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艺之乡的乡村(缙云有个陶艺村,窑火不熄,传承不止!)
陶艺之乡的乡村文章列表:
- 1、缙云有个陶艺村,窑火不熄,传承不止!
- 2、在中国有一个神秘的狮艺之乡 陶艺之乡,你知道是在哪里吗?
- 3、铜川陈炉镇陶艺入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 4、福建永春打造陶瓷特色产业集群
- 5、潮州人口12万的小镇,被誉为广东陶瓷之乡,潮汕公路过境
缙云有个陶艺村,窑火不熄,传承不止!
缙云县吉安村位于壶镇镇东南方,下辖迎样、东山两个自然村,全村共570户,户籍人口1407人,常住人口1000人。
吉安村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民风淳朴。历史上,迎祥、东山两个自然村是分别凭借布鞋制作和手工缸窑远近闻名。吉安村东山缸窑陶器烧制至今已传承四百五十余年,1950年前有前厂窑、龙山窑、新厂窑、民生窑四只龙窑,以古老的手捏盘坭制作,经多道工序生成坯型,晾干成型后,再装入龙窑中,以松柴烧至1300度高温,经四天五夜后最终成为产品。生产制作的陶器式样与风格在全省罕见,其产品可分缸、罐、壶、瓦等十二大类、一百多种式样,产品更是销往南乡、西乡、上角(磐安)、仙居、永康等地。1960年烧制并安装在仙都问渔亭上的“三鱼葫芦”就是东山缸窑的代表作品。
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搪瓷、不锈钢、塑料、白铁皮等制品业的快速发展,其产品进入千家万户,严重冲击了陶器市场。面对严峻的行业市场,2004年东山缸窑只得歇业,从此结束了东山缸窑数百年的辉煌历史,古法陶艺烧制日渐没落,成为古老的制陶文化遗产。
但随着缙云烧饼产业的发展壮大,本村传承至今的烧饼炉炉芯制作烧制技术又一次融入了缙云烧饼产业,炉芯制作以家庭手工作坊形式继续生产,销往全国各地。
为复活和传承吉安村东山自然村的传统陶艺文化,推动吉安村村集体经济振兴发展,东山自然村从2019年开始对缸窑旧址进行发掘和修缮,努力克服人力财力短缺、技术经验不足等难题,联合村民入股投资30万元建设“东山陶艺馆”。场馆建设面积达120平方米,馆内布置艺术贴纸、陶艺拉胚机、缸窑烧炉等设备,完成可供40人在场亲手体验陶艺制作的快乐的场地。
东山陶艺馆于2021年5月1日正式开馆,开馆当天就吸引大量游客参观、制作,还有缙云电视台报道,更引来各界人士的关注,在壶镇及周边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开馆短短几天营业额便突破万余元,五六月接待大量个体、团体进馆参观、制作陶器,营业额也保持在万余元稳定增长,极大鼓舞了村民围绕此发展村集体经济的信心。
目前更是增加了添釉上色的技术,能制作出越来越精美的陶器,吸引了更多游客前来体验东山的陶艺文化。借此,相信东山的陶艺文化能重新焕发生机的!(来源:浙里壶镇)
在中国有一个神秘的狮艺之乡 陶艺之乡,你知道是在哪里吗?
佛山,广东省辖地级市。佛山是广府文化的核心区域,有粤剧、陶瓷、剪纸、秋色等传统文化,佛山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是中国天下四聚、四大名镇之一,有陶艺之乡、武术之乡、粤剧之乡之称,是中国龙舟龙狮文化名城,粤剧发源地,广府文化发源地、兴盛地、传承地。佛山是“狮艺之乡”,是南狮的发源地,是首个“中国龙狮龙舟运动名城”,禅城区是“中国龙狮运动之乡”,南海区西樵镇是中国惟一“中国龙狮名镇”。看了这么多各位读者朋友一定很好奇佛山这个城市吧,那就来看看这期的南部巡游云旅游计划吧!
