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前沿资讯

商场电梯崩裂瞬间(莆田云顶枫丹电梯从高层坠落致人受伤?质监局回复)

导读商场电梯崩裂瞬间文章列表:1、莆田云顶枫丹电梯从高层坠落致人受伤?质监局回复2、14年后再看刘涛,事业巅峰期选择嫁给王珂的她,婚后幸福吗3、战酷暑 护平安 | 片儿警老邓 滚烫

商场电梯崩裂瞬间文章列表:

商场电梯崩裂瞬间(莆田云顶枫丹电梯从高层坠落致人受伤?质监局回复)

莆田云顶枫丹电梯从高层坠落致人受伤?质监局回复

刘先生在医院接受治疗

东南网莆田7月8日讯(本网记者 吴炳端)近日,一条“城北云顶枫丹小区10号楼电梯从31层掉落,电梯内人员送往医院治疗”的消息在莆田网络上“炸开锅”。当事人刘先生说,7月3日下午,电梯从15楼坠落,当晚他就被送至医院住院治疗。对此,莆田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则表示,当时电梯并无坠楼,只是变频器过热导致电梯抖动一下。此外,还表示,从监控录像上看,该业主当时好好的,一切正常,“经了解,该伤者腰椎受伤,为老毛病复发引起。”

反映:

电梯从15楼坠落,当晚被送至医院

CT检查报告显示为右侧弓椎崩裂

7日下午,东南网记者来到莆田武警医院,见到了仍在住院的刘先生。据了解,刘先生是云顶枫丹的业主。刘先生介绍,7月3日下午3时许,他乘坐小区电梯从30楼准备到1楼。“当电梯运行至15楼时,突然摇晃了一下,且伴有声响,接着就直接往下坠落。我当时血都往上涌,脑子一片空白,我刚想叉开腿往下蹲一点,但腿还没分开,电梯‘嘭’的一声后,我人就往后仰,然后又往前倾,之后就用手扶着电梯门。”刘先生说,电梯在下坠过程中,楼号不显示,坠到底后显示“F”,后又显示在3楼。他按了电梯按钮1楼和2楼但电梯无反应,接着电梯又缓缓上升,在电梯显示“5楼或6楼”时,电梯门开了,他就赶紧出电梯,并换乘另外一部电梯。但是另一部电梯上显示的是在“10楼”。

“出电梯后,我当时就感觉两个膝关节和腰有点疼,我就在地下车库站了几分钟。当我把车开往地下停车场路口时,第一时间给物业打了电话,告知物业电梯出故障导致起身体疼痛,并要求物业马上修理。”刘先生对记者说,因有病患在医院等他,他首先前往医院见病患,之后又回到小区,和友人前往饭店吃饭,最终因支撑不住,被送往医院做检查并住院。

“在医院见患者的时候,(我)就有点坐不住了,之后开车回去的路上,脚麻得油门都踩不了。最后在饭店吃饭时,确实坐不住了,人都快倒了,还是我老婆和朋友把我抬到医院。”刘先生说,业主们希望物业能够将电梯维修好,不要出现类似事故。

医院CT检查报告单上显示,刘先生为右侧弓椎崩裂。MRI诊断报告单上显示,椎间盘膨出,颈部皮下肌肉间隙异常信号,考虑肌肉挫伤改变。其病历卡上诊断为脊髓震荡伤。

物业:

电梯定期保养并无问题

监控录像上看,人当时好好的

“电梯每个月都有检查,定期保养,并无问题。可能是最近天气比较热,导致电梯出现这种情况,但并不是什么大问题。而且电梯无坠落,该业主也没有住在31楼,所以网上所说的从31楼坠落无从说起。”云顶枫丹小区物业刘经理说。

刘经理介绍,当天下午3时许,业主乘坐电梯下楼,由于电梯出现抖动停顿,该业主于是走出电梯,换乘另外一部电梯。“从监控录像上看,该业主当时都好好的,一切正常。等到当天晚上10点,该业主才去医院住院。”刘经理说。

刘经理说,业主住院后,他也去医院探望该业主,并向业主表明“该物业承担的责任物业会承担,不会推卸任何责任”。“有小区内其他业主过来找我们(说这个事情),我们也都有与业主沟通协商,但同时也希望业主能够配合我们的工作。”刘经理说。

质监局:

电梯显示正常,无掉梯滑梯

伤者住院为老毛病复发引起

莆田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工作人员陈先生告诉东南网记者,接到云顶枫丹小区业主投诉后,他们第一时间向云顶枫丹小区物业与维保公司了解情况,后前往该小区调出该部电梯档案、检验报告和应急预案,显示一切正常。“而且,工作人员也与电梯维保人员将所有电梯巡查一遍,也无发现任何问题。”陈先生表示,出现上述情况是因为电梯变频器过热,导致电梯抖动一下,并于当天晚上修理到位,也并无掉梯滑梯现象,电梯属于正常运行。“而从监控录像上看,该业主当时都好好的,一切正常。”陈先生同样如是说。

莆田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科陈科长表示,事后,他们立即安排该小区物业与维保工作人员前往医院慰问伤者。“经了解,该伤者腰椎受伤,为老毛病复发引起。”此外,陈科长介绍,若因电梯事故造成人员伤亡,质监局将会对事故进行调查,是维保公司的责任还是物业管理的责任,亦或是使用者自身的责任,“谁的责任谁负责,这是走事故程序,按事故处理。”

莆田市质量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提醒,若被困在电梯内,不要慌张,可按电梯内警铃报警,等待救援人员。若没有被困,也应第一时间与物业反映,让物业与维保公司联系,及时前来维修,排除隐患。

14年后再看刘涛,事业巅峰期选择嫁给王珂的她,婚后幸福吗

文丨小兔咬了月亮

编辑丨锦鲤撩娱

01前言

2008年1月6日,演员刘涛和京城阔少王珂的婚礼,不仅惊动了北京城,而且还震撼了整个娱乐圈。

据悉,这场婚礼花费不下四百万,数量豪华跑车组成的车队奔驰在北京最显眼的街道,一时之间,刘涛成为了所有女人羡慕的对象。

在婚礼上,刘涛高调宣布从此之后隐退娱乐圈,并且还要励志要做一名贤妻良母。

刘涛的这番话随即引得网友们争议。

有人说:她刚刚在一线女星中占有一席之地,事业正值巅峰期,就选择嫁人放弃事业、相夫教子,以后一定有她的苦日子;

也有网友说:所有路都是自己选的,只要觉得值得就大胆去做,永远支持涛涛!

然而,刘涛还没有好好享受豪门阔太的奢侈生活,结婚不到1年,丈夫王珂就陷入了负债4亿的困境之中。

刘涛不得不重出江湖,踏上了为夫还债的道路;

也正是这条路,让刘涛的婚姻14年的饱受争议。

她是否曾后悔在巅峰时期放弃事业,选择嫁与王珂,结婚之后的她又真的幸福吗?

02

2007年9月,刘涛在助理的陪同下,一起朝着某商场的电梯外走出,就在出电梯门的一刹那,恰好被正在等电梯的王珂看到。

相视一眼原本不打紧,但是这一看让王珂直接沦陷。

许多想法在当时涌出心头,但是最坚定的一个想法就是:“我要娶她回家当老婆。”

这时的刘涛在娱乐圈已经成为了有名气的演员,《白蛇传》、《还珠3》等当红热播剧都有她的身影,可谓是占尽风光、前途无量;

刘涛固然优秀,但是王珂的条件也不差。

他是著名的“京城四少”之一,他凭借自己的头脑和智慧,在商业领域大展手笔,身价一度高达二百多亿。

有了想法之后,王珂立刻开展行动,托了好几个朋友,辗转多人才要到了刘涛的联系方式。

要到联系方式之后,王珂随即展开了热烈追求,但是面对公子哥的追求,刘涛却有些不敢向前。

一方面是因为,刘涛觉着公子哥没有常性,对待感情的态度不认真,而且身为圈内人的她,想找一个圈外人作未来伴侣;

另一方面是因为这时的刘涛刚刚结束一段失败的感情,还在自我修复之中。

再加上刘涛更喜欢成熟、稳重的男人,王珂比刘涛小两岁,自然是没什么吸引力。

刘涛从这几个方面综合考虑之后,她拒绝了王珂的好意。

吃了闭门羹的王珂,并没有泄气,反而攻势更加猛烈。

但是,他转变了策略,没有再提谈恋爱的事情,而是装出一副可怜兮兮的样子,委屈地说道:

“那咱俩当不成恋人,是我福薄,但是你不要不理我,好吗?我想用朋友的身份当你的守护神。”

刘涛没想到高高在上公子哥居然还有如此柔软的一面,能为了自己变说出这么卑微的话,她不免有些心软。

但是,自己内心的顾虑不能不重视,刘涛只是浅浅地应答了一声:“好。”

王珂眼看心中女神松口,便觉着有戏。

于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用朋友的身份,每天都对刘涛嘘寒问暖、关爱有加,只是对恋爱的事情只字未提。

刘涛见到王珂的所作所为,心中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情绪,她也说不出这是感动还是其他。

尤其是王珂的默默付出不求回报,让刘涛觉着这是一个可靠的男人。

有一天,刘涛主动敞开心扉,向王珂倾诉过去的往事;

王珂耐心地听完,并且安抚着女神,说:

“没关系的,都过去了,如果你相信我,那我们一起开始我们的未来,好吗?”

