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前沿资讯

现在就想告诉哥哥我是妹妹(百岁杨苡的翻译人生)

导读现在就想告诉哥哥我是妹妹文章列表:1、百岁杨苡的翻译人生2、找哥哥?不,是找妹妹!3、近期哥哥妹妹的一些语录4、粤儿童福利机构24名孩子考上大学:想将爱传递下去5、亲爱的哥哥,远

现在就想告诉哥哥我是妹妹文章列表:

现在就想告诉哥哥我是妹妹(百岁杨苡的翻译人生)

百岁杨苡的翻译人生

“这真是一种奇妙的文字游戏,它使你夜不能眠,但最后你尝到它的甜味。”刚刚过完103岁生日的杨苡,将翻译称为“游戏”,这足见她的个性,事实上,“这是一种玩法”是她现在的口头禅。

女儿赵蘅有时甚至觉得母亲就像一个小女孩,“并不是她样子有多年轻,而是她仍然思维活跃,活力四射,对什么都感兴趣,对什么都好奇”。

杨苡毕业于西南联大外文系,是著名翻译家,代表译著《呼啸山庄》畅销数十年。近日,她和兄长杨宪益合译的新书《杨宪益杨苡兄妹译诗》由中译出版社出版。

“这本书是妈妈的创意,也是她定的书名。舅舅生前,妈妈与他商量过这件事,她很重视这本与哥哥共同的译著。”赵蘅介绍。

一同出版的还有赵蘅的《我的舅舅杨宪益》,“妈妈和舅舅翻译了很多经典著作。但他们从来不觉得自己了不起,用我妈妈的话说,‘我哥总说自己是翻译匠,那我就是练笔吧’。”

如今,杨苡仍生活在南京那套住了半个多世纪的老房子里,屋子里摆着很多老照片,记录着她生命中重要的人和重要的时刻。

常跟着哥哥杨宪益去书店

“我的命不好,因为我没有爸爸。”2021年5月,一部讲述西南联大的纪录片《九零后》上映,影片最开头响起的是百岁杨苡的声音,将她的身世娓娓道来。

赵蘅告诉记者,杨苡出生两个月时,她的父亲就去世了。“我外公是当时天津中国银行的行长,我外婆很要强,也重视教育,对自己的三个孩子,她不分男女都要求他们好好读书。”

三个孩子后来都学有所成,杨苡的哥哥杨宪益,和妻子戴乃迭英译了百余种经典名著,被誉为“翻译了整个中国的人”。杨苡的姐姐杨敏如,毕业于燕京大学,师从顾随,是著名的古典文学研究专家。

杨苡小学和中学上的天津中西女校,“在那里,妈妈打下了比较坚实的中英文基础。”赵蘅介绍。

杨宪益是杨苡一生最崇拜的人。《九零后》纪录片中,百岁杨苡用不容置疑的口吻说:“最欣赏的男的当然是我哥哥。”

“哥哥爱护两个妹妹,妹妹佩服哥哥,他们的感情一直特别好。”赵蘅说。

小时候,杨苡总拽着哥哥的衣袖跟来跟去,到书店买书、看电影、逛市场都要跟着,以至于杨宪益的同学开玩笑说杨苡是“小巴儿狗”。

杨苡曾跟赵蘅说起与哥哥一起买书的经历:“妈妈受舅舅的影响很大。小时候她常跟着哥哥去书店,哥哥说这个书好,她就拿着,都听哥哥的。”

而在杨苡的回忆中,哥哥总能满足她各种心愿。杨宪益是家中独子,待遇远在妹妹之上。“我要这要那的,母亲不允许,但跟在我哥后面,就是另一回事了。每逢我想要书、玩具或别的什么,我就拉拉他的衣服,他问一句,想要?我点个头,他吩咐一句‘要这个’,就解决了。”

