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前沿资讯

临颍美人在白帝(#唐朝那些女人#公孙大娘,舞动四方、杜甫动情)

导读临颍美人在白帝文章列表:1、#唐朝那些女人#公孙大娘,舞动四方、杜甫动情2、云裳羽衣壁纸分享|四星服饰—行云妙舞3、印象·长安:不负长安三千年,地名风雅知多少?4、唐诗中的大唐

临颍美人在白帝文章列表:

临颍美人在白帝(#唐朝那些女人#公孙大娘,舞动四方、杜甫动情)

#唐朝那些女人#公孙大娘,舞动四方、杜甫动情

唐朝作为一个发达的时代,精神文明生活当然也非常高,各项娱乐活动非常丰富,接下来这位就是娱乐圈的名人。

公孙大娘,她是开元盛世时的唐宫第一舞人。善舞剑器,舞姿惊动天下。唐文宗时曾把三样东西称为是前朝三绝,一是“裴旻剑舞”,二是“李白歌诗”,三是“张旭草书”,其中两样就和这位公孙大娘有点关系。

而杜甫自从看了大娘一眼后,多年一直念念不忘,忧国忧民的诗圣亦有儿女情长啊。。。一首《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冠盖古今。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

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霍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

 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绛唇珠袖两寂寞,晚有弟子传芬芳。

 临颍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扬扬。

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

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

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鸿洞昏王室。

梨园子弟散如烟,女乐余姿映寒日。

金粟堆前木已拱,瞿塘石城草萧瑟。

玳张急管曲复终,乐极哀来月东出。

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

最后一句“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我不知道她现在在哪里,只有在荒山把相思化成愁疾,深深地表示了杜圣对大娘的思念之情啊。

云裳羽衣壁纸分享|四星服饰—行云妙舞

“行云妙舞”套装寄语:

今有佳人,一舞剑器,名动四方。

头发“行云妙舞绾”寄语:

霍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

耳饰“行云妙舞珰”寄语:

临颍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扬扬。

颈饰“行云妙舞链”寄语:

绝代有佳人,仙乐演宫商,绛唇珠秀,螓首娥眉,动人心肠。

手饰“行云妙舞腕”寄语:

绝代有佳人,纤手弄箜篌,皓腕翻飞,手钏叮当,心应弦响。

衣服“行云妙舞衣”寄语:

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腿饰“行云妙舞环”寄语:

绝代有佳人,妙舞引凤凰,身姿婀娜,脚环作响,销魂夺魄。

鞋子“行云妙舞鞋”寄语:

绛唇珠袖两寂寞,晚有弟子传芬芳。

手持“行云妙舞伞”寄语:

鸣鞘声入千花去,灵风依伞绣舆深。

印象·长安:不负长安三千年,地名风雅知多少?

长安

西安的古称

取义“长治久安”

历史上第一座被称为"京"的都城

历史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城市

长安

十三朝古都

世界历史名城

中国四大古都之首

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

长安文化影响深远

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

“隋唐大运河”的起点

“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

首都北京著名的神州第一街---长安街,就是以“古长安”命名

长安地名 风雅好听

人文典故 诗词韵味

其中的“文化自信”

需要您留心品味。。。

兴庆宫:

“兴庆宫”是唐长安三大宫殿之一

唐玄宗、杨贵妃常宴会于此

现在其遗址上建有兴庆公园,

李白的《清平调》便是起源于兴庆宫的“沉香亭”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朱雀门:

今西安城朱雀门内到西大街百盛的那条路

唐朝皇帝往城南祭天所走街道,又称“盛唐天街”

韩愈诗:“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说的就是这条路。

梨园路:

“梨园”的说法,源自唐代,

唐玄宗李隆基在这里成立了,

历史上第一座皇家音乐戏曲学院,

杜甫回忆起当年的梨园盛景: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

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耀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

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绛唇珠袖两寂寞,晚有弟子传芬芳。

临颍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扬扬。

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

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

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澒动昏王室。

梨园弟子散如烟,女乐余姿映寒日。

金粟堆前木已拱,瞿唐石城草萧瑟。

玳筵急管曲复终,乐极哀来月东出。

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

五味什字:

元《长安志图》将今南广济街称为药市街,

清《西安府图》将南广济街南部称作五味什字,

明、清两代,直至民国初年,这里药业汇集,

曾有藻露堂、复元成、树仁堂、万年堂等多家中药店,

街名以中药分甘、辛、酸、苦、咸五味而得名。

下马陵:

汉朝时著名改革家董仲舒死后,埋葬于此。

汉武帝经过这里时为了表示对董仲舒的尊敬,

特别下马步行,于是民间称这里为“下马陵”。

后来因为口音又被称为“蛤蟆陵”(注:陕西方言),

白居易《琵琶行》中言及:“自言本是京城女, 家在虾蟆陵下住” 。

乐游原:

它唐代长安城内地势最高的地方,

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乐游原”。

李商隐最著名的《登乐游原》就是这里,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李白《忆秦娥》:“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曲江池:

曲江池是西安著名的历史遗迹,

秦朝时就有了很大的规模,时称“陔州”。

汉武帝刘彻在位期间,对曲江水源进行了疏浚,名为“宜春苑”,

后经战乱,荒芜干涸,到唐开元年间,玄宗李隆基重新疏竣开渠,

引大峪水入黄渠而注于池中,因地形曲折,江水漫流,故名“曲江”,

《太平寰宇记》说:“曲江池其水曲折,有似广陵之江,故名之” ,

当年曲江,南有紫云楼、芙蓉苑,西有杏园、慈恩寺、曲江亭,

两岸宫殿连绵,楼阁起伏,菰蒲葱翠,垂柳如烟,景色绮丽如画。 

鱼化寨:

这里曾是周武王为其雨花公主祭天之地,

几经变迁,“雨花”渐渐被演绎成了“鱼化”,

有鲤鱼化蛟龙的祥瑞。

自唐代始,进京赶考的举子都要来此地祭拜,

祈求能一举考中,实现“鱼跃龙门”的愿望。

丈八沟:

西游记中魏征梦中剑斩泾河龙王,

龙王的龙头长一丈八尺,

从云中落下的龙头地方就叫“丈八沟”。

等驾坡:

现今西安东郊浐河边上的一处“高地”,

相传秦王李世民登基后一日出外游猎于此,

突然一只猛虎出现,秦王马匹受惊慌不择路,

秦王马快百官追不上,于是派出快马四处寻找,

百官在此高坡之上四处了望等候圣驾,

三日后快马才寻的圣主归来,百官三日不曾离坡,“等驾坡”由此而来。

月登阁:

月登阁村雏形可追溯至周朝,

到了唐代,这里被称为“月灯阁”,

相传:唐代新科进士及第后,除曲江池宴饮、慈恩塔题名,

会来此举办马球会,用马球比赛的方式庆祝及第。

遥想大唐的“月灯阁”:皓月当空,月影浸水,阁楼弄月,风雅至极。。。

三兆村:

三兆村位于西安城东南,“汉宣帝杜陵原”下,

村落原住民是“呼延氏”,来源于北方草原“呼衍部落”,

呼衍王的弟弟“左伊秩訾”降汉后,被汉元帝封为“关内侯”,

三兆村的呼延姓氏就是其后人,作为“皇亲国戚”,世代守卫汉代皇家陵园---“汉宣帝杜陵”。

古代燒灼龜甲以卜吉凶,其裂紋似玉、似瓦、似原田者,稱為「三兆」。

《周禮•春官•太卜》:「掌三兆之法,一曰玉兆,二曰瓦兆,三曰原兆。」

▶ 鄭玄注:「兆者,灼龜發於火,其形可占者,其象似玉、瓦、原之舋罅,是用名之焉。原,原田也。

▶ 杜子春云:玉兆,帝顓頊之兆;瓦兆,帝堯之兆;原兆,有周之兆。」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坚定“文化自信”的你,是否能讲出一个长安城的典故?