刘涛愣了几秒钟之后,小心翼翼地试探道:

“那你能接受我过去的一切吗?你要考虑清楚了,如果不能,那我们就及时止损。”

王珂丝毫没有犹豫地回答她:“我可以,爱一个人就要接受她的全部。”

这一刻,刘涛觉着眼前这个比自己小2岁的男生,既成熟又有魅力。

之后,二人在接触过程中,刘涛发现王珂的魅力之处不仅仅在此处;

在其他方面,比如:在处理紧急事情、解决棘手的问题上,他展现出的强大气场能够瞬间压制对方,总是能把事情处理得十分完美。

刘涛更是觉着王珂就像是白马王子,一路披荆斩棘,才来到自己身边,他的出现像是上天的恩赐。

二人在认识第24天的时候,登记结婚了;

并且在登记后的第4个月,王珂为爱妻创办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婚礼,至今来看,婚礼现场的装扮依然让人感叹。

在婚礼上,刘涛演唱自己亲手谱曲、亲自填词的歌曲,一字一句都唱出了恋爱中的点点滴滴;

而王珂更是买下了二人第一次牵手的长椅,作为新婚的纪念礼物送给刘涛。

这把椅子是王珂专门叫人从河北保定运往婚礼现场。

刘涛被感动得热泪盈眶,婚礼结束之后,她也变成了娱乐八卦的头条新闻。

不过她根本不在乎别人的看法,只是一心要过好自己的生活,在后面接受采访时,刘涛的脸上的笑容也是十分灿烂,可以看出,她对这段婚姻有多么满意。

然而,婚后没多久,刘涛还沉浸在豪门阔太的享受之中,一场金融危机的来临,打得她措不及防。

03

2008年,一场金融危机席卷全球,这时所有生意人都慌忙收手,都害怕被这场危机席卷进去,变得倾家荡产;

然而,王珂由于之前在生意场上顺风顺水,大赚了一笔,对这次危机也就有些掉以轻心。

他反其道而行之,没有像其他老板一样收手,而是继续在金融市场发起“进攻”,结果变得倾家荡产的同时,还背上了4亿的债务。

那段时间,亲戚关系崩裂,朋友背叛,所有人都对他避之不及。

王珂遭受了事业和亲友的双重背叛,一时之间他接受不了这个事实,他把自己关在黑暗的屋子里,谁也不见;

他也因为此事患上了抑郁症,不得不依靠药物维持正常的生活。

王珂知道自己如今这个样子,很难东山再起,也没有办法给刘涛梦想中的生活,于是他主动提出离婚,让刘涛另寻良人。

而这时的刘涛已经怀上了他们爱情的结晶,不想当那个“背信弃义”之人,她知道如果自己真的一走了之,王珂根本无法承担如此严重的后果。

“夫妻本是同林鸟,哪有大难临头各自飞的道理?”

刘涛严肃地说道。

她主动要求承担起家中的责任,决心帮助丈夫一起度过难关。

王珂看到妻子的不离不弃万分感动,同时又觉着特别对不起她,新婚燕尔,现在本应该在外度蜜月,却让她和自己一起受苦。

尽管如此,王珂短也没有在短时间内振作起来。

遭受人生变故的王珂,脾气时好时坏。

刘涛在家中一边要独自承受孕期带给自己难受恶心的反应,一边又要包容丈夫的坏脾气,她一直在用最大的耐心安抚丈夫的心情。

并且,为了能够让丈夫尽早脱离黑暗情绪的笼罩,刘涛顾不得自己孕中辛苦,坚持挺着肚子陪着王珂登山拜佛;

她只要感觉到丈夫的心情有所好转,她就觉着值得。

在孩子出生当天,王珂焦急地在产房外等待结果,内心祈祷她们平安;

然而,就在刘涛母女被推出产房的那一刻,王珂竟然口吐白沫,四肢抽搐晕倒在地,好在医生妙手回春,捡回了王珂的一条命。

这就导致,刘涛在月子期间,她不仅要修养自己的身体,喂养宝宝,而且还有照顾丈夫的身体。

之后,刘涛在出月子之后立刻宣布复出,但是这次复出就如同初入娱乐圈一样,一切归零,万事都要靠自己打拼。

幸运的是,刘涛之前的作品和积攒下来为数不多的人脉,让她在短短4年时间中,接下25部作品。

为了能够早日帮丈夫还清债务,刘涛经常一天只睡5、6个小时,剩余时间不是拍戏就是背词,有时候她经常在拍摄地等着换装的功夫就能睡;

虽然还债之路十分辛苦,但是刘涛却没有说过一句放弃,也从未提出和王珂一刀两断。

这时候的刘涛已经没有“原则”了,只要是能挣钱的,不管是电影还是电视剧,就算是广告她都接。

这也导致了她被网友封为“烂片女王”。

虽然这个称呼并不光荣,但是刘涛却帮丈夫还清了4亿多的欠款,也让网友们重新认识了刘涛,许多人都说她是一个有情有义的女子。

王珂和刘涛的生活也终于是守得云开见月明了。

在采访中,有记者问到刘涛:“为什么这么努力地帮王珂还钱?”

刘涛只是笑一笑,说道:

“他是我的爱人,我是他老婆,这都是应该的。”

其实,刘涛之所以能对丈夫不离不弃,能愿意为他吃这么多苦,除了是因为心中的爱之外,更是和她从小的经历有关。

04

1978年,刘涛在江西南昌的一户普通人家出生,家中经济条件不太好,所以从小就告诉她要学会节俭。

刘涛和别的孩子不同,她几乎没怎么享受过家庭的温暖,在她小学的时候,刘爸爸刘妈妈就因为三观不合分开了。

父母分开之后,也没有人照顾刘涛,她就只能跟着爷爷奶奶生活。

虽然两位老人家不会克扣她的衣食,但是他们却有些重男轻女。

刘涛为了在这个家能够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她几乎包揽了家中一切的脏活累活。

其他同龄的小朋友这时还依偎在母亲的怀抱中,撒娇要抱抱;而刘涛早就已经能在家中独当一面。

老人们都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

刘涛完全诠释了这句话。

她知道只有靠自己才是唯一的出路,要想成长,一定要先学会吃苦。

在她15岁那年,正读高中的刘涛,突然被南京军区的文艺团选中,她正式成为了一名文艺兵。

别的人前往他乡都感觉异常孤独,但是刘涛本来就没怎么感受过家庭温暖的她,到达军营之后她心中毫无波澜,既不想家,也不哭闹,她只想自己快快长大。

三年的训练让刘涛的性格变得更加的坚强。

到部队之后,刘涛要强的个性让她对自己的要求更加严格,上级给予她的每一个任务,哪怕是提出一个十分不起眼的要求,她都当作重级任务完成,并且丝毫没有抱怨。

她吃苦耐劳的性格和坚韧的品质,很快就被团里的领导认可,刘涛也成为了团里着重培养的对象。

三年的时光转瞬即逝,刘涛凭借出色的成绩被保送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开始了为期四年的大学时光。

在这里,她偶然被星探发掘,从此也改变了她的人生。

大学的刘涛虽然长相清纯可人,但是眉眼间又透露着军人的英气和豪气,浑身也彰显着意气风发的韵味,又有着女中豪杰般的慷慨。

这样的她被星探偶然发现,也接连拍了许多广告,让她在广告界也变得小有名气。

拍摄广告让刘涛小赚了一笔,也让她尝到了初红的滋味。

她有了向演艺界发展的想法,幸运的是,很快她就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个机会。

在2000年,刘涛被广东台的导演相中,邀请她出演《外来媳妇本地郎》。

为演艺界的小白,刘涛自知自身欠缺的还有许多,为了能在演员的道路上顺利前行,也为了自己能够打下坚实的基础;