1937年,杨苡中学毕业,以优异的成绩保送南开大学。没想到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军的轰炸让南开大学沦为一片焦土,师生被迫南迁,杨苡也希望能南下继续学业。“在英国留学的舅舅也写信回来,劝外婆允许妈妈离开天津,说妈妈的性格不适合留在沦陷区。”赵蘅说。

于是,杨苡和几个同学一起坐船从天津到香港,再绕道越南,最终抵达昆明。

“让生命的花开在事业上面”

“妈妈兴趣非常广,她喜欢文学、电影、戏剧,还学过跳舞。”在赵蘅看来,母亲杨苡走上翻译之路,除了杨宪益的影响,还有沈从文与巴金的推动。

杨苡到了昆明后,与同住在青云街的沈从文相识。她本来想上中文系,但沈从文了解她的情况后,力劝她进外文系。“他说我妈妈英文底子那么好,不适合去读线装书。他很有预见性,是我妈妈人生大方向的指路人。”赵蘅告诉记者。

沈从文常常鼓励杨苡多读书,不要荒废时间。晚年杨苡仍然记得,夜里自己要睡觉了,对面楼上沈从文的房间里还亮着灯。

巴金一直通过书信影响着杨苡。在天津读中学时,杨苡就开始与巴金通信。“我哥去留学后,我觉得特别寂寞,巴金像兄长一样,代替了我哥”。这样的通信伴随着两人境遇的起起伏伏,持续了一生。

杨苡曾向巴金表示想做《家》中觉慧,巴金不赞成,回信劝她先把书念好。大二那年暑假,杨苡与赵瑞蕻结婚,生下大女儿。之后,她应在重庆避难的母亲要求,到重庆中央大学继续学业。

1942年6月,巴金写信鼓励杨苡:“人不该单靠情感生活,女人自然也不是例外。把精神一半寄托在工作上,让生命的花开在事业上面,也是美丽的。”

1943年底,巴金在信中谈到了翻译:“你有空,我还是劝你好好翻译一本书……不要急,一星期译几百、几千字都行,再长的书也有译完的时候。慢是好的,唯其慢才可细心去了解,去传达原意。”

巴金是直言不讳的。1950年代初,他看了杨苡翻译的苏联短篇小说集《俄罗斯性格》后也曾说:“我觉得你译得有点草率,你本来可以译得更好一点。”从那时起,杨苡“下决心让我的译文或译诗必须要为读者着想,要经得起行家对照原文推敲”。

英美文学专家陈嘉对杨苡的翻译生涯也有影响。2002年,杨苡在《天真与经验之歌》的译后记中,回忆半个多世纪前在重庆中央大学外文系借读的日子,陈嘉教授“朗读英诗时那种柔和委婉的音色和铿锵有力的吐字永存在我的记忆里”。她还记得黯淡的灯光下,陈嘉一字一句对照修改她翻译的诗,连押韵和节奏也要推敲。《杨宪益杨苡兄妹译诗》中,杨苡所译诗歌很多都是在重庆做学生时完成的。

杨苡第一次接触《呼啸山庄》的故事,是在天津读中学时,她看了由小说改编的电影《魂归离恨天》,就被深深吸引。上世纪40年代,在重庆借读时,她在图书馆读到《呼啸山庄》的英文原著《WutheringHeights》,萌发了翻译这本书的念头,还写信告诉了巴金。

听说杨苡打算翻译《呼啸山庄》,巴金很高兴,他回信鼓励杨苡,并提出要帮她出版。“你要译W.H.(《呼啸山庄》英文书名缩写),我很高兴,这书你译出后,一定要寄给我看。我会设法给你印。你可以驾驭中国文字,你的译笔不会差。你慢慢吧,我不会使你的努力白费。”

在杨苡之前,梁实秋曾翻译过这本书,他的英文很好,却把书名译为《咆哮山庄》。“妈妈对这个书名不以为然。”赵蘅告诉记者。

1954年春,杨苡翻译这本书期间,恰逢丈夫赵瑞蕻被外派到民主德国教书。一天晚上,窗外狂风呼啸,雨点打在窗户上,此情此景,犹如亲临《呼啸山庄》的故事中。“就这样,妈妈的灵感突然来了”,在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杨苡确定了“呼啸山庄”这一书名。