一、佛山岭南天地
佛山岭南天地位于佛山市禅城区祖庙东华里中心地段。佛山岭南天地将延续佛山的历史文化风貌与城市脉络,将以祖庙、东华里、历史风貌区为发展主轴,用现代化的手法保护和改造片区内的22幢文物建筑及众多优秀历史建筑,延续历史街巷,创造尺度适宜的开放空间,并充分运用骑楼、锅耳式山墙、瓦脊、雕花屋檐、蜿蜒街巷等岭南建筑特色,使得佛山的历史文化风貌与城市脉络得以传承,并赋予其新的生命力。
同时佛山岭南天地还将充分挖掘佛山粤剧之乡、陶艺之乡、武术之乡、美食之乡等文化特色,引入各类文化设施及现代化设施,使其成为佛山展示城市文化精髓的综合社区,推动佛山文化名城建设及国际性现代经济强市的发展。岭南天地运用现代手法,改造祖庙东华里片区具有典型岭南民居风格的珍贵历史建筑。在保留历史建筑原有风情的基础上,注入现代时尚元素,让历史与现代元素和谐地融合。
二、佛山祖庙
佛山祖庙,位于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祖庙大修,形成今日的祖庙建筑群。其中孔庙建于清宣统三年,为清末民国初尊孔场所。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东省中华文化传承基地、广东十个文明旅游景区示范点之一。
佛山祖庙,园内还陈列有石刻匾额,明、清时期的石兽、碑刻唐代“贞观二年”款棋字阳文“禅城”,石片旁的复制品。重新组合复原的陶塑瓦脊,大量的金木雕建筑构件,大型铁铸武士立像,铁铸瑞兽、铁炮等等。这些陈列品集中反映了明清时期禅城高超的工艺技术。无怪乎,一些前来参观的外国朋友将祖庙誉为“东方民间艺术之宫”。
三、清晖园
清晖园是中国十大名园、广东四大名园之一,还是中华文化传承基地,佛山新八景之一,顺德新十景之一,其构筑精巧,布局紧凑,建筑艺术颇高,建筑物形式轻巧灵活,雅读朴素,庭园空间主次分明,结构清晰。利用碧水、绿树、古墙、漏窗、石山、小桥、曲廊等与亭台楼阁交互融合,集中国古代建筑、园林、雕刻、诗书、灰雕等艺术于一身。清晖园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清晖园整体风格为雅致古朴,尽显了岭南庭院的精髓与江南园林之特色。清晖园内龙家故宅与扩建新景融为一体,利用碧水、绿树、吉墙、漏窗、石山、小桥、曲廊等与亭台楼阁交互融合,集古代建筑、园林、雕刻、诗画、灰雕等艺术于一体。清晖园内建筑物的数量繁多,品种上荟萃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各种建筑形式:亭、榭、厅、堂、轩、馆、楼、阁、廊、舫等。各种建筑形式因用途上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审美风格。
铜川陈炉镇陶艺入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本报讯(记者 王吉友)近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命名183个县(市、区)、乡镇(街道)为2021—202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铜川市印台区陈炉镇(陶艺)就在其中。
据悉,陕西入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分别是:榆林市榆阳区(陕北民歌)、延安市安塞区(安塞腰鼓)、渭南市华州区(皮影)、榆林市绥德县四十里铺镇(石雕)、铜川市印台区陈炉镇(陶艺)、渭南市富平县宫里镇(石刻)、汉中市汉台区龙江街道(龙舞)。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要求各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创新后续建设,规范长效管理,使“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成为推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促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责任编辑:安心 审核:杨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报料关注西北信息报微信公众号(xbxxbwx)留言或加编辑微信号:y609235490 投稿邮箱:xbxxbxmt@163.com]
福建永春打造陶瓷特色产业集群
来源:【消费日报】
千年之前,从德化通往永春的瓷帮古道连山接海,串起沿途的窑场与港口,为陶瓷外销打开新通道。幽幽的古驿道上,陶瓷唱“主角”,作为古道一端的永春也“沉浸式”参与到这部深厚的瓷史中,与陶瓷结下不解之缘。
千年之后,永春陶瓷在传承与创新中走向未来,代代工艺美术大师守艺守心,延展传承之路。这项“活起来”的技艺被“用起来”,企业迭代升级,产业生机盎然。当前,永春正加快九牧永春5G智慧制造产业园建设步伐,建设工业4.0自动化物流平台,引进一批上下游配套产业链,推进苏坑、介福电商园等重点项目建设,深化智能制造、智慧园区、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合作,同时规划建设苦寨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推动陶瓷文创深度融合,同步发展卫生陶瓷、特种陶瓷、功能陶瓷,打造产业集群。
