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侠3黑骑士崛起(触碰到天花板后还能如何前进?——蝙蝠侠之黑暗骑士的崛起)
蝙蝠侠3黑骑士崛起文章列表:
- 1、触碰到天花板后还能如何前进?——蝙蝠侠之黑暗骑士的崛起
- 2、黑暗骑士三部曲那么好看,为什么诺兰导演不拍蝙蝠侠了?
- 3、猩球崛起3最高级的好莱坞科幻大片!
- 4、DC宇宙成立之前的DC超英电影盘点,黑暗骑士永远的经典
- 5、影评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空中的富豪又扑灭了地底的烈火
触碰到天花板后还能如何前进?——蝙蝠侠之黑暗骑士的崛起
《黑暗骑士的崛起》相比较前一部《黑暗骑士》,好评真的少了很多,究其最根本的原因便是观众一水的认为导演诺兰明明可以在《黑暗骑士》中那样冲破传统超英电影的桎梏,为什么不能在第三部里同样创造奇迹?
那先来看看第二部成功在哪里吧。首先塑造了不同于以往反派的小丑形象,让超级英雄面对的不再是单纯的物理攻击而是法术攻击,法术攻击还直准人心。其次将正义与邪恶的主题丰富起来,不再是单一的、二维性质的,而是三维多角度的:怎么可能有绝对正义的骑士?所谓的正义与邪恶该如何定位?正义与邪恶只是一枚硬币的正反面等等。这些角度仿佛让吃腻了超英电影套路的观众闻到了一丝清新的味道,激发了他们对超英电影套路的破坏欲,以及将其他类型电影与超英电影相结合的创造欲——毕竟诺兰拍完这部电影后很多人诟病他拍了部警匪片。
《黑暗骑士》里最让观众颠覆观点就是蝙蝠侠最后是失败了。小丑用自己的实验成功逼迫蝙蝠侠成为他所守护的人民的敌人,人民显露出他们愚昧丑陋的一面,而蝙蝠侠却还能忍辱负重,相信光明的到来。这是什么?这就是体制啊!其实无论诺兰拍什么,他都要回归到“超级英雄必须拯救人类这种低级生物、这种黑暗与光明共附其身的生物、这种不稳定性占据一切物种之首的生物。”超级英雄是被固定的,不是吗?
观众想要的看的是什么?其实看到小丑这一角色被成功吹捧以来就能看到了。观众站在上帝的视角,审视着电影里的人们,指点他们的行为,而当这些行为活动都被固化下来观众就懒得去思考了,因为一切都在掌握中。小丑这一角色令轨道发生变化,英雄跌下神坛,也给了观众精神冲击,有了一次,就会有第二次,观众希望看到的是英雄继续走不是英雄的道路,那只能与超英的原本设定越来越远,超级英雄只能越来越不把“拯救世界、拯救人类”作为自身的责任了,他们或许连“责任”二字都会忘记,那么这部电影成为了什么呢?《守望者》
不是诺兰不想拍再刺激观众神经的超英电影,而是按照人类目前的思维是永远也摆脱不了三维的思想结构,人性在时间的作用下根本经不住任何拷问,这样的答案谁都清楚,那么还有将它拍成电影、甚至硬塞进去超英电影这一种类型的片子里吗?
观众的不喜欢、谩骂都是自我感情的宣泄,他们需要一种片子打破他们沉寂已久的心灵,渴望诺兰像老妈子一样给他们喂上香甜可口的饭菜,然后进行像样的赏赐。
但是导演也只能做导演的份,超英能拍成什么样、能与其他类型的电影融合成什么样,诺兰心中其实应该都知道,而至于为什么拍成第三部这样的类型片,那时他在第二部里碰到了天花板,知道超英电影最多拍成这样就得了,再怎么塑造蝙蝠侠、怎么塑造反派都已经画蛇添足了,在超英的世界里,有第二部中这样的英雄和反派就够了,再多做也是浪费心力。
将一二三部整体看来,其实很容易明白第三部就是个收尾的。蝙蝠侠从一开始的不懂邪恶为何物、对高谭市抱着积极昂扬的复兴态度,到第二部的迷茫回望、承担高谭市的谩骂,再到第三部的释然解脱、完全放下英雄的重担人情自己的能力,这一整个是一个人从入世到出世的正常轨道,诺兰要拍的是蝙蝠侠三部曲,是蝙蝠侠的一生,不是一部接着一部的系列。作为结尾收篇的第三部自然没有必要再过多讨论黑暗与光明这样的话题了。
诺兰触碰到了天花板,并没有想继续冲破它,而是折回来,与第一部形成闭合的圈,实现了对蝙蝠侠跌宕起伏人生的讲述。
黑暗骑士三部曲那么好看,为什么诺兰导演不拍蝙蝠侠了?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吐槽一个很有趣的问题。
诺兰导演的黑暗骑士三部曲可以说是最经典的蝙蝠侠电影,
但是在《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之后,诺兰导演放弃了继续拍摄超级英雄电影念头。
他作为华纳旗下最具实力的导演之一,为观众们奉献了很多部超级经典的电影,
但是为什么诺兰导演为什么不继续拍蝙蝠侠了呢?