巴金也没有忘记10年前的承诺。1956年,杨苡翻译的《呼啸山庄》由巴金主持的平明出版社出版。1980年,这本书再次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之后的40多年里,这一译本多次再版,至今仍然畅销。

“等待与希望”

在南京定居的杨苡,晚年总惦记着要去北京看哥哥。“妈妈一般年末来北京,因为舅舅的生日是在冬天,她要陪舅舅过生日。”

赵蘅还记得,2009年春天,杨苡离开北京前在杨宪益家聚会的情景,“我妈妈还像小妹妹一样倚着舅舅,有一种撒娇的感觉。分别时,舅舅笑着,妈妈已经哽咽了。”

这是杨宪益和杨苡最后一次见面,半年后杨宪益去世。哥哥不在了,杨苡再也没有去过北京。

今年8月之前,杨苡生活仍都基本自理。“她自己洗漱,保姆只是在旁边看着避免她摔跤。她在家里都是用助步器自己走。8月时,妈妈生了一场病,最近渐渐恢复走路,精神也越来越好。”赵蘅介绍,杨苡喜欢靠在床头看报看书,还是电影电视剧的热心观众,“有喜欢的电影,她还会让保姆打电话叫我看,常常我在北京,妈妈在南京,我们看同一部电影”。

“她还有微信呢,虽然不会发消息,但天天都要看朋友圈。”赵蘅笑着说。

杨苡家中充满怀旧、艺术和童真的气息。沙发靠背上和柜子里摆着可爱的玩偶,大多是亲朋好友送的,还有一个玻璃柜专门放各种各样的猫头鹰,有布的,有瓷的,有金属的,“妈妈视猫头鹰为智者。”赵蘅告诉记者。

对于布置房间,杨苡至今都兴致勃勃。最近她刚出院,身体还在恢复中,便又想要挪动家具。“我很佩服妈妈,这是一种对生活的热情吧。活着的每一天,都要活在美中间。”赵蘅说。

杨苡一直记得1997年最后一次见到巴金时的情景,那时巴金的身体已经不大好了,他坐在轮椅上,仍使劲对杨苡说:“多写,多……写!”1998年,杨苡与人合译完成《我赤裸裸地来——罗丹的故事》后就停止了翻译,但这些年来,写作一直是她生活的一部分。“到现在,妈妈都喜欢给自己列创作计划,大量的文章题目,基本上是忆旧,虽然她已经很难完成了。”赵蘅说。

对笔下的每一个字,杨苡一如既往地认真,用她的话就是文章写出来要“摆一摆”,放上几天,再反复修改好几遍,直到满意为止。她偶尔还会写打油诗,或者写字条让保姆拍下发给赵蘅,“妈妈日常交流也喜欢用文字表达”。《杨宪益杨苡兄妹译诗》出版后,她在给赵蘅的字条上这样写道:“书印得好,我相当满意,感动得眼眶发湿。”

“妈妈很喜欢念稿子给我听,念完会问,‘这样写行吗?’那样子真的非常可爱。”赵蘅说,她总觉得母亲身上有一种时间凝固了的感觉。

1937年冬天,18岁的杨苡在读完《基督山伯爵》的英译本后,非常喜欢故事的结局,“人类的全部智慧就包含在两个词当中,等待和希望”。当时,南开大学被日本侵略者炸毁,她只能待在家中。在给同样身处沦陷区的巴金的信中,她写道:“我记得The Count of Monte Cristo书里的末一句话:Wait and hope,我愿意如此。”巴金在公开发表的《感想》中引用了这段话,并说“这wait自然不是袖手等待的意思”。

40多年后,1980年底,听说巴金腿受伤后,61岁的杨苡在给巴金的贺年片中又写上“Wait and hope”。巴金回信中聊到了1937年的那封信,又说,“我相信我能完成自己的工作”。

又是40多年过去,“等待和希望”仍是杨苡最爱的句子,不断出现在她的题词、文章和采访中。(记者 刘梦妮)

参考资料:

《杨苡百年回忆录》,杨苡口述,余斌整理,名人传记月刊

《雪泥集》,巴金著,杨苡编注,三联书店

《青春者忆》,杨苡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找哥哥?不,是找妹妹!

