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软件问答

闪闪发光的宝物袋(泰拉瑞亚蠕虫围巾怎么获得?蠕虫围巾获取攻略分享)

导读闪闪发光的宝物袋文章列表:1、泰拉瑞亚蠕虫围巾怎么获得?蠕虫围巾获取攻略分享2、我倒要看看,秦岭里都有啥?3、春运临近农民工返乡,蛇皮袋和涂料桶是标配,为啥不用拉杆箱?4、河北

闪闪发光的宝物袋文章列表:

闪闪发光的宝物袋(泰拉瑞亚蠕虫围巾怎么获得?蠕虫围巾获取攻略分享)

泰拉瑞亚蠕虫围巾怎么获得?蠕虫围巾获取攻略分享

  泰拉瑞亚蠕虫围巾怎么获得?泰拉瑞亚中蠕虫围巾穿戴后可以使玩家所受伤害降低一部分,很多玩家都还不清楚这个装备要怎么获得,今天为大家带来了泰拉瑞亚蠕虫围巾获取攻略分享,一起来看看吧。

泰拉瑞亚蠕虫围巾获取攻略分享

  蠕虫围巾是一个专家模式的配饰。它会提供 17% 的伤害减免。蠕虫围巾必定掉落于世界吞噬怪的宝藏袋。

  配饰/药水的伤害减免会首先计算,然后应用套装奖励的伤害减免(如甲虫盔甲和耀斑盔甲)。

  在对战地牢守卫时,蠕虫围巾和其它药水或配饰结合使用可以使得玩家在经受住地牢守卫一击后存活。

  随着游戏进行,敌怪造成的伤害会接近300-400。因此蠕虫围巾在降低所受伤害以及使得玩家能承受高伤害攻击方面会变得非常有价值。

  由于蠕虫围巾可以被带进非专家世界,可以在一个人物获得接近困难模式或困难模式后的装备之后创建一个专家世界,然后轻易地击败世界吞噬怪获取蠕虫围巾。此配饰在游戏末期也非常有用。

  小技巧:

  当甲虫盔甲的伤害减免为 45% 时,再加上蠕虫围巾(17%)和耐力药水(10%)会使得所受伤害降低接近 60%。

  冰冻海龟壳(25%)会进一步将此减免量增加到接近 74%。

  以上泰拉瑞亚蠕虫围巾获取攻略分享的全部内容

我倒要看看,秦岭里都有啥?

这是秦岭深处留坝县的早晨(4月15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清晨

当第一缕阳光扫过山谷

穿过稠密的树叶

粼粼光斑倾撒在树木山岭间

东西绵延约1600公里的秦岭

醒了

秦岭西安至宁陕段秋景(2019年10月18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刘潇 摄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大山孕育着中华文明

也实实在在养育和呵护着

辛勤的人民

它将怀中的自然珍宝悉数交出

慈母般地端详着

绿水青山造福一代又一代

繁衍生息

秦岭塔云山雪后初霁、云海缭绕(2019年3月3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秦岭多宝

木耳便是其一

在秦岭南麓

陕西省柞水县

生长着营养丰富的黑木耳

侧生于树,形似人耳

片大肉厚,鲜嫩味美

一棵柞树

是生产黑木耳的优等菌材

因树得名

是秦岭给予柞水县的馈赠

4月21日,陕西柞水县金米村村民何小燕在采摘木耳。新华社记者 梁爱平 摄

“万山丛树多,土人伐生木耳

近耳收买成包,水陆运至襄汉

作郧耳出售,价倍川耳”

明清时期

柞水人便从事木耳生产

并销往两湖一带

以秦岭为脊,以四河为谷

“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自然地貌

让小小木耳

摇身变成“金耳朵”

助力农民脱贫致富

陕西省柞水县金米村发展木耳产业(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陈昌奇 摄

依托示范基地

建设木耳产业带

一条从菌种研发、菌包生产、精深加工

销售终端、仓储物流、废弃菌包处理

到信息服务的全产业链条

让农民的腰包鼓了

心情好了

笑容增了

未来明了

……

小木耳不仅成为“美味担当”

还承包了柞水县贫困户们的腰袋

年栽植规模达7500万袋

年产干木耳3750吨

实现产值近3亿元

60%以上的贫困户吸附到木耳产业

已有3138户贫困户稳定脱贫

数据直观,实力满满!