她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抓住每一个角色,她在对待剧本和人物都格外用心。

这部剧的播出赢得了观众们的一致好评,刘涛也凭借这部剧正式出道,进入到大家的视野。

三年后,她又被琼瑶选中,邀请她出演《还珠3》中的缅甸公主,这个角色让大家对刘涛更加了解,而刘涛也渐渐地有了名气。

事业初起色的刘涛,很快又被《天龙八部》剧组邀约,饰演阿朱。

她的演技在实践中不断被打磨,“阿朱”一角,让观众们真正认识了刘涛,也让她斩获了“最具有魅力女演员奖”。

一炮而红的刘涛,随即又和潘粤明搭档,出演了《白蛇传》,同样也赢得了亿万观众的支持。

刘涛就在事业辉煌,即将达到巅峰的时候,她突然宣布结婚。

刘涛或许是从未真正感受过被爱的滋味,又或许是从内心深处渴望家的温暖;

所以她在和王珂结婚之后,哪怕王家经历了如此大的变故,王珂身负亿万债务,她都从未想过退缩,而是毅然决然的选择扛起这个家。

在还债这期间,尽管她的朋友和家人都劝她趁早离开这个无底洞,可是刘涛无论如何都要和王珂站在一起。

也许是刘涛觉着是王珂给了她一个家,让她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所以她格外珍惜,好好爱护。

05

还清债务之后的刘涛,虽然口碑有所下降,但是后几年她又接连出演了《琅琊榜》、《欢乐颂》、《芈月传》等诸多优秀的作品。

她的演技再一次被观众们接纳,事业又重新回到巅峰的她,家庭也是平稳前进。

刘涛曾在节目中提到,王珂会把自己相中的小饰品买下来,给她制造小惊喜。

有一次,王珂对刘涛说自己脖子不舒服,让她看一看是怎么了,刘涛没多想,就放眼去看;

结果刘涛发现,在王珂的脖子上戴着一条项链,是专门买给自己的;

这个举动让刘涛又感受到了恋爱时的心动和浪漫。

之后,刘涛和王珂在《亲爱的客栈》中,也是经常秀恩爱;

王珂夸赞妻子刘涛的厨艺又有长进,还帮妻子按摩安慰她辛苦,而刘涛也摘下了在观众面前的面具,躲进丈夫开始撒娇。

让同期嘉宾阚清子羡慕的不得了,也让屏幕前的观众十分憧憬这样的爱情。

虽然后来王珂依然继续投资,而且每次上热搜都因为:“王珂投资失败”、“王珂负债XX亿”、“刘涛又为夫还债”。

这就引发了:“刘涛婚变”等新闻,让网友们觉着刘涛终于迈出那一步了。

然而,刘涛每一次都站出来辟谣。

其实,在王珂身体好转之后,二人就经常各忙各的,有时两三天都不打一个电话,刘涛心里就会觉着:他是不是不太需要我的陪伴了?

可以看出,也许并不是王珂需要刘涛,而是刘涛离不开王珂。

她或许在原生家庭的影响下,需要在付出中寻找自我。

虽然刘涛当年巅峰时期选择退圈、放弃事业,她的婚姻自从王珂出事之后就一直饱受争议;

但是,刘涛不仅没有退缩,反而越挫越勇,不得不佩服她是一个坚强的女人。

在她的陪伴下,丈夫王珂度过了最难熬的时光,如今刘涛也是儿女双全,家庭幸福;

而且王珂也坦言:“能娶到刘涛是我最大的幸福。”

刘涛付出这么多,换来了家庭的安稳,或许也是值得的。

回头看她的14年婚姻,有爱有心动,同时也有泪有坎坷,是否真的幸福,只有自己才知道。

原创不易,切勿抄袭、洗稿;如有必将深究,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48h之内联系我删除。

战酷暑 护平安 | 片儿警老邓 滚烫的一天

鏖战高温的公安民警里,社区民警是最低调的所在,被大家亲切称呼为“片儿警”的他们,没有特警的炫酷帅气,也没有交巡警的频繁亮相,有的只是一如既往的巡逻防范、调查走访,平凡低调、默默无闻。酷暑里,让我们跟随大渡口区公安分局九宫庙派出所社区民警邓雁冰的脚步,一起去看看他们的工作吧。

上午9点刚过,参加完早点名的老邓走出九宫庙派出所的大门,一股热浪扑面而来,在接近40℃的气温下,他开始了一天的社区警务工作。

老邓全名叫邓雁冰,是大渡口区公安分局九宫庙派出所的一名社区民警。快50岁的他,个子不高,皮肤黝黑,圆圆的脸上总是挂着亲切的笑。他爱管“闲事”在社区里是出了名的,不管是芝麻小事,还是超出任职范围的“闲事”,只要群众找上来,老邓都会一帮到底,群众都亲切地称呼他为“老邓”。

爬不完的楼,警服湿了干干了又湿

不到十点钟,老邓带着辅警已经爬了好几趟楼梯了。他管理的新工二村是大渡口最老旧的社区之一,辖区流动人口多、人员情况复杂,不仅如此,辖区里很多居民楼都是没有电梯的老式楼栋。“开展‘一标三实’采集是社区民警每天的标准动作,入户采集没有别的办法,就得爬……”几趟下来,身上的警服湿了干,干了又湿,可老邓却笑称,早已习惯了。

防患于未“燃”,叮嘱再多也不能嫌烦

才十一点左右,日头已经毒辣得厉害,明晃晃地照着马路让人睁不开眼。顶着烈日,老邓一边开展“百日行动”例行巡逻,一边摸排沿街商铺。摸排登记、核对信息之余,他总记得细致地检查一下商铺里的消防设施是否能正常使用。

就在半个月前,他和同事巡逻途中遇到过一起摩托车自燃事故,冒着崩裂的火星好不容易扑灭了火。“现在天气恁个热,一定要注意消防安全,一不小心就会酿成大事故……”每到一个店铺,同样的话都会重复一遍,炎热的天气里,口舌更容易干燥,不一会儿就会消耗掉一瓶矿泉水。

出点汗没啥,让群众少受骗最重要

下午三点左右,实时气温42℃,灼热的空气仿佛已经凝滞,走在路上觉得浑身滚烫。老邓冒着高温走进社区宣传反诈知识,给群众讲解近期辖区高发的各类典型案例,“这个时间段,在家的大部分是老年人,现在养老诈骗高发,针对他们更要加强宣传。”不仅讲解防范,他还专门教年纪较大的居民们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再上一层安全保险。“出点汗没什么,让群众被骗的风险再降低一些,才最重要。”

再热也得去,老弱群体更得兼顾到

下午五点,迟迟不肯西斜的日头仍旧威力不减。老邓匆匆赶到了江上新都小区,约好看望一位80多岁的孤寡老人。“最近还好吧,有事记得找我”,看到老人精神很好,老邓也放下心来。“老人家年龄大了,我定期会去看看,最近这个天气太热了,今天下午正好有空,去看看老人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忙的。”

告别老人后,老邓又马不停蹄赶到街道卫生服务中心“打卡”,巡查核酸检测点秩序情况,又按约定时间和人民调解员一起到辖区群众家中化解邻里矛盾,还顺便在辖区开展了一会儿夏季防溺水安全宣传……用他自己的话说,社区民警每天的主题就是“逛”,在“逛”中解决各种“鸡毛蒜皮”的小事。可他还说,再小的事对老百姓来说也是大事,只有把小事办好,好事办实,才能无愧于人民警察的称号。

一天下来,老邓的警服湿了干,干了又湿,结出了厚厚的白色盐花。

韬光隐晦五十年:夹着尾巴的崛起

有趣且深度的硬核财经

经史纵论-No.21

韬光隐晦五十年:夹着尾巴的崛起

作者:李墨天

编辑:戴老板/楚团长

1894年,美国的工业总产值第一次超过了英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

之前的50年是美国飞速发展的50年。南北战争结束后,美国已经成为领土超过900万平方公里的大国,诞生于欧洲的铁路、电报、汽船、炼钢等技术在美国迅速普及。而随着一批又约翰·皮尔庞特·摩根(John Pierpont Morgan Sr.)成为了“J.P摩根公司”的掌舵者,在父亲和合伙人相继去世后,57岁的摩根将指挥这艘巨轮完成一条跌宕又光辉的航线。这个日后富可敌国的财团家族将用接下来的一个世纪证明:人运、族运、财运,都取决于国运。

巨富的帝国在起航,但时代繁荣的长袍下却藏着无数的虱子。堆积如山的社会问题、司空见惯的法治腐败、间歇爆发的经济危机和极端尖锐的贫富差距仍然困扰着这个年轻的国家。美国人自己清楚:所谓的最大经济体,无论如何也算不上“强大”,组成它的是贪婪的华尔街、贫困潦倒的人民和毫无作为的联邦政府。

