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前沿资讯

网络剪刀手中文版(短视频侵权频发,剪刀手搬运工该住手了)

导读网络剪刀手中文版文章列表:1、短视频侵权频发,剪刀手搬运工该住手了2、抖音遭优爱腾联合抵制!3分钟看完XX短视频要没了?3、提醒视频自媒体注意:剪刀手剪出的影视短视频将受打击4

网络剪刀手中文版文章列表:

网络剪刀手中文版(短视频侵权频发,剪刀手搬运工该住手了)

短视频侵权频发,剪刀手搬运工该住手了

新华社记者邰思聪、吴文诩

未经许可将他人电影、电视剧等作品“切条”成短视频使用或传播;擅自上传使用他人歌曲录制的短视频并传播……近年来,随着网络短视频爆发式增长,“剪刀手”“搬运工”未经许可,擅自搬运、剪辑、传播,短视频侵权行为频发。4月26日是世界知识产权日,有关部门将持续加大短视频侵权打击力度,斩断侵权“黑手”。

“拿来主义”盛行 短视频侵权案件数量逐年增多

日前,某视频App注册用户“80后挖剧君”将影视剧《奶奶再爱我一次》,通过其账号传播该影视剧片段122段,多数为10分钟以内的短视频。上述视频已包含该影视剧的主要剧情及内容,被该剧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专有使用权人告上法庭。法院判决,“80后挖剧君”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经济损失37000元。

上述案件中,将他人电影、电视剧作品剪辑成多段短视频使用且涵盖主要内容,是短视频制作与传播中常见的“切条”行为。如无免责事由,未经许可将长视频剪辑成短视频使用或传播,是一种典型的侵权行为。

据统计,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9.34亿。随着短视频行业用户和市场规模持续增长,短视频用户将影视剧、综艺节目、体育赛事等进行任意剪辑、切条、搬运等行为频发,引发了一系列侵权问题和纠纷。

《2020中国网络短视频版权监测报告》显示,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12426版权监测中心对原创短视频、国家版权局重点作品版权保护预警名单作品及重点影视综作品的片段进行监测,累计监测到3009.52万条疑似侵权短视频,涉及点击量高达2.72万亿次。

同时,涉短视频著作权案件收案数量逐年增加、增幅明显。北京互联网法院副院长姜颖介绍,北京互联网法院2019年至2021年共受理涉短视频著作权纠纷案件分别为540件、729件、1284件。

矛盾冲突不断涌现 短视频侵权为何频发

2021年12月,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发布《网络短视频内容审核标准细则(2021)》。其中规定,短视频节目不得未经授权自行剪切、改编电影、电视剧、网络影视剧等各类视听节目及片段。

“短视频短小精悍、内容多元,创作门槛低、传播速度快,短视频行业成为我国数字版权及网络文创产业新的增长点。”姜颖表示,但短视频行业迅速发展也引发了新的矛盾和冲突。

据介绍,在北京互联网法院近年来审理的短视频侵权案件中,被诉侵权行为仍以复制型侵权为主,共2633件,包括切条长视频、搬运短视频、添加背景音乐等。同时,新类型创作和传播行为引发的诉讼也不断涌现,如剪辑长视频画面配以文字内容制作解说类短视频,模仿他人短视频拍摄主题、内容及方式制作相似短视频等。

直接侵权主体分散且隐蔽,权利人倾向于起诉短视频平台。姜颖表示,短视频传播速度快、范围广,且易被反复搬运,导致短视频侵权主体过于分散和隐蔽,权利人难以确定直接侵权人。同时,短视频的传播和侵权行为多发生于短视频平台,对于短视频平台内的侵权行为,权利人更倾向于将短视频平台作为起诉对象,主张短视频平台对侵权内容承担连带责任。

短视频创作者著作权意识不足。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律师韩冬平表示,部分短视频制作者的著作权意识不强,利用他人已有作品制作短视频时,往往不会事先征得著作权人的许可,从而导致切条、搬运等侵权行为频发。

遏制侵权行为 用好监管利剑

受访专家表示,短视频的侵权行为,不仅侵害了原创作者的合法权益,还破坏了观众对于剧集内容的观赏感与期待感,极大影响用户体验。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提出,构建响应及时、保护合理的新兴领域和特定领域知识产权规则体系。建立健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知识产权保护规则。探索完善互联网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北京京坤律师事务所律师李小乐指出,著作权法规定了12种“合理使用”情形,包括为了介绍评论某一作品而适当引用,但不少影视搬运号经常以“合理使用”为名,行牟利之实。这需要短视频平台进一步加强监管,及时下架侵权视频,保护好创作者的知识产权。