唐诗中的大唐艺术‖一舞剑器动四方

上期说到唐诗中的大唐艺术,介绍了唐朝音乐的发展,诗人顾况、杜甫,都对其进行了描绘,并引出了动人的故事。本期继续讲唐诗中的大唐艺术,看看诗人们是如何描绘的,其中又有哪些值得欣赏的故事?

唐朝的舞蹈很丰富,他们把小型而且娱乐性强的舞蹈,分成健舞与软舞两大类。健舞动作迅速,刚健,包括《剑器》《胡旋》《胡腾》《柘枝》等,软舞动作缓慢安详,表情比较细腻,包括《凉州》《绿腰》《回波乐》《春莺啭》等。

唐玄宗时,出了一位以舞剑器而闻名的舞蹈家公孙大娘。开元五年,她在河南的一个广场上,舞剑器浑脱,观众如山,围得水泄不通。诗人杜甫当时年方六岁,也钻进人群中,亲眼观赏了公孙大娘的绝技,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50年后,即唐代宗大历二年,杜甫在今四川奉节,再次看见了舞剑器。这次舞者是公孙大娘的弟子临颖李十二娘。她的舞姿豪健,有着与公孙大娘一样的风格。

杜甫当初看公孙大娘演出时,正处于唐朝全盛时期,当时的公孙大娘还是个美丽的姑娘。而此时杜甫已经56岁,头上白发苍苍。比杜甫至少大十几岁的公孙大娘,自然是不堪问。就连她的弟子李十二娘也都进入了中年。

自从唐玄宗天宝末年发生了安史之乱,十几年来战乱没有平息过,杜甫自己也被迫在蜀地漂泊。开元盛世,成了人们记忆中难以追回的好日子。而当时的皇帝唐玄宗以及他的儿子唐肃宗,都已先后去世,所有这些,使诗人杜甫感慨万分。在这种情况下,他写下了七言诗《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杜甫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

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霍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

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绛唇珠袖两寂寞,晚有弟子传芬芳。

临颍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扬扬。

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

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

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霍洞昏王室。

梨园弟子散如烟,女乐余姿映寒日。

金粟堆南木已拱,瞿塘石城草萧瑟。

玳宴急管曲复终,东极哀来月东出。

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

诗的意思是:过去有一位美丽的公孙大娘,每逢她一舞剑器,就会使四方的人们轰动。观众密集重叠如山,一个个激动得口瞪目呆,大惊失色。只觉得天地都随着他的剑而起伏不停,光耀闪烁,犹如羿射落了九个太阳;矫夭变化,老是一群天神骑龙在挥想起舞时,动作迅即见光如电,霹雳轰鸣,五道中场接郎,儿子像是清江碧海,波平如镜,水光凝然。三年红唇的公孙大娘已经老了,他朱秀飞舞的武植也已看不见了,现在有弟子传下了她超美妙的技艺。0引的李12年在白帝城,妙舞剑气,神态威严和他问答,知道了情况使我更为时势而感慨悲伤,玄宗皇帝当年的8000名侍女中,公孙大娘的剑器舞从开始就是第一。

10年的时光过得真快呀,规模大,时间长的安史之乱使得王室衰败,长安城内的皇家月宫在战乱中流落四方,歌妓舞女们人都老了,身世凄凉,金利山的唐玄宗陵墓上所种的小树已经长大得粗如拱把了。我所在的瞿塘峡白帝城也已经是草木萧条衰败。人别驾宅中,宴会上急促的剑气乐曲已经奏 完了。观看舞蹈的极乐情绪过去了,东升的月儿带来了悲哀和感慨,我真不知道到什么地方去才好啊,跑遍了熟地,脚底都起了老茧。回想起来到处都是战乱和动荡不安,跑这么快有什么意义的?

在甫这首诗,上半首极力描绘公孙大娘舞剑器的雄健舞姿以及弟子传得的精彩舞技,下半首感叹五十年来的变迁,和人事零落。

好了,本期的唐诗中的大唐艺术就先介绍到这儿,感谢读者的阅读和点评,下期精彩继续。

红楼梦诗词大全170卷141—160卷 随身伴,独自意绸缪。

这部《红楼梦诗词鉴赏》分一百七十回进行讲述,有顽石偈、绝句、太虚幻境对联、癞头僧嘲甄士隐诗、中秋夜对月有怀口吟一律、对月宙怀、好了歌等。本书所用插图选自《新镌全部绣像红楼梦》《新镌绣像红楼梦》《增评补像全图金玉缘》《绣像红楼梦》《增评补图石头记》《增评加注全图红楼梦》《全图增评金玉缘》。这部红楼梦诗词鉴赏分一百七十回进行讲述,有顽石偈、绝句、太虚幻境对联、癞头僧嘲甄士隐诗、中秋夜对月有怀口吟一律、对月宙怀、好了歌等。

目录:

姽婳词三首

芙蓉女儿诔

紫菱洲歌

歌谣

亲友庆贺贾政升官

黛玉见帕伤感

琴曲四章

悟禅偈

望江南·祝祭晴雯二首

赞黛玉(原文 赏析)

黛玉照镜(原文 赏析)

叹黛玉病(原文 赏析)

感怀(原文 赏析)

答黛玉禅话 (原文 赏析)

荐包勇与贾政书

匿名揭帖儿

赏海棠花妖诗三首

寻玉乩书

叹黛玉死

与贾政议探春婚事书

姽婳词三首

姽婳词三首

其一(贾兰)

姽嫿将军林四娘,玉为肌骨铁为肠,

捐躯自报恒王后,此日青州土亦香。

其二(贾环)

红粉不知愁,将军意未休。

掩啼离绣幕,抱恨出青州。

自谓酬王德,讵能复寇仇。

谁题忠义墓,千古独风流。

其三(贾宝玉)

恒王好武兼好色,遂教美女习骑射。

秾歌艳舞不成欢,列阵挽戈为自得。

眼前不见尘沙起,将军俏影红灯里。

叱咤时闻口舌香,霜矛雪剑娇难举。

丁香结子芙蓉绦,不系明珠系宝刀。

战罢夜阑心力怯,脂痕粉渍污鲛绡。

明年流寇走山东,强吞虎豹势如蜂。

王率天兵思剿灭,一战再战不成功。

腥风吹折陇头麦,日照旌旗虎帐空。

青山寂寂水澌澌,正是恒王战死时。

雨淋白骨血染草,月冷黄沙鬼守尸。

纷纷将士只保身,青州眼见皆灰尘。

不期忠义明闺阁,愤起恒王得意人。

恒王得意数谁行,姽嫿将军林四娘。

号令秦姬驱赵女,艳李秾桃临战场。

绣鞍有泪春愁重,铁甲无声夜气凉。

胜负自然难预定,誓盟生死报前王。

贼势猖獗不可敌,柳折花残实可伤。

魂依城郭家乡近,马践胭脂骨髓香。

星驰时报入京师,谁家儿女不伤悲!

