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前沿资讯

完美国际草药分布图(315调查|老人4年花掉150多万:养生馆老板娘自揭坑老骗局)

导读完美国际草药分布图文章列表:1、315调查|老人4年花掉150多万:养生馆老板娘自揭坑老骗局2、赵一弘:碧生源十八年初心不变 反哺社会是使命3、世园会迎6.4万游人 冬奥滑雪场花岗岩

完美国际草药分布图文章列表:

完美国际草药分布图(315调查|老人4年花掉150多万:养生馆老板娘自揭坑老骗局)

315调查|老人4年花掉150多万:养生馆老板娘自揭坑老骗局

澎湃新闻记者 卫佳铭

受“健康地活到88岁”的承诺吸引,在过去4年里,退休干部方芳陆续在一家名为“涵芳健康管理中心”的养生馆里投入150余万元。从最初的免费足疗体验,到价值9万元的私密理疗,再至要价15万元的脑梗治疗,她一步步掉入商家精心设计的营销“漩涡”,直至背上外债。

方芳曾消费的涵芳健康管理中心坐落在浦东罗山集市附近 澎湃新闻记者 卫佳铭 图

方芳的遭遇并非孤例。多名中老年消费者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她们均在上述养生馆的兄弟门店“医廷健康管理中心”投入了数十万元,有人仅一年内就花费了50余万元。她们抱着不给子女添麻烦的初衷,花钱投入养生,没想到不仅疗效未见,还赔光了养老的钱。害怕子女知晓后引发家庭矛盾,她们大多选择了隐忍,仅在工作日偷偷出门维权。

2022年2月末,有涉事养生馆内部人士公开报料称,这些主打汉方养生的机构内所有工作人员均无医学背景或行医资质,且每瓶动辄开价上千元的中草药油均为网购的廉价精油。尤其令老年消费者信赖的“专家”——自称来自北京中医药大学的黄文敏,也只有初中学历。曝光这一切的不是别人,正是涉事机构的老板娘——黄文敏妻子张颖。

张颖告诉澎湃新闻,黄文敏实际控制的养生机构在上海共有12家门店,分布于浦东、宝山、虹口、杨浦四区,仅2021年的销售总金额即达426万余元。张颖称,她和丈夫均来自黑龙江,选择在上海经营养生机构,正是看中了一线城市中老年群体的市场潜力。

澎湃新闻采访多名曾在相关养生机构工作的员工获悉,门店内养生项目的价格并无定数,通常根据消费者的经济实力看人下菜,并且对老客户持续展开“情感攻势”,促使她们不断地投入。

3月11日,黄文敏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否认了消费者对于员工夸大宣传理疗效果的说法,并称“我们只是做按摩,并不是做医疗。”他同时否认门店曾聘请北京专家,称经营的只是小店,无力聘请专家。他还称,价目表都是公开的,不存在欺瞒消费者的情况。

一名老年客户正在接受按摩 受访者 供图

养生漩涡:七旬老人四年花费150万

回忆起自己当初是如何走入这场养生迷局的,74岁的上海阿姨方芳懊恼万分。

2018年秋天,她在浦东一批发市场买菜,在市场门口撞见了两名做推销的年轻人。方芳称,他们向她介绍了一家名为“汉方同仁养生堂”的机构,可免费体验足疗。

方芳是退休干部,前些年曾罹患脑腔梗中风,听说有足疗体验,她便在二人的游说下进了实际名为“涵芳健康管理中心”的店。可没想到,第一次“体验”让她花去了6000多元,“按摩之后确实感觉挺舒服,店员当天就让我办卡,还称可送一次膝关节按摩。”

家住虹口的许娟、刘桦和王兰英也是经由同样的方式接触到相关养生机构的。她们三人在一家名为汉方健康管理中心(2021年起更名为医廷健康管理中心)的门店首日消费均为2400元,购买项目内容为50次足疗。72岁的刘桦患有静脉曲张,73岁的许娟则常年被坐骨神经痛所困扰,她们说,她们都被养生堂宣称的“包治百病”深深吸引。值得注意的是,她们最初消费的足疗项目,单次售价不到50元。获得一副更健康的身体,在古稀之年的她们看来,是尽可能地为家中小辈减轻负担。

然而,事与愿违。方芳称,办卡之后,足疗项目仅做了几次,店员又不断地推介腰部理疗、脑梗治疗等项目,并称“承诺一定治好,并且可以保证活到88岁”。

与此前的足疗不同,后续项目的要价动辄数十万元。以治疗脑梗为例,方芳一次性花费15万元。2021年4月5日,她又斥资9.8万元进行了私密理疗。截至目前,方芳一共在养生馆花费150余万元,并因此背上了外债。

许娟等人今年来在养生馆消费的记录明细 澎湃新闻记者 卫佳铭 图

同样为养生花费巨资的还有许娟,她在一年内就在涉事养生机构投入50余万元。门店台账显示,2020年4月至6月,许娟购买的项目包括蛇蛋白免疫调理、五脏排湿毒及血液项目,其中14次五脏排湿毒的价格为288000元。

但是,要价高昂的项目并没有如她们所愿治好她们的疾病。刘桦告诉澎湃新闻,做了几次理疗之后,她就发现效果不佳,提出了退款的想法,但养生堂的工作人员当即为她进行了全身检查,称理疗需要系统进行,只做局部提升不能见效,“他们还说我身体内有潜在的疾病,如果不加以预防和控制,不出三年一定会发病,到时候再治疗就来不及了。”

刘桦说,出于惧怕,她一次又一次地把钱投入养生项目,即便她每次一走出门店就会立马后悔,但总像着魔似的无法自拔。

实控人妻子揭底骗局:“中医世家”实为假冒

当被问及为何不前往医院就医,前述四名消费者均表示,前往正规医院就诊耗费时间和精力,且针对大多数中老年人特有的慢性疾病,医院也不能给出根治的诊疗方案。

方芳等人告诉澎湃新闻,门店在向她们推介项目时均提到过一名重要人物,即自称来自北京中医药大学的黄姓专家。经过图片辨认,方芳确认黄姓专家就是门店的实际经营者黄文敏。方芳称,黄文敏曾亲自为她号脉,并自称家中世代都是中医,而该养生堂所使用的药油配方也大多来自北京同仁堂。

然而,澎湃新闻从可靠渠道获得信息显示,黄文敏来自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学历为“文盲或半文盲”。黄文敏妻子张颖则告诉澎湃新闻,丈夫生于1984年,最高学历仅为初中,且双方家族中都没有学医行医的背景,他们与北京的唯一交集则是早年间夫妻二人曾一同在北京的养生机构打工当按摩技师,丈夫前往上海开店后,她便回到了东北老家带孩子。

张颖说,选择上海作为经营养生堂的地点正是看中了一线城市居民较高的消费能力以及对健康身体的渴求。

澎湃新闻了解到,黄文敏作为实际控制人在上海经营的养生堂共有12家门店,分布于浦东、宝山、虹口、杨浦四区,店名分别为“涵芳健康管理中心”、“汉方健康管理中心”、“医廷健康管理中心”、“养之阁”和“焕春轩”。

张颖说,黄文敏曾是上海涵芳健康管理有限公司的股东。天眼查信息显示,上海涵芳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10月,登记机关为奉贤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黄文敏为股东。注册信息显示,该公司的经营范围是健康管理咨询、减肥服务、健身服务、美甲服务和保健按摩,同时从事健康科技、生物科技、网络科技领域内的技术开发、咨询、转让等服务。注册信息同时备注,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展开活动。值得注意的是,该公司已于2022年1月19日注销。

澎湃新闻注意到,黄文敏还在另一家名为上海柏淼霖美容科技有限公司的企业担任股东,该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为黄文敏的弟弟黄文新。和上海涵芳健康管理有限公司一样,该公司也在奉贤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登记注册,注册时间为2021年4月。上述两家公司的成立时间均晚于前文提及的涉事门店开业时间。

事实上,涉事门店多以个体工商户的形式登记注册。以许娟等三人消费的挂牌为“汉方健康管理中心”的门店为例,实际获得的营业执照上显示名称为“文敏足浴服务部”,且经营范围仅为足浴和按摩服务。

黄文敏实际控制的12家养生馆2021年总业绩达426万余元 受访者 供图

张颖告诉澎湃新闻,之所以站出来举报自己的丈夫,是缘于一场因男方婚内出轨引发的离婚官司。张颖称,黄文敏在将上海涵芳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注销的同时,转移走了这些年所有的资产。据其提供的2021年末该养生机构内部会议照片,上海12家门店2021年的销售总金额达到426万余元。

3月11日,澎湃新闻电话联系到黄文敏,他否认了消费者对于员工夸大宣传理疗效果的说法,并称“我们只是做按摩,并不是做医疗。”黄文敏同时否认了门店曾聘请北京专家的做法,直言经营的只是小店,无力聘请专家。

销售的秘密:“滴血测癌”和“情感攻势”