“对于持续、反复侵权的用户,平台应采取限权、封号等措施,有效避免重复侵权行为的发生。”韩冬平表示。

武汉大学法学院讲师李国庆说,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短视频制作者的知识产权保护宣介,提高创作者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当自己的短视频作品被他人复制或改编侵权时,创作者可通知平台要求其停止提供播放侵权作品。若平台不制止此类行为,应负连带责任。

栏目主编:秦红 文字编辑:卢晓川 题图来源:图虫 图片编辑:曹立媛

来源:作者:新华社

抖音遭优爱腾联合抵制!3分钟看完XX短视频要没了?

你在短视频平台刷过剧或者看过电影解说吗?

在抖音等短视频平台,我们以“电影”“追剧”类似的关键词搜索,搜到的账户有几百上千个,单个账号粉丝最多的有5600多万。

这些账号的营销模式很成熟,基本都是通过对影视剧片段进行剪辑,配以解说,将一部两小时的电影精简为一个或是几个短视频片段。

除了短视频平台,B站也有很多类似的剪辑解说。

不过,以后“X分钟看完XXX”,可能不复存在了。

4月9日,优爱腾(优酷爱奇艺腾讯)和各大影视公司发布联合声明,表示对目前网络上出现的影视作品内容未经授权进行剪辑、切条、搬运、传播等行为进行维权。

声明有点儿长,字儿有点小,重点看落款!

我数了数,联合声明的发布方一共有73家单位!其中包括优爱腾、芒果、咪咕5大视频网站,15家影视行业协会,还有55家影视综制作和发行的传媒公司。

好家伙,这足够顶起影视界的半边天了!

声明一出,不少网友炸了锅。

不少人质疑各大视频网站搞垄断,吃相太难看了。

也有人觉得,这份联合声明是自杀式维权,很多人都是看了剪刀手(剪辑视频的人)的安利才去看全片的,还避免了烂片雷坑。

不过,也有网友表示对“三分钟看电影”这种“快餐式”的影视很抵触。

自媒体时代,影视解说这种形式是否侵犯著作权的争议一直都在。

早在2017年,视频解说博主谷阿莫就曾因“X分钟看完XXX”走红。后来,因没有获得授权重制影片,谷阿莫被迪士尼、kktv等5家公司联合告上法庭。

有律师表示,目前短视频平台上的侵权行为,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第一种,未经他人许可,擅自转载他人短视频,也就是通常所说的 “搬运”。

第二种,未经他人许可,将影视作品等进行二次加工,形成短视频。也就是声明中所说的 “剪辑、切条”等行为,也称为 “二创”视频。

第三种,未经他人许可,将其他类型的作品改编成短视频,比如将别人的小说,改编成短剧。

第四种,未经他人许可,在短视频中使用他人的音乐、歌曲等。

本次联合声明,主要针对的是前两种侵权行为。

抛开法律法规,在忙忙碌碌的时代,“X分钟看完XXX”确实能让我们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获得剧情内容,当办公室的小伙伴谈论起某部影视剧时,我们也不至于因为完全没看过而插不上话。但是,我们被灌输的很可能是解说者对于影视的看法,跟看原片相比缺少的自己理解。

提醒视频自媒体注意:剪刀手剪出的影视短视频将受打击

只靠采来的鲜花插瓶的美,永远不会长久的!

视频自媒体以传播迅速、点击量大而一炮走红,这种传播形式直观、具有强冲击力,可以说是网络传播独具特色的一道风景。

最近看了一则新闻,有必要给做自媒体"剪刀手"的朋友提个醒:4月9日,相关机构联合发布《关于保护影视版权的联合声明》,4月25日,中宣部版权局局长于慈珂在国新办发布上明确,继续加大对短视频领域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这给做"剪刀手"的朋友提了个醒,不要踩红线,否则有可能惹上官司。

我曾有过想与一位在自媒体平台上做得不错的朋友想开展合作,当时我想着做做文字方面的编辑,借助于其所做的平台发出来,这样产生互利互盈,然这位朋友却对我说:"我们所做的主要是剪辑,你先剪几个影视交给我,然后我再找专业的人员给你指导,你看可以吗?"