天子惊慌恨失守,此时文武皆垂首。

何事文武立朝纲,不及闺中林四娘!

我为四娘长太息,歌成馀意尚傍徨。

《姽婳词》突出地表现了曹雪芹政治观点上的矛盾:他一方面不满封建制度,一方面又想"补天";一方面憎恶政治腐败、现实黑暗,一方面又为清帝国的命运担忧,为本阶级的没落哀伤;一方面同情奴隶们的痛苦和屈辱,为受冤遭迫害者提出强烈的控诉,一方面又主张"清清白白"地做人,"守着多大碗儿吃多大碗的饭",反对奴隶们用暴力来推翻现存的制度,争取自身的解放。在《姽婳词》中,他以当今皇帝褒奖前代所遣落的可嘉人事为名,指桑骂槐,揭露和嘲笑当朝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和外强中干的虚弱本质:"天子惊慌恨失守,此时文武皆垂首。何事文武立朝纲,不及闺中林四娘?"这无疑是大胆的。但是,把封建王朝在农民起义风暴的猛烈扫荡下的土崩瓦解看成是一场灾难,这又说明曹雪芹并没有完全背叛自己的阶级。

清代康熙之后,政治上转向黑暗,随着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斗争是益激化,农村中的夺粮、抗租和"抢田夺地"的斗争也此起彼伏;大规模农民起义的条件,虽则尚未成熟,但已在酝酿之中。封建地主阶级中一些对现实比较有清醒认识的人,开始担心象前代青州唐赛儿,以至李自成那样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不久就会重新出现,哀叹没有人能"挽狂澜于既倒"。《姽婳词》正反映了这种深怀隐忧的没落阶级的思想情绪。

脂砚斋在小说写到"黄巾、赤眉一干流贼余党"时,曾加批语,以为不能实看这些话,否则,"便呆矣",还说,"此书全是如此,为混人也。"因而,有些研究"红学"和史学的同志认为,从史事看,林四娘应死于抗清,"非与义军为敌者"(周汝昌同志《红楼梦新证》第二三零页),此诗实"与义军无关","对立面为侵扰青州之清军",这样写是为"避清帝爪牙之耳目",或者更肯定的认为"是指崇祯十五年十二月清军在未入关前,一次入浸明境山东青州之事"(引自徐恭时同志一九七六年八月三十一日来信)。此说,不仅关系到作者对农民起义的政治立场问题,也关系到这位满族子弟会不会存在某些反满意识的问题。这是令人怀疑的,但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撇开隐写史实的深意探索不谈,还想再说几句有关小说人物形象的话。

《姽婳词》这段情节,在小说描述晴雯之死的过程中是强行插入的,给人以一种仿佛是游离的、节外生枝的感觉。宝玉吊晴雯扑了空回来,就被叫做吊林四娘的诗,做成《姽婳词》,作者连过渡的文字也不要,紧接着就让他撰写《芙蓉女儿诔》,这一切都显然是有用意的,那就是通过诗来暗示诔文中所包含的政治寄托;或者行文上称之为前者为后者"作引"。然而把一个以生命去酬答平日恩宠的贵族姬妾与一个遭封建势力迫害而死的女奴放在一起写,以便作某种类比的意图,实在也不妥当。它同样清楚地表明了曹雪芹思想中所存在的深刻矛盾。

芙蓉女儿诔

维太平不易之元,蓉桂竞芳之月,无可奈何之日,怡红院浊玉,谨以群花之蕊,冰鲛之縠(h),沁芳之泉,枫露之茗(mng),四者虽微,聊以达诚申信,乃致祭于白帝宫中抚司秋艳芙蓉女儿之前曰:

窃思女儿自临浊世,迄今凡十有六载。其先之乡籍姓氏,湮(yān)沦(ln)而莫能考者久矣。而玉得于衾(qīn)枕栉(zh)沐(m)之间,栖息宴游之夕,亲昵(n)狎(xi)亵(xi),相与共处者,仅五年八月有(yu)奇(jī)。

忆女儿曩(nǎng)生之昔,其为质则金玉不足喻其贵,其为性则冰雪不足喻其洁,其为神则星日不足喻其精,其为貌则花月不足喻其色。姊妹悉慕媖(yīng)娴(xin),妪(y)媪(ǎo)咸仰惠德。

孰料鸠(jiū)鸩(zhn)恶(w)其高,鹰鸷(zh)翻遭罦(f)罬(zhu);薋(c)葹(shī)妒其臭(xi),茝(chǎi)兰竟被芟(shān)鉏(ch)!花原自怯,岂奈狂飙(biāo)?柳本多愁,何禁骤雨?偶遭蛊(gǔ)虿(chi)之谗,遂抱膏肓(huāng)之疚(ji)。故而樱唇红褪,韵吐呻吟;杏脸香枯,色陈顑(kǎn)颔(hn)。诼(zhu)谣謑(xī)诟(gu),出自屏帏(wi);荆棘蓬榛(zhēn),蔓延户牖(yǒu)。岂招尤则替,实攘诟而终。既忳(tn)幽沉于不尽,复含罔屈于无穷。高标见嫉,闺(guī)帏(wi)恨比长沙;直烈遭危,巾帼惨于羽野。自蓄辛酸,谁怜夭折?仙云既散,芳趾难寻。洲迷聚窟,何来却死之香?海失灵槎(ch),不获回生之药。

眉黛烟青,昨犹我画;指环玉冷,今倩谁温?鼎炉之剩药犹存,襟泪之余痕尚渍(z)。镜分鸾(lun)别,愁开麝月之奁(lin);梳化龙飞,哀折檀(tn)云之齿。委金钿(din)于草莽,拾翠盒(注:此字写法为盍代勺中之丶)于尘埃。楼空鳷(zhī)鹊,徒悬七夕之针;带断鸳鸯,谁续五丝之缕?