4月21日,柞水县一家公司员工李旭瑛在直播间里销售木耳。新华社记者 梁爱平 摄

为了让“黑黝黝”更快变“金闪闪”

手机成了农民的“新农具”

直播成了“新农活”

当你离信息越近,离贫困就越远

“柞水木耳真心好,点赞转发买起来!”

买它!买它!

21日晚

2000万人关注直播带货

24吨柞水木耳被买光

这波操作真是太可以了!

农村的原生态风景

乡村的日常生活

拉近了贫困地区与外界的距离

也给农产品在线上找到了销路

当然

也有可能是吃货的力量

无穷大~

自古以来

南方有嘉木,是为茶

郁郁葱葱的大秦岭

让陕南人民与茶树结缘

种茶制茶饮茶蔚然成风

平利县老县镇蒋家坪村的茶业现代示范园区(4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 邵瑞 摄

平利县

因茶而美丽

因茶而闻名

每一片绿叶都似有深意

嫩绿芽尖儿,要是想盘它

可不简单咧

陕西平利县长安镇洪福茶山,道路两旁的春梅盛开(3月2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有利的土壤地貌必不可少

地处秦岭褶皱系南侧

和大巴山弧形构造的东缘

土壤肥沃、富含硒锌

产出来的茶叶

保持着自然纯真的品质

你品,你细品!

4月22日,在平利县老县镇蒋家坪村茶业现代示范园区,茶农周丽在采茶。新华社记者 邵瑞 摄

有利的气候环境独一无二

西北有秦岭,东南依巴山

形成了“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温和气候

绿叶尽情发芽,肆意成长的速度

就问你惊不惊喜意不意外吧

3月2日,一村民在平利县长安镇洪福茶山管护茶园。当日,秦巴山区的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迎来一场春雨。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有利的水文环境缺它不可

坝河

吉河

岚河

黄洋河

4条汉江一级支流,6座水库

水水水水水……

总之就是源源不断的水资源!

从陕西省安康市穿城而过的汉江(2019年4月7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邵瑞 摄

你问一片叶子的力量有多大?

农民伯伯脱贫致富喜笑颜开的时候

没有一片茶叶是“无辜”的~

平利县长安镇高峰村的茶农在茶田里采摘茶叶。(2019年4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 邵瑞 摄

一亩茶十亩粮,一斤茶千斤谷

茶叶一次投入多年受益

有时候

一片叶子就是一个人的希望

如今

茶产业已经成为平利县的支柱产业

目前全县有茶园20万亩

茶饮产业年产值超过了10亿元

4月22日,在平利县老县镇锦屏社区一间直播间,主播在电商平台上推介平利县特色茶。新华社记者 邵瑞 摄

小小茶叶使出浑身解数

绿化了山、清洁了水

净化了土、清新了空气

富裕了一批又一批的百姓

……

地处秦岭南麓腹地

面巴蜀而背秦川

留坝县

可谓是“养在深闺人未识”

森林覆盖率达90.8%

林木绿化率达92.97%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

重要水源涵养地

在秦岭深处的陕西省留坝县,姚家五代人历时70年深耕秦岭的故事在当地家喻户晓,传为佳话。(2019年7月12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这颗镶嵌在秦岭深处的璀璨明珠

有个可爱的习俗叫“捡菌子”

3月6日,留坝县紫柏街道大滩村村民杨桂平在本村食用菌生产基地采摘香菇。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留坝香菇柄短肉厚

菇味鲜香浓郁,口感脆嫩细滑

富含粗多糖、蛋白质、氨基酸等

多种营养物质

听着就很补,令人上头~

2018年8月,“90后”尹鹏先作为选调生被下派到秦岭腹地的陕西省汉中市留坝县工作,图为尹鹏先(右)与村民们一起码放香菇菌棒(3月5日摄)。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一簇簇,一片片