在1894年之后的五十年,是美国韬光养晦的五十年,也是夹着尾巴崛起的五十年。

1. 这就是资本主义

“如果你不听话,洛克菲勒会把你抓走的。”

——19世纪末,美国妈妈这样吓唬孩子

1900年1月1日,二十世纪的第一天,纽约时报头版社论将刚刚过去的1899年称作“名副其实的奇迹之年”, 社论没有花费笔墨去描述深藏在下东城的贫困与污秽,以及数十万年收入不到500美元的纽约工薪阶层,而是极尽所能展示对新一年的乐观,概括下来就是“厉害了,我的美利坚”。

与此同时,一个名叫小霍雷肖·阿尔杰(Horatio Alger Jr.)的儿童作家在纽约悄然离世。阿尔杰一生创作了100多本心灵鸡汤,从南北战争到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些成功学秘籍在美国销售了超过2000万册。数百万美国男孩约翰·D·洛克菲勒(John Davison Rockefeller)的资身家到9亿美元时,他在克利夫兰农产品经销公司领着每周4美元薪水的往事就变成了这种成功学原则的例证。不过4美元并不算惨,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Andrew Carnegie)在匹兹堡的纺织厂做线轴工时,周薪只有可怜的1.2美元。

然而阿尔杰的著作里成功的关键除了勤奋和节俭,更重要的是上帝的眷顾:有时是一笔突然升值的股票,有时是一块迅速暴涨的土地 ,而对洛克菲勒来说,则是一桩价值连城的婚姻。

1864年,年轻的洛克菲勒与俄亥俄州议员的女儿完婚,除了社会地位,老丈人还为他带来了大量金融资源,当地银行为洛克菲勒的石油公司扩张提供了充沛的贷款,到1869年时,他的工厂已经成为了克利夫兰最大的炼油厂,当竞争者每天只能精炼一两桶油时,洛克菲勒公司的产量是1500桶。

不过洛克菲勒从来没喜欢过臭气熏天的油区,行业的恶性竞争给他留下了极为糟糕的印象。尽管生产商之间达成过所谓的限产协议,但他们依然我行我素的开挖探井,再用只比水贵一点的价格把石油卖出去。这样的浪费让洛克菲勒坚信:竞争是一种巨大的罪恶,只有公司越垄断,赚钱的效率才越高。

这种认识伴随了洛克菲勒的整个商业人生,也促使他在1870年1月斥资100万美元成立了俄亥俄标准石油公司,并说服其他的炼油厂与铁路公司结成了一个秘密联盟。联盟控制了俄亥俄和宾夕法尼亚的运输线路,并暗中规定,原油运费的公开价格为每桶80美分,但内部成员只需支付40美分。

这份协议被称作“美国工业发展史上最残酷的死亡协定”,未能进入利益集团的中小企业只有两条路可以走,在高昂的运输成本中等待死亡,或是向洛克菲勒领导的联盟俯首称臣。一个接一个的小型炼油厂被收入囊中,洛克菲勒第一次品尝到了“垄断”带来的好处。

1871年普法战争爆发,洛克菲勒利用战火引发的石油出口市场萎缩,买通克利夫兰的各大银行,要求他们不要向困境中的石油公司提供贷款,逼迫他们同意被收购。通过这种方式,洛克菲勒几乎将俄亥俄和宾夕法尼亚所有的炼油厂都收入囊中。

到70年代末,洛克菲勒已经掌控了石油产业链上从开采、运输到提炼的每一个环节。据说在收购谈判中,如果对方有所迟疑,洛克菲勒就会打开自己的账本,声称即便自己贱卖石油,也比他们用成本价出售赚钱。

洛克菲勒并不满足于此,因为总会有人报出更低的价格,他需要的是至高的、绝对的、唯一的垄断。

1879年,洛克菲勒的律师找到了一个天才的办法:说服40家石油公司的拥有者,把股份交给洛克菲勒领军的托管人手里,这意味着40家公司成为了某种意义上一个独立的公司,洛克菲勒将其命名为“标准石油托拉斯”。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垄断怪物,从纽约到维也纳、再到德里,没有一滴石油能从洛克菲勒的指尖溜走。

此时,洛克菲勒的财富达到了4000万美元,但他遭受的指责与咒骂也从未停歇。在宾夕法尼亚油区,无数生产商做梦都想用毛瑟步枪崩了这个垄断资本主义的缔造者。

种种肮脏手段让洛克菲勒自始至终背负着骂名,法律诉讼和调查也未曾停歇。他的人品同样饱受质疑,当美国教会请求这位基督徒赞助16万美元时,洛克菲勒极不情愿的只拿出了10万美元。而当科罗拉多的矿工联合会组织罢工时,洛克菲勒甚至毫不犹豫的出动了装甲车与重机枪。

舆论对他的评价是:“洛克菲勒用两只手捐钱,却用许多只手抢劫。”不过,比起自己亲手建成的垄断机器,这些代价显然不值一提。

在这个庞大托拉斯的阴影中,石油工人们不得不为了每周3到4美元的薪水拼命劳作,连孩子常常都要从早上5点工作到夜里8点——当然,这是在能够找到工作的情况下。由于移民潮带来的劳动力过剩,资本家们所担心的成本提高一直没有发生,人们只能为了养家糊口接受雇主的任何条件。

也许这些人中的大部分都读过阿尔杰的心灵鸡汤,但他们显然都没能得到上帝的垂青。就连阿尔杰本人,编造了一个又一个励志故事之后,也只能在纽约一条清冷街道的公寓里郁郁而终。如果有人能得到机会,亲自责问阿尔杰,这个鸡汤大王多半会面带微笑的回答,“朋友,这就是资本主义。”

在标准石油托拉斯诞生后,白糖托拉斯、烟草托拉斯和橡胶托拉斯一个接一个拔地而起,这些为了利润不顾一切的工业怪物让美国在19世纪末坐上了最大经济体的宝座,当J.P摩根在华尔街呼风唤雨时,人们自然而然的把他的金融帝国称作“金钱托拉斯”。

2. 金钱托拉斯

上帝在公元前4004年创造了世界,但1901年,世界又被J.P摩根先生重组了一回。

——二十世纪初的华尔街段子

洛克菲勒们的做大,直接催生了1890年的《谢尔曼反托拉斯法》,但这项法案只不过是让托拉斯热潮稍稍降了温。1889年,一个名叫詹姆斯·迪尔的律师向新泽西州州长建议推行一项新法律,允许新泽西的公司合并起来,去并购其他公司的股票,州政府则可以通过手续费赚钱。

出于增加财政收入的目的,新泽西州开启了美国资本主义的新时代——互相竞争的公司再也不用花大力气组织称一个巨型托拉斯,他们只需要一家控股公司合法的收购其他公司的股权,也能达到同样的目的:垄断。

19世纪最后十年,控股公司合并重组的狂潮席卷美国,有能力把各个公司撮合在一起的“发起人”则从中大发横财。20世纪来临之际,J.P摩根领衔的财团作为发起人,陆续组建了通用电气和国际收割机公司等控股公司。这是华尔街最辉煌的年代,金融寡头们成了美国经济的掌权者。

当1900年钢铁大王卡内基的副手施瓦布向摩根描述那个钢铁托拉斯的设想时,摩根意识到,自己将有幸操盘史上最大规模的重组。

彼时,家庭变故让卡内基萌生退意,打算将公司出手。施瓦布让摩根相信,如果对美国的钢铁工业进行一次大合并,那么这家公司将击败欧洲的钢铁公司,称霸世界钢铁市场。更关键的是,放眼整个美国,也许只有摩根买得起。

接下来几个月,摩根在麦迪逊宅邸的书房里组织了多次秘密会议,参会的是从四处远道而来的钢铁业大亨。会议一直持续到了第二年春天,最终在一个高尔夫球场上,摩根接受了施瓦布的报价。一切尘埃落定后,摩根向卡内基告别,“卡内基先生,祝贺您成为了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一个让华尔街为之震动的消息被公布:由7家公司重组而成的“美国钢铁公司”,将以4.8亿美元的天价,收购卡内基的钢铁帝国。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资本超过10亿美元的公司,一个史无前例的垄断怪物。公司上市那天,天量的股票交易让纽交所不得不宣布休市一天,以完成票据整理工作。