我回答:"可以试试!"

其实这话只是一个顺水推舟的塘塞,做视频的剪辑,还真的会一些,只是觉得好玩,并没有想剪下来发到网上哗众取宠的意思,他错将我当成了"剪刀手",误解了我的本意,或者只是不需要什么多余的文字,或者对文字这种自媒体根本是不屑一顾,我回头就没再联系,开始学习琢磨自媒体的制作方法。

现在看,我理解得并没有错,自己做的少,靠剪别人的东西生存,确实没有多大生存空间,要做就做自己的家国情怀,要做就做自己想做的,不然剪来剪去,最后剪得面目全非,陈词滥调,让人看了心里难受,还有什么意思呢?

所以剪也好,抄也罢,一定不要对其有所依赖,我们做好自己的自媒体永远相信一个道理:只靠采来鲜花插瓶的美,永远不会长久的!

追剧短视频背后的侵权新动向 侵权者又被他人抄袭

来源:北京青年报

影视剧侵权目标发生转向 侵权者又被他人抄袭 “解封违规账号”广告热传 追剧短视频背后的侵权新动向

当国内反盗版侵权的声音高涨时,短视频平台影视剪辑MCN把注意力投向了泰剧、韩剧和美剧。

当侵权者还不明白《网络短视频内容审核标准细则》是否会对他们产生影响的时候,他们发现自己又被晚生后辈们“抄袭”了。

当抄袭者面临被关进短视频平台“小黑屋”的风险时,有人便开始打起 “平台评级封号解封”的广告。

当公开报道过去三个月里某短视频平台共下架影视侵权视频数百万条、封禁影视侵权账号上万个时,追剧者每天仍然能够通过这家平台的推荐频道看到众多版权来路不明的影视剧剪辑短视频。

追剧短视频背后的侵权有了新的动向。

99元入门“剪刀手”

回忆起刚入行的时候,短视频影视剪辑从业者江女士(化名)用“整天像打了鸡血一样”来形容。2020年年初,因疫情暴发转为线上办公,江女士闲暇时间增加了。她在网上结识了一位自称“收徒做剪辑”的网友,交了99元,懵懵懂懂地踏入了短视频影视剪辑行业。

影视剪辑,包括影视片段组接、混剪及影视解说,其中“几分钟带你追剧”是最常见的形式。这种形式就是将一部影视作品拆分或分集发布,向观众介绍该作品最核心的剧情。

江女士介绍,跟着师傅学“手艺”的多是90后。出于兴趣,江女士开了两个抖音号,做起了国产剧和泰剧剪辑,分集更新内容上传。搭着短视频发展的红利,她的国产剧账号在半年左右就拥有了3万粉丝,泰剧账号的粉丝涨到了27万。

短视频剪辑“变现产业链”

根据江女士的介绍,目前,该行业已经发展出了一条完整的“变现产业链”。

一类变现方式仅依赖于个人经营的账号,播放量变现是最简单的方式。一家专门从事短视频影视剪辑MCN(Multi-Channel Network,即多频道网络)机构的工作人员表示,将作品上传到各类短视频平台,“有播放量就有收益”。当账号积累起一定的粉丝量后,变现渠道更加多元,可以额外接广告、直播带货、做长视频平台的宣发任务、抖音星图任务等等。

据MCN业内人士介绍,拥有几百万粉丝级别的账号接一条广告的市场报价为几万一条,电影宣传推广报价3000元到8000元不等。此外,售卖账号也是一条变现途径,江女士曾以1000多元的价格出售了自己有3万名粉丝的账号。

另一大主要变现方式为收徒或教学运营,这是一项稳定且不断扩张的买卖,市场价也在不断上涨。北京青年报记者以求学者身份询问了几家“剪辑交流学习”的账号,教学价格均浮动在900元至1099元不等。

避开版权有“最好方法”

影视剪辑的池水不断扩大,版权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在询问了几位影视剪辑博主及MCN后,北青报记者发现,多数人对此并不重视。事实上,侵权一直是群体默会,行业内已经生成了一套规避侵权的技巧,过度担心因版权问题被起诉是“想太多了”。

北青报记者试图以学员的身份向MCN表达对版权的担忧,一家MCN机构承诺,已经播出的电视剧、综艺都可以放心做,机构会提供影视资源及获取渠道。此外,对方声称,“避开版权最好的方法是做国外的,韩剧、美剧、泰剧没有版权问题”。