精致圆润的香菇冲破束缚

舒展身躯

慢慢撑开一把小伞

这是大自然慷慨的馈赠

也是生态保护的回应

这是4月14日拍摄的深山沟里的留坝县火烧店镇烧房坝村(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靠山吃山

靠山养山

靠山护山

……

绿水青山坚决留住

破坏环境坚决舍弃

生态立县是一种态度

亦是一种呼吁

3月5日拍摄的留坝县武关驿镇白家店村扶贫合作社香菇大棚。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富庶的秦岭为劳动者们

撑足腰、做靠山

小小香菇逐步发展成大产业

2019年

留坝发展代料食用菌2020万筒

年产值超过1.2亿元

3月6日,村民在留坝县紫柏街道大滩村食用菌生产基地堆放夏菇食用菌菌筒(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疫情防控期间

留坝香菇供不应求,价钱不降反升

一成不变终将被淘汰

线上交流、线下交易

妥妥安排上

只要一个电话

直接服务到田间地头,方便又安全

村民加入合作社参与食用菌生产

实现增收不成问题

3月5日,留坝县火烧店镇烧房坝村村民在向扶贫合作社交售新采摘的香菇。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香菇根本不愁卖!”

听听这“豪横”的语气

底气十足!

农民增收致富的“钱袋子”鼓起来了

绿水青山给百姓带来实惠

也带来了笑颜

秦岭西安段沣峪口雪景。(2019年11月25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刘潇 摄

秦岭里到底都有啥?

秦岭里有各类珍稀野生动物

有花样繁多的种子植物

有世界少有的矿藏资源

……

秦岭羚牛在森林中“漫步”(2019年6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秦岭里有太多太多的价值

丰硕的资源撑起了无数生命的延续

带领人类走向更光明的世界

陕西少华山秋景(2019年10月30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刘潇 摄

它更像是一个宝藏

越珍惜越发光

越呵护越多彩

绿水青山是造福百姓的“金山银山”

保护秦岭,久久为功

它那无处安放的魅力啊

远不止于此!

新华网移动传播中心

新华网陕西频道

联合出品

策划:刘洪 段博

监制:张立红 史梦

统筹:梁甜甜

作者:汪艳

编辑:刘怡然

校对:张玲琳

春运临近农民工返乡,蛇皮袋和涂料桶是标配,为啥不用拉杆箱?

导读:春运临近农民工返乡,蛇皮袋和涂料桶是标配,为啥不用拉杆箱?

今日是小寒节气,俗话说小寒大寒,马上过年。小寒、大寒作为二十四节气最后两个节气,虽然在此期间天气最为寒冷,但小寒大寒来临,也预示着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随着过年的临近,俗话说有钱没钱都要回家过年,这段时间在外的游子,开始想方设法的归家。一年一度的春运也将要拉开帷幕,不论身在何处都要在过年之前赶回家。

返乡归家的农民工,有一个共同的标配现象,那就是都爱使用蛇皮袋装东西,手里还拎着一个涂料桶。这样的场面在任何地方随处可见,尤其是长途汽车站和火车站,有人感到很奇怪,现如今农民工在外打工收入也不少,为什么还使用蛇皮袋和涂料桶呢?使用拉杆箱不是更好看吗?这些年在外打工,通过自己的劳动,收入确实比以往要多一些,但使用蛇皮袋和涂料桶的传统,却依然没有改变,这也是有原因的。

东西不论贵贱,只要实用才是好东西;

从外地打工回家,其实有很多东西要往回拿,除了自己的日常用品之外,好不容易过年回家,说什么都要给家里带点新颖的商品。这无疑又会增加物品的携带量,东西变多之后,首先的前提就是想着如何才能带回家。装东西最为实用的莫过于蛇皮袋子了。蛇皮袋别看不好看,但结实耐用,肚子特别的大,来者不拒能够装下很多拿不走的物品。尤其是像鼓鼓囊囊的被褥、衣物,蛇皮袋能够轻松地拿下。装的多是选择蛇皮袋的一个重要理由,

回家路程遥远,携带便捷才是王道;