解民忧 保民安

历城公安全警全力 做好平安“守护人”

做这个秋日最美的风“警”

旧橱子卖了 没想到里面还有存货

♥9月9日,鲍山派出所收到了市民刘先生送来的锦旗。原来,5日,鲍山派出所接刘先生报警称,家中老人存放的一个金手镯、一个玛瑙手镯、三条项链、三个耳钉、三个耳坠、三个戒指、汽车钥匙、发票以及现金9000元找不到了。

接到该警情后,民警立即到达现场了解情况。据刘先生表示,4日,刘先生将家中废旧橱子进行了处理。但没想到,第二天家中长辈告知他,橱子内竟存放着一个金手镯、一个玛瑙手镯、三条项链、三个耳钉、三个耳坠、三个戒指、汽车钥匙、发票以及现金9000元。

对于该情况,民警通过走访得知,刘先生卖掉的废旧橱子是被小区物业处理垃圾的工作人员处理走。之后,民警通过不断地协调,成功联系上该物业工作人员,并最终在垃圾存放点找回刘先生遗失的物品。♥

找哥哥?找妹妹!

♥9月4日9时许,华山派出所接到一群众报警称,在华山湿地公园西门,有一名女童在门口来回徘徊,疑似迷路。接警后,派出所民警辅警迅速出警到达现场。到达现场后发现,一名女童情绪低落地在路边不停徘徊。见此情况,民警便走到身边,耐心地询问女童的身份信息、家长姓名以及家属的联系方式,但无论民警如何劝说,女童始终闭口不言。为防止意外发生,民警只好带着该名女童回到派出所。

回到派出所后,民警继续与女童进行沟通,最终经过30多分钟的不懈努力,女童终于告诉了民警其家人的手机号码。见状,民警立即与小女孩的母亲取得联系。当日10时许,小女孩的母亲到达派出所。

经了解,当日,小女孩独自到华山湿地公园找自己的哥哥玩。然而,没想到的是,小女孩在到达公园后,不但没有找到自己的哥哥,自己还迷路了。♥

“我们在派出所等你们”

♥9月11日傍晚,华山派出所户籍大厅里响起一阵急促地电话铃声。“您好,孩子身份证丢了,想今天去补办,可以吗?”电话中一名女子表示,由于孩子无法在工作日补办身份证,所以只能趁着中秋节假期来补办。

“没关系,我们在派出所等你们,路上注意安全,到了打电话就行。”在了解这一情况后,华山派出所户籍民警、辅警立即与女子约定好补办身份证的时间。

11日18时许,按照约定,女子带着孩子来到了华山派出所户籍大厅。很快,户籍女警就为女子的孩子补办了身份证。“太感谢了,本以为今天无法补办身份证了,没想到你们一直等着我们。”女子握着女警的手说道。♥

把“窗口”搬到家里

♥唐王派出所的民警在日常工作中得知,几天前,辖区84岁的许先生身份丢失,由于老人腿脚不便,一直未补办身份证。了解这一情况后,民警们立即携带照相设备,在村主任的引领下来到老人家中。在给老人整理完衣服和调整坐姿后,本着多拍优选的原则,成功采集了许先生的相关信息,并为老人办理了身份证邮寄服务。

在户籍工作中,唐王派出所一直秉承着把“窗口”搬到群众家,为特殊困难群众提供上门服务的原则,实现了办理“零距离”、办理过程“零跑腿”,将“温暖”送到群众的心坎里。♥

民有所呼 警有所应

民有所盼 警有所为

历城公安

全力以赴保民安、解民忧

— END —

素材来源: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历城公安分局

记者:张国桐

近期哥哥妹妹的一些语录

(1)关于妈妈上班

妹妹:妈妈,我不想让你去上班,我要你在家里陪我。

妈妈:妈妈很快就回来了哦,早上晚上都可以陪你呀!