事实上,海外影视作品并非没有版权问题。长久以来,国家广电总局和文化部也在持续对海外影视资源进行管理。

2021年6月,江女士发布在平台上的35条泰剧《天生一对》全部因涉及版权问题下架,“说泰剧没有版权问题,是因为泰国人不可能找你,但如果国内某长视频平台要引进这部剧,版权问题就又存在了”。

目前,短视频平台内的影视剪辑,几乎都转向了影视解说,“原本纯粹把电视剧剪辑后加上音乐、封面和简介,解说要加自己的声音和文案进去”,这是一种规避版权问题,以及抄袭、原创度低问题的策略。

当然,也有短视频影视剪辑MCN做的是合法行当——接任务做宣发。

对“侵权者”的二次侵权

江女士发现,影视解说的难度远远大于剪辑,形成自己的思路很困难。随着影视解说的发展,一批为节省精力、“投机取巧”的衍生行业应运而生,抄袭、搬运不衰反兴,甚至出现了批量提取文案的软件,把他人的解说文字提取出来做一些改正、错位,就是自己的文案了。

更为严重的是,行业内还出现了全盘搬运他人成果的产业,市面上流传着大量搬运、抄袭他人现成视频的课程,造成了对“侵权者”的二次侵权。

在某影视解说交流群中,北青报记者在群主分享的免费资料中发现了五六份“搬运技术解说”“批量快速搬运”教程。打开部分教程,北青报记者联系到了两位做剪辑搬运的师徒进行咨询。师傅表示,自己亲自剪辑解说每天花费3个小时太浪费时间,电脑搬运一个作品只需要3分钟。对于搬运的原作者会不会起诉的问题,对方很肯定地表示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因为他自己剪辑的作品也是抄袭的,大家都没版权”。

在影视搬运的一段教程里,一位教学者直言:“比自己找素材、看电视节省不止一点点,更容易上热门。”再加上有了账号解封的庇护,搬运他人作品成为一件违规成本更低的事情。

“封号解封”成新生意

在一些影视搬运从业者的朋友圈里,每天会出现大量的招生宣传。北青报记者发现,他们在做另外一笔生意——“平台评级封号解封”“批量搬运,包括解评级搬运、原创度低、作品违规”被打包在同一套一对一教学之中。

在某短视频平台上,如果被系统检测到经常发布广告或搬运视频多,账号会被评级处理,处罚是后续将减少作品推荐,甚至会被封号关进“小黑屋”,用户被判评级及封号的申诉机会只有一次。

据他们在朋友圈所晒出的图片显示,大量被评级“原创度低”的账号恢复了正常,不管受到了平台的何种处罚,不管此前是否用完了申诉的机会,在他们的“帮助”下都可以顺利解决。

二次创作与侵权边界在哪儿

从事短视频影视剪辑将近两年,江女士发现,最初加入的一批人很多都退出或转型了。流量池被不断瓜分,做了这么久,“一共也就赚了几千块”。与那些“月入几万”的宣传相比,江女士看到更多的,是底部年轻人的迷茫。

一批人退出了,源源不断的新人又继续涌入此行业,试探着平台与规则的边界,探索新的规避措施,寻找逐利空间。

哪怕不想投机取巧,真正用心做的人也会因无法摸透二次创作与侵权的边界而感到为难。拥有百万粉丝的博主“剪刀手轩辕”曾提出,希望版权方与平台之间都可以达成共识,明确什么样的内容、超过多少时长的剪辑算侵权,允许何种程度的二剪二创,区分用心制作的二创视频和切条搬运。

北青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影视剪辑者并不明白,他们的作品被下架到底是因为侵犯了影视剧原创IP的权益,还是因为侵犯或者抄袭了其他已经侵权的影视剧短视频剪辑作品。

律师说法

建议压实短视频平台主体责任

擅长知识产权案件代理的律师王军告诉北青报记者,如果短视频平台与剧方及影视出品方不存在影视宣传推介互动的关系,未经片方许可自行剪辑上传影视剧短视频,这是一种侵犯权利人著作权的行为。

