(魂斗罗8)》还算是个质量不错的山寨版。
虽然大多数UP主经常吐槽这游戏第一关直接照搬了《快打旋风》里的场景,还有贯穿游戏的BGM也堪称邪典,仿佛进了阴曹地府一般。
然而游戏好不好,全靠同行衬托,这游戏至少能玩,跟原版魂斗罗最像,也不需要眨眼补帧,只要稍微练习一下《超级战魂》其实还是能打通关的,就凭这点当年还不买买买买爆?
但如果你当年不幸看走眼,买到了另一盘叫作《魂斗罗X》的游戏,那我只能向你投去关爱的目光。
首先说明,这游戏存在一个飞行关卡还是挺有新意的,但问题是你根本就玩不到那一关。
因为这个游戏不论是画面、手感还是奇葩的游戏判定,都将能颠覆你对于电子游戏所有的美好认知,颠覆到正常人几乎无法玩通第一关,我甚至特别想问候当时的游戏开发厂商,就算你做了一坨屎,在卖之前也请先自己尝尝好吗?
搞笑的是,有传言说以上三个游戏均出自外星之手,没准你跟别的玩家站队拉踩了半天,最后发现大家粉的其实都是同一个厂子的游戏。
如今版权管理日渐规范,这类游戏早已在市面上难觅踪影,市面上大多数Hack改版都是民间作品,虽然各个民间游戏圈子的水也都很深。这年头改版实在太泛滥了,一时半会儿还真推荐不过来,不过根据雷老板多年的游戏品鉴经验,今天不妨给大家推荐一些避坑策略——我们以史为鉴,凡是那种的更新日志写满一车,每天都徜徉在改游戏的自我陶醉中,你问他如何赞助他,他却一脸懵逼或者毫不在乎的作者,出产的游戏大概率都是精品向的游戏。可悲的是,好游戏都要用爱发电这一事实短期内似乎无法改变了。
魂斗罗水下八关的秘密到底解开了没? 单纯的快乐请别忘记
《魂斗罗》1代的Dos版本封面
本来是想要写一篇有关《只狼》的话题,笔者也已经预购了,但没想到和小伙伴的一次聚会改变了笔者的初衷。
大家聊到了FC,又聊到了当年的魂沙赤绿,越聊越爽,尤其是大家对于《魂斗罗》的热情,竟然依旧不减。
没想到这群大叔竟然在这里找到了共鸣!那就让我们把时间往前稍微翻翻吧。
在小的时候,大家总爱形容《魂斗罗》、《沙罗曼蛇》、《赤色要塞》和《绿色兵团》为四霸,笔者却一直心有疑惑,觉得有个名字特别突兀,没错就是《绿色兵团》,感觉这四个可以双人合作的游戏,《绿色兵团》的水平完全不能和其他三个比较。
无意中看到了设定
甚至笔者一度认为,是不是因为凑不齐四合一的卡带,硬放了一个……
如今来看,笔者认为很可能是因为《绿色兵团》在当时难度实在有点大,很容易就消灭了笔者的兴趣。毕竟小时候,这四款游戏中就《绿色兵团》笔者没有打通,只打到第2还是第3关。当然,《魂斗罗》和《沙罗曼蛇》还是得靠三十条命啊,记得有一次笔者三条命打完第三关,兴奋了好几天呢!
顺道一提,笔者当时对厂商还没概念,后来才知道,这四个游戏均出自于Konami之手!不得不佩服一下啊。当然,Konami在FC上的贡献远不止这几款游戏,《恶魔城》、《冰峰》、《兔宝宝》、《七宝奇谋》……实在太多了。
不过要说最能引起话题的,那必须还得是《魂斗罗》啊!我知道你们想要说什么,水下八关,对,笔者就满足你们的愿望吧。
我们最熟悉的FC版本
意外!水下八关的传说困扰了一代人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几个小伙伴之间就开始传起了一个关于进入水下八关的秘笈。
这个秘笈在当时有三个版本。
第一个是在第二关或第四关的Boss战房间,用红色的游戏人物按斜向移动,那么他就会变成外星怪物的形象,然后由另外的玩家跳入,之后两人便可进入水下八关。这个,笔者跟小伙伴一起试验过,虽然真的能变换上半身的外形,但无法进入。
记得有一次,我和另外一个小伙伴,消耗了整个下午,就为了试这个,反反复复的打第二关。
第二个,就是流传的比较凶猛的第六关末尾处的那个。在好多激光的那个关卡,最后Boss前有个小兵忽然往回跑,同样会变换外形,同样要由玩家跳进去,并且需要单人游戏,也有个传言称双人协作的话,只要其中一个人跳进去即可。
不过,这个试验起来的成本可不低,两三次试验都没成功,毕竟打到第六关可是很费劲的。后来市面上出了一种超级多合一的合卡,直接就有从第六关开始的,大家又争先恐后的试验,笔者参与索尼两个牌子的MSX2在出售。还有关于MSX2版本的《魂斗罗》,由于敖厂长的视频也算名声大噪,某二手交易网站大概售价在5000元左右,裸卡好像会便宜不少,但也在2000元以上吧。
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如果隐藏关卡只有一关,还能接受,可是水下八关,又不是重复的场景,和游戏本体关卡数一样了都。这就相当于隐藏了一代游戏,说不过去了啊。如果是这样,Konami早就以此为卖点了。所以关于水下八关的传说,不得不说是个非常遗憾的落幕了。
是不是挺带感的还
回忆!笔者最喜欢的《魂斗罗·力量》与《魂斗罗:铁血兵团》
既然《魂斗罗》也不止一代,除了很常见到1代和2代,还有没有其他好玩的《魂斗罗》作品了呢?