数据显示,2020年,永春陶瓷产业实现产值65亿元,同比增长20%。陶瓷产业正成为这个山区县的工业新增长极。
位于永春西部的介福乡,地理位置相对偏远,拥有着丰富的高岭土资源。2017年,介福乡被评为“中国陶瓷之乡”,其发现的商周古窑址被评为2016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与研究价值,具备开展工业旅游的良好资源。
在永春县委、县政府的积极对接下,九牧厨卫股份有限公司下属全资子公司良瓷科技有限公司落户介福乡,并于去年顺利投产。龙头企业的到来,提升了永春陶瓷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走进良瓷科技5G智慧产业园,各条生产线火力全开,科技感满满。据介绍,良瓷科技5G智慧产业园作为全球首家5G智慧陶瓷工厂,通过与世界一流企业德国西门子、华为、电信跨界合作进行生产工艺规划,实现集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于一体。公司数字化质量中心总监王海燕说,永春县的营商环境特别好,重视人才发展,良瓷今年还将规划设计首个陶瓷产业文化博物馆,将传统的陶瓷文化与工业文明融会贯通,从工业的后勤保障转型升级到制造服务业,打造一个体验式的消费,构建一个可观、可玩、可学、可购、可闲的工业旅游运营生态圈。
苏坑镇位于永春县中北部,陶瓷产业发达,2020年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陶瓷工业协会联合授予“中国陶瓷特色镇·苏坑”的称号。苏坑工业园区聚集了近30家企业,它们当中有经验丰富的传统企业,也有正当其时的网红公司。
走进福建荣鑫陶瓷的生产车间,工人在半自动设备前操作着,把陶土放入磨具中,再把压好的磨具取出来,有了这些设备,工作效益大大提高……该公司是一家集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大型陶瓷手工艺品企业,采用先进制瓷工艺制成各种工艺陶瓷以及日用陶瓷等,产品从永春远销全国各地。
“随着陶瓷企业数量的增加,我们还在持续筑巢引凤,推进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未来还将建设园区三期,为陶瓷企业集聚发展提供新平台。”苏坑镇镇长林琪宇告诉记者,三期可开发利用范围约380亩,其中工业用地约226亩,可建设建筑面积约30—37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工业厂房。
为助力企业转型升级,苏坑镇还积极组织陶瓷产业转型升级领头雁培训会,来自37家陶瓷传统产业的企业主和中层管理人员参加培训。林琪宇表示,苏坑镇将抓好营商环境的服务,做好工业区的党建工作,做好政务服务工作,做好人才工作室的建设工作,持续为企业提供服务。
(闽 网)
本文来自【消费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潮州人口12万的小镇,被誉为广东陶瓷之乡,潮汕公路过境
说起潮州市,必然会说到潮汕地区和潮汕文化,在广东广府文化绝对是主流,而潮汕文化影响力也很广,尤其是在广东省的东部区域,更是潮汕文化天下。潮州就是潮汕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潮州菜、潮剧、潮绣在省内都流传甚广。不过潮州的经济发展并不突出,虽也是沿海城市,并非是香港首富李嘉诚的家乡,但潮州经济基础差,发展之路还漫长。
潮州有个人口12万的小镇,被誉为“广东陶瓷之乡”,潮汕公路过境,就是枫溪镇。枫溪镇是潮安区的郊区镇,距离城区中心约20公里,小镇的规模不大,镇域面积仅25平方公里,却聚集了12万的人口,绝对是人潮拥挤的区域。枫溪镇是一个工业镇,对于劳动力的需求大,因此才聚集了如此多的人口,镇域经济也相当给力,是全国千强镇的成员之一。
枫溪镇形成了一定的工业体系,以陶瓷工业为支柱,以建筑、服装、物流为辅助,工业实力非常强,尤其是各种陶瓷制品,销路很广,不仅有国内市场,还有不少都远销国外。枫溪镇的陶瓷产业发展,和当地的资源储备有很大关系,小镇有丰富的陶土资源,陶土资源分布极广,遍及全镇,为陶瓷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小镇建材行业和建筑行业的发展也是同样的道理,都是对镇域现有资源进行了较好的利用,除了陶土,枫溪镇还有丰富的沙土资源。再加上镇域交通的便利,更是加速了小镇的工业经济发展,镇域经济实力越来越强,聚集的人口也有一定增长。枫溪镇的主要干道有潮汕公路、安揭公路,距离潮州的火车站和高铁站不远,出行或者是货运都很方便。
枫溪镇的陶瓷产业很有特色,不仅仅只涉及生产和销售的部分,镇内还设有省级陶瓷学院,培养相关的工作人员,毕业就能实现就业,这大概是现代很多大学生的终极梦想吧。不仅仅有陶瓷学院,还有陶瓷研究所,不断更新提高制作工艺,让小镇的陶瓷产业更有生命力,能够长久具有竞争优势。因枫溪镇又被誉为“广东陶瓷之乡”。
小镇虽是一个郊区镇,土地资源却西相当的紧张,全镇基本基因没有多余的土地资源,人口密集程度也很高,未来发展动力和潜力都很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