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软件问答

最新16个超大特大城市榜单出炉(我国各省市大城市分布:哪个省大城市最多?)

导读最新16个超大特大城市榜单出炉文章列表:1、我国各省市大城市分布:哪个省大城市最多?2、湖北四城入围百大城市榜单,武汉超大,襄阳、宜昌、十堰二型大城3、成都位列第九,宁波领先长

最新16个超大特大城市榜单出炉文章列表:

最新16个超大特大城市榜单出炉(我国各省市大城市分布:哪个省大城市最多?)

我国各省市大城市分布:哪个省大城市最多?

根据相关部门最新发布的数据,我国目前共有100万人口以上大城市105个,其中人口超过1000万的超大城市7个(其中北京、上海、重庆、天津4个直辖市均是超大城市),人口在500万以上但低于1000万的城市有14个,人口在300万到500万之间的城市也是14个,剩下70个城市为人口100万到300万之间的城市。

那么,除了北京、上海、重庆、天津4个直辖市外,我国其他省份大城市分布情况如何?哪个省份的大城市数量最多?

一、第一档

江苏、山东、广东3省是我国大城市分布最多的省份,其中江苏省内分布有11个大城市,是我国拥有大城市最多的省份。整体来看,江苏大城市人口分布相对较为平均,没有超大城市,只有1个特大城市南京,有3个I型大城市苏州、无锡和常州,另外有7个II型大城市,并且有中国最大的县级市昆山市。

其次是山东省与广东省,各有10个大城市。山东拥有2个特大城市青岛与济南,但是没有I型大城市,有8个II型大城市。广东拥有2个超大城市深圳、广州,另有2个特大城市东莞、佛山,没有I型大城市,有6个II型大城市,相比江苏分布较为两极化,人口集中在珠三角特别是深圳、广州、东莞、佛山4个城市。

二、第二档

浙江与河北各拥有7个大城市,仅次于江苏、广东、山东3省。其中浙江拥有1个特大城市杭州、1个I型大城市宁波,还有5个II型大城市,其中更有两个县级市成长为大城市,即义乌与慈溪。河北则拥有一个I型大城市石家庄,以及6个II型大城市。

三、第三档

辽宁、福建、四川3省各有5个大城市,其中四川拥有唯一个除直辖市与一线城市以外的超大城市成都,是典型的一城独大型省份;辽宁则拥有沈阳与大连两个特大城市;福建拥有厦门与福州两个I型大城市,同时也拥有一个县级大城市晋江。

中部3省河南、湖北、河南均拥有4个大城市。这3省基本都是省会城市独大型,其中湖北武汉城区人口达到995万,即将成为第8个超大城市,另外两个副中心城市襄阳、宜昌都是II型大城市,汽车城十堰也意外晋级为大城市;河南拥有1个特大城市郑州,另外3个II型大城市开封、洛阳与新乡;湖南和河南基本一致,拥有1个特大城市长沙,另有株洲、岳阳、衡阳3个II型大城市。

四、第四档

山西、内蒙、黑龙江、安徽、江西、广西均拥有3个大城市。其中黑龙江拥有1个特大城市哈尔滨,安徽、山西、江西、广西均只拥有1个I型大城市,均有各自的省会城市。

吉林、贵州、陕西各有2个大城市。其中陕西拥有1个特大城市西安,贵州与吉林均有1个I型大城市,分别是贵阳与长春。这3个省份分布都较为一致,除了省会城市最大外,另外均拥有1个副中心人口超过100万,分别是吉林、遵义与咸阳。

五、第五档

海南、云南、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均只有一个大城市,而且都是各自的省会城市。其中云南昆明是特大城市;新疆乌鲁木齐为I型大城市,其他城市包括兰州均只是II型大城市。

西藏是唯一一个暂时没有大城市的省级行政区,西藏最大城市拉萨目前总人口约为87万,城区人口则会更少一些,未来如果发展顺利,也可能迈入大城市行列。

综合来看,大城市分布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我国经济总量排名前4的广东、山东、江苏、浙江恰恰就是4个大城市最多的省份,包括福建、四川等经济总量靠前的省份,大城市数量也相对较多。一些经济相对发达省份,如江苏、浙江、福建,甚至出现了县级城市成长为大城市的现象。比较而言,河南作为人口大省,可能受城市化程度影响,大城市数量比预想的要少。

湖北四城入围百大城市榜单,武汉超大,襄阳、宜昌、十堰二型大城

2020年全国百大城市榜单显示,湖北省共有4座城市入围。分别是第8位武汉市,第63位襄阳市,第81位宜昌市,第90位十堰市。这是根据城区常住人口规模划分的等级,武汉为特大城市,总人口1244.77万人,城区人口992.3万人;襄阳(526.1万人/146.37万人)、宜昌(376.24万人/122.27万人)、十堰(320.9万人/108.42万人)为二型大城市。从湖北四城的基本情况来看,武汉一家独大十分突出,襄阳、宜昌、十堰三个二线大城市在城镇化率和城区人口规模上并无亮点。