1.超级英雄电影其实限制很多。
虽然有很多人吐槽超级英雄电影都是爆米花大片,
但是每一部超英电影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契合故事的风格。
就像是死侍的逗比搞笑,守望者的绝望沉重,这让很多导演难以发挥自己的长处。
当然这一点对于超一流导演诺兰大神来说并不是问题,但是他也有很多自己的想法。
2.漫画和电影是不同的。
很多粉丝都不能理解DC漫画明明有那么多的经典故事,
为什么华纳却无法成功的打造出属于自己的DC电影宇宙?
这里就要提到守望者这部电影了,当初的院线上映版本似乎是剪辑之后的,
所以这部极端还原漫画的电影票房非常一般,甚至可以说是惨不忍睹。
投资高达1.3亿美金的《守望者》,票房仅仅1亿美金,亏了多少我就不给大家计算了。
而且当年的守望者遭到了很多网友和媒体的负面评价。
守望者除了一个小小的提名之外,这部电影没有获得过任何的奖项。
上映版本162分钟,导演剪辑版186分钟,终极剪辑版215分钟。
所以我们应该理解当年这部电影口碑失败的真正原因,因为这部电影根本不适合在电影院上映,
它确实更适合自己一个买碟之后,在家庭影院中细细的品味。
《蝙蝠侠:黑暗骑士》中希斯·莱杰饰演的小丑是这部电影中最大的亮点之一,
但是这部电影中的剧情也更加值得人们深思。
哈维堕落成为了双面人却成为了哥谭市的英雄,
而拯救一切的蝙蝠侠却选择背负了所有的罪名。
这种剧情在蝙蝠侠粉丝们看来还可以接受,但是在观众的眼中这却是极大的震撼。
诺兰导演将《蝙蝠侠:黑暗骑士》拍摄成了真正的经典,
但是希斯·莱杰却在这部电影之后无法继续扮演小丑了。
过量服用药物让他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是理性看待这件事情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希斯·莱杰或许是最好的小丑,但是也不要用他去跟其他人的小丑比较,
吹希斯·莱杰大家确实都可以接受,但是无脑吹就让人觉得有些反感了。
人不能永远沉溺于过去的辉煌,我们的眼光要看向更加遥远的地方。
所以当失去了小丑之后,蝙蝠侠的故事几乎失去了最重要的一个反派。
《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的故事也非常的经典,但是在这部电影上映的时候,却发生了一场真正的悲剧。
正是这场悲剧让诺兰导演放弃了继续导演超级英雄的电影,尤其是蝙蝠侠这种非常黑暗的角色。
电影的感染力和影响力是漫画无法比拟的,所以我们要从更加现实的角度来看这件事情。
所以DC的黑暗风格虽然让无数的粉丝痴迷于蝙蝠侠的故事,但是对于人性的探讨和思考也要有一个限度。
3.娱乐性太强。
对于诺兰这种级别的导演来说,他根本不需要拍摄超级英雄电影,
这本身就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黑暗骑士三部曲原来也经常被漫画粉丝们吐槽,
因为三部曲的故事相对独立,和漫画中的经典情节大相径庭。
所以他拒绝导演超级英雄的相关电影真的是非常明智的事情,而扎克·斯奈德导演在这方面就吃了大亏。
扎导其实更像是一个艺术家,他适合拍摄相对小众一些的电影。
我们不说让华纳放弃治疗的《正义联盟》,单单讨论一下《蝙蝠侠大战超人:正义黎明》这部电影的口碑问题。
这本身应该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超级英雄大片,但是上映之后口碑的两级分化给了所有人很大的压力。
华纳背锅,扎导也背锅,这部电影的问题很明显,剧情被剪的一塌糊涂。
但是你无法否认的是蝙蝠侠大战超人这部电影拥有着一些更加深刻的东西,
简单的来说就,扎导的电影更像是一部分人的狂欢,而其他的人无法理解这部电影中的内涵。
就像是一些男生无法理解女生逛街的快乐,部分女生也无法理解男生们开黑玩游戏的高兴。
这种情况对于一部商业电影来说简直是真正的灾难,你无法让更多的人去认可这部电影。
所以超级英雄的故事更适合拍摄成爆米花大片,而不是扎导的个人风格向电影。
猩球崛起3最高级的好莱坞科幻大片!
