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前沿资讯

姜子牙曾在渭水上钓鱼(垂钓渭水的姜太公,他的真实身份是特工吗?)

导读姜子牙曾在渭水上钓鱼文章列表:1、垂钓渭水的姜太公,他的真实身份是特工吗?2、姜子牙到底有多牛?70岁前一事无成,一千多年后被封为武圣3、姜子牙: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4、姜太公钓

姜子牙曾在渭水上钓鱼文章列表:

姜子牙曾在渭水上钓鱼(垂钓渭水的姜太公,他的真实身份是特工吗?)

垂钓渭水的姜太公,他的真实身份是特工吗?

被后世称作“谋略鼻祖,百代宗师”的美太公,是我国女孺皆知的传奇人物,无论是在传统文化经史子集与文学艺术作品中,还是在民间文艺的各种体裁中,几乎都可以找到他的神秘形象。渭水垂钓期间,他到底是清闲无事,还是以此来掩盖做特工的真实身份?下面把他的生平事迹整理出来,看看他当时到底是什么身份。

太公姓姜、名牙,归周后又称”太公望",简称太公。由于"吕”是姜姓的一个分支,太公居吕,故又称吕尚。《史记.齐太公世家)云:“太公望吕尚者,东海上人。其先祖尝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共有功。虞夏之际封于吕,或封于吕,姓姜氏。夏商之时,申、吕或封枝庶子孙,或为庶人,尚其后苗商也。本姓姜氏,从其封姓,故日吕尚。”

姜姓家族最早聚居于今山东营丘一带,到了太公这一 代,为避商纣王的侵凌,拖家带口离开故居,逃到了东海之滨。

在海滨隐居数年后,满腹经伦的太公抱着灭殷复仇的壮志,来到殷都朝歌,一方面窥察商朝的国家机密,一方面 寻找志同道合的人。《战回策.秦策》说他是“齐之遂夫,朝歌之废屠,子良逐臣,棘津之仇不庸。“这就是说,他在殷商的都城期间,混得相当糟糕:给人家当倒插门女婿,因不得欢心而被人家赶了出来;他屠牛卖过肉,摆摊卖过饭,当过佣人;也曾为子良出谋划策反对过殷纣王,结果失败被逐。民间传说他干什么都不顺,卖面遇大风,算卦遇狐狸精...其实他那时的心思全用在了搜集情报上,干别的事当然不求成功,也不会成功了。

就在姜太公屠牛卖肉时,巧遇文王,他“鼓刀扬声”的奇异举止引起了文王的注意,于是大胆地以“屠国”的谋略游说文王,果然一拍即合,从此,两人便暗中来往,定下了里迎外合、倒商灭殷的大计。可能这中间还有许多曲折,所以《鬼谷子》说:“吕尚三就文王,三入殷而不能有所明,然后合于文王。”这意思是说:姜太公曾多次往返于文王和殷商的首都,他的活动始终没有暴露,只是到了时机成熟后才与文王公开会合。《孙子.用间》也讲:“周之兴也,吕牙在商。”可见只因为太公回到文王身边前在朝歌从事了颇有一段时间的间谍活动,掌握了商朝的全部机密,所以才有后来一系列成功的策划和消灭股商的全面胜利。

纣王把文王囚禁在羡里的事变发生后,推翻商朝的一切活动都无从谈起了。首要的任务是救出文王,正在向太公学习的文王的三个股肱之臣散宜生、南宫括和闳夭与他一起去羡里探望文王。这次探监很明显是与文王商量营救计划的。过后,他们赶紧“求有莘氏美女,骊戎之文马,有熊九驷,他奇怪物,因殷嬖臣费仲献之纣。纣大悦,曰:`此一物足以释西伯,况其多手!'”太公用计、文王得释,是太公辅佐周室的首次胜利,使文王避免了重蹈其父季历被囚致死的厄运,使西周得以更加秘密地”阴行善”------争取民众,兼并邻国,蓄积力量,为推翻股商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文王归国后,太公继续留在朝歌进行瓦解敌人、收集情报的“用间”工作,费仲、恶来的专权毁谗,比干的被杀,殷大夫辛甲与殷内史向挚投奔周王,与太公的用间不无关系。在太公完成了一系列重任后,就起身到西周渭水之滨的兹泉来会见文王了。据说那是一个"石壁深高,幽篁邃密,林泽秀阻,人迹罕至”的所在。姜太公就在这里装模作样地做出一副钓鱼的架势,其实鱼儿上不上钩,他根本不放在心上。