卡内基最初对这笔交易非常满意,他原本的心理底线只有3.2亿美元。但当他意识到这个庞然大物垄断了全国60%的钢铁产量时,他又忍不住向摩根抱怨,自己的出价太便宜了。

这笔交易的影响力超出了摩根的预期,媒体对此表达了强烈的担忧:相信如果无法遏制这些托拉斯,那么不出25年华尔街就会出现一个皇帝。

通过在各个公司内互相兼任董事,一个接一个的工业领域被攻陷,美国的实体制造业被金融业深度绑架。民众对托拉斯的厌恶也随着华尔街的风起云涌与日俱增,罢工陆陆续续的发生,从艰难求生的工人和农场主到城市里的中产阶级,每个人都盼望着政府能够出面整治这些垄断巨头。

但20世纪初,联邦政府还没有商务部、劳务部和贸易委员会,甚至没有中央银行,他们认为商业应该跟政府没什么关系。当这些托拉斯慢慢做大,孱弱的华盛顿便再也无力对抗摩根领导的华尔街,事实上在1895年,为了购买黄金储备,美国政府不得不求助于摩根,通过他的声望向华尔街借钱。

摩根也没有丝毫退让的意思,他所信奉的是那个时代的强者之道,和洛克菲勒、卡内基一样,他追求的是用双手去主宰历史车轮,并不在意谁会被碾过去。在那个“你穷你活该”的年代,没有商人会关心贫困百姓的生活,垄断的利益大过一切风波与纷争。

美国钢铁公司的交易完成后,摩根马不停蹄的发起了对北太平洋铁路公司的进攻,经历一番资本市场上的激战,通过新公司“北方证券”拿到了北太平洋铁路公司的控制权。在一片唾骂与抱怨声中,全球最庞大的铁路联合体就此诞生,全美铁路的2/3处于摩根的掌控之中。

1901年秋天,副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接替遇刺的麦金莱总统执掌白宫。43岁的罗斯福给自己标注过很多称号,比如爱国者、学者、改革家甚至是花花公子,同时,他也是一个“不喜欢华尔街”的人。

不过在第一篇国会咨文中,年轻的总统依然向公众表示不必为金融业和工业界发生的事情感到担忧,他会继续推行麦金莱的政策。这对摩根来说是一个好的信号,新生的北方证券还需要时间来经受法律的考验。

但几个月后,炸弹的引信被点燃了。

3. 博弈与妥协

“事先给华尔街打招呼?我们恰恰不愿意这么做。”

——1902年,罗斯福总统回答J.P摩根

1902年2月,没有任何征兆,罗斯福内阁的司法部长诺克斯提起诉讼,他翻出了在摩根眼里名存实亡的《谢尔曼反托拉斯法》,要求对北方证券公司进行分拆。

据说消息传到摩根家里的时候,65岁的摩根显得沮丧又愤怒,他对这记重拳毫无准备。怒气冲冲的摩根前往华盛顿,他想知道为什么政府在宣布决定前,不能体面的跟他打声招呼。面对质问,罗斯福总统干脆利索的回答他,“事先给华尔街打招呼?我们恰恰不愿意这么做。”

这显然没办法让摩根平息怒火,他告诉罗斯福,如果总统能派人去华尔街,J.P摩根公司会很快修正错误。总统的回答同样坚决而冰冷,“我们不想修正错误,我们只想终止他们。”

短暂的谈话无疾而终,国内尖锐的社会矛盾让罗斯福忧心忡忡,在托拉斯的阴霾中艰难度日的普通民众是一颗定时炸弹,他必须把美国从悬崖边上拉回来。罗斯福坚信只有将经济置于政府的监管之下,国家才能够稳定运转。而摩根则坚持,经济的良好运行只能依赖强力的垄断。

历史不会为一个固执的老人执停下脚步,在诉讼发起之前,《纽约世界报》的出版人约瑟夫·普利策(Joseph Pulitzer)已经同这些大资本家抗争了很多年,这位闻名遐迩的新闻工作者一直是托拉斯的死对头,罗斯福的行动让他大喜过望。

好战的工会也是总统的支持者,他们一直渴望彻底颠覆华尔街,饱受剥削的农民和城市劳工则盼望着革命的到来。

1904年3月14日,美国最高法院判定北方证券属于非法企业联合,必须解散。西部的运输工业又回到了竞争与混战的局面,这个铁路托拉斯最终没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企业合并的浪潮也戛然而止。

虽然媒体对罗斯福总统的评价不算高,但他确实开启了美国的新一个时代:在他出手惩治这些垄断怪物前,政府几乎从来没有维护过普通民众的利益。作为一个传统的美国人,罗斯福一直极力平衡着各个阶层的利益,让每个阶层都有发声的机会,同时小心翼翼的改善贫富差距。

罗斯福的反击进一步点燃了民众的怒火,聚光灯下的摩根开始频繁遭受舆论攻击。1903年到1912年十年间,2000多篇关于华尔街和摩根家族的丑闻在报刊上登载,之后,只要是摩根家族涉猎的产业,揭黑文章都如影随形。

在北方证券公司一役后,罗斯福开始尝试更加温和的手段缓解阶级矛盾,他把托拉斯分为有益与有害的,区别对待。当摩根组建“国际商业航运公司”时,罗斯福便出于与欧洲竞争的原因,对这个海运行业托拉斯表示支持。

北方证券的折戟则让摩根有些心灰意冷,随着儿子杰克逐渐成长,他萌生退意。除了为儿子杰克的未来铺路,摩根晚年的大部分精力都用来和联邦政府探讨计划中的中央银行体系。不过华尔街不能没有J.P摩根——1907年,又是摩根领导纽交所和银行家们拯救了那年的华尔街大恐慌,却也引起了联邦政府的注意。

政府不希望摩根的影响力在日后变成银行家们的一种权力,任由J.P摩根公司、花旗银行和斯蒂尔曼这样的金钱托拉斯随意使用。在1907年的危机结束后,建立中央银行的呼声越来越高,与媒体、公众和联邦政府博弈近十年后,老去的摩根选择了妥协。

妥协的产物是1913年12月由威尔逊总统签署的《联邦储备法案》与随后诞生的美联储,通过联邦储备体系,白宫从华尔街夺回了一部分金融主导权,尽管在美联储内部依然存在摩根家族的影响力,但银行家还是被结结实实的将了一军。

摩根没能看到这些事情的发生,在意识到身体每况愈下后,他希望回到家族位于英国的老房子,但他没能挺到伦敦便撒手人寰。据说在弥留之际,摩根依然用手指着头顶上方,然后说:“我要坚持。”

1913年4月1日,J.P摩根公司迎来了新的合伙人。和父亲不一样,杰克·摩根并不喜欢大权独揽,他将大部分权力下放给了高管与其他合伙人,他则通过手握利润分配、人员任命的权力,用洒脱的姿态掌管全局。面对华尔街的种种疑虑,新上任的杰克需要一个机会证明自己并不比父亲逊色。

他的机会出现在第二年夏天,6月28日,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在萨拉热窝枪杀了奥匈帝国王储斐迪南大公,战争的阴霾降临欧洲。

4. 闷声发大财

“欧洲各处,明灯正在熄灭;在有生之年,我们也许看不到它再次点亮了。”

——爱德华·格雷爵士,1914年

刺杀的消息传到华尔街时,大部分人都不会相信战争会爆发,更不会意识到战争对华尔街、对美国而言是一次怎样的历史机遇。

事情在7月25日出现转折,英国提议开会商议巴尔干问题,但谈判从一开始就失去了意义,奥匈帝国搬出了刺杀事件意图逼迫塞尔维亚就范,法国和俄罗斯则没有理睬。两天后,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德国也响应了盟友。

战争爆发,全球股市应声下跌,黄金价格一路上扬,各大股票交易所纷纷休市。随后,英国、法国和俄罗斯组成协约国对同盟国宣战,欧洲大陆变成了战场。

战争初期,人们普遍预计美国经济将迅速衰退,因为欧洲国家会收回在美国的投资以投入战争,从而引发从股市、到利率、再到农产品出口的全面崩溃。战争打响的第一个月确实是这样,小麦和棉花的出口大幅下跌,为了避免棉农破产,威尔逊总统甚至提议每个家庭都购买一包棉花,他自己就带头买了一大包。

伴随战争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欧洲劳动力应征入伍,让整个欧洲农业的歉收已成定局。当英国皇家海军控制了北大西洋时,威尔逊总统意识到自己的棉花算是白买了。在英国海军的护卫下,美国的农产品开始源源不断的运抵欧洲。

皇家海军则向施瓦布(即卡内基曾经的副手)的伯利恒钢铁公司提供了一笔1.35亿美元的订单,而在这之前,伯利恒签过的最大的合同也不过1000万美元。战争期间,大量欧洲订单跨过大洋来到美国,美利坚工业因为战争迎来了一个春天。