况乃金天属节,白帝司时,孤衾(qīn)有梦,空室无人。桐阶月暗,芳魂与倩影同销;蓉帐香残,娇喘共细言皆绝。连天衰草,岂独蒹(jiān)葭(jiā);匝(zā)地悲声,无非蟋蟀。露苔晚砌,穿帘不度寒砧(zhēn);雨荔秋垣(yun),隔院希闻怨笛。芳名未泯(mǐn),檐前鹦鹉犹呼;艳质将亡,槛外海棠预老。捉迷屏后,莲瓣无声;斗草庭前,兰芳枉(wǎng)待。抛残绣线,银笺(jiān)彩缕谁裁?摺(zh)断冰丝,金斗御香未熨。

昨承严命,既趋车而远涉芳园;今犯慈威,复拄杖而近抛孤柩(ji)。及闻槥(hu)棺被燹(xiǎn),惭违共穴之盟;石椁(guǒ)成灾,愧迨(di)同灰之诮(qio)。

尔乃西风古寺,淹滞青燐(ln),落日荒丘,零星白骨。楸(qiū)榆飒(s)飒(s),蓬艾萧萧。隔雾圹(kung)以啼猿,绕烟塍(chng)而泣鬼。自为红绡(xiāo)帐里,公子情深;始信黄土陇(lǒng)中,女儿命薄!汝南泪血,斑斑洒向西风;梓(zǐ)泽馀(y)衷,默默诉凭冷月。

呜呼!固鬼蜮(y)之为灾,岂神灵而亦妒。箝诐(b)奴之口,讨岂从宽?剖(pōu)悍妇之心,忿犹未释!在君之尘缘虽浅,然玉之鄙意岂终。因蓄惓(qun)惓(qun)之思,不禁谆(zhūn)谆(zhūn)之问。

始知上帝垂旌(jīng),花宫待诏(zho),生侪(chi)兰蕙(hu),死辖芙蓉。听小婢(b)之言,似涉无稽(jī);据浊玉之思,则深为有据。何也?昔叶法善摄魂以撰碑,李长吉被诏而为记,事虽殊,其理则一也。故相物以配才,苟非其人,恶乃滥乎其位?始信上帝委托权衡,可谓至洽至协,庶不负其所秉赋也。因希其不昧之灵,或陟(zh)降(jing)于兹(zī),特不揣(chuǎi)鄙俗之词,有污慧听。乃歌而招之曰:

天何如是之苍苍兮,乘玉虬(qi)以游乎穹(qing)窿(lng)耶?地何如是之茫茫兮,驾瑶(yo)象以降乎泉壤耶?望伞盖之陆离兮,抑箕(jī)尾之光耶?列羽葆(bǎo)而为前导兮,卫危虚于傍耶?驱丰隆以为比从兮,望舒月以临耶?听车轨而伊轧兮,御鸾(lun)鹥(yī)以征耶?闻馥郁而薆(i)然兮,纫(rn)蘅杜以为纕(xiāng)耶?炫裙裾(jū)之烁(shu)烁(shu)兮,镂明月以为珰(dāng)耶?籍葳(wēi)蕤(ru)而成坛畤(zh)兮,檠(qng)莲焰以烛兰膏耶?文瓟(b)瓠(h)以为觯(zh)斝(jiǎ)兮,漉醽(lng)醁(l)以浮桂醑(xǔ)耶?瞻云气而凝盼兮,仿佛有所觇(chān)耶?

俯窈窕而属耳兮,恍惚有所闻耶?期汗漫而无夭阏(yān)兮,忍捐弃余于尘埃耶?倩风廉之为余驱车兮,冀联辔(pi)而携归耶?余中心为之慨然兮,徒噭(jio)噭(jio)而何为耶?君偃(yǎn)然而长寝(qǐn)兮,岂天运之变于斯耶?既窀(zhūn)穸(xī)且安稳兮,反其真而复奚(xī)化耶?余犹桎(zh)梏(g)而悬附兮,灵格余以嗟(jiē)来耶?来兮止兮,君其来耶!

若夫鸿蒙而居,寂静以处,虽临于兹,余亦莫睹。搴(qiān)烟萝而为步幛(zhng),列枪蒲而森行伍。警柳眼之贪眠,释莲心之味苦。素女约于桂岩,宓(f)妃迎于兰渚(zhǔ)。弄玉吹笙(shēng),寒簧击敔(yǔ)。征嵩(sōng)岳之妃,启骊(l)山之姥(mǔ)。龟呈洛浦之灵,兽作咸池之舞。潜赤水兮龙吟,集珠林兮凤翥(zh)。爰(yun)格爰(yun)诚,匪簠(fǔ)匪筥(jǔ)。发轫(rn)乎霞城,返旌(jīng)乎玄圃。既显微而若通,复氤(yīn)氲(yūn)而倏阻。离合兮烟云,空蒙兮雾雨。尘霾(mi)敛兮星高,溪山丽兮月午。何心意之忡忡,若寤(w)寐(mi)之栩栩?余乃欷(xī)歔(xū)怅望,泣涕彷徨。人语兮寂历,天籁兮篔(yn)筜(dāng)。鸟惊散而飞,鱼唼(sh)喋(zh)以响。志哀兮是祷(dǎo),成礼兮期祥。呜呼哀哉!尚飨(xiǎng)!

小丫鬟所说晴雯为芙蓉之神事乃利用传说创新。宋代欧阳修《六一诗话》:"[石]曼卿卒后,其故人有见之者,云:恍忽如梦中言:我今为鬼仙也,所主芙蓉城。欲呼故人往游,不得,忿然骑一素骡,去如飞。"此故事,作者的友人敦敏也曾用过。《懋斋诗钞·弗(弓中间加一竖杠)宅三卜孝廉》诗:"大暮安可醒,一痛成千古。岂真记玉楼,果为芙蓉主。"诔:历叙死人生前行事,在丧礼中宣读的一种文体,相当于现在的悼词。晋代陆机《文赋》述文体之特点说:"诔缠绵而凄怆"。

在第七十七回至七十八回里,宝玉身边的侍女,也是他最亲密的女友晴雯遭到王善保家的诬陷,被王夫人赶出大观圆,凄惨地病死在她表兄家里。宝玉闻讯,悲不自胜,写了这篇情谊深长的祭文来哀悼她。因小丫鬟信口胡诌说晴雯死后作了专管芙蓉花的花神,这正好称了宝玉的心,就把晴雯当作芙蓉花神来祭奠。

(宝玉)想了一想:"如今若学那世俗之奠礼,断然不可。竟也还别开生面,另立排场,风流奇异,于世无涉,方不负我二人之为人。况且古人有云;潢污行潦、蓣蘩蕴藻之贱,可以馐王公,荐鬼神。原不在物之贵贱。全在,心之诚敬而已。此其气也。二则诔文挽词,也须另出己见;,自放手眼,亦不可蹈袭前人的套头,填写.几字搪塞耳目之文;亦必须洒泪泣血,一字一咽,一句一啼,宁使文不足悲有余,万不,可尚文藻而反失悲戚。况且古人多有微词;非自我今作俑也。无奈今之人全惑于功名二字,故尚古之风一洗皆尽,恐不合时宜,于功名有碍之故也。我又不希罕那功名,不为世人观阅称赞,何必不远师楚人之《大言》、《招魂》、《离骚》、《九辩》、《枯树》、《问难》、《秋水》、《大人先生传》等法,或杂参单句,或偶成短联,或用实典,或设譬寓,随意所之,信笔而去,喜则以文为戏,悲则以言志痛,辞达意尽为止,何必若世俗之拘拘于方寸之间哉尸宝玉本是个不读书之人,再,心中有了这篇歪意,怎得有好诗好文作出来。他自己却任意纂著,并不为人知慕,所以大肆妄诞,竞杜撰成一篇长文。(参戚序本、庚辰本校)

这里,"古人多有微词,非自我今作俑也"一句,特别值得注意。它明白地告诉我们诔文是有所寄托的。所谓"微词",即通过对小说中虚构的人物情节的褒贬来讥评当时的现实,特别是当时的黑暗政治。何以见得呢?所引为先例的"楚人"作品,在不同程度上都是讽喻政治的。而其中被诔文在文字上借用得最多的是屈原的《离骚》,这并非偶然。《离骚》的美人香草实际上根本与男女之情无关,完全是屈原用以表达政治理想的代词。