在中国古代,拜将封侯乃国家大事。太公与文王这两位老相识应当通过怎样一种名正言顺的方式接头,在讲究礼仪,颇有民主规范的氏族社会,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根本不可能象后来的特工人员那样凭什么特殊证件就可以随意出入王宫。怎样做到既不暴露他的间谍身份,又能堂而皇之地见到文王,威武壮观地到达周都,最佳途径自然莫过于“猎遇"了。这大概又是出自太公的“奇计”。用“猎遇"的办法而不是正式迎接,这就掩盖了太公在殷从事间谍工作的“不光彩”身份,加之文王事先已做好了舆论宣传,说他占得一卦,卦象显示,“今天出猎,将猎获一兽, 但这兽既不是龙和螭,也不是虎和熊,而是帝王的太师。”文王是发展周易八卦的宗师,人们自然对他的占卜不会有任何怀疑。

古人云: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从周太公古公亶父起,就盼望能得到一个圣人一一一位 武能安邦、文能治国的贤才,来辅助周国实现灭殷兴周的任务,所以名太公为“太公望”。到武王执政时,又以“师尚父”相称一一既是老师, 又是义父,尊宠权贵无以复加。只因有了太公,文王父子才如虎添翼,才敢于公开称王并与纣王抗衡,才敢于让“诸侯多叛纣而往归西伯。”正如史书所载:

周西伯昌之脱羡里归,与吕尚阴谋修德以倾商政,其事多兵权与奇计,故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天下三分,其二归周者,太公之谋居多。

然后在姜太公的亲自策划下,观兵孟津,决战牧野,安抚殷民,充分表现出姜太公作为一个伟大军事家的非凡胆略和指挥才能。

到此,说姜子牙是一个长期从事扶周倒商的老间谍,丝毫无损于这位"谋略鼻祖,百代宗师”的伟大形象,这就是伟大人物懂得乘势而行,待时而动的深谋,尚若时机不成熟,他们便会甘于寂寞,静观其变,做好隐形工作。就在武王决定伐纣,出现了天雨三日,舟坏河中,占卜“大凶”等一系列不吉利的征兆的情况下,连武王和周公都动摇了,唯独太公坚定不移地说:“武王秉德伐殷,为民请命,为父报仇, 这是顺天而行。船坏、天雨都是自然现象,不能因此而违背民心。”为表明灭殷的决心,姜太公命令烧掉身后的桥梁,义无反顾顾地率军挺进,牧野决战,终于一举消灭了殷商。

由此可见,太公不仅是一位卓趣的军 事家,而且是一位大智大勇的政治家。成功者是不问来路的,间谍也罢,特工也罢,都是成功的铺垫。

公元前1072年,姜太公这位奇人以139岁的高龄仙逝于周都镐京(今西安市西南)。

姜子牙到底有多牛?70岁前一事无成,一千多年后被封为武圣

很多人知道姜子牙,还是在小说《封神演义》中,在书中,姜子牙乃是阐教元始天尊的弟子,苦读兵书三十载,后下山助西岐伐纣,并代理封神之事;在历经种种挫折后,最终击败了强大的截教,而且还顺利伐纣,最终主持封神之事,分封了三百六十五路正神,而姜子牙也是得了善果,成为神上神。

但是在真实历史上,姜子牙也绝对称得上是一代传奇人物,不仅传奇,而且还非常励志。据说姜子牙的祖先曾经还是很辉煌的,曾辅佐大禹治水,因此还被封了块地;但在一千余年后,属于偏远旁支的姜子牙,家境早已败落,所以姜子牙为了养家糊口,不得不出去赚钱;据说,他当过屠夫,也开过酒店,还做过很多其他的事情。