杰克·摩根也牵挂着自己的第二祖国,1915年2月15日,J.P摩根公司成为了英国政府在美国采购的总代理,不久后,法国也与摩根公司签订了类似的合同,随后,载着马匹、炮火和给养的轮船陆陆续续到达欧洲。

当战争进行到1915年下半年,英国缺少的已经不仅仅是物资了,为了维持战争,大英帝国每天就要花掉500万英镑。当年9月,英国政府代表来到摩根公司,希望筹措一笔5亿美元的贷款——这是一个连摩根公司都无法承担的数额。

最终,一个由61家承销商,1570家金融机构组成的巨型承销团吃下了这笔贷款,并打包成债券向美国公众销售。法国和加拿大政府也求助于杰克,为他们在美国发行债券。

除了给摩根公司带来巨额的手续费收入,大笔贷款也让美国工业蓬勃发展。因为拿到贷款的欧洲人又不得不从美国采购战争所需的工业品,钱在大西洋上走了一个来回,又进了美国人的口袋。仅在1916年,英国就通过摩根公司在美国购买了超过30亿美元的军需品,这是当年联邦政府收入的4倍,摩根家族则从中获利5000万美元。

之后三年里,单单是摩根公司就帮助协约国筹措了15亿美元的贷款,美国民众也在战争中认购了协约国25亿美元的债券。

华尔街甚至主导了战争的局势,战争的另一方德国就没有得到美国大银行的任何支持,整个华尔街,只有敬仰普鲁士文化的高盛公司(Goldman Sachs)老板亨利·高曼(Henry Goldman)算是个亲德人士。

1915年5月,德国潜艇击沉了美国商船“路西塔尼亚号”,更是激起了美国国内的反德情绪,整个一战,德国从美国拿到的贷款只有区区2000万美元。

“路西塔尼亚号”在海底沉睡了两年后,秉承中立的美国才扭扭捏捏的向德国宣战,而当时战争的局势已经再清晰不过了。第一次时间大战结束,美国成为了唯一的赢家,从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变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

欧洲一片混乱,轰轰烈烈的十月革命席卷老迈的俄罗斯帝国,德国和奥匈帝国也如英国梦寐的那般被肢解,但英国人也为名义上的胜利付出了惨重代价,糟糕的财政状况让日不落帝国再也无力控制遍及全球的殖民地,不可避免的走向衰落。

1914年英国向德国宣战时,外交部部长爱德华·格雷爵士的那番话准确预言了未来的局势,“欧洲各处,明灯正在熄灭;在有生之年,我们也许看不到它再次点亮了。”

5. T型车与大繁荣

这是一个奇迹的时代,一个艺术的时代,一个挥金如土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嘲讽的时代。

——弗朗西斯·菲茨杰拉德

欧洲的明灯熄灭了,美国借战争发了大财,战争结束后没多久就进入了“柯立芝繁荣”时期,1920年代也被后人称为“喧嚣的二十年代”(Roaring Twenties)。

汽车工业是经济繁荣背后的主要驱动力,而引领汽车行业的则是新兴的福特公司。早在一战正酣的1915年,福特一个公司的汽车年产量就占美国总产量的70%,而当时德、英、法等国家的汽车产量总和只有美国产量的5%,而到了20年代后期,光是纽约拥有的汽车量就超过了欧洲所有国家的总和。

当1903年40岁的福特拿着28000美元创业时,汽车还是又笨又贵的奢侈品。当时,主流汽车生产商热衷于为有钱人生产各种花里胡哨的汽车,赚取巨额的利润。但福特觉得,如果只专注于一种车型的生产,就可以降低成本,既能够让平民们也能买得起,也能大幅度增加公司利润。

于是,1909年福特宣布,未来公司将只生产一种车型——T型车。

福特在1914年建立起了第一条T型车装配线——汽车的零件通过传送带从工人身前经过,工人只需要重复完成单一的操作,整车通过这种流水线来完成组装,这是一个跨时代的创造!当第一辆T型车驶出装配线时,福特又宣布:他的工人每天工作8小时,最低日薪5美元,而当时汽车行业的平均日薪只有2.4美元。

福特自然不是善心大发,他只是单纯地认为,如果人们赚了更多钱,那么T型车就会有更大的市场。一些人为福特欢呼,当然更多人根本不相信福特能做到, 甚至有报纸讽刺道:“亨利·福特认为,工资应该更高,商品应该更便宜,我们也同意这种看法。不过请允许我们补充一点:夏天应该更凉快,冬天应该更温暖。”

当时流行的是洛克菲勒那一套:垄断产业链、控制产量、维持利润。但固执的福特最终证明,通过技术革新,可以压低成本,提高工人工资,并且创造更大的市场。在装配线诞生之前,一辆T型车的价格是950美元,每年的产量不过两万辆。到了1920年,T型车年产量已经飙升到125万辆,价格只有300美元。

1920年,美国登记在册的汽车达到了900万辆,代替火车和马匹成为最重要的交通工具,随之诞生的货运卡车和拖拉机也影响了数百万人的工作与生活。汽车的辅助性行业,如燃油业、公路建造、钢铁业和橡胶业也急速发展。美国人的口袋里开始有钱了,冰箱、洗衣机这样的奢侈品在20世纪20年代进入千家万户。

1920年11月,杰克·摩根和合伙人拉蒙特一起拜访了福特,提议帮助福特公司上市,但福特并不愿意参合华尔街的烂事,婉拒了摩根的提议,反而是被福特打的节节败退的通用汽车公司主动找来,意图合作。不想失去汽车行业入场门票的摩根没有犹豫多久,很快就跟盟友一起控制了通用汽车60%的股份。

到了1929年,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的比重已达48.5%,超过了英、法、德的总和,柯立芝总统在1929年3月卸任时声称,美国人民已达到了“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幸福境界”。

7个月后,一切都荡然无存了。

6. 大牛市,大崩盘

“你们来晚了60天,大萧条已经结束了。”

——1930年6月,胡佛总统

1923年,摩根公司进入鼎盛时代,银行业务只接受大客户的存款,对7500万美元以下的存款也不会支付利息。杰克的大儿子小吉诺斯·摩根也成为了公司的合伙人,二儿子亨利·摩根刚刚从哈佛大学毕业,开始在银行实习。

繁荣昌盛的20年代,投机的氛围开始蔓延。商人们不再满足于生产和销售,而是沉醉于在股票交易所人为创造财富,中产阶级、家庭主妇和农场主也成了股民。当时,支付10%的保证金,有经纪人垫付余额进行投资的方式颇为流行,一些银行开始组成“担保成员机构”,用储户的资金大肆投资。

向炒股者放贷也成了一门赚钱的生意,到1929年夏末,利率已高达20%。人们只要有一点闲钱,就会全部投入股市,然后等待成为富人。慢慢的,股市开始与实体经济脱节,标准普尔指数从1926年的100点一路飙升至1929年的191点。银行家把买股票比做在赛马场赌马,奇怪的是,每匹马都赢了。

一向以谨慎和冷静为信条的摩根公司也未能免俗,他们参与了50多个股票交易辛迪加控制着上百种股票。

时任美联储主席斯特朗是为数不多的发现危机隐患的人。1928年,斯特朗3次提高贴现利率并开始缩减货币供应,但没过多久,斯特朗就因肺结核去世。继任者哈里森没有斯特朗的声望与政治手段,提高利率的建议遭到了美联储委员会的反对。在漫长的扯皮与消耗中,华尔街失去了最后的机会。

金融业的贪婪在这一刻被无限放大:银行疯狂地以5%的利率向美联储借来资金,然后倒手以12%的利率转给股票经纪人,经纪人再以20%的利率贷给投机者:人类任何的牛市,都少不了“配资”的推波助澜。

1929年10月24日,美国的繁荣伴随一场疯狂的恐慌瞬间崩裂。在上一个星期五,股市就开始加速放量下跌,但大部分投资者仍然狂热,把看空者称作“神经质的非主流力量。”但在23日晚上,全美国经纪公司的卖单就已堆积如山,24日开盘两小时,股市的账面损失就超过了上百亿美元。

在接下来的几个星期里,300亿美元的财富从华尔街消失;而在之后的两年里,危机蔓延到了工商业,降薪和裁员潮在全国上演,总统胡佛却没有采取任何行动,交由市场自行调整。1930年6月,当一群神职人员到白宫访问时,胡佛告诉他们:“你们来晚了60天,大萧条已经结束了。”

接着,胡佛又不顾上千名经济学家的反对,将农产品和工业品的关税同时大幅提高。这个昏招让经济危机开始向欧洲蔓延,作为报复,欧洲国家也立刻提高了对美国产品征收的关税,19世纪以来确立的世界贸易体系随之崩溃。到了1932年,美国有1200万人失去了工作,国内生产总值仅为1929年的50%。