清代与"百家争鸣"的战国时代的情况大不一样,特别是雍正乾隆年间,则更是文禁酷严,朝野惴恐。稍有"干涉朝廷"之嫌,难免就要招来文字之祸。所以,当时一般人都不敢作"伤时骂世"之文,"恐不合时宜,于功名有碍之故也"。触犯文网,丢掉乌纱帽,这还是说得轻的。曹雪芹"不希罕那功名","又不为世人观阅称赞",逆潮流而动,走咱己的路,骨头还是比较硬的。

当然,要在这样环境之下,揭露封建政治的黑暗,就得把自己的真实意图巧妙地隐藏起来,"尚古之风"、"远师楚人"、"以文为戏"、"任意纂著"、"大肆妄诞"、"歪意"、"杜撰"等等,也无非是作者护身的铠甲。借师古而脱罪,隐真意于玩文,似乎是模拟,而实际上是大胆创新,既幽默而又沉痛。艺术风格也正是由思想内容所决定的。

明了这一点,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这篇表面上写儿女悼亡之情的诛文中,要用贾谊、鲧、石崇;嵇康、吕安等这些在政治斗争中遭祸的人物的典故。为什么这篇洋洋洒洒的长文既不为秦可卿之死而作;也不用之于祭奠金钏儿,虽然她们的死,宝玉也十分哀痛。

(靖藏本第七十九回)。这本采从作者在小说中安排芙蓉花丛里出现黛玉影子、让他们作不吉祥的对话等情节中,也可以看得十分清楚。的确,作者在艺术构思上,是想借晴雯的悲惨遭遇来衬托黛玉的不幸结局的:晴雯因大观园内出了丑事,特别是因她与宝玉的亲近关系而受诽谤,蒙冤屈,将来贾府因宝玉闯出"丑祸"而获罪,黛玉凭着她与宝玉的特殊关系,也完全有可能蒙受某些诟辱的。"似谶成真"的《葬花吟》中"强于污淖陷渠沟"的话,怕也不是无的放矢吧。晴雯是宝玉不在时孤单地死去的,而且她的遗体据说是因为"女儿痨死的,断不可留",便立即火化了。黛玉也没有能等到宝王避祸出走回来就"泪尽"了,她的诗句如"他年葬侬知是谁?""花落人亡两不知","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等等,也都预先透露了她"红断香消"时无人过问的情景。她的病和晴雯一样,却死在"家亡人散各奔腾"的时刻,虽未必也送入"化人厂",但总是返柩姑苏,埋骨"黄土垅中",让她"质本洁来还洁去"。"冷月葬花魂"的结局,实在也够凄凉的了。脂评特指出诔文应对照"黛玉逝后诸文"看,可知宝玉"一别秋风又一年"后,"对境悼颦儿"时,也与此刻"汝南泪血,斑斑洒向西风;梓泽馀衷,默默诉凭冷月"的景况相似。当然,使她们同遭夭折命运的最主要的相似之处,还是诔文所说的原因:"固鬼蜮之为灾,岂神灵之有妒?"在她们的不幸遭遇中,作者都寄托着自己现实的政治感慨。这可以说,与我们现在所见续书中写黛玉之死的情节毫无共同之处。

作者在诔文中表现出强烈的爱憎态度:用最美好的语言,对这个"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的女仆加以热情的颂赞,同时毫不掩饰自己对惯用鬼蜮伎俩陷害别人的邪恶势力的痛恨。但是,由于作者不可能科学地来认识封建制、度的吃人本质,所以,他既不能了解那些他加以类比的统治阶级内部斗争中受到排挤打击者,与一个命运悲惨的奴隶之间所存在着的阶级区别,也根本无法理解邪恶势力就产生于这一制度的本身;要拔除这种邪恶势力,就必须从根本上消灭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社会制度。

紫菱洲歌

池塘一夜秋风冷,吹散芰荷红玉影;

蓼花菱叶不胜愁,重露繁霜压纤梗。

不闻永昼敲棋声,燕泥点点污棋枰;

古人惜别怜朋友,况我今当手足情!

贾赦将迎春许嫁了孙绍祖,并将她接出大观园去。宝玉发惆怅,天天到迎春住过的紫菱洲一带俳徊,只见"那岸上的蓼花苇叶,池内的翠荇香菱,也都觉摇摇落落,似有追忆故人之态",情不自禁,吟此一歌。

迎春虽已搬出大观园,但尚未过门成亲,祸福甚难逆料,宝玉即发此悲叹,仿佛已有不祥的预感。可见,鲁迅说贾府中,"悲凉之雾,遍被华林,然呼吸而领会之者,独宝玉而已"这话是很有道理的。宝玉见紫菱洲一带寥落景象的文字之后,有一条脂批说:"先为对镜悼颦儿作引。"这条批语,可注意者有三:一、这里的描写,与后来宝玉悼黛玉所见潇湘馆景象,定有相似之处。那时,当也是人去偻空,草木摇落,景象凄凉,而且也是秋天。二、此处"作引"尚有歌八句,彼时所作,当篇幅更大,内容分量更重;否则,写黛玉之死的文字,在艺术上就压不住写晴雯的。三、从脂批语气看,"悼颦儿"也不象是八十回之后隔了很久的事。这样,很可能原稿从第八十一回起,情节发展即开始出现急遽的变化;不幸之事,接二连三:三春去,香菱死;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电闪雷鸣中,一场暴风雨随之而到来。如果我们这样的估计,大致不错的话,那么,原稿下半部开始是决不会再用松散的笔调去写"四美调游鱼"之类无谓情节的。

歌谣

宁国府,荣国府,金银财宝如烘土。

吃不穷,穿不穷,算来总是一声空。

凤姐在周瑞家的面前叹穷,周瑞家的附和说:"真正屈死人!外头的人,打量着听咱们府里不知怎么样有钱呢。"还把她听来的这首外面传的儿歌讲给凤姐听。

这是一首似拟作的民谣。虽然写得浅俗,但精神上追追舍己为似乎不太象真正的发谣。前几句还好,套的是《护官符》,只是语言平淡;后几句仿史书中常见的那种预言祸福能得应验的所谓民间"口号"。其实,所那些东西多半是统治阶级中某些人利用迷信观念来乖毛制造政治舆论所捏造的假民谣。贾府的败落是地主阶级内部夺产与权力的结果。各派政治势力之间勾心斗角,各施阴谋,其深藏之祸机,常非外人年易知。"算来总是一声空",是谁在替他们盘"算"呢?受尽贾府欺压、盘肃的广大百姓的情绪该不是这样的吧?它倒很象出于跛道人、甄士隐一类人物之口。但难道他们所唱的不正是一种没落阶意识的反映吗?