在价格高昂的养生项目背后,涉事养生堂的运营成本并不高。

曾在黄文敏实控的一家养生堂就职的一名技师向澎湃新闻透露,门店为顾客推背所使用的所谓中草药油其实都是网购的廉价精油,“一大瓶一大瓶地进货,再灌到小瓶子里,装进礼盒。”

涉事养生馆内陈列的各类仪器 受访者 供图

此外,令几位中老年消费者记忆格外深刻的还有在门店内陈列的各式各样的检测仪器。刘桦说,工作人员称,只需要从人体抽一滴血放入仪器中检验,就能知晓身体内有无癌细胞。刘桦也曾在验血仪器的显示屏上看到各类细胞的图样,但工作人员从未向她出示任何纸质报告。

汉方健康管理中心前员工告诉澎湃新闻,所谓的“验血测癌”本质就是将显微镜下的血液投屏展示出来,并无测癌功能。

澎湃新闻在电商平台检索到的同款“一滴血验测仪” 网页截图

澎湃新闻依据涉事养生堂内实拍照片,在电商平台检索到同款“一滴血检测仪显微镜”,网络售价仅为688元。同时,涉事养生机构内常用的各类理疗仪器也均可在网上购买到,例如:宣称有疏通经络排毒作用的震动按摩刷网络售价95元,刮痧塑性的隔空爆脂仪网络售价为1444元。

张颖称,养生堂的主要开支为店铺租金和人工费用。澎湃新闻在一份“涵芳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员工入职表”中看到,普通员工的底薪为每月5000元,其余需要靠销售赚取提成,而招录员工的首要标准就是看“嘴巴是否会说”。

涵芳健康管理中心业绩分配制度表 澎湃新闻记者 卫佳铭 图

方芳对此深有体悟,独居丧偶多年,虽有女儿,但也不能时刻陪伴在身边,每次踏进养生堂,总有一群年轻人热情地围上来向她嘘寒问暖。她还记得,有一年自己生日时,门店的孙姓经理还送了她一束红玫瑰,偷偷从背后将她抱起。正是这样的情感攻势,让她难以抵抗,又乖乖买了单。

但方芳不知道的是,此类“关怀”不过是销售前的“服务消耗”。 黄文敏实控的虹口区广粤路一家门店的内部员工业绩群信息显示,每日下班后,每名员工都需要在群里汇报当日接待顾客的情况。顾客们被标记为数字代号,没有姓名。汇报的方式包括:消耗热情服务、了解客人情况等,甚至还会明确记录下客人的家庭信息,子女状况等。

广粤路门店前院长苏敏告诉澎湃新闻,了解客情是必须的,需要在一开始就摸清老年人的经济状况,“在家里能不能说了算,有没有子女在身边等等,如和子女同住就要格外小心。”掌握清楚消费者的经济状况之后,门店便可“看人下菜”,依照对方支付能力开价。

受访的消费者均表示,她们从未在门店内看到过成册的价目表,每次购买项目都是经由工作人员口头介绍。方芳称,她曾想向其他顾客打听价格,但从未在同一时段遇到别的消费者。许娟则说,有时她走出门店之后,还会看到店员远远地跟着。苏敏表示,这正是养生堂有意的安排,“不能让顾客相互碰面。”

对于这一说法,黄文敏也表示否认,他称价目表都是公开的,不存在欺瞒消费者的情况。针对按摩项目“同人不同价”的问题,他解释道,每名消费者进行的项目不同,所用的精油也不一致,因此价格会有差异。

养生馆内部工作群截图(管理群+监督群) 受访者 供图

艰难的退款:有消费者称曾遭威胁

为了让消费者持续不断地投入,涉事养生堂还会不间断地推出各类活动。苏敏称,这不过是一种套路,让老顾客感受到优惠,实际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2021年11月,汉方健康管理中心曾举办一场年终有奖问卷活动。活动流程单显示,该活动的目的为“回馈新老顾客,提升业绩”。在对内部人员的要求一栏写道:气氛要热情,富有情感,配合默契,衔接完美,主次分明,注重细节,提前塑造,分工明确,借力使力,创造佳绩。

涉事养生馆2021年11月年终有奖问卷活动流程文案 澎湃新闻记者 卫佳铭 图

活动流程一栏更是明确了招揽顾客的全过程:员工需在活动前一天晚上提前约好顾客,待顾客进门后由前台迎宾送上纪念品;请顾客完成问卷后,会由员工宣读感谢信,送花拥抱。该文件还注明:要求富有感情,感谢之情要溢于言表。

随后,员工集体鼓掌,再由院长提出申请给顾客一次现金“抢购”机会,在院长介绍抢购档位时,员工需直接告诉顾客要最高的档位,前台则配合问“现金还是刷卡”,如果顾客说没有,员工负责垫付直接交钱,“大家起哄1000元合适。”此处文件同样注明:氛围要高涨,所有人围绕顾客起哄。通过这一活动,完成当日到账任务的员工就可按比例分得提成。

当销售成为首要任务,门店每月都要在工作群内上报销售任务和完成进度。澎湃新闻获得的名为“汉方同仁管理群”的工作群聊天截图显示,每个门店的平均月度销售指标约为30万元。

此外,苏敏向澎湃新闻透露,为了避免因退款或服务发生的纠纷,养生堂还设立了监察督查群。群消息显示,2021年11月,曾有一名黄姓导购在门店内与顾客吵架,这起事件以对该导购作出500元处罚收场。

然而,类似的纠纷仍持续上演。以王兰英为例,她就曾多次提出退款,但门店拒绝提供全额退款,且需要签订退款协议。因担心被子女知道后引发家庭矛盾,老人们大多选择隐忍不发。

涉事养生馆退款协议,须消费者同意十项条件。 澎湃新闻记者 卫佳铭 图

澎湃新闻获得的多份相关养生堂的退款协议显示,退款需签字确认十个条件,其中包括:退款后消费者需承诺不再以任何理由做出有伤甲方(即公司)的任何名誉和信誉的事;消费者如在退款后对甲方正常经营造成影响,甲方有权寻求法律手段处理;即日起,消费者的身体、皮肤、健康问题和甲方没有任何关系、消费者退款是由个人原因造成,和甲方的服务项目及产品没有任何关系等。文末还注明,甲方对本协议约定的内容在法律允许范围内享有最终解释权。

在许娟等人看来,这显然属于霸王条款,她们因此拒绝达成和解。方芳说,她在涉事养生堂投入了150余万元,却没有治好任何疾病,“每次都要我重新换项目,就需要重新付钱,这是专门骗老人钱的做法,必须全额退款。”

受访的消费者均向澎湃新闻称在退款过程中遭遇阻碍,同时还有多人称受到了恐吓与威胁。许娟称,她就曾被告知“我们知道你家地址”等带有威胁色彩的言语。苏敏则坦言,门店对于有子女陪同前来退款的老人是会当即退款的,之所以会放出大胆言语,就是拿捏准了部分老人不敢告诉子女的心理。

在接受采访时,黄文敏则表示,门店已经对相关退款诉求进行了处理,已有几十名消费者完成了退款。

目前,前文所述王兰英等四名消费者已经聘请律师,准备以起诉的方式为自己追讨退款。王兰英表示,即便不能追回钱款也希望以她们的亲身经历给更多中老年消费者以警示。

(文中除黄文敏、黄文新外皆为化名)

责任编辑:崔烜 图片编辑:蒋立冬

赵一弘:碧生源十八年初心不变 反哺社会是使命

来源:千龙网

碧生源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赵一弘 碧生源供图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矛盾是新需求,也是新机遇、新挑战,作为一家在健康产业领域的资深企业,面对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如何以切实的行动履行健康中国战略的企业责任,近日,记者专访碧生源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赵一弘,一同解密企业18年发展历程的不变初心。

健康中国 需要三个维度全面发展

坐落于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北路的碧生源大厦,是碧生源主体公司的办公所在地,当记者走进大厦十层核心办公区时,首先被一幅“大幸者与君同行,碧生源因君而兴”的宣传标语吸引,赵一弘告诉记者,18年前公司成立之初取名碧生源,寓意碧绿生命的源泉,另外的谐音“毕生缘”,也寓意与消费者有一辈子的缘分。

谈到健康中国的战略时,赵一弘表示健康中国的战略,立意高远、目标清晰,实施路线明确、政策措施科学有效,为未来中国的健康产业勾勒出了新的蓝图,作为健康产业领域的企业,碧生源应该积极响应,认真履行、全面落实。赵一弘说,碧生源创立之初就把绿色天然健康的产业定位作为公司发展的衡量标准,同时强调中国元素,原料源于中草药,配方原理是中医中药的理论和实践,辅助原料是茶叶,用中医、中药加中国茶,用袋泡茶的形式走出了一条民族袋泡茶中草药复兴之路,如今在一带一路政策的推动下,碧生源袋泡茶已经走向世界。