2021年12月16日,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发布《网络短视频内容审核标准细则》(2021),其中第93条规定,短视频平台不得出现未经授权自行剪切、改编电影、电视剧、网络影视剧等各类视听节目及片段。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视剧协会副会长刘家成于今年提交了《关于加大短视频侵权惩治力度和创新授权机制的提案》。提案中强调,“法律规定的‘避风港原则’成为短视频平台逃避责任的借口”;“短视频平台碎片化、快餐化的内容呈现方式严重破坏了文艺创作的深刻内涵和精神价值”。

在刘家成看来,侵权行为难以根治的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很多短视频创作者的版权保护意识不够;二是短视频平台受经济利益驱使,默许甚至纵容侵权行为,主体责任缺失,针对侵权行为的监管措施和技术手段严重不到位;三是针对短视频的侵权行为,行政、司法救济相对滞后。”

对此,他提出了三点建议:一、压实短视频平台保护知识产权的主体责任;二、加大对短视频平台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三、在“先授权后使用”的基本原则下,建立短视频二创授权机制。

记者手记

平台如何在流量增长与知识产权保护间找到答案

据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去年6月发布的《2021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络视听用户规模达9.44亿,短视频用户达8.73亿。作为不断追逐用户增长的短视频平台,一个底层逻辑就是,扶持用户喜欢的内容,让同类型内容源源不断生长,继而拉出一条漂亮的用户增长曲线。

内容热度不仅影响着平台的扶持策略,也决定了创作者选择在哪个赛道投入生产、积累粉丝,最终实现变现。

2020年至今,伴随线上娱乐需求的增长,一条围绕影视内容的短视频侵权产业链正在形成。在链条的一端,塔尖上的创作者完成了财富的原始积累;另一端,短视频平台跑出了上扬的增长曲线。

最近一年,随着版权方的维权增多,不断有侵权短视频账号被要求内容下架甚至封号,但在短视频平台上,侵权的影视内容如同野草焚烧不尽。也许这条灰色产业链背后的增长曲线,可以给人启发:追逐流量的平台,如何在流量增长与知识产权保护之间,找到答案。

文/北青暗访组 统筹/满羿

连上7个热搜,人教版课本引众怒:为什么问题几年后才发现?

今天(5月26日),“人教版数学教材”引爆了网络,一连上了7个热搜。

无数网友和家长怒不可遏,纷纷发出“颠覆认知”、“救救孩子”的呐喊。

人教版数学教材出了什么问题?是网友小题大做吗?

1

5月26日,一个细心的网友发现,新版人教版数学教材的插图画风极其“阴间”,画中每个孩子的长相都说不出的诡异。

首先,眼距非常宽,眉眼的距离也非常宽,而且嘴歪眼斜,一丁点的眉毛耷拉着。

每个人都神态怪异,毫无美感,给人一种强烈的不适感。

如果说只是画风的问题,还情有可原,毕竟每个人的审美标准不同,但当网友仔细翻看课本后,才发现,里面的内容才令人大跌眼镜。

比如,一个戴着红领巾的小学生,眼神缥缈地看着 “镜头”,吐着舌头摆出了经典剪刀手。

另一个男孩直接玩起了“下衣失踪”,把隐私部位暴露无遗。

而一个女孩则身穿黑丝,cos兔女郎形象,眼神迷离。

好不容易穿着正常了,脚腕上却赫然多出一大片文身。

更令人气愤的是,画中竟然出现了国旗倒挂!

● 图中的五角星是倒着的

要说人物五官是无意为之,那这些细节可真是让人一整个大无语。

更令人无语的是,这版教材于2013年通过审定,已经使用了好几年,如果不是此次网友发现,还会继续荼毒多少祖国的花朵呢?

少年强则国强,孩子是未来的希望,家国的栋梁。可教材中的人物配图不仅没有体现出孩子的精气神,还刻意丑化当代少年的形象。

试问,哪个小学生日常生活中会这样打扮去上学,摆出这些迷惑姿势?这种插画出现在教材上,究竟意欲何为?

2

争议之下,改版教材的封面设计及版式设计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令人诧异的是,负责版式设计和插图的“北京吴勇设计工作室”的主要负责人吴勇,是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美院)的著名设计师。

这连带着清华美院也上了热搜。

因为前不久,清华美院才因为毕业服装展被炮轰。

所有上台的模特妆容诡异,一律拉长了眼型,刻意塑造出眯眯眼的形象,遭到了网友的狠批,认为他们是在迎合西方的审美,丑化国人的形象,传递出负面价值。

而这次,来自清华美院的诡异画风再次卷土重来,不同的是,这次的目标,是心无杂念的孩子。

孩子生来就是一张白纸,父母老师是笔墨,画什么就是什么。

当孩子每天上课的课本大打擦边球时,我们还能坐视不理吗?