哥哥:妹妹,你让妈妈去上班吧,你就当她出去拿一下家里的钱,妈妈出去就是给我们赚钱花呢!

(妈妈心里点评:哥哥算是想明白了,哈哈。)

(2)关于死亡

哥哥:妈妈,我想了很久,认为人类死亡以后,会进入另一个世界,开启另一段旅程。他们之所以会害怕死亡,是因为不知道另一段旅程是什么样子的,因为未知所以害怕。没有人知道死了以后会成为什么样子。

妈妈:中国古代有一种说法,死亡以后又重新投胎,开启新生命呢。

哥哥:我才不信这些封建迷信。

(3)关于玩耍

小伙伴们:你和我们玩吗?把你的自行车贡献出来,我们要做围栏。

妹妹:我今天不想和你们玩,下次吧。

妈妈:宝宝,你为什么不想和她们玩啊?

妹妹:因为我太累了,不想和她们追来追去。

(妈妈心里想:四岁的小丫头,还挺有主见的。)

粤儿童福利机构24名孩子考上大学:想将爱传递下去

中新网广州9月5日电 题:粤儿童福利机构24名孩子考上大学:想将爱传递下去

作者 蔡敏婕 莫冠婷

“社工是很有意义的工作,能帮助弱势群体,我想用自己的力量将爱传递下去,让他们也能幸福快乐地生活。”来自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社会福利院的丽珊(化名)说,她今年考上了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社会工作专业。

广东省民政厅5日发布消息称,今年该省多家儿童福利机构共有28人参加大学考试(含高考、专升本、中专升大专)、24人上线,上线率达85.7%。

进入福利院后,这些孩子获得了新家。这让他们为自己的人生搏出了一番新天地。

青梅(化名)的父亲在她年幼时去世,2018年正在准备中考的青梅失去了母亲,姐弟四人告别了年迈的爷爷奶奶,一同来到怀集县社会福利院。“失去父母,我们成了孤儿,好在福利院的叔叔阿姨哥哥姐姐照顾我们的吃喝,弟弟和妹妹也有人管了,不用担忧生活。”慢慢地,青梅跟着老师和其他孩子一起做饭、种菜、打球、唱歌,交到了许多朋友,性格也变得开朗。

2021年高考出成绩后没上本科线,青梅感到有点遗憾,但她没有放弃梦想;在福利院老师的支持和鼓励下,今年她再次参加高考,经过又一年努力拼搏,青梅考上了大学本科,实现了当老师的梦想:“我觉得教师很伟大,就像福利院的老师对我们的关心一样,他们不仅教我们生活上的事情,还教我们学习、做人。”

自2009年建院至今,怀集县社会福利院先后培养出研究生1人、本科生5人、大专生12人、中职生56人。“我们以这些孩子为荣。”来自怀集县社会福利院的梁洁宁说,所有师生都是一个大家庭,“大家”被分成若干个“小家”,生活老师是“家长”,孩子们彼此之间是“兄弟姐妹”。

阳春市综合福利院今年有6人上线,小玲(化名)就是其中一名。2006年3月,年约3岁的小玲被送到阳春市综合福利院抚养。

小玲从小喜欢数学,初中时萌生了当一名数学老师的想法,并暗下决心为这个目标努力奋斗。从初中到高中,小玲在上课前把握时间自学;在自主安排的晚自习时间,前半段她先高效完成作业,后半段再找题目练习提升。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年8月,小玲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我的目标就是当一名数学老师,未来4年我会好好学习,也许还会考研。”对于未来,小玲充满了希望。

除了紧张激烈的高考考场,福利院的孩子还走上了竞技赛场。7月8日,在广东省第九届残疾人运动会上,来自江门市儿童福利院的儿童江雪晶(化名)夺得了铅球组和跳远组两枚金牌。