但他做了这么多事,偏偏就证明了他的失败;但也正因为他经商的失败,才有了后来统兵治国的姜子牙。姜子牙到七十岁的时候,仍是一事无成,不过不管日子过得有多苦,生活有多落魄,姜子牙都从未放弃过对知识的渴望,始终勤奋刻苦地学习天文地理、军事谋略,研究治国安邦之道;当然有人说他痴,有人说他傻,但从未动摇过他的决心。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姜子牙72岁的时候,预判天下大势将变,于是在精心谋划后,去渭水河畔用直钩钓鱼,钓鱼是假,钓西伯侯姬昌是真;结果果不其然,姬昌被姜子牙的奇异行径所吸引,后一番交谈之后,更是觉得姜子牙就是他梦寐以求的贤才,并称姜子牙为“太公望”,恩宠无以复加,后直接封姜子牙为太师,这等于是直接一步登天了。

当然,姜子牙不是光会营销自己,自身也还是很有能力的,在辅佐姬昌期间,策划如何推行德政以推翻商纣政权,其中很多是用兵的权谋和奇计;可以说,天下三分之二的诸侯都归心向周,多半是姜子牙谋划筹策的结果。其实按道理,姬昌就可以起兵推翻商纣王的统治了,但稳妥起见,姜子牙还是选择了忍。

在周武王姬发时期,西周已经占据了绝对性的优势,但姜子牙依然没有贸然进攻殷商,而是选择试探各诸侯的心思以及天下民心;直到姜子牙认为有绝对的把握之后,才集结各诸侯的军队,齐力伐商;之前做了那么多准备和铺垫,自然不会出现什么问题,很轻松的就攻到了殷商的都城;商纣王无奈之下还将奴隶组织成军,结果此举反而加速了朝歌的陷落,因为这些奴隶要么跑了,要么投降了。

在周王朝建立后,姜子牙作为开国功臣,而且还是居功至伟的功臣,当然不会被周武王姬发“走狗烹”了,周武王将姜子牙封为齐侯,乃是诸侯之首;由于周武王姬发的早逝,让初建的周王朝并不稳定,比如商纣王的儿子武庚,在周武王去世后就蠢蠢欲动,并最终联合监视他的管叔鲜、蔡叔度和霍叔处爆发了“三监之乱”。

结果是姜子牙,辅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周公旦,平定内乱,开疆扩土,建立“成康之治”;说来这姜子牙也是个奇人,虽然他72岁才出仕,但他活了139岁。因为姜子牙的成就,所以后世对姜子牙推崇备至,不仅将姜子牙奉为兵家鼻祖、百家宗师,而且在一千六百多年后的唐朝唐肃宗时期,更是将姜子牙封为武成王,并建武庙祭祀他,尊姜子牙为武圣;可惜在明清时期,姜子牙的武圣之位被让给了关羽,当然,这是后话了。

姜子牙: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

姜子牙

姜子牙的先祖本是个贵族,在舜帝时做过官。但到了姜子牙这一辈,家道中落,好在他奋发图强,三十二岁时终于考上了名牌大学"玉虚宫"。

追随导师元始天尊学习了40年,相当于读了四次本科加硕士加博士。

由于就业压力一年比一年大,他博士后等了几十年也没找到像样的工作,不像他的师弟申公豹,由于会走关系,人脉丰富,还没毕业就签约到了首都朝歌做公务员。

姜子牙想回家乡当村官,可又没有基层工作经验。好在当年的结拜兄弟、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农民企业家宋异人收留了他。

老宋主要做餐饮,和姜子牙读的阴阳周易军事风水等专业不对口,所以他只能在宋家吃白食。直到他72岁还没有结婚。老宋是个热心肠,为他说了一门亲事。

于是姜子牙便迎娶了68岁的马氏,然而婚后二人并不和睦,时常吵架,最后也感情破裂。

这么看来,姜子牙的一生太失败了。

但是,幸好姜子牙有一个爱好——钓鱼。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清晨,姜子牙正在渭水边垂钓,遇到了打猎的姬昌 。其实姬昌在出外狩猎之前,占卜一卦,卦辞说:“所得猎物非龙非螭,非虎非熊;所得乃是成就霸王之业的辅臣。”

然后在渭河就遇到了姜子牙,与姜子牙谈论后姬昌大喜,认为他就是那个可以助自己成就霸业的人。于是,二人一同乘车而归,尊其为太师 。

之后的姜子牙如同开了挂一样,拿着师父给的三大法宝过关斩将,秉承天意辅周灭商,又手捧杏黄旗登坛封神。

旧时民间称姜子牙为姜太公,许多人家门上贴着写有“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字样的红纸。