那年6月,近三万名大学生走出校门,发现纽约百货公司的电梯操作员都要求拥有学士学位。

而在遥远的欧洲,经济危机也困扰着刚刚从一战恢复过来的国家。阿道夫·希特勒在1933年被选为德国总理,并在不久后正式就任德意志第三帝国的元首,他告诉贫穷、饥饿的德国人,自己要“让德国每一户人家的餐桌上有牛奶与面包”。

7. 另一位罗斯福

“对不起,我不知道我的纳税情况。“

——1933年,杰克·摩根

1933年3月4日,富兰克林·D·罗斯福(Franklin D.Roosevelt)入主白宫的同一天,美国的银行体系彻底崩溃。总统的第一道政令就是关闭所有的银行和交易所,直到判断清楚哪家银行的经营状况依然良好,再恢复营业。

比起上一个罗斯福,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手腕更加强硬,也更关心弱势群体的利益,这位总统下决心要对华尔街进行一次系统整治。

民众一直在为经济危机寻找替罪羊,胡佛下台之后,矛头便对准了华尔街。伴随银行关张,罗斯福要求货币委员会进行调查,弄清楚华尔街在大萧条中到底搞了些什么名堂。

和父亲一样,杰克·摩根也被传唤至华盛顿,接受政府的质询,这是另一个摩根与另一个罗斯福的对弈。在前一晚上,家族律师戴维斯模拟了很多刁钻问题让杰克作答,并叮嘱他千万不能像父亲那样大发雷霆。

但两人没有想到,负责质询的调查主管佩科拉并没有提及摩根财团对其他企业的控制,而是告诉杰克,过去三年里,包括他在内的20个公司合伙人没有缴纳过一分钱的个人所得税。佩科拉轻蔑的问杰克,“摩根先生,您是否能解释一下,为什么您在这三年也都没有缴纳个人所得税?”

这也许是华尔街之王一生中最窘迫的时刻:杰克停顿了一会,接着开口:“对不起,我不知道我的纳税情况。”

媒体不会错过华尔街掌舵者的丑态,摩根公司逃税的新闻铺满了各大报刊。 “优惠客户名单”的曝光则给了公司最沉重的一击:名单里有前总统柯立芝、财政部伍丁以及其他的政经名流,他们能够提前以很低的价格,拿到摩根公司客户的新股。虽然这种行为不违法,但却是个重量级丑闻。

种种龌龊事促使罗斯福在1933年6月16日签发了著名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它规定,银行不能同时从事存贷业务与投行业务。同时,银行和投行不能相互兼任董事。

这是对华尔街最精准的狙击,从老摩根开始,家族就一直靠着“兼任董事”的方法,实现对金融与工业的双重控制。法案公布后,银行只能老老实实的做金融业务,企业家则可以放心的经营公司,金融绑架实体经济的触手被斩断了。

不能同时从事银行与投行业务,等于把百年历史的J.P.摩根定义为了非法企业。想要继续经营下去,就必须进行拆分。

在法案面前,大通银行和花旗银行相继服软、完成拆分,曾经呼风唤雨的杰克,也不得不屈服。

9月5日,杰克在公司合伙人办公室向记者们宣布,公司将按照法案进行拆分。J.P摩根公司未来将只做银行业务,公司合伙人哈罗德·史丹利将带着债权部的20名员工离开,成立新公司从事投行业务。

前者在2000年与大通银行合并,成为了今天的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哈罗德·史丹利创办的那家小投行则不断发展壮大,留下了那句著名的广告语,“如果上帝需要融资,他也得找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

另外,《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将货币政策的制定权转移到了华盛顿联邦储备委员会,自此,华尔街无法像以前那样操弄美国的货币政策。

整顿完千疮百孔的金融业,罗斯福得赶紧想办法让美国民众填饱肚子。此时战争的味道越来越浓:日本人占领了中国东北,法西斯意大利入侵非洲,德国的坦克开进了莱茵兰,罗斯福的时间不多了。

接下来的改革开始向普通民众发出了积极的信号,比如通过补贴抬高农产品的价格、为工人制定最低工资和工时法案。与之伴随的是大规模的基建:大坝、桥梁、公园和体育场,刺激着就业率的提高,整个30年代,美国政府组织修筑了近1000座机场、12000多个运动场、800多座校舍与医院。

30年代的尾声,美国逐渐从危机中走了出来,经济也开始慢慢复苏。相比上一个罗斯福,富兰克林·罗斯福的亲民形象与政治手腕,让最广大的中小企业、中产阶级和普通民众成为了受益者,也为美国的真正崛起打下了地基。

杰克·摩根也许是唯一一个不开心的人,在摩根财团被分拆之后,67岁的杰克心灰意冷,选择了退休。

和父亲一样,杰克不愿意接受时代的变革,也不愿意了解罗斯福所谓的新政,在接受采访时,他依然对那场质询耿耿于怀,“国会应当懂得如何征税,如果它不懂得怎样收税,那谁纳税谁就是傻瓜。”

杰克回到了英国,那里的文化、与皇室的友好关系都让杰克感到愉快,这种平静生活在1939年8月底被打破,正在苏格兰陪同乔治六世狩猎的杰克听到消息,德国人打进了波兰,欧洲大陆的战争又要开始了。

8. 战争帮了美国一把

“你认为美国参加世界大战是错误的吗?”70%的人回答了“是”

——1937年美国社会调查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美国称霸之路上的最后一块垫脚石。

1939年,华尔街丝毫没有战事打响的迹象,股市依然在回升,投资者们乐观的预计,美国会再一次从欧洲的创伤中赚得盆满钵满。普通民众认为,大萧条已经让他们吃尽了苦头,美国没必要去参合欧洲人的战争。

对战争的抵触也来自30年代甚嚣尘上的阴谋论,华尔街大发战争财让很多人相信,摩根家族把美国拖进了战争,甚至战争本身就是华尔街策划的阴谋。

强大的舆论力量促使国会在1935-1937年间通过了三部《中立法案》,阻止美国销售武器与军需品给交战国。尽管罗斯福对此并不认可,但在大萧条的档口,他无力与强大的舆论做对。当华沙陷落的消息传来,《中立法案》才扭扭捏捏的加上了允许用现金销售战争物资的条款。

欧洲并没有想象中强大,希特勒在欧洲节节胜利。法国陷落后,能够阻止希特勒的只剩下了苏联和英国,但他们能抵抗到什么时候,美国人心里也没底。

杰克不愿意看到伦敦被德国人没日没夜的轰炸,他多次游说,终于促使国会同意向英国提供少量武器和退役驱逐舰。他本人则将自己的“海盗四号”邮轮交给了英国皇家海军,用于转移英国百姓,并决定公司不再从事采购代理业务,以免遭到“发战争财”的指控。

当战火蔓延到了苏联,国会终于决定开始大规模支援英国。《租借法案》通过后,美国军舰开始为运输船护航,大批军需品送往英国,美德已经在事实上成为了交战国。不过在国内,对于是否直接参与战争,依然存在尖锐分歧。

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的爆炸声结束了所有的争论与怀疑。即便对参战多么抵触,这也是一个无论如何都无法回避的挑衅。第二天,罗斯福总统发表了著名的“国耻”演讲,正式对日本宣战。

听起来有些荒谬,但战争的确将美国从经济危机中拉了上来:他们不仅要武装自己的军队,还要驰援欧洲的盟友。美国国债极速增高,并开始向国民经济注入战争订单。

大萧条时期减产和倒闭的工厂一夜之间开足了马力,新的工厂迅速建立起来,整个汽车工业都开始转向生产坦克、装甲车和迫击炮。厂房夜以继日轰鸣,失业率节节走低。到1943年,失业人数几乎降到了零,所有人都在工厂里为战争做着贡献。

没有一颗子弹打到美国本土,这让美国人反而有钱了起来。这次战争充实的不再仅仅是银行家的钱包,工程师和技术工人成了致富的主力,农民也因为连年的战事获得了充沛的购买力。到了1944年,到处都是繁荣的景象,钢琴、珠宝和奢侈品的销量节节高升。

杰克的两个儿子,亨利和小吉诺斯都加入了美国海军,小吉诺斯曾担任驱逐舰军官,远赴英国作战。亨利是军需部的海军上尉,为军队负责采购工作,后来被调动到战略服务委员会从事秘密工作。

1942年,摩根公司发布了募股说明书,将8%的股票面向公众发售,终结了运转百年的合伙人制度。第二年1月,杰克主持了J.P.摩根有限公司的第一次股东大会,他不适应“董事长”的头衔,和“有限公司”这种现代化的称呼,身体状况也无法让他继续工作。