百大城市排行榜

武汉为特大城市,人口规模全国第八

武汉为湖北省会,总人口1244.77万人,城区人口992.3万人;武汉突出的优势就是交通发达,人口规模大人口红利依旧存在,所以武汉这么多年来的发展势头十分迅猛。武汉都市圈战略的提出,武汉周边向武汉市输入了大量人口,包括大量劳动力,这就是武汉的强大发展动力。武汉一家独大是由各方面资源综合起来打造的,这也是历史的必然。

武汉市

襄阳、宜昌、十堰具有产业兴城的共性,但城区人口规模并不大

襄阳具有较完备的汽车产业链,宜昌是世界水电之都,十堰是湖北汽车工业始发之城,这三个城市具有较强的工业基础,因此留下了很多人口在城区,这就是产业兴城,城市规模自然就大了。同样的城市还有广西柳州(汽车产业)、赣州市(南康家具产业)等,这类城市就是具有大规模特色产业,这是聚集人口的重要要素。

襄阳市

但是,襄阳、宜昌、十堰城区人口规模并不大,这是因为湖北一主两翼发展战略决定的。湖北东部有武汉城市圈战略,武汉超强虹吸造就特大城市,周边八城无大城市。湖北西部的三个大城市都有大规模特色产业,因此发展为大城市顺理成章。与国内其他二线大城市相比,襄阳、宜昌、十堰的城区人口占比不高,这意味着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小编结语

随着人口增长率连年下降,部分小城市发展动力逐渐减小。人口向大城市集中迁移的趋势越来越强,类似武汉这样的大城市越来越大,而哪些小城市的人口越来越少,襄阳、宜昌、十堰等一般二型大城市可能渐渐处于平稳的发展态势。资源决定了人口流向和集中规模,从武汉一家独大就表现的淋漓尽致。

(欢迎大家评论留言,喜欢的朋友们可以点个关注,谢谢)

成都位列第九,宁波领先长沙!2022中国15强城市排行榜

现如今,我们即将挥别2022,这一年的城市格局如何呢?早在今年中旬,华顿经济研究院公布的百强城市榜单,就给了我们答案。这已经是该机构第8年公布数据了,据此,2022中国15强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南京、苏州、武汉、成都、天津等等。需要注意的是,济南与长沙纷纷上榜,但两个城市的分数都在64分以下,宁波为64.47分,自此,宁波领先长沙、济南!与上次排名相比,武汉市已经赶超了成都,成都只在第九位。

不过,这份榜单是综合性得分,具有一定客观性。对此,我们依旧十分看好成都市!原因有很多,接下来我们一一阐述。一座城市的基础数据,那必然是人口规模,成都市城区人口已经突破千万,是我国名副其实的超大城市。不过,拥有强大的人口规模只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基本动力,而成都市吸纳如此之多的人口,也有其独到之处,早在2020年,有一份数据就显示成都新企业的数量为最多的那一个。因此,可以得出成都市对于青年人的吸引力还是很高的!

当然,从城市幸福感、软实力建设方面,成都市也有其优势所在。比如成都市的交通十分便捷,而且成都相当注重交通建设,你或许想象不到,成都市的地铁是2010年才刚刚拥有。在人们的印象里,发达城市或者是一线城市等等,地铁实力才是比较强劲的.但万万想不到,成都地铁的总里程已经丝毫不逊色北上广深。成都市的交通格局,也让其拥有了发展的核心动力,从区域中心城市一步步成为了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来看,成都市的发展在西部地区较为突出!

2022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发布,杭州第五,武汉前十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地发展,城市的建设越来越好,每年都发生很大的变化,城市也越来越现代化。

城市生活更便捷,越来越多的城市得到更多人的认可,更多的城市受到了人们的喜爱!

由华顿经济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榜单出炉!

北京、上海超一线城市独居一档

深圳、广州、杭州、南京、苏州和武汉居第二档。

杭州市力压南京、苏州和武汉排第五位,为中国第五城,杭州近年的表现有目共睹,发展速度越来越快。

杭州都市圈核心城市,是浙江省经济、文化、科教中心,长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杭州在国际上的知名度越来越强,今年的亚洲运动会将在杭州举行,将进一步提升杭州的国际地位。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杭州与成都是我国仅有的两座轨道交通里程能突破500公里的城市,杭州有实力成为第五城。

榜单中武汉排在成都前面,和杭州,苏州,南京都是一线城市,另外比较意外的是重庆排在准一线城市,排名低于预期!

武汉是中国副省级城市,武汉也是国家中心城市,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级城市及超大城市。

是中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中部地区武汉的综合实力应该是最强的。

中部六省的长沙市和合肥市排名前二十名,而南昌市、太原市排不进前二十,西安刚好排在第二十位,合肥的排名有些低了。

对于这个榜单,你怎么看呢?