经历了《星际特工》《极盗车神》《敦刻尔克》《蜘蛛侠:英雄归来》后,国庆节前的好莱坞暑期大片潮,终于迎来了最后一个惊叹号:
《猩球崛起3:终极一战》War for the Planet of The Apes
今天,此片的内地单日票房超过1.5亿人民币,累计票房突破2.8亿。
若明天仍能破1亿人民币,就非常有望突破《猩球崛起2》的7亿人民币票房,创下此系列的内地票房新高。
上映第一天,口袋君就去看咯。先说结论:
满分是5星的话,我给4颗星。
100分制的话,我给80分。
和许多影迷一样,口袋君没有看过老版的《人猿星球》系列,真正接触这个寓言式的故事,是从2011年,看付兰兰主演的《猩球崛起》被吸引到。
实话实说,在新重启的三部曲中,口袋君还是最爱第一部。
因为比其讲述1-10的故事,从0-1的剧情,往往更为震撼人心。
至今,口袋君还记得凯撒在《猩球崛起1》中,所呐喊出的那句No。
从发展心理学上来讲,学会说不的里程碑意义远远大于说是,代表了物种有了自我存在意识的萌芽。
话说,好莱坞的制片大佬真的很钟意崛起(Rise)这个单词,不厌其烦地在大银幕上演各种惊天地泣鬼神的“崛起”:
1)《终结者3:机器的崛起》Terminator 3: Rise of the Machines
2)《特种部队:眼镜蛇的崛起》G.I. Joe: The Rise of Cobra
3) 《300勇士:帝国崛起》300: Rise of an Empire
4) 《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The Dark Knight Rises
借助阿凡达开创的动作捕捉技术,猿猴们也搭上了这股"崛起"风潮。
整套《猩球崛起》系列三部曲能够成立,其实都有赖于一种名为ALZ-113药物的变异。
首部《猩球崛起1》,为了治疗老年痴呆症,为刚出生的凯撒注射了ALZ-113,使猿类大脑迅速进化,猿类的智商也是飞速提高,从而摆脱人类对它们的控制,而这种药物却导致人类死亡。
续作《黎明之战》,绝大部分人类被感染而死,只有少量对ALZ-113免疫的人类能幸免于难。
而在这部终结篇《终极之战》中,药物再次发生了变异:原本对ALZ-113免疫的人类,在受到病毒感染后,出现大脑的退化,甚至失去了语言和思考能力。
在凯撒寻找仇家的途中,就遇上了失去语言能力的小萝莉诺娃(Nova),于是出现了身份倒置的情况:一群猿类带着人类孩子,前去复仇人类。
近年来的好莱坞大片,都有将各种成熟类型片相互混搭的趋势。
这一点在这部《猩球崛起3:终极一战》中,体现的尤为明显。
一开场,伍迪哈里森带领人类军队前往凯撒老巢,杀害了凯撒的孩子与妻子。分明就是暴力动作片的节奏。
杀我妻儿夺我田 凯撒与你的仇恨不共戴天
之后,凯撒和几位手下,在苍茫的末世背景下,遇到浅笑小萝莉、以及那只嬉皮笑脸的坏猴子,跟上坏人的大部队,又有点西部片、公路片的味道。
到了中段,冲动的凯撒被抓,进入了人类专门关押猿族的监狱,种种暴行,加上猿类黝黑的外貌,越看越像是《为奴12年》这样的黑奴片。
伍迪·哈里森扮演的人类上校,有点让口袋君想起《金刚骷髅岛》中的塞缪尔·杰克逊,两人其实都是穷兵黩武之人,内心都有一种阴郁的癫狂。
也正是在这个段落:人类和猿类的定位再次倒置。
猿类为了活得像一个人而挣扎,但人类则把自己异化成一头野兽。
最后,坏猴子里应外合,猿类们趁乱通过地道,从被囚禁的监狱中逃出生天,令人想起《肖申克救赎》般的越狱电影。
《猩球崛起3》"抢戏王" “英语学霸”坏猴子
当然,比较遗憾的是:由于双方实力和武器装备上的巨大差距,吃瓜群众一直期待的人猿之间的恢弘战争场面,最终,还是没有上演。