关于如何让大健康的概念深入到普通老百姓身边,赵一弘结合多年的从业经验和理论研究,给出了自己的见解,首先要解决第一维度的生理健康,让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行有准则,不仅解决温饱的衣食住行,更重要是获得高质量的生活水准;其次解决第二维度的心理健康,保证心理健康比生理健康更重要,心理的健康会有效降低给社会带来的危害;第三维度是灵魂健康,高尚的追求,崇高的理想等。只有完成这三个维度健康的保障和提升,才能让我们的国家达到健康中国。

弘扬中国茶饮文化 助力健康中国发展

碧生源是中国保健功能茶产品的领先企业,本着“天然草本、安全健康”的理念,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完美结合,打造中国保健功能茶的健康产业,秉承中华五千年的健康茶饮文化,结合中医传统中草药的天然功能,依据药食同源的理念,成功开发了一系列具有保健功能的东方茶产品。2010年、2012年、2014年、2016年连续四届被中国保健协会评定为中国“十大最具公信力保健品品牌”。

面对过去取得的成绩,也面临新时代下发展的新机遇和新挑战,赵一弘满怀信心的告诉记者,碧生源18年前创立之初就希望以便捷的方式解决消费者体重管理和肠道健康的问题。过去18年里,碧生源的团队只专注做两袋茶,一袋减肥茶,一袋常润茶。目的是希望用草本的中医中药加中国茶的原料和基因,用现代工艺的手段,袋泡茶的形式解决消费者的健康问题。同时因为碧生源品牌有茶的基因,也推出了青柠姜茶、玫瑰普洱茶、菊花枸杞茶等系列花草茶产品。

作为保健健康产业前端市场的碧生源,一直坚持花费最少,成本最低,健康指数最高的企业宗旨,在研发和销售相关产品的过程中推崇以防为主,在日常生活中用自我调理的方法,做好身体的健康管理。面对企业转型升级,赵一弘说,碧生源坚持成立之初的原则不转型,但会积极迎合市场发展需求做新的布局。除了做好两袋茶以外,碧生源在减肥体重管理上开发产品矩阵,用不同组合满足消费者不同阶段的需求和不同场景的消费。对于正在进展的两个战略布局,赵一弘介绍到,第一收购广东中山一家拥有多种国家独家品种的制药企业,为现有的生态链、供应链提供更多的产品,更好的服务做保障;第二联合云南省政府的投资平台共同成立合资公司,营销云南植物药业旗下300多个产品,依托中药的产品给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左手减肥体重管理阵营,右手润肠通便以及胃肠道健康阵营,后方是花草茶系列产品阵营,向前一步是进入制药企业,加起来是一个大的家族——减肥健康的家族。

初心犹在 反哺社会是使命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谈到碧生源的初心和使命时,赵一弘说,做绿色天然健康的产业是我们的初心,可持续经营,用好企业、好产品、好服务,对消费者负责任,对员工负责任,使得社会更多的群体得到帮扶和关爱,对社会的反哺就是碧生源的使命。

一个企业的成长和人的成长非常相识,也和植物的成长非常相似,叫做年轮。每一年都有不同的问题,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就是成长。从销售过亿、到塑造品牌,从纳税过亿,到登陆香港主板上市,碧生源经历了四个重要阶段。面对新的发展形势,碧生源与互联网医药电商展开合作,摆脱过去单一的发展模式,实现多元化的产业布局。“不同的阶段,我们会遇到不同的问题,但每一个问题都会让我和我们的团队能够成长,所以值得回味,值得留恋,也值得反思,值得憧憬。”面对如何建立一个社会企业时,赵一弘告诉记者。

一家企业除了卖好产品,做好服务,怎么样更好的去反哺社会,更好的关心周围人的发展,真正的尽到一家企业的社会责任是碧生源发展18年来一直思考的关键点。谈到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时,赵一弘感慨的说,做公益最重要的一点就让自己的和自己的员工得到再教育,学会感恩社会。中国国际地位的增长,中国产品的不断升级,服务的不短提升,得益于有一个稳定和谐的政治、经济环境和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只有国家的强大,才能够高速地提升生活品质,个体才会有更加有责任和荣耀。所以作为企业,要让内部的每个人学会去孝敬父母,关爱身边的人,关爱弱势群体,从零做起,从现在做起。通过自己的小善来推动社会的大善,通过小的公益推动社会大的公益,变成从善如流的洪流,这是碧生源一直践行和推动的正能量。采访的最后,赵一弘表示,通过于慈善组织合作基金会的形式,帮扶助困的形式,精准脱贫的形式,走访慰问的形式,碧生源在成长的18年间扎扎实实做实事,为每个员工传递一个善念,让每个员工拥有一份善举,影响周边的企业和社会的家庭单元,是碧生源非常乐意,也特别值得做的一件事情。

世园会迎6.4万游人 冬奥滑雪场花岗岩联姻中国馆

来源:新京报

昨日,五一小长假第一天,世园会迎来开园后的首个客流高峰。图为当日下午三时许,中国馆前排队的游客。新京报记者 侯少卿 摄

5月1日,中东欧大使在北京园参观。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在世园会内列队“巡逻”的快递小哥。快递公司世园会站点供图

昨天,中国馆、国际馆、植物馆等众多展馆迎来“五一”小长假期间首批游客,其中中国馆前游客排起了长队,“建设中国馆的石材其实大有来头。”北京市花木公司天卉源副总经理孙淼说,石头来自延庆冬奥滑雪场,用在中国馆体现两大活动“联姻”。

此外,记者从北京世园局获悉,5月1日入园人数6.4万人,今日网络预订票已超过六万张,有关方面预测会有8万到10万人。请网络购票的游客务必携带身份证入园。

滑雪场花岗岩垒进中国馆

中国馆是世园会园区四大主场馆之一,它像一柄温润如玉的如意舒展于青山绿水之间。

中国馆馆前阶梯状石笼挡墙别有风趣,从外观上看如同农间梯田一般。北京市花木公司天卉源副总经理孙淼介绍说,虽为石笼挡墙,但是这些石头的来历一点都不普通,它们全部来自于延庆本地。为了迎接冬奥,延庆当地的滑雪场升级改造,挖出了不少石头。

按照规定,这些石头不能外运,但是花木公司的工程师们有了新想法,孙淼说:“我们考虑为何不用这些石头连接起冬奥和世园这两项重大活动呢?所以经过跟延庆有关部门协调,来自滑雪场的石头来到了世园会,在延庆举办的这两项活动实现‘联姻’。”

这些石头均为花岗岩,经过切割后成为体积大小基本相等的石块儿,通过人拉肩扛、机械运输等方式一块儿块儿垒进“梯田”。孙淼说,要完成石笼挡墙工程并不轻松,这种施工方法在北京地区都非常少见,首先是没有这方面经验,另外施工难度也很大。

狼尾草拂子茅种进“梯田”

梯田有了,这里应该种植什么植物呢?孙淼说,因为这不同于城市花卉布置,中国馆的外围绿化应该具备生机盎然的野趣。此外,由于“梯田”范围较大,栽种的绿植必须与“梯田”的效果和谐统一,这样才能给观众以视觉冲击。

狼尾草和拂子茅这两种植物最终入选。谈起为啥选择狼尾草和拂子茅作为“梯田”的植物,花木公司工程师潘嘉琦解释说:“原先按照中国馆设计方的设想,梯田里计划种植稻谷、麦子之类的农作物,但是在实际的施工中我们发现这不太现实,因此经过多次筛选,决定选用到了秋天同样会抽穗变黄的狼尾草和拂子茅替代稻谷、麦子等农作物。”

刚栽种的狼尾草、拂子茅长度大约有20-30厘米,最长会长到1米左右。按照这两种植物的正常生长周期,观赏效果最好的时间在7-8月份,但由于工程师们提前将这些小苗在温室里培养过一段时间,因此在5月份,中国馆的狼尾草和拂子茅就会长得茂盛,与周边景观形成完美搭配,为观众营造田园野趣之感。

亮点1

宫墙柳老榆树环绕中国馆

北京市花木公司天卉源副总经理孙淼介绍,中国馆的绿化面积达到20000平方米左右,栽种680余棵乔木,6000多棵灌木,5000平方米的观赏草,2800平方米的时令花卉,以及13000平方米的草坪。

为了体现中国馆的特色,场馆外围绿化选择了具有中国乡土气息的植物,比如说榆树,以及柳树、棕树、元宝枫、杜栎、白蜡、国槐等。由于延庆当地气温比城区晚15-20天,5月中下旬这些新栽种的树木可以全部见绿,观众更可在绿树成荫中欣赏中国馆。

走出中国馆,绕过宫墙,迎面看见一座古色古香的牌楼,匾额上书“和合如意”,这便来到了北京园。走进北京园,透过一个个古色古香的窗景,游客将欣赏到各个不同主题的园林景观。

北京市花木公司工程师尹衍峰介绍,从花卉角度来说,北京园将营造出花团锦簇的效果。通过花期延迟技术,工程师们让原本不在同一花期的迎春、连翘、丁香、玉兰等花卉在开园期间一起绽放。