亲友庆贺贾政升官

花到正开蜂蝶闹,月逢十足海天宽。

续作者插入此对句,以开容页府车马填门的热闹情景。

作为喜庆语看,这一对句还是拟得不错的。但从小说的思想倾向来看,就有问题。它缺少了八十回之前常有的、在这里也是应该有的讥刺意味。从曹芹的原来构思看,贾政的命运显然被续作者改变了。他本该是官场倒霉的。因为在《红楼梦曲·恨无常》中,贾元春的冤魂曾哭哭啼啼地正告她父亲:"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现在,元春的话算是白说了,靠着续书者的恩赐,贾政老爷官亨通,他高升了郎中。

黛玉见帕伤感

失意人逢失意事,新啼痕间旧啼痕。

黛玉在毡包中拣衣服,见从前宝玉送她的两块旧手帕,上边有自己题诗,于是便"触物伤情,感怀旧事"。对句是形容她淌眼泪的。

"新啼痕"句:宋代秦观《鹧鸪天》词:"枝上流莺和泪闻,新啼痕间旧啼痕"。

续作者没有什么新鲜内容可写,就常常翻八十回前的旧账,而且动不动就是"触物伤情";所"伤"之"情",不但空泛,有时还与所"触"之"物"不大相干。这里就是明显的例子:书中含混地说,黛玉见帕想起"初来时和宝玉的旧事来",也不知究竟指的是哪些旧事"。紫鹃则说,"那都是那几年宝二爷和姑娘小时,一时好了,一时恼了,闹出来的笑话儿。要象如今这样斯抬斯敬的,那里能把这些东西的遭塌了呢?"事情很清楚:当时宝玉挨打,黛玉怜惜知己,为之而痛苦流泪,宝玉这才赠帕以示心意的。黛玉感知己之用心,更激动流泪,题诗寄情,这究竟跟"斯抬斯敬"有什么关系呢?能把这当作"笑话儿"吗?看到手帕,想起往事,又怎么能说是"失意人逢失意事呢"?续作者根本不懂曹雪芹写那个情节的用意,所以只好瞎说一通。

琴曲四章

风箫箫兮秋气深,美人千里兮独沉吟。望故乡兮何处?倚桂杆兮涕沾襟。

山迢迢兮水长,照轩窗兮明月光。耿耿不寐兮银河渺茫,罗衫怯怯兮风露凉。

子之遭兮不自由,予之遇兮多烦忧。之子与我兮心焉相投,思古人兮俾无尤。

人生斯世兮如轻尘,天上人间兮感夙因。感夙因兮不可惙,素心如何天上月!

黛玉得宝钗信和诗后,也赋四章,翻入琴谱,以当和作。妙玉与宝玉走近潇湘馆,听得叮冬之声,便在馆外石上坐下,倾听黛玉边弹边唱此曲。

前八十回黛玉之作多写环境的严酷无情,如春花遭风雨摧残之类,与人物的思想性格扣得比较紧;这里所写秋思闺怨,如家乡路遥,罗衫怯寒等等,多不出古人诗词的旧套,在风格上也与宝钗所作雷同。这些都反映了原作和续作在思想基础和艺术修养上的差别。诗的后两章明说宝钗,暗指宝玉。但以宝钗与宝玉二人作表里,未必恰当。因为两人的思想和人生观很不一样,同用"不自由"、"心相投"之类的话,就容易模糊原作的思想倾向。末章叹人生变幻、一切都是前世命定,显然也是俗套。

妙玉听琴,如果只限于写她先听"变徵之声",呀然失色,又听"君弦"崩断,起身就走。宝玉问她怎么样,她只回答说:"日后自知,你也不心多说。"这就过于神秘化了。旧小说中多有"屈指一算,大惊失色"或"天机不可泄漏"之类套语。妙玉的形象本来是刻划得很现实的,而续书者却未能免俗,在这位世俗的尼姑头上,也画上了这道灵光圈,这实在是不合理的。

悟禅偈

大造本无方,云何是应住。

既从空中来,应向空中去。

惜春听说妙玉坐禅中了"邪魔"叹息她"尘缘未断",便想自己若出家时,定能"一念不生,万缘俱寂",于是,口占了这一偈。

说妙玉欲念未尽,所以内虚外乘,先中邪魔,后遭劫持,说惜春能领悟万境归空的禅理,暗示她与佛门结有夙缘等等,都是离开了她们所处的社会地位,特别是离开了封建大家庭的衰败过程,孤立地来描绘她们的思想、遭遇和生活道路的。这样,它就违背了现实生活的逻辑,宣扬了理学和宗教所共同鼓吹的那种"存天理,灭人欲"的反动思想 。

望江南·祝祭晴雯二首

望江南·祝祭晴雯二首

随身伴,独自意绸缪。谁料风波平地起,顿教躯命即时休;孰与话轻柔?

东逝水,无复向西流。想象更无怀梦草,添衣还见翠去裘;脉脉使人愁!

天气转冷,焙茗到学房给宝玉送衣,拿来了晴雯补过的雀金裘。宝玉见物伤感,关了门,点了香,摆好果品,拂开红笺,口祝笔写道:"怡红主人焚付晴姐知之:酌茗清香,庶几来飨"!接写了这两首词。

曹雪芹的"勇晴雯病补雀金裘"一节当然是写得出色的。但是,后面是否有必要用"人亡物在公子填词"来旧事重提呢?续书者认为这样的呼应可以使自已的补笔借助于前文获得艺术效果,所以他仿效"杜撰芙蓉诔"的情节,也焚香酌茗,祝祭亡灵,并填起《望江南》词来了。这实在是考虑欠周。他没有想到鲁班门前,本是不该弄斧的。有了《芙蓉女儿诔》这样最出色的淋漓酣畅的奇文,两首轻飘飘的小令又算得了什么?何况,它的命意、措辞又如此陋俗不堪!如果晴雯有知,听到宝玉对她嘀咕"孰与话轻柔"之类肉麻话,一定会象当初补雀金裘时那么说:"不用你蝎蝎螫螫的!"原作之所缺是应该补的,原作写得最有力的地方是用不着再添枝加叶的。在一阵惊天动地的大炮轰鸣之后,来几下小儿玩的砸炮凑热闹,是完全不必要的。

赞黛玉(原文 赏析)

亭亭玉树临风立,冉冉香莲带露开。

这是形容黛玉美貌的话。时到如今,再从宝玉眼中看出,是多余的。语言之庸俗,令人几不可耐。续作者以为是在赞美黛玉,其实,连宝玉都被他丑化了。

黛玉照镜(原文 赏析)

瘦影正临春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

这是感叹黛玉病中照镜,顾影自怜的话。这两句诗是从明代风流故事中抄来的,写在这里以充小说文字,这也是续书者的故伎。故事原出明代支小白(如增)《小青传》:谓小青乃武林冯生之姬妾,姓不传(一说与生同姓冯,因讳之)。早慧,工诗词。十六岁嫁冯生。生妇奇妒,命小青别居孤山。有杨夫人者,劝小青别嫁。不从,凄惋成疾。命画师画像,自奠而卒,年十八,葬西湖孤山。姻戚集刊其诗词为《焚馀草》。这里,续书者所取两句,即其临池自照瘦影后所作,流传颇广;明代徐(左岁右羽,音hui)取诗意作《春波影》杂剧演其事。小青故事又见于明代陈元明所作之传。后张潮《虞初新志》亦记其事,姚靖增修《西湖游览志》及《西湖志》等皆载入。阿英《小说闲谈》更辨其事之有无。所传冯小青全诗说:"新妆欲与画图争,知在昭阳第几名;瘦影自临春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红楼梦》的续作者摭拾此类,滥竽充数,假托原作,这实在是曹雪芹的不幸。