整部电影,导演马特·里夫斯 费尽心思揉进诸多类型元素,当然不是炫技,而是有机地将技巧服务于一概贯穿的主题:人性之丑与人猿之光。
这位导演成名于《克洛佛档案》、执导后两部《猩球崛起》名声鹊起、《新蝙蝠侠》由他执导 挑战诺兰的活儿很有挑战性
如果深度解析这一场《终极之战》,猿类和人类,一步步走到这样的境地,其实很耐人寻味,是偶然,也是必然。
若再往更深度去想,从2011年的《猩球崛起》到2017年的《猩球崛起3》三部曲,探讨的正是:
人类未来命运的一种假想
正如,人工智能是否会反过来操纵人类,是好莱坞电影长盛不衰的主题,人猿之战,只是换了件科幻的外衣,去诠释人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的哲学思辨母题。
更难得的是,尽管内核和所用到的动作捕捉技术极其复杂,但《猩球崛起3》的整体观感却极其简单和易懂。
这种“把困难留给自己、享受留给观众”的思想境界,国产烂片导演们要好好学习下。
影片的大半部分,台词稀少,形同默片;用词极其简易、连幼儿园小朋友也能听懂;情节也多半通过眼神、手势、肢体语言来展开。
有一种降维到最原初人类状态,对周遭一切进行直觉化反馈的观感。
不过,正如人类学家研究的成果,日常对话中所传达的意图其实70%都是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来传达。
所以《猩球崛起3》的所有默片段落,所表达的信息基本没有损耗。
沉默所带来的力量,有的时候远超话痨。
影片克制严肃,加上高水准的配乐,有一种非常显著的悲壮史诗感。
本质上来说,《猩球崛起3》就是一则对人类或者是自然界所有物种的寓言,突破了以往所有科幻特效大片的桎梏,极具野心。
可能也正是这种反俗套的表达,让此片在中国普通吃瓜观众看来,有点不符合观影预期,消化不了。直接导致:《猩球崛起》系列三部曲的豆瓣评分逐部降低
不过,平心而论,这部投资预算高达1.5亿美元的良心大片,在制作上,依旧代表了当今好莱坞的最高水准。
若回顾整个三部曲,影迷可以非常清晰明了的看到凯撒一生的成长过程。
在最终章中,凯撒的面容和身形明显更老和更成熟,大量自然光照下的面部特写,技术上,丝毫不露怯。毛发、疤痕、褶皱、橘皮,真的已经到了100%以假乱真的真实程度。
紧盯看10秒 是不是有点像"老炮儿"冯小刚呢
而在内心气质方面,“动作捕捉第一人”安迪·瑟金斯也完美地演绎了三部曲之间的变化:
第一部中,凯撒是不谙世事的初代猿类,渐渐有了自我意识
第二部中,渐渐锋芒毕露的凯撒,成长为了一名坚定刚毅的战士。
第三部里,凯撒彻底成为一名伟大的部落领袖,成为手下的精神支柱和安全感所在。
首部曲中的凯撒
第二部中的凯撒
第三部中的凯撒
关于到底是复仇,还是求和平的矛盾心理,也同样被瑟金斯饰演的凯撒表现的淋漓尽致
一方面,复仇的火焰始终无法浇灭,凯撒发现自己变成了曾经最讨厌的大反派:科巴。
另一方面,他又对以暴制暴的复仇方式,从内心深处是不认同的,到最后明明有机会一枪毙了伍迪·哈里森,却始终扣不下杀死仇敌的扳机。
平心而论,凯撒这个角色的复杂性,绝对不比任何真人角色难度要低。瑟金斯绝对作出了舍我其谁的完美诠释。
因此,关于是否给安迪·瑟金斯一个奥斯卡提名,一直是业界热议的话题。口袋君的观点是:绝对应该给。
虽然外表看上去,不是安迪·瑟金斯的躯体在演习,但无论是凯撒的肢体、语言、眼神、灵魂,都是他注入的影子。
动作捕捉不是低人一等,本质上只是一种数字技术化妆。应该放到同一个标准体系,与真人表演相提并论。