雪晶3岁时来到江门市儿童福利院,入院时她面色蜡黄、身材瘦小,被诊断为智力残疾。多年来,经过福利院工作人员的精心照料、悉心教导,雪晶的身体状况逐渐好转。

在一次活动中,福利院段老师发现雪晶力气比别的孩子大、跑得也比别的孩子快,是个不错的体育苗子。于是,江门市儿童福利院与雪晶高中在读的特殊教育学校沟通,针对她的情况共同制定个性化体育训练方案、开展专业训练。

“雪晶取得两枚金牌的好成绩,正是她努力超越自我的最好体现。”雪晶的获奖让江门市儿童福利院上下倍受鼓舞。福利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继续助力院内特殊儿童寻找努力方向,帮助他们实现更丰富的人生价值。”(完)

来源: 中国新闻网

亲爱的哥哥,远在他乡,可曾听到妹妹的深情呼唤

#中秋的一封家书#虽然我已从教师的岗位上退休两年整,但是三十八年前哥哥你送我去师范专科学校报到的那一天就像昨天一样,历历在目,不能忘怀。

我结婚生子后,爸爸和哥哥来看我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我考取了师范专科学校。在开学的前几天,妈妈和哥哥就开始帮我整理行李箱,他们不断地往我行李箱里塞各种东西,生怕我吃不好用不好。自己心里清楚,这是妈妈和哥哥心疼我,舍不得让我吃苦。

1984年9月4号早上,一家人早早地就起床了,妈妈煮好了一家人食用的丰盛的早餐。坐在餐桌上,我眼泪刷地地就留下来了。妈妈看到这个情景了,也禁不住抹泪。哥哥安慰我说:“妹妹,不要哭,你上学后,哥哥有时间会过去看你。”在一阵鞭炮声中,哥哥帮我提着笨重的行李箱送我第一次出远门了。

由于第一天报到新生特多,每个流程哥哥都是老老实实地排队,午饭都没吃,一直陪我办完入学手续。已是下午五点多钟了。

大学毕业后,哥哥带我去南岳拍艺术照

八十年代初,交通不是太方便,市区来往县里的班车不多,稍晚点就不能坐当天的车回去了。晚上哥哥和我买了两个馒头用开水下咽。农村人第一次吃馒头当正餐,根本吃不下。趁着夜色,哥哥陪我在校园里走了几圈,千叮咛万嘱咐,要我好好读书,不要牵挂家里,有什么困难及时写信告诉他,一切由哥做主,我傻得只会点头答应。到了睡觉时间,我劝哥哥去找市里的常宁借宿一晚,但是哥哥是个老实巴交的人。能咬牙坚持一下的事绝对不会麻烦别人。

哥哥没地方可去,只好来到学校体育室的走廊上,刚好有个老乡也在这里驻留,他们就相约一起坐着过夜,等天明一起同行。

第二天天不亮,哥哥和老乡就自己走路去零时汽车站坐车回常宁上班。看着哥哥如此这般为自己吃苦受累,想起哥哥孤单憔悴的远行背影,我在寝室放声大哭。室友都纷纷过来安慰我。我才慢慢平静下来。心里暗暗发誓,今后我一定要好好报答哥哥的恩情,哪怕自己吃苦受难也在所不惜。

小时候哥哥带我和表妹玩

现在哥哥临近退休,身体欠佳,大脑空白面积日渐增多,连走路都分不清方向,曾经是县里围棋,象棋和乒乓球高手的哥哥也垂垂老矣。小妹我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真希望替哥哥承担这份苦难。我虽然也时常接济哥嫂一家,但是与哥哥对我的大恩大德比起来,真是九牛一毛。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看着窗外皎洁的明月,我写下了这封家书既平凡又不平凡的中秋家书。愿这封家书能捎去我对你和亲人们的思念,能捎去我的问候和祝福。祝愿你和亲人们中秋佳节快乐!万事如意!阖家幸福安康!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