蛇皮袋不仅装得多,而且携带方便,不论是肩背手拿,还是用棍挑着,都非常方便。而且蛇皮袋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想扔到那随时就可以扔下,这些携带方式拉杆箱都是无法比拟的。涂料桶的作用更加的强大,涂料桶虽然看似普普通通,但外壳坚硬,能够装得下很多易碎物品和一些细小物品,放到里面之后不会被磕碰到,坚硬的外壳犹如一道不可逾越的外墙。

涂料桶还有另外一个意想不到的用途,回家归途漫漫,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春运期间更是要花费更长的时间去买票、去候车,有的时候上车连个座位都没有,这个时候涂料桶就派上了用场,那就是可以当作凳子来坐。坚硬的涂料桶往地上一放,就是一个便捷的小凳子。提在手里可以当行李箱,放到地上就是小凳子。所以说拎着个涂料桶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就地取材、省钱好用;

涂料桶拎着回家,不仅能够解决路上很多的难题,而且涂料桶坚固耐用,在农村老家还经常被当作水桶使用。所以说涂料桶是个宝物一点都没错。在城市的建筑工地干活,从来不缺少蛇皮袋和涂料桶。所以说这两种材料非常容易获得。就地取材使用特别方便,自然是不能错过的。除了这些原因之外,还有另外一个最主要的原因,那就是省钱。虽然在外打工收入不错,但这些钱都是自己辛辛苦苦一分一分赚来的,在外赚钱不易,所以能省一点是一点。

过年回家自然是能多带回一些钱才是最重要的,所以说别看蛇皮袋和涂料桶看着不好看,但皮实耐用而且不用花钱。所以说拉杆箱虽然看着漂亮洋气,但总归是不适用,而且还价格不低,把省下来的钱拿回家买些年货,也比买个拉杆箱要好得多,对此你怎么看?欢迎大家补充留言。

河北一老汉潜伏东陵10多年,组团伙:用自制钥匙,几乎把皇陵搬空

堆叠成山的金银珠宝,数不胜数的奇珍异玩,让人眼花缭乱。一个朴实无华的老汉正指挥人将珍宝分发给在场的人。

这是天上掉馅饼了吗?当然不是,这是他们举办的“盗墓庆功会”,俗称分赃。

盗墓?可不要以为在拍电视剧,这是真实的故事。指挥人分赃的老汉就是臭名昭著的盗墓贼王绍义。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却远远比艺术更为刺激。

半路杀出个程咬金

“弹棉花喽”、“谁家棉被要弹哟”,天刚擦亮,王绍义的声音便传遍了大街小巷。

小镇上的居民都认识这个弹棉花的“傻”老汉王绍义。倒不是说他脑子真得傻,而是他不会做生意,为什么这么说呢?

这是因为十几年来,王绍义隔三岔五就来镇子上弹棉花。懂行的人都知道弹棉花是要走南闯北才会有生意。

不少人劝说王绍义出去闯荡,他总是笑笑不说话。其实呀,他一点也不傻,精着呢!

王绍义有一个惊天大计划,这么多年的伪装只是实现计划的第一步。年过半百的他看上去慈眉善目,但是人不可貌相,实际上,他曾是一个心狠手辣的土匪。

1912年,清朝灭亡后,各地军阀割据,局势混乱,人民苦不堪言。20岁的王绍义为了过上人上人的生活,决定效忠马福田。

马福田是何许人也呢?他是声名狼藉的土匪头目,烧杀抢夺,无所不干。正因如此,他积攒了大量的钱财,这也吸引了不少人投奔在他门下,王绍义就是其中一位。

王绍义脑子聪明,鬼点子多,很受马福田的认可。因此他很快就成了马福田的左膀右臂。

时逢乱世,稍有不慎,就可能人头落地,马福田觉得局势危险,打算找个实力雄厚的军阀作靠山。

1927年,张作霖成为中华民国最高统治者。马福田和他的600多个土匪小弟也顺势归入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军阀。马福田被任命为团长,心腹王绍义自然而然地成了他的参谋。