亮点2

院子里花窗外感受老北京

老北京四合院里常种的玉兰、海棠、柿子树、石榴树将游客带入老舍先生笔下“天棚鱼缸石榴树,老爷肥狗胖丫头”的画境中。随着游客游览步伐的移动,北京园的景色也在变化,每一个花窗外便是一幅景色。比如说,第二个窗景展示的便是新优品种宿根花卉,牡丹、芍药、月季、菊花、荷花,游客可在这里一一欣赏。

四合院周边花园,以属于北京老百姓的“城中第一佳山水”什刹海作为园林模型,据此筑山、理水、植木、造景。小小的山坡上同样种植了品种繁多的花卉,不过这里的花卉与园子里的其他花有所不同,园林工程师们将北京的乡土野花在这里集中展示。

“您可别小瞧这个小山坡,上面种了大约咱北京六七十种野花呢,世园会会期这里将野花绽放,会别有一番景象。”尹衍峰说,之所以选择种乡土花卉,也是为了突出浓郁的老北京风情,游客们在游览园林的同时就能欣赏到平日不常见的花卉品种。

亮点3

枯藤老树“留守”滨河步道

如果说中国馆、北京园突出了人文景观,那么位于妫汭剧场旁的滨河步道则让观众感受到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与环境的相辅相成。这里有7000多平方米的木栈道环绕着湿地,形成一个大圆环,观众漫步其中,可以欣赏芦苇荡、远方的冠帽山,还有众多原生树种。

孙淼告诉记者,木栈道是从湿地上一点点架设过去的,使湿地的生态系统得到很好保护。顺着木栈道一路前行,逐渐步入湿地中央。春暖花开,湿地内的很多植物逐渐呈现出茂盛的生长状态,到了夏季,这里将为观众营造出芦苇荡漾的景象。为了更好地保护这片水域,园林工程师们对水域进行了清淤,如今土生土长在湿地中的植物又重新生长出来,在世园会园区这个新家里“安家落户”。

滨河步道的原生态不仅体现在湿地的原汁原味,这里的树木也十分有特点。孙淼指着不远处已经枯死的树木说:“就连这些枯树我们都保留在这里了,就是为了让游客看到生态系统不仅有生机勃勃的植物,也有枯老死亡的树木,让游客在同一个区域内看到植物生老病死的过程。”不过由于有些枯树已经从根部断落,因此孙淼和同事们便把这些断裂的枝干挪到区域内部,以保证游客们的游览安全。

据花木公司介绍,滨河步道补种了1000多棵灌木,1800多棵乔木,树种包括金枝垂柳、国槐、油松、白蜡、栾树、元宝枫等。

■ 服务

园区设快递点游客可直接寄纪念品

世园会内共设置了两个快递站点,分别位于“世园美家”园艺商超旁,以及植物馆附近。任何时间地点,一旦遇到需要服务寄送快递的游客,他们可以立马下单帮忙寄送,目前有不少游客通过他们寄送了展园内纪念品等。

据快递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寄送纪念品,游客也可在快递站点进行大件行李寄存。

由于世园会刚开始,又恰逢五一小长假,除了快递站点的8位工作人员,展园内还安排了20个快递小哥,分4组巡游。

此外,为迎合北京世园会“绿色生活”主题,快递的包装材料也进行了更新。塑料制成的硬质内壳与外部的帆布包裹,形成一个双层箱体包装,快递寄送结束后,将对包装进行回收多次使用。

据介绍,此次出现在世园会上的快递小哥不仅都是业务扎实的工作人员,而且为了适应世园会外国友人较多的情况,还特意挑选了四位英语基础较好的人员入驻快递站点服务。

三条线路昼华夜彩游世园

●线路1:深度体验两日游(过夜线路)

第1日:16:00后入园:1号门-中国馆-永宁阁(不登阁)-园内用晚餐-妫汭湖畔漫步-妫汭剧场-奇幻光影森林(夜晚)-1号门

第2日:8:30进园:1号门-百草园、百果园、百蔬园-植物馆-园艺小镇-荷风馆-中华园艺展示区-国际馆-世界园艺展示区-生活体验馆-花车巡游及自由活动-1号门

特色:这是一条囊括了北京世园会全部美景的线路。昼华夜彩游世园,绿色生活进万家。夜晚的妫汭剧场华光蝶影,舞琴筝柱,在妫汭湖畔漫步别有一番情趣。

●线路2:探秘世园会(半日游线路)

1号门-永宁阁-中国馆-中华园艺展示区-国际馆-世界园艺展示区-自由活动-1号门

特色:这是一条带您了解北京世园会园艺精华的游览路线。在这条线路上您将会观赏到北京世园会的制高点和标志性建筑-永宁阁。参观极富特色的中国馆和国际馆。此外,在中华园艺展示区和世界园艺展示区可以领略园艺的魅力。

●线路3:园艺文化探究之旅(一日游线路)

1号门-植物馆-百药园、百果园、百蔬园-园艺小镇-永宁阁-中国馆-中华园艺展示区-国际馆-世界园艺展示区-生活体验馆-1号门

特色:这是一条集中感受北京世园会园艺文化的游览路线。植物馆是一个多彩奇妙的植物世界,馆内汇聚了上千个植物品种,您可以在此探索植物的奥秘。满园春色、瓜果飘香的“三百园”(百草园、百果园、百蔬园),展现了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果蔬园艺和中草药园艺。(记者 吴婷婷 马瑾倩 姜慧梓)

完美世界修炼境界等级划分 完美世界势力门派划分

导读:完美世界中修炼等级有哪些?境界怎么划分的?完美世界中势力门派有哪些呢?

《完美世界》是辰东所著的第五部小说,又称《遮天前传》。东方玄幻类。一粒尘可填海,一根草斩尽日月星辰,弹指间天翻地覆。群雄并起,万族林立,诸圣争霸,乱天动地;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一个少年从大荒中走出,一切从这里开始。

《完美世界》修炼境界等级划分 :

(人道领域)

搬血:需调动全身精血,滚滚如雷鸣,熔炼骨文,在血液中催发出神曦,从而淬炼天地造化,滋养肉身。最高可使肉身达至二十万斤极境。

洞天:开辟洞天等于是夺了天地造化,不断直接吸收外界神精,补充己身。最多可有十洞天,石昊将十大洞天合一化为唯一无上洞天。

化灵:重塑真我过程,与以往不同的蜕变,从肉身到精神,再到沟通外界的洞天,产生灵性,都将演变。化灵境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就是肉身成灵,第二阶段为精神上的再塑真我,第三阶段为洞天养灵。

铭纹(侯):不再彻底借鉴凶兽和猛禽的符文,能在体内铭刻自己一些符号。王侯级的战力。

列阵(王):若说铭纹境是模仿其他种族,在体内刻下符文,能初步推演法,那它就是更高层次进化。能在体内刻下各种杀阵,如先天混沌大阵和曹雨生体内的第三杀阵。

尊者(人皇):平凡修士中的极致,超脱世俗,有成神可能。

神火(伪神):点燃神火,超脱凡人,能在体内种下道种。晚年时神火可能熄灭。

真一(真神):拥有超脱世俗的力量。真正点燃神火,神火死后才会熄灭。

圣祭:特殊过渡境界,前期法力不稳,在神火境和天神境之间变动,修炼至后期较稳定。能直接跳过不修炼,如果修炼日后能顺风顺水。可度神王劫。

天神:能断肢再生,一滴血能崩塌山脉,威压可盖一切低境界。是进入帝关战场的最低资格。

虚道(教主):与道交融,以完美种子为媒介,触摸大道,能感悟天地间的妙理,第一次跟道全面接触,甚至给人以错觉,宛若化身成天地大道,触摸道的源头。

斩我:全称斩我明道境,斩掉己身,明悟自己的道与法。

遁一:统领一方的修士,帝关战场首领人物。

至尊(无敌者):矗立于人道绝巅仅是散发威压便令低境界抬不起头,依靠长生物质能活上数百万年或更久。

(仙道领域)

真仙(不朽者,长生者):一滴血能保持数个纪元不灭,长生不死,肉身不朽,元神不灭,此层次的红尘仙,战力比真仙更强。

仙王(不朽之王,葬王):真正长生不死,肉身不朽,元神不灭,修成仙王体能让体魄更强。极难杀死,除非用特殊方法。若有人念其真名就会被他们感知,会有异象显化。十凶仅锤炼出仙王体而无仙王元神。具体可划分为准仙王→十凶→普通仙王→绝顶仙王→仙王绝颠→巨头→无上巨头→仙王极巅。

准仙帝:弹指间能毁灭一界域,自身就能蒙蔽天机,无论过去、现在或殒落后都带着迷雾,让人难以看透,难观其一生,可不断蜕变,所谓的蜕变是指强大而完满的躯体却不能长期保持住。想要真正圆满走向仙帝是非常危险的,这条路艰险到让人绝望。

仙帝(不朽之帝,葬帝):可炼制仙源,封印仙道高手,弹指间毁灭一界域。从古至今走上这条路的有九多成毙命。拥有帝之场域,能逆溯时间将敌人限制在寂静时空中,脱离不了这个点。

《完美世界》势力门派划分:

石村:苍莽山脉中的村落荒在此成长。石国祖地,这里的人全姓石,这曾陨落过神灵。旧祭灵是一块奇石因奇异雷雨夜从天而降的老柳树所取代。在四强争夺山宝时被柳神整体移走。它其实是边荒七王后代之一的石族罪血一脉

紫山族、罗浮大泽、金狼部落:苍莽山脉附近的大部落。在四强争夺山宝时被吞天雀吞食全部人口

雷族:人族原始大族,修习驾驭雷电的宝术。有极小一支脉与紫山族是世敌,在四强争夺山宝时被吞天雀吞食全部人口

云族:上界云州大族。在下界有道统云天宫为避难迁往上界

石国:发源于石村的古国,皇族都姓石

雨族:石国大族,勾结域外势力被荒下令灭族。家传秘术有雨道九重天等和血雨大阵

木族:石国西疆大荒中的族落,常袭扰石国边境

补天阁:石国大门派(实为补天教杰出传人鬼爷被贬到下界后创建的势力),祭灵是一株葫芦藤,因祭灵坐化遭到各方围攻,门人逃窜四方,荒去上界前将它重建

逐鹿书院:石国大门派和神王殿、补天阁齐名

神王殿:石国大门派

萧族:石国大族

金狼古国:金狼部落曾附属的古国

小西天:从西方教分裂而出,亦教亦国,为寻找至尊神藏不择手段,被荒攻破成石国附庸

西陵兽山:太古凶兽强者埋葬地和守护者住所,和诡异西陵界相接。因参与补天阁灭门被荒打击而衰落

火国:古国,祭灵为朱雀遗种小红。在上界有根基火族

楚家:火国古世家

古家:火国古世家

灵族:巨大族群,支脉甚多形态各异,上下界均有

三眼族:太古遗种,人形异族,头大,眉心有竖眼,居于天眼圣山

昆、离、渊、蒙等族:荒在虚神界得罪的大家族,派人在百断山追杀荒被全灭

太古鹏山:下界太古神山,居有鹏族

南陨神山:太古神山,栖居有神明

嶷山:太古神山,栖居有白玉龙象后裔

天神山:太古神山,栖居有纯血太古凶兽

青天神山:太古神山,青鸾一脉根据地

拓跋家族:大世家和补天阁祭灵有怨因有份灭补阁被荒报复而衰落

赤阳部落、火犀部落、岐山族:下界荒域大部落和补天阁有渊源

魔灵湖:太古神湖,魔蛛族根据地。有凶阵八卦金蛛阵

海神岛:北海岛屿,海神族根据地

太玄教:下界教派

蟒村、黑虎部落:上界村落

朱村:三千道州雷州村落,祭灵是头大蜘蛛

补天道:横跨九天界的大教,九天之上还有它,三千州有补天教,下界势力横跨数域(老巢在宙域,因图谋石国而被荒灭掉),和截天道是死敌,有灵液补天液。该教秘术有补天术、引龙手、御龙术

截天道:横跨九天界的大教,九天之上还有它,三千州有截天教,下界势力横跨数域,和补天道是死敌。该教秘术有截天术

西方教:玄域神秘教派和三千州有关,势力横跨数域,因图谋石国被荒灭掉。镇教神功有金刚不坏身、掌中世界

至尊殿堂:由大龟驮着进入三千州禁区,神秘传承每代仅一人,疑和轮回仙王有关,仙殿死敌。齐道临之师被仙殿联合其他教派消灭,战败后逃到下界致传承断绝。荒算名义上弟子

至尊道场:三千州最臭名昭著的道统由齐道临创立,共有三名弟子两人逃跑只剩荒。传承有伪八九天功

仙殿:三千州神秘传承,历代最多只有五人。因青铜仙殿而得名里面有残仙存在,被荒灭掉。禁忌秘术有仙王九封、人仙印

风雷羽族、独角族、四目族:域外异族

飘渺宫:域外教派

天人族:太古神山异族,曾为三千州十大帝族之一,和战族、荒敌对

战族:曾为三千州十大帝族之一,眉心有紫色符文印记

黑云族:洪域异族,曾出过一位至尊进攻西方教

不老山:三千州大教为秦长生开创,荒的母族,在下界扎根玄域混沌秘地五行山人数稀少却媲美西方教的古老传承。下界因图谋石国陷害荒被荒清洗而衰败

神药门:药都附近门派

丹鼎门:药都附近古教已衰落

白鹿、造化、天仙、生命、天陨、阴阳、神崖等书院:三千州书院

黄金巨人、地魔、火烈人、幽云、千羽、神翼、青羽等族:三千州异族

兽海:其始祖创出百兽真经

冥族:由复生死尸形成的族部,以黑暗神宫为核心,被荒灭掉

冥人族:尸体通灵再生出灵智后化成至强者和外界生灵通婚所生,天生带着部分阴气的种族

赤霞教:依附冥土的古教,因辱骂荒被灭掉

魔葵园:魔州魔土,长满向日魔葵,后被荒灭掉

黑兰山、太阳神藤殿:三千州植物系势力

紫府山、火云洞、九霄神院:三千州势力

太阴族:祈州族落,生活在太阴河流附近居住在悬棺中

太阳族:最原始的太阳种族,生活在太阳河附近因争夺太阳族名和太阳神藤、仙域金乌遗种起纷争近乎灭族

白银族:白银古矿中孕育的精灵和某人族至尊结合产生的种族,半金属半血肉

巨石族:巨大石人有山神血脉

火金族:以各种火焰和金属为食,形体不一,种族秘术火金宝瓶印

莲族:三千州妖族

天国:杀手组织,被荒灭掉。秘术有镜面空间

龙宫:古代怪胎龙女所属势力

神庙:三千州强大势力,有古庙一座供奉不灭神像三尊,圣兽为金纹白虎,镇派功法为九天十地经

钧天境:三千州强大势力

火魔宫:赤羽鹤族创建的势力

圣羽族:白发独角银翅的种族,有圣血燃烧之术

轮回、白狼、魔血、天翼、天神等佣兵团:三千州大佣兵团

飓风:血色平原小佣兵团

百禽佣兵团:由凶禽组成总部在魔州,善于追踪

魔风佣兵团:位于火州扶风城

黑狼族、血狮团:火州盗贼集团

金药堂:火州扶风城门派,以伪劣药草行骗

斜月古洞、剑宫、血海:三千州大派

剑谷:剑州门派,镇压罪血一脉,被荒灭掉

象头人:三千州罪血种族之一,在罪州成为奴隶

昆门:鲲鹏子次身在罪州所创门派已没落

罗浮真谷、火云洞、妖龙道门:监控罪州的门派,云洞和道门被荒灭掉

蓝金岭:精金通灵后组成的族落

洛家:赤州家族,有朱雀血统

堕神岭:魔道四大祖庭之一

玉华教:古教

人马族:仙古遗族,半人半马,体型庞大,力大无穷,善射

金翅夜叉族:仙古遗族,能发金色符文磨灭敌手

古魔、八臂魂、岩魔、罗刹、灵圣、丽人等族:仙古遗族

天神书院、圣院、仙院:选拔九天精英的至高学院

王家:先祖为准仙王的长生世家,和荒为敌并勾结异域因此被灭,家传有平乱诀

金家:禹余天的长生世家和王家联姻,将荒强制送往异域,和荒为敌并勾结异域被荒灭掉,家传有金刚仙天功

杜家:金家的支持者

风族:长生世家,和荒为敌并勾结异域被荒灭掉

徐家、宁家、蓝族、吕家:长生世家

陈家、赤龙族:无量天的家族

紫府:九天的强盛古地

卫家、拓古家:帝关内的长生世家

古僧一脉:九天远古传承,圣兽有无畏狮子、白玉龙象。有堕落古僧叛变到异域。秘术有古佛十八拍,无畏狮子印,掌中僧国

三眼神族:上古强族已灭绝,人躯,有银鳞,狮尾。有中央竖眼的生物多为它后裔

混沌族:仙古强族,疑似灭绝

万兽宫:仙域门派

洪家:仙域家族

敖家:仙域仙王家族

盘家:仙域仙王家族

混家:仙域仙王家族

上苍一脉、开天神祇:许多个纪元前的无上种族

葬士:第一位葬士是具尸骸接触葬域起源古器后化作黄金葬士又成为葬王,因此创造出这超强种族和葬域这大界。

这本红军医书,跟着父亲走过了两万五千里长征

文 | 林立

说起传家宝,人们自然会想到历史悠久的文物或是世代相传的金银珠宝。我家的传家宝,却是一本红军卫生学校的医用教科书。文物既有收藏价值,又有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而我家这本医学课本,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它基本丧失了原有的作用。

(中央红军卫生学校教科书,伴随老红军林金亮走过了革命一生)

落后的诊断、过时的药品、多年不用的拉丁文药名,它就是一本普通的旧医学书。但是,在我们家人的眼里,它是个宝贝。这本书跟着我父亲走过了举世闻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这本书是父亲从事我军卫生工作的见证,父亲对它不离不弃,它陪伴我的父亲走过了他的一生。这本书,记载着他一生的艰辛和苦难,承载着他一生的荣光与梦想,寄托着父亲对后人的重托与希望。