给少年时期的笔者留下印象的《魂斗罗》作品其实就还有两款。
第一款便是FC上的《魂斗罗·力量》,这款游戏是在1992年发售的。其实严格来说,这款作品和魂斗罗似乎没什么关系,并且当初据说Konami也本想以《Arc Hound》的名字在日本发行,不过最终只发行了美版,名字也被改成了《Contra Force》,算做一款魂斗罗外传性质的作品了。
价格起飞的MSX2版本
和以往的魂斗罗游戏明显的不同是游戏中可以随时切换角色,并且每个人的生命值是独立的,有点像Konami在1989发售的《激龟忍者传》的意思。
游戏中一共有四名角色可供使用,可以双人同屏协作,还有一些养成的元素,算是可玩性较高了。四名角色还各有特色,有擅长跳跃的,也有火力超猛的……
另外一款呢……别急,听笔者讲讲小故事。
随着笔者越来越大,初中的时候吧,某名同学退学了。笔者和他关系很要好,在他没退学的时候,就常去他家打游戏。当时笔者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他爸爸同意他可以不上学,天天跟家玩游戏,唯一可惜的是,后来我们二人再无联系,但那时我们的确渡过了一段超级快乐的时光。
介绍的非常全面
在那个时候,他买了一台MD,然后我们最常玩的游戏就是《格斗四人组》和《魂斗罗》了,《格斗四人组》是当时我们叫的名字,后来自己查了一次,好像应该叫《怒之铁拳3》。至于MD上的《魂斗罗》,就是《魂斗罗:铁血兵团》,这个名字也是后来我才知道的。
这款作品同样有四名角色,每个人武器种类都不同,并且还有分支选择,最神奇的是竟然是多结局。
那时候他在白天研究分支和结局,我要么中午放弃午休,要么放学后去他家“补课”……
好像有一个回到原始人那里当老大的结局,感觉特别有意思啊。
时光一去不复返啊……
魂斗罗:铁血兵团
感叹!《魂斗罗》系列作品众多还包含手游
在那FC四霸的年代,笔者觉得《沙罗曼蛇》和《魂斗罗》都算故事挺多的。
《沙罗曼蛇》的名字误传问题和《魂斗罗》的各种坊间秘技,都算是如今的不错谈资了。
那么《魂斗罗》究竟有多少代呢?笔者自己都含糊了,只好各种查阅,没想到还真有很多笔者不曾了解的版本。
我们还是以介绍正作为主,前两部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了,没错,正是街机版本的《魂斗罗》和《超级魂斗罗》,两款作品诞生于1987年和1988年。为什么说大家熟悉,因为这两部作品后来都移植到了FC上面,也就是我们玩的最多的《魂斗罗1》和《魂斗罗2》。
这个封面可以!
在1991年,Konami在Game Boy上出了一款《魂斗罗》作品,美版名称是《Operation C》。在1993年,SFC上的《魂斗罗·精神》发售,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第三代,这款游戏在美版的名称是《魂斗罗3·异形战争》。一年后,MD的《魂斗罗:铁血兵团》发售,这款作品是第四作,在国内很多人都觉得他便是《魂斗罗4》,不过奇怪的是Konami并没有这么认为。所以在2002和2004年在PS2上发布的《真魂斗罗》与《新魂斗罗》之后,在2007年,NDS上竟然出现了由WayForward制作, Konami发行的《魂斗罗4》,不过评价着实一般。如果大家感兴趣,正作其实还有一部,便是在2011年在Xbox Live Arcade和PSN上发售的《铁血兵团·叛乱》,当然本作其实也不是Konami亲自开发的,而是交由Arc System进行的制作。
至于外传的作品,就是类似于笔者之前提到的《魂斗罗·力量》。在PS和GBA上面也都还有一些外传形式的作品,笔者在当年也都没能体验,如今只好去找找了。特别提一下的是在2017年,Konami和腾讯一起研发了一款《魂斗罗》手游,名字叫做《魂斗罗·归来》。如果玩家们想去试试有很多养成要素的《魂斗罗》,那现在还是可以去下载一个的。
没想到,《魂斗罗》系列,其实也算是个大家庭了。
超级强力的二人组!
多年以后……
我们知道了比尔和兰斯原来是以施瓦辛格和史泰龙为原型的。
我们知道了那个爆炸的小岛叫做加尔加群岛上,那个臭名昭著的邪恶组织叫做红隼……
我们知道了从街机上的6个关卡,拆分到了FC上的8个关卡,最终才是我们玩到了那个《魂斗罗》……
我们更知道了,竟然还有版本的结局不是逃出小岛,而是地球毁灭!
但即便我们当时什么都不懂,却还是对《魂斗罗》印象深刻,这里面也不仅仅是感情那么简单,至少《魂斗罗》承载了更多,包括那些单纯的快乐。
唯一的遗憾是当初一起玩《魂斗罗》的那些小伙伴们,基本也都没了联系。
是不是有点过于悲伤了,那么大家就一起聊聊最喜欢Konami出品的FC游戏吧,欢迎大家踊跃参与,笔者也会认真回复的。
方糖文库·怀利s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