毫无疑问,《猩球崛起3》是今夏北美暑期档爆米花大片中,最特别的一部。
厚重、悲壮,史诗感。给日渐创新乏力的北美过亿美元投资大片,开辟了一种新的拍法。
比起,当年郭敬明的《爵迹》刚掌握点动作捕捉的皮毛,就疯狂放卫星、释放虚有徒表的大力丸
反观《猩球崛起3》明明已经掌握了这个星球上最顶尖的特效技术,却如此克制地进行使用。
从观感上,技术遁于无形,《猩球崛起3》根本看不出是一部科幻片,更像是一部动作片、黑奴片、西部片、公路片、越狱片的类型大杂烩。
在各类好莱坞电影宇宙漫天飞,舍不得一下终结的行业趋势下,《猩球崛起》却坚持最为传统的三部曲史诗,叙述完一个完整的故事后,见好就收,为系列划上了一个完美的句点。
如此的克制和成熟的行事态度,令口袋君对二十世纪福斯这家老牌好莱坞制片厂心生敬意。原来最有底线的还是老狐狸。
《猩球崛起3》的口碑票房双丰收,也再次证明了:电影是一种关乎诚意和信任的生意。
打动人心的永远不会是你使用了哪些牛叉的拍摄技术,而是演员缓缓注入角色的灵魂,以及令人回味无穷的剧情细节。
从这一点上来说,《猩球崛起3》绝对是当今好莱坞最高级,也是最具野心的科幻大片!
DC宇宙成立之前的DC超英电影盘点,黑暗骑士永远的经典
之前写过一期《独立于漫威宇宙的漫威电影盘点,你是否都看过?》的文章,今天,小编再来盘点一下DC宇宙之前的DC超英电影,看看你是否都看过。
1、诺兰版《蝙蝠侠》系列
小编看的第一部蝙蝠侠电影,就是诺兰版的《蝙蝠侠:黑暗骑士》,至于更早版本的蝙蝠侠先前也没有看过,看过这个版本,也没必要再去看老版的了。此系列一共三部,分别是《蝙蝠侠:侠影之谜》、《蝙蝠侠:黑暗骑士》和《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蝙蝠侠对抗的反派分别是影武者联盟杜卡、小丑和贝恩。其中第二部希斯莱杰对小丑的演绎已经超越了主角蝙蝠侠,而希斯莱杰的英年早逝也让他饰演的小丑成为了永恒的,无法超越的经典。
蝙蝠侠:黑暗骑士
2、《守望者》
很多影迷都说DC的超英电影比不上漫威,但是这部《守望者》可以说是没有一部漫威的超英电影能与之匹敌,它不仅仅是一部超英电影,更添加了哲学意味,以及对战争和平的思考。看第一遍的时候很难理解,只有刷过几遍后,你才会理解很多电影中的隐喻。可以说扎克·施奈德导演的这部《守望者》是超英电影的天花板。
守望者
3、《康斯坦丁》
基努·里维斯版的康斯坦丁是真的帅,抽烟的动作也相当的有味道。全片宗教氛围浓厚,感觉与超级英雄的定义相差甚远。另外,康斯坦丁也比较惨,活着的时候怕自己死了下地狱,舍身而死没想到快升入天堂的时刻,就因为一个不当的手势,又被拉回了人间。
康斯坦丁
4、《超人归来》
除了蝙蝠侠,超人也是DC的大IP了,超人的首部大荧幕电影比蝙蝠侠更早,当然小编也是没有看过,不做评论了。单说这部《超人归来》,与亨利·卡维尔的超人装束相比,漫画还原度比较高,主演也挺帅气的,但是总的观影,这个超人还是无法给观众留下更深的印象,算是一部平庸之作。
超人归来
5、《绿灯侠》
小贱贱在因漫威的死侍一角大火前,曾经也出演了DC的这部《绿灯侠》,只可惜这部电影拍得实在有点差强人意,实属平庸之作,也没有发掘出小贱贱幽默的一面。还好漫威发觉了瑞安·雷诺兹,才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死侍。
绿灯侠
6、《猫女》
作为蝙蝠侠系列里,亦正亦邪的人物猫女也曾被搬上大荧幕,哈莉·贝瑞饰演的猫女着实性感,但也仅仅就这样了,剧情动作场面都比较平庸。无聊时可以看看,用来打发时间。
猫女