似乎只要亮出他的名号,一切妖魔鬼怪都会退避三舍。即使家中有人言行不慎,得罪了神道,也不会招来灾祸。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典故

这个成语的意思比喻心甘情愿的上当的意思。真实历史故事是这样的:这个姜太公啊,年轻的时候也在商朝做过小官,后来因为商纣王的暴虐施政,看不惯,就辞官归隐了。一直到72岁,听闻西伯候姬昌求贤若渴需要人才,然后,他就经常在渭水河边钓鱼,等待姬昌过来找他。这个渭水河在现在的陕西省宝鸡市。人家钓鱼用弯钩,放鱼饵。他倒好,用直钩,而且也不放鱼饵。旁边的问他,他说:子牙之意不在鱼也!姬昌也早就耳闻姜子牙的才华,并且也想把他招揽到自己麾下辅佐自己。直到有一天,姬昌来到了河边。俩人一见面,姬昌就问:牙,仰慕久矣,可否助我?姜太公就说:昌,苦盼久矣,一定,一定!姜太公连钓鱼的渔具都不要了,就跟着姬昌走了。一直辅助姬昌,为周朝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姬昌死后,又辅助姬昌的儿子姬发灭了商朝的商纣王,一统了天下。这个姬昌就说周文王,姬发就是周武王。

在灭商兴周的历程中,姜子牙功勋卓著。周武王为了感念,封齐地营丘这个诸侯国给姜子牙,也是为了稳定东方。这个齐地营丘就是现在的山东省淄博市。后来,齐国在姜子牙的统治下,逐渐强大,为他的后代~春秋五霸王之首的齐桓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姜子牙活到139岁才寿终正寝!

封神演义中可盐可甜的姜子牙,究竟是一位怎样的传奇人物?

在最近播出的《封神演义》中,姜子牙承担起了整部剧的笑点。他在家是一位妻管严,在外是一位运筹帷幄的神算子。在历史上,姜子牙在灭商建周的过程中立下了不朽功绩。然而,其结局绝不是成为了神仙,而是被封到了山东,成为了齐文化的创始人。

一、闲居半生的姜子牙

在《封神演义》中,姜子牙是昆仑山元始天尊座下弟子,整日烹茶、打瞌睡,是一个看似整日浑浑噩噩的人。而在历史上,姜子牙确实半生无所作为,只不过神话中的姜子牙在天上,历史中的姜子牙是一位地地道道的闲散人。

姜子牙,又称姜尚、吕尚、吕望、姜太公、太公望、齐太公等,我国商末周初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对于姜子牙的族源,《史记·齐太公世家》以及《说苑·尊贤》等都有所记载。姜子牙为“东海上人”,其先祖曾经帮助大禹治水有功,虞夏时被封于吕地(今河南境内),所以姜子牙又从吕姓。对于“东海”地望,目前学界比较一致的说法是姜子牙为山东日照莒县一带的人。

《封神演义》里于和伟饰演的姜子牙

姜氏一族到姜子牙时已经没落了,所以姜子牙出生在了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为了贴补家用,他做过宰牛的屠夫,也在集市上卖过酒,并没有特别出众的作为。但是与平常人不同的是,姜子牙平时喜好五行八卦、军事谋略、治国安邦之道,为日后出山奠定了基础。

二、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姜太公与周文王姬昌的相遇一直被视为传奇。姜子牙70岁时,在渭水河畔钓鱼,鱼钩直而无饵。他边钓鱼边吟唱到:“宁在直中取,不在取中求。不为锦鳞设,只钓王与侯。”姬昌在进山打猎前,请人算了一卦,说会遇到一位辅佐帝王的贤人。《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到:“所猎非龙非螭,非虎非熊,所猎霸王之辅。”就这样,姬昌遇到了姜子牙,两人相谈甚欢,姬昌把姜子牙请回了家中,并尊姜子牙为师。

太公钓鱼

实际上,姜子牙作为一名有识之士,一直在寻求可以让自己施展抱负的君王,而周文王为了灭商也在积极地寻找贤士。周文王姬昌为西伯侯,素来以仁德著称,吸引了众多有识之士前来效力,姜子牙是其中的一位。