彼时,战火纷飞,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北伐战争正势不可挡地向北而来。1928年4月,北伐军正式开始对奉系军进攻。

从土匪摇身一变,成了军阀,马福田还没开心两天,就要开始应对强大的北伐军,他的心里叫苦不迭。

奉系军全线溃败,马福田不想白白送命。思来想去,他决定带着小弟们溜之大吉。

“可溜去哪呢?哪里都不太平呀!”马福田叹息道。

“河北清东陵。”王绍义说道。

听了王绍义的回答,马福田心领神会,大赞这是妙计。

清东陵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宏大的帝王陵墓建筑群,共有217座宫殿牌楼、15座陵园。

中国古代各朝各代的皇族都有厚葬的传统,金山银山、奇珍异石都是他们的陪葬品。再加上陵园往往在郊区,比较僻静,没有战争的纷扰,既能保命又能发财,这两全其美之计正和马福田的心意。

就这样,马福田带着小弟们叛逃到了河北东陵马兰峪。人倒霉起来,喝凉水也塞牙。本想大干一场的马福田在这里遇到了国民党第十二军军长孙殿英。

说来也是缘分,孙殿英在被国民党收编前,也是干土匪起家的。如今他驻防在河北马兰峪奉命剿匪。

叛逃兵的武器、人员数量当然比不上国民党的正规军。没打两下,马福田便中弹身亡,一命呜呼。

老大都死了,土匪帮的小弟们赶紧逃之夭夭。逃得越远越好,这是所有死里逃生的土匪们的想法。

王绍义却与众不同,他躲藏在东陵附近的小村庄。之所以没跑远是因为他没有放弃盗墓的计划。

孙殿英从被俘虏的土匪那得知了马福田一行来河北的动机是为了盗墓。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得知了东陵下面有大量的金银珠宝后,本该来剿匪的孙殿英又变回了从前的孙土匪。他假借军事演习之名,盗掘了慈禧和乾隆的陵墓。

皇陵地宫有牢不可破的石门,不是轻易就可以进去的。孙殿英是个大老粗,哪管三七二十一,遇到阻碍,他就炸。好端端的皇陵被他炸得面目全非。

纸包不住火,孙殿英盗墓的消息不胫而走,一时之间传遍大江南北,舆论哗然。

末代皇帝溥仪、社会各界团体纷纷上书蒋介石,要求严惩孙殿英。

孙殿英自知理亏,为了不受牢狱之灾,便将所盗的珍贵文物用于打点国民党政府人员。

就这样,他没有受到任何惩处,此事最终不了了之。

半路杀出个程咬金,马福田和王绍义本想在东陵“大展身手”,可偏偏来了个孙殿英,破坏了大家的好计。

被孙殿英抢先一步盗墓,王绍义急得团团转,可是再急也无济于事,身边没队友也没工具,最重要的是,不清楚东陵的机关布局。

王绍义决定先潜伏在东陵附近,伺机行动。

潜伏10多年

就这样,白天王绍义是弹棉花的王师傅,晚上却是处心积虑研究陵墓结构的盗墓贼。

光靠一个人肯定不能实施盗墓计划,为此,王绍义费尽心思与东陵的守陵人交好。

双方熟了之后,王绍义便经常给守陵人洗脑道:“天下不太平,哪天说不定人就没了,还死守着宝贝做啥,不如拿点出来及时行乐。”

渐渐地,两个守陵人被成功洗脑,三人组成了东陵盗墓小分队。其中有一个守陵人叫杨芝草,鬼点子很多。

不同于孙殿英盗掘了两个墓,见好就收。王绍义野心大,想要整个东陵所有的宝藏。

这么大的陵园,3个盗墓贼肯定是不够的。杨芝草建议要扩充小分队的人员数量,找点能干“实事”的人,尽快实施盗墓计划。

还没等到人员扩充,日本人就入侵了中国。1931年,918事变;1932年,淞沪战争;1937年,七七事变。

时局动荡,盗墓小分队决定延缓盗墓计划。没想到,这一延缓就缓了10多年。

在此期间,他们仨也没闲着,除了躲命就是研究如何盗墓。有了两个守陵人的加入,东陵外在的结构布局,仨人摸得一清二楚。

可陵墓内部的结构,仨人是门外汉,对此知之甚少。陵墓内部才是关键,为了加大盗墓胜算,杨芝草将世代修建陵墓的关家后人关会增拉入伙。

比不上孙殿英的“财大气粗”,小分队没有那么多的硬核武器去炸地宫的门。

年轻的时候,王绍义曾经拜师学习开锁技能。他的技术很不错,各式各样的门锁都不在话下。

那可不可以造一把万能锁,打开东陵所有陵墓的门呢?