叹黛玉病(原文 赏析)

心病终须心药治,解铃还是系铃人。

黛玉窃听得雪雁与紫鹃的谈话,说什么王大爷已给宝玉说了亲,便心灰意冷,顿时病势沉重,后来知是误会,病也就逐渐减退,故续作者发此感叹。

据脂评提示,曹雪芹原稿中黛玉"泪尽"而逝在先,宝玉成亲在后,当然不会有续书中宝玉忽然痴呆,随人家移花接木的事(第二十回脂评说,宝玉与宝钗后来"成其夫妇时"有"谈旧"的事),写法要现实得多。可见,把黛玉疑心宝玉定了亲,或者知道宝玉将娶宝钗为妻,作为致她于死命的主要原因,并不是曹雪芹的原意。《红楼梦》虽然写了很多儿女情事,但并不以爱情为中心,也不是一本鼓吹"为爱情而生,为爱情而死"的书,它的思想要深广得多。试想,宝玉挨了一板子,黛玉就流了多少眼泪!何以知道她后来的"泪尽",不会是因为担心宝玉受更大的痛苦而自己却无能为力呢?脂评说,因为"惜其人",所以绛珠之泪至死不干,万苦不怨"(戚序本第三回)。可见,续书者把黛玉完全看错了。不知其"病",又怎么能开"药"呢?黛玉的思想是有所发展的。只限于描写黛玉在爱情和婚姻问题上为自己而悲伤,这只能证明续书者的思想境界是不高的。

感怀(原文 赏析)

蛟龙失水似枯鱼,两地情怀感索居.

同在泥涂多受苦,不知何日向清虚.

邢岫烟家境贫寒,来贾府后,寄人篱下,日子过得不太好。其未婚夫薛蝌为之而有牢骚,又觉得自己也不得志,就混写了几句诗,"出出胸中的闷气"。

续作者是把邢岫烟、薛蝌作为夏金桂、宝蟾的对立面来描写的。前者是所谓正派人,后者淫邪比较生动(有人已指出它是有所模仿的),写正派就没有生气,面目也跟这首诗差不多。如果拿这首诗与第一回中贾雨村中秋对月所咏二诗一联比较一下,我们就会发现薛蝌与贾雨村思想上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但曹雪芹写的是一个尚未发迹的野心勃勃的官僚政客,而续书写的则是所谓"秉性忠厚",恪守封建道德的不得志的正人君子。这种截然相反的情况,我们也只能从原作者和续作者的思想观点根本不同上去解说。

答黛玉禅话 (原文 赏析)

禅心已作沾泥絮,莫向春风舞鹧鸪。

这次谈禅并不因现实的烦恼而起,是宝玉与黛玉谈话中偶然引起的。宝玉说黛玉性灵强,前年和自己说几句禅话,自己竟对不上来。(这是又借谈旧事扯上80回前的情节。)黛玉一听,乘机又对宝玉"口试"了:"宝姐姐和你好,你怎么样?宝姐姐不和你好,你怎么样?"没遮拦地提出了诸如此类的一连串问题。宝玉答道:"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意思是只和你一个人好。黛玉说:"瓢之漂水奈何?好不成,怎么办?宝玉说:"非瓢漂水,水自流,瓢自漂耳。"不是好不成,是心不坚(套用惠能和尚所说"非风非幡,仁者心自动耳"的禅语)。黛玉又说:"水止珠沉,奈何?"我死了,你怎么办?宝玉就引了这两句诗来回答她。

第二十二回中黛玉问宝玉:"至贵者是宝,至坚者是玉,你有何贵?你有何坚?"语浅而意深,难怪宝玉答不上来。这一次,恰恰相反,话倒好象很玄,什么"弱水三千"啦,"瓢"啦,"水"啦意思无非是那么一点。所以宝玉"补考"顺利通过。上一次是谈禅,这一次则是用一些佛语、诗句来遮盖的说爱。(而且用答复娼妓、歌女的话,来答复黛玉,真是该死!)他们谈完之后,续书者还老鸦"呱呱"的叫几声。那也无非是利用迷信观念说,一个死定了,一个和尚做定了。虽然,回目上有"布疑阵"三个字,实在是可以一眼看穿的。

荐包勇与贾政书

世交夙好,气谊素敦。遥仰カ帷,不胜依切。弟因菲材获谴,自分万死难偿,幸邀宽宥,待罪边隅,迄今门户凋零,家人星散。所有奴子包勇,向曾使用,虽无奇技,人尚悫实。倘使得备奔走,糊口有资,屋乌之爱,感佩无涯矣。专此奉达,余容再叙。不宣。

甄宝玉的父亲甄应嘉是贾府世交,因获罪抄家,贬往边地,就写信给贾政推荐他的奴仆包勇前来制投靠贾府。

这封书信与后面周琼议婚书都是官场文字,纱帽气熏人。好在它就是拟甄应嘉、周琼之流官场人物所作的,因而,不经心地读去,也就不觉得有什么不妥当。但如果让曹雪芹自己来写,情况也许就完全不一样。他有本领能使这种一本正经的东西,变得十分可笑。试将前面贾政上贾妃启拿来比较一下,就不难看出其间的差别。续作者觉得可以使自己之所长露一手的地方,曹雪芹多半是要加以嘲讽的。

匿名揭帖儿

西贝草斤年纪轻,水月庵里管尼僧。

一个男人多少女,窝娼聚赌是陶情。

这张匿名揭帖儿贴在贾府门口,还有一张无头榜封好写给贾琏的,内容也一样,都是揭发贾芹丑行的。贾政看了,气得发昏。

书中没有交代帖儿究竟是谁写的。但可以看出它有的地方是想模仿古谣谚的。如"西贝草斤"的拆字法,早见之于《后汉书五行志》:"献帝践祚之初,京师童谣曰: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千里草为董,十日卜为卓。"不过汉谣拆"董卓"二字为句,每句自有意义;这里把"贾芹"二字拆开,则全不成语。

帖儿虽然把贾府的丑事外扬了,但目的还在于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所以恨荣国府名声不好,子弟不肖。倘若是一般老百姓,贾府名声好,出来的都是孝子贤孙,这对他们又有什么好外处呢?

其实,贾芹的所作所为,也没有什么特别"不肖"的地方。贾母就说过:"小孩子们年轻,馋嘴猫儿似的,那里保的住呢?从小人人都打这么过。"可见,象贾府这样诗书礼乐之家,祖祖辈辈本来就是这样荒淫过来的。

赏海棠花妖诗三首

贾宝玉作

海棠何事忽摧聩?今日繁花为底开?