三、助周灭商

姜子牙自跟随周文王之后,屡出奇谋,史书曾载“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宗为本谋”(《史记·齐太公世家》)。周文王死后,其子姬发六韬》通过姜子牙与周文王、周武王的对话而展现了先秦时期的治国、治军之道,其中不乏姜子牙的思想。如书中所说的“先文后武”“文武兼备”“以谋取胜”“上战,无与战”等思想皆是兵家谋略的精髓。

《封神演义》里张勃饰演的姬发

在商纣杀尽忠良比干等人之后,周武王认为时机已经成熟,要率各诸侯攻打商纣,但是卦象却显示凶相。古人出行必卜算,卦象不吉利则预示着这场战争定会失败,众人不敢攻打,姜子牙却及极力赞成。在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军出征,与众部族联合而战败了商军,商朝就此灭亡。

周灭大商的牧野之战

对于这一段历史,正史中记载不多,然而成书于明代的章回体小说《封神演义》却对这一段历史进行了颇具奇幻色彩的描写。在这本小说中,有哪吒脚踩风火轮、伸出三头六臂,杨二郎开天眼、土行孙于地下日行千里助周灭商,而商朝一方也有会地形术的张奎、申公豹等等,这是典型的中国神话。中国自古就有神仙之术、黄老道思想,而姜子牙作为古代重要的谋略家、武圣,也被后世人追捧、演化为神仙。

《封神演义》中的杨戬

如正史《《旧唐书·礼仪志》就有关于姜子牙与神仙的记载:“武王伐纣,雪深丈余,五车二马,行无辙迹,诣营求谒。武王怪而问焉,太公对曰: ‘此必五方之神,来受事耳! ’遂以其名召入,各以其职命焉。”人们将现实中的人追奉为神仙,突出了此人的重要地位,这是中国古代神话的一个重要的特点。

四、创建齐文化

山东又称齐鲁大地,齐鲁之名的由来就是从西周开始的。周灭商之后,姜子牙也没有对众人进行封神,一起去了天上,而是周武王对有功之人进行了分封。周武王将姜子牙封到了营丘,是为齐国,居泰山之阴;将其弟弟周公旦之子伯禽封到了曲阜,是为鲁国,居泰山之阳。我们现在也能明显地感受到齐鲁两地的文化差异,其实,这种差异的源头就是姜子牙以及伯禽对各属地区实行了不同的文化政策。

姜子牙:老婆,走,去山东

姜子牙到了齐地之后,“因其俗,简其礼”,利用其天然优势“通工商之业,便鱼盐之利”(《史记·齐太公世家》)。其意是说姜子牙并没有按照周礼严格地改造齐地文化,而是沿袭了齐地本来的习俗,使齐国自然地发挥了该地的优势,工商业较为发达。《史记·货殖列传》载齐地“宽缓阔达,而足智”,是典型的齐文化的特点。而伯禽在鲁国严格地按照周国的制度、习俗来进行治理,也就是“变其俗,革其礼”(《史记·鲁周公世家》)。伯禽用了三年来改造,三年之后才向周王报政,而姜子牙仅仅用了几个月。后来,鲁国成为了的周礼的保存者,这也是孔子等圣人辈出的文化根源所在,孔子就是典型的周礼的维护者。西汉时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鲁地“犹有周公遗风”,可见周礼在鲁地的影响之深。

文史君说

姜子牙一直以来被尊奉为武圣、神上神、百家宗师,足见其历史地位之高。周文王、周武王在灭商大业中的很多谋略都出自姜子牙之手。分封到齐国之后又平定了当地叛乱,收复诸族,并成为了齐文化的创始人。无论是文治还是武功,姜子牙都堪称千古一师。

参考文献:

王志民:《姜太公史料类析一得》,《管子学刊》2004年第1期;

蒋波:《三十年来的姜太公研究》,《管子学刊》2012年第4期;

姜国柱:《武圣姜太公的军事谋略思想》,《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明)许仲琳编:《封神演义》,中国画报出版社2013年版。

(作者:浩然文史·古董博士)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说明外都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我们会每天为大家奉上精彩的历史文章,恳请各位读者朋友关注我们的账号!您的点赞、转发、评论,这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