王绍义的提议一出,就得到了关会增的认同。

就这样,了解陵墓内部结构布局的关会增成了万能锁的技术顾问,王绍义当然是主设计师。

在多年的努力下,王绍义终于成功地打造出了一把万能钥匙。要是把这份苦心用在别的事上,有啥能做不好呢!可惜他们鬼迷心窍,踏入了犯罪的深渊。

有了万能钥匙,王绍义还是没有把握能够顺利打开皇陵,他主要有以下两点顾虑。

一是盗墓小分队的人手不足,区区4人。俗话说人多力量大,要是能煽动更多的人加入盗墓,胜算自然增加了。

另外,法不责众。参与盗墓的人多了,政府总不能将所有人都抓起来吧。

但是如果煽动更多人加入,那么如何保证盗墓小分队的人能分得最多呢?唯一的方法就是找一个可以管理秩序的人。

思来想去,王绍义觉得此人非张尽忠莫属。张尽忠最早是给日本人当矿警的。1942年,他加入了八路军,因为敢打敢拼,在抗日战场中表现出色,被组织任命为15军敌工部部长。

想象着皇陵中价值连城的宝贝,用不完的金山银山,张尽忠没有半点犹豫,爽快地答应了给盗墓计划“保驾护航”。

与此同时,小分队的成员们一直煽动着村民,劝说他们加入盗墓,共同发财。在他们的鼓动下,不少村民都加入了盗墓小分队。

小分队也开始壮大起来,成了一个有组织有计划的大分队。万事俱备 ,只欠东风。东风何时刮呢?

东风来了,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之前虽然战乱不断,但是为了确保文物的安全,东陵一直有重兵把守。

1945年下半年,国内局势陷入混乱,自然无法顾及东陵。

没有了军队,一切都好办多了。目前唯一的阻碍就是东陵附近的区公所管理人员,如何躲过他们的视线呢?