28个县级市跻身大中城市,这四个县为何成大城市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县级市经济也在不断壮大,吸引了大量人口流入,一些县级市的城区人口规模甚至超过了很多地级市。

近日,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制的《2020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公布了各城市(包括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普通地级市和县级市)的城区人口数据。

第一财经梳理各县级市的数据发现,共有28个县级市城区人口超过50万,其中4个县级市城区人口超过了100万,属于Ⅱ型大城市,另外24个县级市属于城区常住人口50万以上100万以下的中等城市。

4个县级市入列大城市名单

2014年11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显示,以城区常住人口为统计口径,将城市划分为五类七档。城区常住人口50万以下的城市为小城市;50万以上100万以下的城市为中等城市;100万以上500万以下的城市为大城市,其中300万以上500万以下的城市为Ⅰ型大城市,100万以上300万以下的城市为Ⅱ型大城市;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城市为特大城市;1000万以上的城市为超大城市。

数据显示,有4个县级市的城区人口超过100万,跻身大城市行列,全部位于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分别是江苏的昆山,浙江的义乌和慈溪,福建的晋江。

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对第一财经分析,这些县级市城区人口规模大,主要是因为这些地方有雄厚的产业集群,具有十分突出的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就业岗位很多,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口流入。

其中,2020年昆山常住人口总量209.2万,城区人口141.4万,规模均位居全国县域第一。昆山市素有“中国最强县”之称,GDP连续18年居县域第一。2021年,昆山实现GDP4748.06亿元,若将昆山与地级以上市比较,其GDP超越了贵阳等省会城市,大约居城市榜第57位。2021年昆山规上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万亿元;年末拥有1个千亿级IT(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产业集群和12个百亿级产业集群。

丁长发说,昆山通过发挥毗邻上海的优势,承接了上海的溢出效应,吸引了大量的资金、技术、人才要素,外向型经济发展十分突出。近年来,上海强大的科教资源和现代服务业助推昆山产业转型升级。

义乌的城区人口达到118.4万人,居县级市第二位。义乌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近年来电商发展十分突出,集聚了大量的从业人员。从2010年到2020年,义乌人口增长高达65.54万人,增量在全国各大县域中领跑。义乌的城区人口比所在地级市金华还多38.5万,在全国也仅此一例。

位于钱塘江南岸的慈溪,近期因当地生产的取暖器走红,来自欧洲的订单大涨。慈溪城区人口达106.2万人,居县级市第三位。慈溪市是我国取暖器生产基地之一,2021年慈溪生产家用电热取暖器具1064.04万台,增长37.8%。据央视报道称,往年,慈溪市出口的取暖器生产旺季在9月中旬左右就结束了。今年,不少进口商纷纷临时追加订单,带来了一轮“补单潮”。

福建经济第一县晋江有“中国鞋都”之称,当地涌现了安踏、361°、特步等一系列运动品牌,拥有1个超两千亿(鞋服)、1个超千亿(纺织)、2个超五百亿(建材、食品)产业集群。丁长发说,晋江的鞋服、纺织、建材、食品产业十分突出,这些产业吸收的外来就业人口很多。

至2021年年末,晋江全市常住人口206.9万人,年末户籍人口数为123.25万人,现有净流入人口达83.4万人。

24个县级市确定为中等城市

数据显示,有24个县级市属于城区常住人口50万以上100万以下的中等城市。从城区人口前十名城市来看,浙江5个,江苏3个,福建和山东各1个。整体上看,县级市城区人口十强主要分布在长三角地区。

浙江温州的瑞安市城区人口达97.9万人,距离大城市的门槛一步之遥。2021年,瑞安市四大主导产业(汽摩配、机械电子、高分子合成材料及其制品、时尚轻工)产值963.24亿元。浙江温州下辖的乐清市,江苏无锡下辖的江阴市和江苏苏州下辖的常熟市城区人口均处于80万梯队,分列县级市城区人口榜第6到8位。浙江宁波下辖的余姚市和山东枣庄下辖的滕州市城区人口处于70万梯队,分列第9、10位。

在城区人口超50万的28个县级市中,有21个位于东部沿海地区,其中浙江最多,达到9个,从省内分布来看,金华、宁波、温州各有2个,台州、绍兴、嘉兴各有1个。江苏有6个县级市入列,其中“最牛地级市”苏州下属的3个县级市入列,无锡有2个,徐州有1个。山东有4个县级市入列,其中潍坊有2个,枣庄和青岛各1个。此外,福建和河北各有1个县级市入列。

中西部和东北共有7个县级市城区人口超过50万,其中四川有2个,河南、贵州、云南、新疆、吉林各有1个。值得注意的是,这7个城市中,有5个城市为所在自治州的首府,分别是伊宁市、延吉市、兴义市、西昌市、大理市。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牛凤瑞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这些县级市是周边几个县甚至十几个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等中心,集聚资源和辐射的能力,因此这些县级市的城区也成为人口流入的重点地区。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