我的父亲林金亮,1911年9月出生于福建省上杭县才溪乡发坑村,1930年1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先后担任红十二军警卫连班长、排长、连长,他在战斗中英勇杀敌,多次立功受奖,但也三次负伤住院。

最后一次负伤后,他住进了闽西红军后方医院,因略识中草药,常带伤帮助药工整理或切制药材。伤愈后,院长罗化成将我父亲留院任文书,后调药厂任管理员。1934年1月,经罗院长推荐,我父亲与药厂药工班班长、才溪老乡阙森华一起,赴瑞金红军卫生学校学习。在卫校就读的还有才溪老乡林茂(他是由其所在部队推荐和考试入学的)。从此,这三位校友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党的卫生事业,为新中国卫生事业的开拓、发展、辉煌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四位福建老红军在济南合影。王香雄(左一)原济空副司令员,林金亮(左二)阙森华(左三)原中国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这三位都是上杭才溪老乡。潘振华(右一)原中国民航总局政治部主任(福建省武平县人))

父亲常说,自己是贫农的孩子,只有三年的私塾文化底子,三年苦战,三次负伤,三次提级,还保送上过红军彭杨军政学校(现国防大学前身)。但从入卫校拿到教科书那天开始,成了他一生从医的开端。本来祖上几代都是乡里的土郎中,靠几本祖传中医书,为乡民们除病祛疫,深受乡亲们的爱戴,至今还流传着爷爷治病救人的许多故事。我父亲从小受到家庭潜移默化的影响,也有了从医的念头,并在耳濡目染中学了点识药用药的小常识。当他领到属于自己的医学课本时,就坚定信念,决心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学出个样子来,做一个有真才实学的红色军医,为革命出力,为伤病员服务,为家乡父老乡亲增光。

当面对着一本本教科书,父亲和他的同学们心情都十分沉重,这些工农子弟,虽然年龄都在20岁左右,但文化水平却很低,数学不懂分数,拉丁语没见过ABC字母。面对病理学、药理学、解剖学、细菌学、内科学、外科学等十多门教材,以及军医班还要学常用的医用德语和日语,政治课、军体课一门也不能少。对他们来说,门门都是“碉堡”,科科都是“山头”。在学校“一切为了胜利,一切为了伤病员”的号召下,教员本着“教最常见病,教最常用药,学员听不懂,教员就做给学员看”的原则教学。父亲和同学们相互帮助,刻苦学习,攻克了一个个基础学科阵地。

正准备向内外科主阵地进攻时,第五次反围剿前线传来了失利的消息,领导命令大家随时做好转移的准备。转到何处,要走多远,何时回来,谁也不知道。

视书如命的父亲深知路远无轻载的道理,面对一本本教科书,是留下来,还是带在身边,是他入学以来遇到的一次艰难抉择。思考几天后,他决定放弃考过的书,完整保留尚未开课的书,把在学课本的封面、封底全撕掉,书的空白边角也全部剪掉,只保留书的基本内容。精简之后,我父亲带着一挎包书,踏上了万里长征的漫漫征途。

长征开始后,父亲被分配到红五军团卫生部任医助,协助医疗队做抢救伤员工作。到达遵义后,被分配到军团卫生部收容队工作。也就是从四渡赤水战役起,他开始独自带领几名战士,从事医疗工作。

在黔西北这片红色热土上,留下了父亲的战斗足迹。在红五军团历次战斗中,他抢救过负伤的红军战士,动员过当地老乡抬担架,安葬过牺牲战士的遗体。他把红军伤病员安置在老乡家中时,对当地的老百姓宣传红军是穷人的队伍,是为穷人打天下的。他把打土豪和缴获敌人的钱粮药品,分送给了寄放伤病员的农户家中,他与赤水河畔的群众建立了深厚的友情。父亲在晚年时,还时常怀念被他安置过和被他安葬过的战友。

父亲曾多次自豪地对我们说过,红五军团是中央红军的铁屁股,收容队就是铁屁股的屁股,我们的后面只剩侦察员了。白天收容安置伤病员,晚上还要防止敌人偷袭,一天到晚都在紧张战斗。特别困难的是,他们收容队每个人的负重,远远超过了普通的红军战士。当时,我父亲身上除了武器弹药,医疗卫生用品,口粮和个人用品外,还要背负两至三个人的口粮及部分大洋和药品,用于救治和安置伤员。民工告急时还要抬担架。

为了做好收容工作,只能减轻个人用品。来五军团前,卫校教员说:“到了根据地,还要复课考试。”父亲只能利用战斗间隙,把学习的课本复习一本丢一本。过草地时,只剩下尚未开课的几本教科书了。

苦难的岁月,深深的阶级仇恨,激励着父亲要尽快投身到救死扶伤的战斗中去。尽快学会和掌握专业知识的欲望,也就越发强烈,对医用教科书价值的认识,他产生了从爱不释手到视同生命的思想转化。正因为如此,我父亲带着这些教科书,血战湘江没有丢,突破乌江,四渡赤水没有丢,三爬雪山、两过草地也没有丢,只因他期待着红军卫生学校重新复课的那一天。

1935年1月,红军攻占遵义时,卫校曾短暂在教会学校里开过课,大部分学员还是第一次在有明亮电灯的教室中上课,但只有少部分学员还带着教科书。

1935年6月,在川西松岗喇嘛寺,红军卫校又复课了。当时教员已不全是原班人马,有些是从各部抽调来的,其中就有卫校一期毕业生江一真。开课第一天,卫校教育长孙仪之问返校的学员中谁还有教科书?当时,只有我父亲一个人举手说:“我有。”孙老师说:“那就不客气了,先借给我备课用吧!”

从此开始,一直到我父亲去世,他都认为这本教科书,是世上的“唯一”。

孙仪之是当时在校的老师中学历较高的,他曾就读青岛教会办的医学院,本科毕业后从军,在国民党第52师任少校医官。1933年,在反围剿战斗中被红军俘虏,后参加了工农红军,任卫校教员。就因这本“唯一”的教科书,使他和我父亲师生之间,建立了多年的深厚友谊。

孙仪之不仅负责全校的教学工作,还担负最重的两门课程—病理学和内科学的主讲。孙仪之不仅在这本书中留下了他备课的笔迹,还和其他教员一起,利用这本书编写了新的教材。克服了缺纸少墨的困难,少量的油印发给学员学习。同学们为了多学点知识,纷纷传阅我父亲这本教科书。在教科书上,也同样留下了同学们的笔迹。自然,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该书的破损和缺失。

紧张学习了四个月后,严峻的战场形势,又迫使同学们回到原战斗岗位。父亲继续怀揣这本教科书,又继续更为艰苦的长征。

1936年1月,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后,在延安附近的闫店子村,卫校最后一次复课,能回来复课的同学已不足三分之一。三个月后,我父亲从卫校毕业,被分配到红军第一后方医院任主治军医。

这本教科书在完成它的历史使命后,不仅成了我父亲日后随身携带的参考书目,更是他一直贴身珍藏那段刻骨铭心历史的宝书。

1982年6月14日,该书的主人匆匆离世,虽然父亲对书留下了不少故事,但对这本书的真实性,却少了一个人证。父亲曾说该书是世上的唯一。父亲留给我们这本世上唯一的是什么书呢?该书目录前的几页和书尾内容之外的后几页全无,也就说该书无书名、无作者、无出版社、无前言、无后记、无年代,可以说除了医学内容外什么都缺!但多了旧牛皮纸包的书皮,书皮外又贴上了一层粗糙的旧军装布,给人看到的是沧桑与硝烟。这给他的继承者,留下了很大的求真空间。

1985年春天,我们在人民日报看到一篇文章,说遵义有位市民,把家中收藏的一本红军医书,捐给了刚刚扩建的遵义会议纪念馆。

看到这篇文章,我通过遵义会议纪念馆,给捐献者李仲猷先生写了一封信,并把我家这本医书的目录抄写给他。李先生很快就回了信,从信中了解到:李先生原是遵义某中学的语文教员,当时在遵义地区教育局做某杂志的编辑工作。他信中说:“你保存的这本书有传染病学、呼吸病学、消化病学3章,共36章。我献的那本书叫《实用内科学》,里面也有这3章,共37章,两书篇目相同,只是相差1章(也可能是我记错了)。

还写道:“我的这本《实用内科学》是道林纸石印线装书,你保存的那本不知是不是一样?如果是,则肯定是同一版本无疑。”并写道:“我献的这本书,正文前有《书头话》,作者署名真志,1933年3月10日于茶岭,为了使你具体核对,现寄上我献书时所拍的第1页照片,两书序言一对,就清楚了。我这本书第1页缺了一角。‘书头话’是我根据该书对折骑缝上的字写上的,如两书相同,望回信时将第1行的缺字告诉一下,以便补充完整。”

(李仲猷老师的来信)

收到李仲猷老师的来信,我心潮澎湃,真想马上见到李老师,看到那本红军医书。可惜我家那本书没存有书头话,无法与他的书“一对”,更不能为其补缺。我只能前往遵义亲自为我们家的传家宝寻找物证,为其正名,恢复其红军医书的荣誉。当年8月份,我就请假去了遵义,在李老师的引荐下,见到了那本静静摆放在纪念馆的红军医书《实用内科学》。结果,跟我家的这本几乎一样,只能说可能不是一次印刷出版的。那么,李老师家没人参加红军,这本书又是从何而来呢?