王绍义计上心来。他决定在行动当日上午,在东陵的西面派出一队人马,用炸药打石头。此举目的是为了将区公所管理人员吸引出去,从而使得真正盗墓的这一批人有机可乘。

东陵被洗劫一空

1945年秋冬时节,声东击西的好戏上演了。当西面传来爆炸声后,王绍义便带领着100多人浩浩荡荡地往咸丰帝的定陵而去。

为什么定陵会成为王绍义的第一个目标呢?他有以下几点考量:一是定陵位于东陵西面,附近树木葱茏,群山围绕,便于隐藏。

二是咸丰帝是有名的穷皇帝,在位时皇室资金亏损严重,因此修建陵墓时用了很多其他陵墓的废料。

由此,王绍义认为咸丰帝的陵墓肯定没有其他陵墓坚固,加之地理位置利于盗掘,非常适合拿来“练手”。

进入定陵后,他们很快就找到了藏在琉璃照壁下的地道口。不出他们所料,咸丰帝的陵墓果然不坚固,2个小时不到,地道口就被他们挖通了。

地道口还只是第一关,最难过的关就是地道口石门后用来防盗的自来石。所谓自来石就是顶在石门后的顶门器。它是“一石当关,万夫莫开”的防盗神器。

不过这可难不倒王绍义,他潜心研究多年的万能钥匙这时候就派上用场了。

万能钥匙也称拐打钥匙,是用钢板制作而成的。将其插在门缝后面慢慢挪动自来石,就能打开石门了。

就这样,他们顺利地来到了地宫,地宫内堆放了大量的金银财宝,将之洗劫一空后,他们还不放过帝后的棺椁。

王绍义命人将棺椁锯开,棺椁里的陪葬品都是最珍贵的宝物,这些也都成了王绍义的囊中之物。

成功盗掘定陵后,王绍义一行人信心大增,他们决定趁热打铁,尽快盗掘东陵内的其他陵墓。

在这之后,慈安太后陵、同治皇帝的惠陵、其他各妃嫔的陵墓都被他们一一光顾。

在盗掘惠陵时,众人发现了一个神奇的现象。在打开同治皇帝的皇后阿鲁特氏的棺椁时,皇后尸身完全没有腐烂,头发乌黑亮丽,面色平和,像睡着了一样。

在场的盗墓贼被吓了一大跳,不过这依然没有阻挡住他们盗墓的步伐。他们疯狂地将陵墓中的宝物装入袋中,然后逃之夭夭。

王绍义他们盗掘的陵墓很多,却没有一个陵墓可以难得住他们。

就在他们沾沾自喜时,康熙帝的景陵给了他们沉重一击。

康熙帝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主政期间,国泰民安、国力富强,因此他的陵墓有足够的时间和资金来建造。正因如此,盗墓贼要想进入景陵盗掘,难比登天。

王绍义等人相信越是坚固的陵墓,就越可能得到价值连城的宝贝。因此他们决定在景陵“大干一场”。

然而,景陵的坚固出乎他们的意料,用普通的工具砸景陵门口的砖石,毫无作用。

这可让王绍义犯了难,怎么办呢?这时有下属提出学习孙殿英用雷管大炮炸地宫。

炸地宫是一项极具风险的操作,火药用量稍有偏差,就可能会让在场的人当陪葬。

利欲熏心的王绍义没有丝毫犹豫,同意了这个方案。

就这样,花了整整一个通宵,地宫的洞口才被炸了出来。

洞口打开后,还有“拦路虎”自来石,王绍义引以为傲的万能钥匙在景陵的自来石面前也失去了往日的光辉。

石门岿然不动,无奈,王绍义只能根据景陵的情况重新改造万能钥匙。就这样,过了一天一夜,地宫的4道石门才被打开。

本以为打开石门,就大功告成了。结果地宫被地下水淹了,积水的深度达到了三四尺。

空气不流通再加上遍地死水,陵墓内恶臭熏天。盗墓贼们只能蹚着水,掩鼻往陵墓内走去。

到了最中央的康熙棺椁,盗墓贼们一拥而上,打算用锯子锯开棺椁。正在这时,令人惊恐的一幕出现了,只见棺椁内喷出来一团火。

站在棺椁上锯棺椁的两个盗墓贼不幸中招,被火球吞没后,跌入了死水中。俩人被火烧得面目全非,生死不明。

据专家考证,这团火是因为棺椁内的气体和锯子发生作用,产生的磷火。

当时盗墓贼不明缘由,吓呆在地,一时不敢轻举妄动。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进了景陵,空手而归是谁也不愿意做的事。

眼瞅着过了好久,棺椁内没有任何动静,王绍义便继续安排人手打开棺椁。

因为火团喷出时,棺椁裂了一个小口,因此利用裂口,盗墓贼很快就撬开了棺椁。

除了大量的珍珠玛瑙、珠宝玉器,大名鼎鼎的九龙玉杯也在康熙棺椁内被王绍义发现,成了他的囊中物。

就这样,不到3个月的功夫,清东陵除了孝陵,其它的所有陵墓都被王绍义团伙盗掘一空。

为什么不挖掘孝陵呢?这并不是因为王绍义团伙良心发现,而是因为顺治帝曾留下遗言,不会用贵重物作陪葬品。

视财如命的盗贼当然不愿意白费力气盗掘一个对他们没有任何好处的陵墓。

就这样,清东陵只剩下了孝陵这一座完整的陵墓。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清东陵的宝物不断流入市场,这引起了当局的注意。