影评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空中的富豪又扑灭了地底的烈火
之所以推崇这最后一章并非是因为电影本身带来了什么革命性的突破,或许只有前作才可配得上非凡,因为《黑暗骑士》开拓了一个漫画电影严肃化的可能,而《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充其量只是《黑暗骑士》的延续,是蝙蝠侠的退休倒计时。当然我们如此要求诺兰再次革新影史未免不近人情,因为尽管他少了些惊艳,但却已经在最大程度上榨干了蝙蝠侠的人性中的方方面面,我们不能因为微瑕而抹杀这部杰作。对,他依然是部杰作,无可争议!
2008年,当《蝙蝠侠:黑暗骑士》全球公映,观众的脑海里深深记住了两个名字:小丑、希斯莱杰,一个被重新塑造成了新的经典形象,而另一个在天堂斩获了一枚小金人。时隔四年,失去了小丑和希斯莱杰的《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的归来带着一抹忧伤和一丝激动,安妮海瑟薇和汤姆哈迪以及玛丽昂歌迪亚和约瑟夫高登莱维特的加盟冲淡了这些许忧伤,升级后的视觉效果和场景的全面提升让新作完全摒弃了前作中压抑的气氛,取而代之的是史诗级别的恢弘场面。无论是《盗梦空间》还是《星际穿越》,诺兰总是将交叉剪辑和时间的压缩和延展运用得炉火纯青,他喜欢多线叙事,喜欢同时爆发高潮点,也喜欢在绝望过后带给人振奋,库珀如是,柯布如是,韦恩如是。沉寂了八年之久的韦恩少爷,虽然常和管家阿尔弗雷德说自己已经退休,但是他的心却始终没有安静过,只是因为守着对瑞秋的承诺,韦恩才消失在黑暗的夜空中。而当阿尔弗雷德告诉韦恩那封信的真相时,韦恩无法面对沉寂了八年的谎言,他的复出其实是对命运的怒吼。
对我来说《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会比《黑暗骑士》更胜一筹,并非它在剧情上比《黑暗骑士》强,实际上剧情比它差很多,但同样吸引人,让人意外,它没有《黑暗骑士》的意义深刻,但是它本身却十分平衡,它能把众多内涵和精彩的打斗戏连结在一起,这是《黑暗骑士》所做不到的,《黑暗骑士》唯一的缺陷就是看重了内涵,却忽略了超级英雄电影本身应有的快感,而《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很好的补足了这一点,可以说这部电影是前两部的合体版。
其实对于这种场面故事一块玩的片,说什么都有点多余,还是去看看比较合理,毕竟他已经基本达到了一个偏重娱乐的大片的巅峰。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他的强大,不光是那些超级装备,更是灵魂的强大。蝙蝠侠的这三部,足可以给走入瓶颈的国产武侠剧一个启示,侠义的精神,啥时候都有市场,就看你故事会不会讲,再说有了这个珠玉在前,对国片的审查是不是可以再放宽一点了,期待着何时,在银幕上能看到一个良心发现的警察毅然把自己的帽徽摘下来扔出去,这么演不代表就支持这么做,这只是一种精神,一种对正义的向往。话说如果连这点都搞不明白,你还凭什么坐在那决定片好不好呢?最后拉个票,还在纠结蜘蛛还是蝙蝠的童鞋,蝙蝠吧,就算为了装个X,也请选择深度侠,恩。最后的最后,看的时候我就觉得怎么似曾相识,走出影院的一刻我顿悟了,诺兰大哥,你真的不是海贼粉吗,阿拉巴斯坦篇完美重现,连名字都靠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