(遵义市捐赠医书李仲猷老师与作者的合影)

原来,李老师的父亲是一名在遵义开诊所的老中医。当年红军攻占遵义后,一位红军战士(也可能是卫校的学员)负伤来到李老师的父亲开的诊所,受到老中医认真的治疗,在疗伤期间,红军伤员说他也是学医的,因有共同语言谈得十分融洽。这位红军战士出发前,便对李老师的父亲说:“我们前面的路还很长,我也不知道自己今后还能不能用上它。现在我把这本医书送给你,你可能用得上,算留做个纪念吧!”说着,就把这本《实用内科学》送给了李老师的父亲。

李家将这本红军医书视为传家宝,为防反动派“查究”,把书混藏在医书柜里,父子两代冒着生命危险,把它保存了下来。老中医去世后,该医书转由李仲猷老师珍藏。1985年,李仲猷老师把他父亲遗留下的这本医书无偿捐赠给遵义会议纪念馆。当时被定为国家二级革命文物。

在遵义纪念馆,我亲眼见到这件文物,从目录和内容初步来看,可以说完全是同一版本的红军医书。虽然我们家的传家宝不再是世上唯一,但有了遵义纪念馆这部医书作为旁证,我们知道了该的书名、作者、出版单位、出版时间,明确了这本宝书的真实身份,都是中央红军卫生学校编印的教科书《实用内科学》上册。

红军卫校从1932年1月成立,到1937年8月改名为八路军卫生学校前,在五年半的时间内共招收了8期学员,共计1000余人。1至5期在中央苏区毕业。6、7、8期学员都是在延安红军卫校毕业。全部分配到全军各部队,他们是我党我军自己培养起来的卫生干部,经过革命战争的锤炼和成长,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成为我军卫生战线上的骨干,新中国成立后大部分成了国家、军队卫生系统各级领导干部,仅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就有20多位,如张汝光、江一真、游胜华、阙森华、涂通今,林茂、黄乎等。特别应提到的是,这所八路军卫生学校在新中国成立后就成了开办在沈阳的中国医科大学的前身。曾经毕业于红军卫校的阙森华学员成了他母校的党委书记兼校长。

为什么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在短短的几年时间能培养出如此多的优秀人才?从这部教科书中完全可以找到答案。我父亲多次听校领导在大会上说,朱总司令亲自参加了开学典礼,在大会上讲:“红军队伍在扩大,部队急需充实更多的卫生人员,办卫校的目的就是培养无产阶级医务人才,必须招收红军中的工农子弟入校学习。”在教科书的书头话(前言)中明确指出:“教材要‘浅显白话文’‘理论通俗化’‘取材宜于选精择要’,还要向学员们多输入新的知识与新的疗法。”这种全新的教育目的、教学理念和教育对象,是对旧教育制度的彻底批判与改造。所以这个学校是我党我军开办的第一个讲授高等专科知识的院校,它开创性地为新中国专科院校的建校思想和理论作出初步探索与实践。

红军卫生学校的创办,开创了新的招生模式,摈弃了旧制度时按考分录取或凭金钱入学规定。即学员必须具有基层锻炼经历,并通过基层组织推荐,再经过文化考试方能录取。如第一期被推荐的150多人中,通过文化考试只录取了19个人为正式学员,另外还有6名旁听生。这种招生方式不仅保证了学员的文化素质较高,更能保证学员的政治素质过硬。特别是第6、7、8期学员,开课时在瑞金,毕业时在延安。经过长征的考验,招来时就攻文化堡垒,下放时就破敌人防线,他们是一批特别能战斗的红色白衣战士。

这个学校的创办,也必须依靠一批信仰坚定、专业水平高超的教师队伍。在这个问题上我父亲多次说过,从校长到教员个个都了不起!第一任校长由时任军委卫生部部长贺诚兼(新中国成立后,任国家卫生部第一任副部长,部长是李德全女士,冯玉祥将军的夫人。同时贺部长还兼任军委卫生部部长,中将)。贺部长毕业于北大医学部本科。第二任校长由时任医政局局长陈志方兼任,他毕业于广州中山大学医学院。第三任校长由时任校教务主任的彭龙伯担任,他曾先在日本学医,之后党中央又派他去苏联留学学医(同去苏联留学学医的还王立中,唐义贞教员),归国后,在闽粤赣红军总医院任医务主任。他们都是建党初期的老党员、老革命。

同时还吸纳了部分有真才实学被俘旧军队的医官任教员,如国民党军第十八师军医李治,上海医学院毕业生(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校长,少将军衔);国民党军第三十五师卫生队长孙仪之,他毕业于青岛教会医学院,长征开课时任教务长(之后曾任八路军卫生部副部长,第四野战军卫生部长。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少将军衔)。“老革命”和“新革命”同上一个讲台,教授同一班学生,这是我党军校发展史上非常亮眼的一个特点。而且学员中还有来自俘虏他们的部队成员。

在军校这个大熔炉里,“土包子”被教育成革命的知识分子,旧军人、旧知识分子被融入于工农红军之中,孙仪之同志就是典型的一个。孙波告诉我,他父亲孙仪之被俘后,毛主席以保持他旧军队的原薪(月薪60个现大洋),动员他参加红军当了军医。他来到部队后不久,看到红军官兵一致,同甘共苦,师以上干部的薪资每个月也只有5元。对这样一个全新军队,他深受感动和佩服。开始他对师生们说,谁需用钱就从我枕头下面拿,不用告诉我。月末如有剩余,他要么和大家一齐去打牙祭,要么买些日常用品分发给大家。后来,他决心跟着共产党干革命,放弃高薪,只领同级教员几元钱的薪酬,受到广大师生的拥护和爱戴。这批最早的“解放战士”成了卫校的教学骨干,通过长征的锻炼和实践,最终成为新中国卫生战线的栋梁。

在全新的学校里,有全新的教师队伍和学员,必然有全新的教科书和教学方式。翻阅这本教科书的正文,石板印刷的横排小楷字体,在近九十年前印刷品中是不多见的,那时印刷品主要是老式竖排字,再加杂着有近四分之一的手写体拉丁文的书就更不多见了。但从本书章节目录中看出,这是一部西医《实用内科学》上册。细看主要条目,发现本书把《传染病学》纳入《实用内科学》教材中,同时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篇也收入本教材。

可见年轻的红军部队内科主要疾病的威胁来自这三大类。而把传染病作为内科学的第一篇来教授,说明当时把传染病定为三大类疾病威胁之首。可见我党我军早在建军初期就十分重视传染病的预防和治疗工作了。联想我国现在执行全民接种疫苗,“动态清零”抗击新冠病毒的政策是有历史渊源的,执行“预防为主,医疗为辅”卫生总方针是一贯的毫不动摇的。再细看正文,发现在传染科篇里用拉丁语单词写到:choLera和maLaria,直译为吐泻病和间歇热。但本书特别注明:“应从中医的名称,译为霍乱和疟疾”。

(教材书明确记载,中药可在西医处方里用,见证了我党中西医相结合政策的历史事实)

不仅在病名作了西医中国化的尝试,而且在众多的西药处方里出现了大量的中草药制剂,如甘草、橙皮、陈皮、曼佗萝、五倍子、远志根、生姜粉、薄荷、芦荟、大黄等等。甚至还有中国民间验方,如为了解决肠道寄生虫病用石榴皮、南瓜籽、巴豆组方作驱虫药。所有中草药名称后都注有拉丁文名称,中药名也作出西医化的注解。在《实用内科学》存在着中西医结合的实例,也可推测在整套红军教科书中也应该是普通现象。

这奇特的现象为什么会史无前例地出现在当时红军正规医学院校的教科书上?“书头话”告诉我们:作者编写军医学校的教材是在“时间匆忙,教务紧张,参考材料缺乏”的条件下工作,本着必须“割弃资产阶级教育外套,抛弃无味的花样文章,拔取科学真髓,有切于实际应用的知识,创造性培养红色医务人才”的宗旨。从教科书中可以看出当时的卫校教职员工们,是如何实事求是依据苏区的艰苦条件办学和遵照党的中西医结合的医疗方针,去编写适合工农红军特色的全新的教科书。

我曾经问过父亲:“你曾说过在草地重新开学时,孙仪之教育长借过你的书,怎么证明呢?”他打开这本教科书,找到有红字的那页指着说:“这是孙仪之的字。”并讲到从这页开始,后半部书都是他备课时写的笔迹。这些笔迹大至可分三大类,第一类是对重要章节他添加了部分条目,第二类对部分章节或文字作了必要的删除,第三类是对部分文章用语用词作了必要修改或补充。他一一指给我看,并说这些添加、删改、补充、修正不是我们初学者所能做到的,我们这些学员不可能有这个能力和水平。