有了政府的介入,不少盗墓贼很快就被抓捕归案。

1946年6月,主犯之一的张尽忠被抓捕归案,之后因病死于狱中。很多盗墓贼为了减轻处罚,纷纷自首投案。

然而,办案人员始终没有发现主犯王绍义的影子。为了不被枪决,他东躲西藏,隐姓埋名地生活在人迹罕至的山区里。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1951年,王绍义被顺利抓捕归案,周总理批示将其执行枪决。清东陵被盗案也因为王绍义的枪决,落下了帷幕。

结语

不能光明正大地生活在光明之中,拥有再多的不义之财又有何用呢?王绍义等人因为无穷无尽的贪欲毁了自己。

只可惜被他们盗取的大量文物很难再找回了,被损毁的陵园也永远无法恢复原貌了。保护文物,人人有责,愿世间再无盗墓。

参考文献

1、中国知网;民国时期北平第一盗墓案——东陵盗墓案再探微;

2、中国知网;清东陵被盗财宝之谜;

西游第一法宝,太上老君的金刚琢OR弥勒佛的人种袋

道派大佬最会玩法宝的是太上老君,最厉害的是金刚琢。

佛派大佬最会法宝的是弥勒佛,最厉害的是人种袋。

金刚琢想必大家都很熟悉。《西游记》第六回,孙悟空大闹天宫,与二郎神打得难解难分。

观音菩萨想要偷袭孙悟空,准备用玉净瓶来砸。

老君笑道:“你那个瓶子是个瓷器的,小心砸坏了。不如用我的金刚琢。”

说完,老君介绍了下他的金刚琢,说道:“这件兵器,乃锟钢抟炼的,被我将还丹点成,养就一身灵气,善能变化,水火不侵,又能套诸物;一名金钢琢,又名金钢套。当年过函关,化胡为佛,甚是亏他,早晚最可防身。”

观音的玉净瓶当然不会是瓷器做的,老君如此说不过是开个玩笑,毕竟,他的身份比如来都要高,更不要说如来的弟子观音菩萨了。

金刚琢乃是老君诸多法宝中最强的一件,可以收取任意五行法宝,且大小如一,有千变万化之能。

在青牛精大战孙悟空的时候,青牛精唏唏冷笑道:“那猴不要无礼!看手段!”即忙袖中取出一个亮灼灼白森森的圈子来,望空抛起,叫声:“着!”唿喇一下,把金箍棒收做一条,套将去了。弄得孙大圣赤手空拳,翻筋斗逃了性命。此圈子即是金钢琢。

后来,孙悟空请了诸天神佛,所有武器以及法宝全部被金刚琢收走。后来,老君用芭蕉扇让青牛精恢复原形,说是如果扇子不在手,连老君自己都收服不了青牛精。

人种袋是弥勒佛的宝贝后天人种袋的俗称,被他司磬的一个黄眉童儿盗去,下界假佛成精。孙悟空请来二十八宿、龟蛇二将并五大神龙、小张太子及四大神将,都被那怪收入袋中。后被弥勒佛收服妖怪,取回后天人种袋。

那么问题来了,太上老君的金刚琢遇到弥勒佛的人种袋,结果会怎样呢?

首先,看谁出手快。金刚琢套武器,人种袋装人,谁出手快,谁占先机。金庸老爷子说:“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还是很有道理的。从这一点来看,圈儿戴在手上,随时可以用,袋子打开就要慢一点。

其次,金刚琢首先发力,可以实现袋子和敌人的分离,失去了袋子的对手自然不堪一击。而袋子先发力,装在袋子里的人,只要金刚琢在手,念动咒语还可以用圈儿反过来套袋子。

再次,金刚琢具有强大的屏蔽功能。据青牛精说,他这件宝物在手,不怕水淹,不怕火烧,只要五行之物都能套取。有学者说,金刚琢实际上是太上老君开发的微型黑洞,能套吸一切物质。这是很有道理的。袋子遇到圈子,很有可能就自动失灵了。

综上所述,金刚琢和人种袋都是大杀器,但金刚琢要更加厉害一点。再说了,太上老君和弥勒佛都是大佬,习惯于以和谐方式解决问题,打打杀杀的事情自有手下去做。黄眉童子为难孙悟空,不过是一次小小的擦枪走火而已。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