正当网友愤慨声讨之时,知名插画师“乌合麒麟”发文表示:

插图纯粹就是钱少,找的画手画得烂而已,和什么审美啥的没什么大关系,没那么多上升讨论的必要。

的确,审美因人而异,各花入各眼。

但在孩子还没有主观分辨意识的前提下,教材就是他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

学生正处在建立审美的关键时期,教材中的插图,无疑是在潜移默化地在塑造孩子们的审美观和价值观,理应慎之又慎。

可人教版小学生教材里的插图,频频出现的擦边画风以及星条旗服饰,到底是在传递什么样的观念和审美?

再来看看某出版社出版的幼儿园绘本读物。

明明是给幼儿科普“汗的味道”,却需要两个神情猥琐的男性舔姐姐的胳膊来感受,还边舔边说“姐姐,你好漂亮”。

如此粗俗不堪的画风,真的仅是美丑之争吗?这样的读物,是如何通过层层审核的呢?

对比下同阶段的语文课本,高下立见。

扯开被“教育”包裹着的层层遮羞布,里面充满着负面的引导。

试问,如果课堂上的教材都不能严格把关,还谈何审美,谈何教育?

更令人胆寒的是,这些“毒”知识早已通过各种形式,渗透进了孩子的世界里。

3

在流量当道的当代社会,似乎“标新立异”才能引得关注。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那些本该陪着孩子健康成长的课本、绘本、动画片早已变了模样。

前段时间,央视新闻播了一条有关“毒动画”的报道。矛头直指现在网络上的一些二次创作动画,它们打着“教育、早教”的标签,内容却充满了血腥暴力的场景。

比如《冰雪奇缘》里的艾莎公主接受各种开颅、开喉咙手术:

米老鼠发生车祸,血溅一地。

各种以儿童为主题的绑架、虐待。

类似这种“儿童邪典”层出不穷,乱象横生的教育市场中,到底谁是幕后推手?

其实,自2013年起,Youtube网站里开始流行这种低俗血腥的动画片。

这种震碎三观的动画片往往会被打上育儿类的标签,推荐到儿童频道给孩子看。

没多久后,这些毒动画开始流向国内各大频道,占据儿童动画片榜单。

对于这些乱象,一个曾经从事过视频制作的博主说出了内幕:

他最初做儿童视频,只是让女儿对着镜头唱儿歌,跳舞,但播放量一般。

于是他得出结论:“竞争太激烈,得想一些别人没做过的,就想到了这个,流量挺高的。”

在流量和金钱的诱惑下,他开始制作“毒动画”。

● 曾引发争议的丹麦软色情动画片

流量就是金钱,孩子的好奇心能够带来流量,至于到底给孩子带来什么不好的影响,完全不在他们的考虑范畴之内。

从毒动画到毒课本,这种歪风邪气的灌输,给孩子带来的影响太恶劣了。

不管是书本中还是动画里,所展现的“软色情”,会让孩子的大脑很容易产生依赖效应,提前唤醒孩子的两性意识,并会因为好奇心驱使,尝试着去模仿并追随。

而暴力情节会让幼儿产生攻击性的思想和行为,因为他们真的很难区分现实和幻想。

4

回到这次人教版数学教材的插图上,又何尝不是对儿童的毒害?

孩子是民族的希望,可当他们汲取知识的课本已经被毒文化渗透,孩子的未来又在哪儿呢?

而这,也是今天众多网友为之愤怒的原因。

在快节奏的网络时代里,很多人变得淡漠,认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但如果我们只是看见、路过,而不去说破、呼喊,不去深挖问题的根源,横亘在所有人头上的、漫无边际的乌云,就永远无法消散。

创作无国界,艺术无边界,但凡事都要有底线。更何况,对象还是孩子。

值得庆幸的是,这次的呼声被听见了。

由于网友反映激烈,教育部第一时间做出回应,将会介入调查。

而人民教育出版社也发布说明称,已着手重新绘制数学教材的封面和部分插图,将改进画法画风,提高艺术水平。

及时的回应,算是给了公众一个交代。

在教育不断改革的今天,我们需要清朗的教育环境,需要给孩子一个健康阳光的童年。

别让孩子们,在黑暗中成长。文CHU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