杰克没能看到结束战争的两颗原子弹,1943年2月,一次旅行途中,杰克·摩根突发心脏病去世。他的遗体被送回哈特福德的家族墓地,与父亲和爷爷葬在一起。

战争又一次帮了美国——和平降临,美国人有些惊讶的发现,他们变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世界强国,这个国家坐拥全球四分之三的黄金储备和最强大的军事力量,美国的标准和文化即将开始席卷全世界。

他们面对的,是满目疮痍的欧洲和饱受战争摧残的东亚,就连那个老对手,不可一世的日不落帝国,也在殖民地的独立浪潮中摇摇欲坠。

9. 世界警察的诞生

“美国已经获得了世界的领导地位。”

——1945年4月,杜鲁门总统

亨利·摩根在战后回到了摩根士丹利,开始负责财务工作。小吉诺斯·摩根则在J.P摩根公司任职,但他们俩都清楚,属于摩根公司和华尔街的辉煌年代结束了。

1944年,在那场构思和设计战后国际货币体系的布雷顿森林会议中,新成立的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让华尔街呼风唤雨的时代彻底成为了历史。相比老摩根和西奥多·罗斯福的硬碰硬,J.P摩根的新任董事长拉塞尔·莱芬韦尔只剩下了回应政府咨询的份。

这场会议所确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也成了美国拿下世界主导权的基础,会议上,财政部助理部长哈里·怀特提出了以强化美元地位为核心的“怀特计划”,包括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确定美元为国际贸易的结算货币等内容。

尽管英国谈判团有经济学大师凯恩斯坐镇,也改变不了美国成为资本主义盟主的事实。1944年4月底,《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决议书》以及两个附议正式公布,此时,距离泰晤士报那个荒诞的预言,刚好过去了50年。

相比50年前那个刚刚在数字上超过英国的世界大国,如今的美国拥有一个听话的华尔街,强大的制造业,完善的社会制度和一个强有力的联邦政府。挡在他们面前的,只剩下了那个横亘欧亚大陆的红色巨人。

1950年6月25日凌晨4时,在得到斯大林的同意之后,朝鲜军队越过三八线,发动了对韩国的突然进攻。两个月后,美国率领的联合国军在韩国仁川登陆,朝鲜战争全面爆发。

经历了半个世纪的蛰伏,“世界警察”戴上了他的警徽。

全文完。感谢您的耐心阅读,请顺手点个"在看"吧~

参考资料:

[1]. 摩根家族传,陈润,2016

[2]. 美国的崛起:沸腾50年,弗雷德里克·L艾伦,2011

[3]. 崛起的前夜:自满的年代,弗雷德里克·L艾伦,2011

[4]. 崛起的阵痛:危机岁月,弗雷德里克·L艾伦,2011

[5]. 伟大的博弈,约翰·戈登,祁斌译,2005

[6]. 财富的帝国,约翰·戈登,董宜坤译,2007

[7]. 光荣与梦想(一),威廉·曼彻斯特,朱协译,2006

[8]. 破译黑天鹅:如何应对未来15年的商业巨变,格奥尔格·凡尔梅特、伊冯娜·赛尔,王雪婷译,2014

[9]. 美国经济百年崛起历程:经验与启示,李中,2017

[10]. 洛克菲勒家族:贪婪与高贵的超级财阀,张锐,2018

[11]. 19世纪美国崛起的复杂经历:挑战和启示,刘永涛,2015

注:本文封面题图来自tuchong.com,已获授权

枇杷记——买到2、3元钱一斤的枇杷你有何感想?

2022年5月16日晚上八点多,晚饭后出门散步。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西山含黛,树影婆娑。雨后的遂宁,空气清新,气候宜人,正是悠闲漫步的好时光。

在吴家湾外丁字路口乡镇客车站台处,一对母女蹲在路灯下,守着三堆尚未卖完的枇杷。

“枇杷多‬少钱一斤?”

就像小偷进了别人家就要拿点东西一样。负责家里大大小小4、5号高等动物日常吃喝的我,出门看到有时令蔬果摆在路肩、街边就会忍不住问上一句,价格合适、方便的话,定要拎走一袋。

年轻女人指着三堆大小不一的枇杷说:“这个3元,这个2元,这个……”这个我就没有认真听下去了。不用说,枇杷个头一定是越来越小,质量越来越差。

看到3元一斤的那一堆尚可选些出来,我就蹲下来一个一个的仔细挑选。个头大小,色泽好坏,有无破损等都是我要甄别的内容。

“有‬没‬有微信支付哟?”我问道。

“有”,年轻女人指了一下枇杷堆上的微信牌子。

之所以特别问一句,是因为现在出门早已不习惯带现金,直接用手机支付了,何况才入手的苹果13新增的刷脸功能让我这张丑恶嘴脸显得格外魅力四射。不久前就是因为没有在意这个,害得我选了几斤枇杷后,称好了,结果那个老妪没有微信,害得我白忙一阵子。

看得出来她们像是母女:穿得时髦年轻一点的,大约四十多岁左右,应该是住在城里特地跑来帮她妈妈卖枇杷的。她一边叫卖,一边帮妈妈监管微信收款的到账情况;七十来岁的妈妈应该住在乡下,守着家里的老房,种着包产到户的田土。

我边挑边说:“哪们不到城里和儿女们住在一起嘛?”

年轻女人说:“喊了她来的,她不来都嘛!”

她妈妈应声:“我们生产队上那个退休工人,別个五千多块钱一个月,还住在乡坝头耶!”。

也是,去年过年回乡下给“老人”上坟,见到我那近70岁的小学老师,我的邻居,儿时经常带着我们晚上一起去田里夹黄鳝的同姓同辈大哥,退休后已有六、七千多元一个月,俩口子仍然住在乡下。

现在年老的,文化程度低的一般都愿意呆在乡下。习惯的山水、习惯的乡亲、习惯的空气、习惯的鸡鸣犬吠牵绊着他们,故土难离。而年轻一点,文化程度高一点的农村几乎很难找到了,因为他们一般在城市落户安家了。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也许这类人会逐渐回游的。

其实遂宁的枇杷价格二、三元钱一斤是从今天才有的。

斗转星移,时令交替。四川中部地区五月初枇杷就开始上市了,以后价格逐渐回落:从十多二十元,到7、8元,5、6元一斤,尤其是风雨之后,价格更是断崖式下降。原因:一是风雨会无情地扫落枝头成熟的果实——所谓瓜熟蒂落等成语就是来自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工作中(前几天我还在给我的家人们讲述我的新近语录:劳动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劳动是人类健康的基石)。不期而至的雨水让往日高高在上、金光灿灿的枇杷变得平易近人、颜面扫地;二是成熟的枇杷遇水蒂(地)位崩裂,沾雨果肉腐烂、变黑。昨天遂宁5级风,邻‬近‬几栋高层电梯公寓组成的挡风口发出“鬼哭狼嚎”般的声音很‬吓人,大‬雨‬几乎下了24小时。

我正在选择枇杷的时候来了一个60来岁的女人,想全部买了(不用说,她一定是买回去做枇杷膏的),但只给2‬元‬钱一斤,老太婆要2.5元一斤。我挺支持2元钱一斤全部卖了算了,因为毕竟已经是晚上八点多了。买者踅来踅‬去,卖者期期艾艾,每斤5角钱的差距双方最终没有达成交易。

交谈中我了解到:枇杷是从观音乡弄来的(观音乡离遂宁20来公里),我知道观音乡枇杷多。前些年,农村发展特色种养殖业,不少地方大量栽种枇杷树。挂‬果‬期价格还‬不错,近年随着各地枇杷树进入盛产期,大量枇杷上市,价格平稳回落。

边选边听老太婆述说枇杷来‬之‬不易:摘枇杷、搬回家、分大小……赶客车弄进城来光运费就花了40元,摆地摊城管既吼还撵,老太婆白天(上班时间)不敢弄出来,只有晚上女子下班了才敢一起弄来卖。

听完这些我终于选了4斤枇杷,3元钱一斤,微信刷脸支付。

拎着东西再也不方便悠闲漫步了,离住处较近,干脆放家后再说。开门进屋,客厅灯光明亮,干净整洁。摸出手机一看,八点多了。

八点多了,我的脑海里忽然浮现出那三堆未成交的枇杷和路灯下的母女,我在想:她们的枇杷卖完了吗?

继而脑海中回荡着我前几天才形成的语录——“粮油果蔬:吸天地之灵气,揽日月之精华;人类的劳动结晶,大自然无私馈赠。我们应当倍加珍惜,珍爱。”

看官朋友,你们觉得这样的说话记录是正确的吗?

欢迎指正、交流!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