(我父亲的眉批:凡红笔字都是孙仪之写的。此页见证了师生共用一书的事实。)

我说:这么重要的笔迹,你不说谁也不知道,最好能有个记载才好。父亲二话不说,随手在本页上方空白处写下了:凡红笔字都是孙仪之写的。他还告诉我说:“我上过老学究式的私塾,上过严苛到说一不二的军事院校(红军彭杨军政学校),但从未上过循循善诱传道、授业、解惑的卫校,使我稳步走上了一生为之奋斗而自豪的从医之路。我终生都感谢卫校,感谢卫校的老师们。”

卫校教员授课不局限在课本上,而更多的是联系实际。红军战士都知道,卫校集中了全军顶尖的医学人才,凡行军至卫校所在地,都纷纷来驻地寻医问药,特别是随队卫生工作者更是把疑难杂症病人送来问诊。教员就顺势开办现场教学,边诊病边教学,边治疗边请学员当助手。逐渐在教员的指导下,我父亲也从简单的手术学起,逐渐可以独立做些较大手术了。从此至抗战前夕,他曾经为40多名红军伤员做过外科手术。在理论联系实际学习中,学员们业务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

父亲还告诉我,在老师主持召开的学习讨论会上,还把学员自己下部队时医治过的伤病员的病况、处置方法、实际效果讲出来,由教员讲评,使我们理解得更深刻,记忆得更牢固,学习的兴趣更浓厚。因掌握的知识越来越多,动手的能力越来越强,就产生了像教员们一样当个好医生的信心。也为我两年后在抗日前线向我的第二个恩师诺尔曼·白求恩学习外科手术技术,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这种教学相长、密切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之后我在晋察冀军区卫生学校手术观摩课时用过,在抗大七分校给学员上卫生课时用过,在河北军区卫生部给医护人员讲战伤救治,讲部队防疫,讲手术队建设等,就采用了这种教学方法,都收到了较理想的效果。所以恩师孙仪之是我不能忘怀的人。

父亲一番话,也深深地感动了我,使我暗暗产生找机会去拜访孙仪之老将军的念头,代父亲去表达衷心的谢意。2006年11月,我在唐县晋察冀烈士陵园祭扫白求恩陵墓时,结识了孙仪之之子孙波,向他提出拜见孙老将军的请求,并希望进一步了解他们师生在长征路上,共用一本教科书的故事。孙波告诉我,其父去世多年,母亲还在,并希望我有机会去他家做客,拜访老阿姨。

2008年11月,我应邀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纪念白求恩来华抗战70周年大会。会后,我带着那本红军教科书,前往香山总后干休所孙老将军家拜访了老阿姨。我向老阿姨表示了晚辈的问候,向她展示了我带去的那本红军教科书,当翻开孙将军留有笔迹那几页书给她看时,老阿姨眼前一亮,她说:“这是他年轻时的笔迹,错不了!”这句话使我豁然开朗,老阿姨的话印证了红军卫校在草地开课故事的真实性。她还向我讲了孙将军在延安时的故事。

(本文作者(左)与孙仪之夫人(中)及孙仪之之子孙波(右一)合影)

虽然老阿姨没有讲出多少关于红军卫校和教科书的故事,但沉淀在红军教科书上的革命历史事实已非常厚重了,它的存世故事体现着苏区军民艰苦奋斗的精神,体现着红军不怕牺牲,勇于胜利的长征精神,体现着老一代红色医务工作者为革命而学习专业,在战争中学习战争的革命精神。

(白求恩对面的医生为作者父亲林金亮)

我的父亲也多次说到,他的第二个恩师白求恩要求他的学生不仅要有会动手术的能力,也要掌握踏实的理论知识,鼓励大家努力认真自学。据父亲回忆,白求恩也见过此书,那是在晋察冀军区后方医院,当他看到我在抽空学习此书时,他也拿过去认真地翻阅了一下。我向他介绍了该教科书的来历,他感到非常惊讶。他虽然不认识汉字,但非常熟悉书中的拉丁文,都是医用和药用的专业词语。他看到红军当时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还能创办红军卫生学校,出版如此正规的医学教科书,培养了一批红军医务骨干队伍十分佩服和赞赏。红军创办卫生学校的精神,深深地触动了他,鼓舞了他。

白求恩本来打算在回国前要为军区创办一所卫生学校,为八路军培养一批卫生人才。他立即着手加快了办校的工作进度。经过半年多的筹备,1939年9月18日,晋察冀军区卫生学校在河北省唐县牛眼沟村正式成立了。为了传承红军卫校的办校精神,由原红军卫校一期高才生、曾在红军卫校留校任教的江一真同志担任校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福建省省长、国家卫生部部长,河北省委第二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该校成为白求恩医科大学(现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由白求恩推荐我父亲任院长的军区模范医院,成为该校附属医院。(该院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80医院暨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不得不说我的母亲李长龄,她是白求恩学校护士班第一期的毕业生,也是为数不多聆听过白求恩讲过课的学员之一。我母亲1937年,在她的家乡河北省完县(今顺平县)神北村参加革命。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作者母亲李长龄白求恩卫生学校毕业证)

1939年1月,参加八路军。同年9月,进入晋察冀军区卫生学校学习。毕业后,正式成为八路军卫生战线上卫生工作者。

后来,这本教科书也成了我母亲从医路上必读的辅导材料之一。不久,父亲调任军区卫生巡视团任副主任后,院长由国际主义战士,印度医生柯棣华担任。而我父亲的手术台,也成了卫校学员们学习观摩外科手术的教学基地。从此,红军卫校精神加上白求恩精神,就成了新中国医学院校永恒不变的办校初心和校魂。

(本文作者父母合影)

2019年3月,上杭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念馆的张东瑞老师,将他在江西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拍摄的同一版本的红军卫校教科书照片给我看,使我非常激动。从照片来看,该书品相完整,字迹清楚,从文物角度来说它十分完美。这是留在红军长征出发地的红色文物,如有机会,我真想前往瑞金一睹其风采。

(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馆藏)

2006年10月,重访长征路的记者在山东《齐鲁晚报》报导说:在四川省古蔺县红军四渡赤水太平渡纪念馆也征集到一本红军卫校教科书,但没说是哪一科哪一版本的书。当时也引起了我想前去探秘的兴趣。后来从网上得知,这是当地一个叫胡大成的土郎中,因给一个红军战士医治战伤,而收到的谢礼。他的后人在1975年将这本书捐赠给了该馆。

(四川古蔺县太平渡四渡赤水陈列馆馆藏)

真是无巧不成书,又是同一版本的《实用内科学》教科书。本想结识一下贵馆专家,进一步了解宝书的故事,因无法取得联系方式,未能与古蔺太平渡馆联系上。却与贵州省习水县土城镇四渡赤水纪念馆的梁华老师联系上了。她是一个热心人,她很快将我介绍给了古蔺四渡赤水陈列馆的胡元炯馆长认识。胡馆长在山东当过兵,对山东很有感情。当他了解了我们家的传家宝后,就想抽空来济南目睹我家宝书的风采。他还向我介绍了该馆所珍藏的同一版本红军教科书的情况,并答应宝书照片拍好后发给我。

(云南省威信县扎西会议纪念馆馆藏教科书照片)

不久,胡馆长将宝书的照片发给我的同时,转告我一个特大的喜讯,那就是云南省威信县扎西会议纪念馆也藏有同一版本的红军医书!并发来了该馆宝书的照片和馆藏说明。虽然从照片上看该书破损较重,但能确定是红军卫校出版的《实用内科学》上册,且是毫无疑问。在红军医书的寻亲路上,能最后使"五胞胎"同文同框,梁华和胡元炯两位同志功不可没!

这样,同胞兄弟五本书,分别在江西瑞金、贵州遵义、四川古蔺、云南威信、山东济南,分布在中央红军长征途经的4个省,其中走完长征全程只有我父亲的这本书,现落脚在山东济南市。这样有了其它四本书的佐证,使我们家的珍贵传家宝更加完整真实了。

父亲留下来的这本书,虽然已不是世界上唯一的存世,但它仍然是唯一走完两万五千里长征,走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建设社会主义新长征的一本书,也是陪伴一个老红军战士走到生命尽头的一本教科书。因此它更加绚丽夺目,更加珍贵。但遗憾的是卫校的教科书中不可能只有内科学上册,内科学下册和其他学科的教科书至今没有发现,这对研究红军卫生史,特别是红军卫校史是个缺憾。

此书虽然失去了主人,却成了与中国革命历史、红军卫生史、卫校发展史及一位红色卫生工作者的成长史紧密关联的真实物证。这本红军教科书,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专业功能逐渐失去,但它的红色宣教作用越发深重。它不仅是对当代医科学生进行职业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也是对广大青年朋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的不可多得的好教材。

壹点号山东金融文学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