应是北堂增寿考,一阳旋复占先梅。

贾环作

草木逢春当茁芽,海棠未发候偏差。

人间奇事知多少,冬月开花独我家。

贾兰作

烟凝媚色春前萎,霜よ微红雪后开。

莫道此花知识浅,欣荣预佐合欢杯。

八十回之前,曹雪芹让海棠在晴雯死时枯萎了,这象征着大观园女儿的命运。现在,续书者让海棠花也象气候的"阴极阳回"那样,能够死而复生,这也是一种象征。它与本该"一败涂地"的贾府居然衰而复兴一样,都反映了续书者的创作思想与坚持"追踪蹑迹"的曹雪芹是不同的:续书者在小说中,宁可"失真",也要顽强地表现自己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大家庭利益的主观愿望。

贾母说:"我不大懂诗,听去倒是兰儿的好,环儿做的不好。"这是因为她喜欢听吉利话。说实在的,三首诗都做得很蹩脚。别人尚可,宝玉也写得如此笨拙俗气,毫无诗意,真令人难以置信。而且,这个"古今不肖无双"的封建逆子,现在居然成了一个善于说好话,能迎合长辈心理的孝子,这个转变,也实在太惊人了!

寻玉乩书

噫!来无迹,去无踪,青埂峰下倚古松。欲追寻,山万重,入我门来一笑逢。书毕,停了乩。岫烟便问请是何仙,妙玉道:"请的是拐仙。"岫烟录了出来,请教妙玉解识。妙玉道:"这个可不能,连我也不懂。你快拿去,他们的聪明人多着哩。"岫烟只得回来。进入院中,各人都问怎么样了。岫烟不及细说,便将所录乩语递与李纨。众姊妹及宝玉争看,都解的是:"一时要找是找不着的,然而丢是丢不了的,不知几时不找便出来了。但是青埂峰不知在那里?"李纨道:"这是仙机隐语。咱们家里那里跑出青埂峰来,必是谁怕查出,撂在有松树的山子石底下,也未可定。独是`入我门来'这句,到底是入谁的门呢?"黛玉道:"不知请的是谁!"岫烟道:"拐仙。"探春道:"若是仙家的门,便难入了。

宝玉丢失了通灵玉,一家人到处寻找,还测字打卦,都不中用,就请妙玉扶乩。据说,这就是仙乩在沙盘上所写下的话。

在曹雪芹的原稿中,宝玉后来也有失玉的事,但情况与续书所写的根本不一样。首先,玉是被人从宝玉的枕头下"误窃"去的(第八回脂评),并非自动失踪;其次,有怡红院穿堂门前"凤姐扫雪拾玉"(不知是否即通灵玉)的事(第二十三回脂评),而续书没有;最后,也不是癞和尚送玉,而是"甄宝玉送玉"(第十七、十八回脂评)。虽然,佚稿详情莫知,但有一点是清楚的:事情的先后经过,在曹雪芹的笔下是按照现实生活中所可能有的形式来描写的,而续书则是改头换面地搬用了第二十五回"魇魔法叔嫂逢五鬼,通灵玉蒙蔽遇双真"的情节。(其实,在那一回后,脂评说过"通灵玉除邪全部只此一见",以后再不会出现类似情节。)续书者之所以这样写,是为了可以简化人物性格的矛盾冲突,依靠情节的离奇来获得戏剧性的效果。比如他可以在同一天,同一时辰中让宝钗"出闺成大礼"、黛玉"魂归离恨天",因为这样安排的主要困难已经排除"行为偏僻性乖张"的宝玉被彻底解除了思想武装,他已经随着通灵玉的丢失变成了一个大傻瓜。为此,就要把失玉这件事以及玉的去处说得越神秘越好。于是就硬派出身于官宦之家的妙玉来扮演巫婆的角色,让她画符念咒,见神弄鬼,以便得到乩书中这几句一览无余的话,为将来癞和尚送玉,以至最后僧道挟持宝出家,先造舆论。

叹黛玉死

香魂一缕随风散,愁绪三更入梦遥!

这是续作者写到黛断气时的话。

对句是旧小说中的俗套,它与尤三姐自刎时,曹雪芹以"揉碎桃花"两句叹词为比喻,代替对三姐死亡形象的具体描绘是完全不同的。续书者写黛玉的死,有点象老太婆说见闻不嫌其琐碎。诸如"回光返照","攥着不肯松手","出气大,入气小","手已经凉了,连目光也都散了","叫人端水来给黛玉擦洗","浑身冷汗",身子便渐渐的冷了","叫人乱着拢头穿衣","两眼一翻"也不怕损害人物形象的艺术美感。如果曹雪芹写尤三姐之死,也写她如何躺在血泊中挣扎、痉挛、喘气、咽气,这能收到什么效果呢?秦可卿、金钏儿、晴雯之死,作者都不正面落笔,"是不为也,非不能也。"为写死而写死,曹雪芹是不屑于这样做的。至于续作者最后让黛玉直叫"宝玉!宝玉!你好"而怀恨死去,这不但不符她生前向警幻说过要偿还"甘露之惠"的诺言(原本应是报答大恩,现在的结局,竟成了"以怨报德"误会不能消除而含恨以殁),而且也最终否定了黛玉是宝玉真正的知已。

与贾政议探春婚事书

金陵契好,桑梓情深。昨岁供职来都,窃喜常依座右。仰蒙雅爱,许结朱陈,至今佩德勿谖。祗因调任海疆,未敢造次奉求,衷怀歉仄,自叹无缘。今幸サ戟遥临,快慰平生之愿。正申燕贺,先蒙翰教,边帐光生,武夫额手。虽隔重洋,尚叨樾荫。想蒙不弃卑寒,希望茑萝之附。小儿已承青盼,淑媛素仰芳仪。如蒙践诺,即遣冰人。途路虽遥,一水可通。不敢云百辆之迎,敬备仙舟以俟。兹修寸幅,恭贺升祺,并求金允。临颖不胜待命之至。世弟周琼顿首。

这封信是贾政外任江西粮道衙门时接到的。周琼是贾政的同乡旧相识,去年他们同在京就职,后来周琼调至海疆。因过去曾与贾政谈起过儿女婚事,所以现在来书相求。可以想见,续书者在拟此书札时,是相当得意的,以为颇有文采。然而,这种用骈四骊六的陈腔滥调讲的客套话,正是曹雪芹所最讨厌的。

从书札中"仰蒙雅爱,许结朱陈"等话和书中情节叙述来看,探春的婚事是贾政自己找的,所以一议就定。对方是贾政的上级的亲戚,因此还得到"照应",使他十分高兴。王夫人也说远嫁没有什么不好:"孩子们大了,少不得总要给人家的。就是本乡本土的人,除非不做官还使得,要是做官的,谁保的住总在一处?只要孩子们有造化就好。"宝玉初闻远嫁时,虽悲分离,但后来"探春倒将纲常大体的话说的宝玉始而低头不语,后来转悲作喜,似有醒悟之意。(醒悟什么?)于是探春放心辞别众人,竟上轿登程,水舟陆车而去。"(第一百二回)可是,我们知道:《红楼梦曲分骨肉》中所唱的是"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等等,做爹娘的根本没有哭嘛!可见,不符曹雪芹原意。还有"判词"也不实了。临别时,连宝玉都"转悲为喜"了,还有谁"清明涕送江边望"呢?这样的"判词"还不是乱判?再说,画册上画"船中有一个女子,掩面泣涕之状",不是也完全画错了吗?因为探春是"放心辞别众人"而去的,何曾"掩面泣涕"来?如果再联系续作者写她后来衣锦还乡探亲,探春的运气实在是很不错的,倒是曹雪芹错将她归入了薄命司。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