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前沿资讯

三国群英传6攻略(三国群英传2,最后张姓6将,干了曹操父亲的猛男在列)

导读三国群英传6攻略文章列表:1、三国群英传2,最后张姓6将,干了曹操父亲的猛男在列2、三国群英在网络时代如何实现再就业?给出一个靠谱的方案3、收集铁矿必做!三国群英传日常副本之

三国群英传6攻略文章列表:

三国群英传6攻略(三国群英传2,最后张姓6将,干了曹操父亲的猛男在列)

三国群英传2,最后张姓6将,干了曹操父亲的猛男在列

貌似三国群英传已经搁浅了很久了,其他文章最近也没更新,主要是因为辞职工作交接的原因,比较忙,下周二就算彻底毕业了,到时不会出现长时间不更文这种情况了。

今天说说张姓武将最后的6位,其余张姓将领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经有写到,感兴趣的翻翻之前的文章看看。

张宝

东汉末年,让人们记住的不止有关二爷,还有张二哥。张角的弟弟,号称“地公将军”,黄巾起义的首领之一,后被朝廷派兵镇压,兵败被斩。

因为起义的原因,让汉王朝加速崩盘,所以在很多游戏中,张角张宝张梁都被当成反派来写,记忆中最正面的一次形象应该来自幻想三国志3。

张宝基础武力82,智力72

武将技6个:1级的刀剑乱,8级的太极门,15级的冰柱刺,21级的地茅乱刺,29级的神火旋张,34级的分身斩

军师技5个:1级的后选出阵,8级的快速集气(初),17级的降敌士气(中),24级的乱阵,33级的保留气力(中)

张宝的前期是较弱的,好在还有武力支撑,在黄巾之乱剧本中,82的武力算不错了。等出了太极门会稍微好一点,至于后期的神火,如果能撑到29级,那么就原地飞升了,但要想正常情况下升到29级,还是非常困难的,除非交给电脑培养。至于军师技,后选可以用用,其他可以忽略了

张闿

东汉末年的猛男,战绩方面不考虑,但他却干了很多名将都干不出来的大事,成功杀掉曹操的父亲曹嵩,抢了财宝投奔袁术,后来又成功刺杀陈王和陈国国象。

但张闿也把陶谦坑得很惨,正是陶谦让张闿护送曹嵩,结果却是张闿见财忘义,最后把烂摊子留给陶谦。可见张闿做事是完全没有底线的,也说明陶谦的识人不明。

张闿武力69,智力32,猪鼻翘起感觉很吊。

武将技4个:1级的八面火,11级的鬼戟,20级的龙炮,29级的旋龙合璧

军师技1个:1级的快速集气(初)

武将技谈不上弱,只能说中规中矩,但因为自身能力太弱,武将技过少,加上武将技出现的等级过高,这些因素让武将技的性能大打折扣,自然张闿就比较弱了。

张邈

陈留太守,讨伐董卓时,是诸侯之一,后归附于曹操,在曹操出征徐州时,又联合陈宫反叛曹操,后吕布兵败,张邈向袁术借兵的途中被部下所杀。

张邈基础武力64,智力37,头像方面牙齿和胡子非常搭配

武将技3个:1级的旋龙,12级的鬼戟,25级的神剑

军师技1个:1级的扰乱敌将(初)

就这能力还是拿去送了吧,留着没什么价值

张绣

宛城之战,虽然没有杀掉曹操,但是却干掉了典韦曹昂。后来又与刘表联合再次打败曹操。后来听从贾诩建议,投降曹操,在征讨乌桓途中病逝。

传说张绣是赵云的师兄,师从童渊,有“北地枪王”的称号,结果却被师弟赵云挑死。

张绣武力77,智力65。这武力一看就没有考虑到是赵云的师兄。

武将技5个:1级的飞矢,9级的旋灯火,15级的神剑,23级的旋龙合璧,31级的驷冲车

军师技4个:1级的离间计(初),11级的诈败,16级的强化武将(初),30级的太公阵

在前期可以依靠旋灯火,但后续的武将技非常一般,加上张绣的属性一般,所以大多数情况下,张绣就前期用用。军师技中的诈败还不错

张嶷

蜀汉后期重要将领,平定广汉叛乱,随马忠多次平定南蛮,在南中甚得民心。后因带病上战场,在于徐质的交战中,不幸战死沙场。

之前的文章中,把马忠和张嶷的关系搞错了。张嶷才是姜维传中大放异彩的将领,想走幻想线必须保住张嶷不死。

张嶷武力76,智力70

武将技5个:1级的旋龙,8级的回天术,16级的突袭石,24级的冰柱群峰,31级的滚石遽压

军师技5个:1级的减少疲劳(初),8级的增强攻击(初),16级的扰乱敌将(中),25级的太公阵,32级的减缓集气(中)

因为姜维传的关系,小编还是非常喜欢张嶷这位将领的,但是在群英2中,张嶷的武将技却不是那么讨喜了,没有什么可用技能,本身能力又是中等,实际上加起来就偏弱了。军师技就可以忽略了

张翼

蜀汉后期将领,曾跟随赵云在汉中打败曹军,历任梓潼、广汉、蜀郡三郡太守,也曾跟随诸葛亮北伐。后来姜维北伐,张翼持反对意见,至此两人不合。蜀汉灭亡后,因为钟会和姜维联合造反,成都大乱,张翼被乱军所杀。

张翼武力76,智力63

武将技6个:1级的落石,7级的八门金锁,16级的突剑四方,24级的火牛阵,32级的伏兵连阵

军师技4个:1级的鼓舞士气(初),10级的恢复技力(初),20级的强化武将(初),29级的保护主将

武将技有八门金锁,有伏兵,还是非常强力的,但伏兵的出现等级却非常高,那张翼到底强不强力就看能否升到32级了。军师技有个恢技,聊胜于无

好了,张姓将领终于说完了,长出一口气,散场放花,下次说其他的。

谢谢你的观看,通过文章,希望可以勾起你曾经美好的回忆,让单机时代带你回味经典

本文由单机时代原创,喜欢的朋友请关注一下。

三国群英在网络时代如何实现再就业?给出一个靠谱的方案

网络世界风起云涌,当今社会几乎所有人都离不开网络。更有一些自媒体平台顺势崛起,一些人投身到自媒体平台的发展大业上来。

假如世界上真有网络小说一直在热推的穿越,三国群雄穿越来到如今的世界,他们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再就业。

就业很难,再就业更难。面对着自媒体平台的先天优势和强势崛起,三国群雄也许相当多的人会选择先在自媒体平台上完成再就业,毕竟这些人的文化水平相当高深,而且人生阅历非常丰富,自身就是一个挖掘不尽富矿。

那么问题来了,三国群雄该如何选择自己在自媒体平台上施展本领的领域?选择异常关键,人生的所有成败都源自于选择。

根据三国群雄每个人自身的优势和资源、才华和特长,我们会给他们提供如下的私家定制建议方案:

针对曹操的建议方案是,选择文学历史和军事。

原因:第一,曹操是建安七子的领头羊,在三国霸主中才华横溢,独占鳌头。无论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还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都流传千古,成为绝响。

第二,曹操虽然少年时有些淘气,却没有耽误学习,年纪轻轻就举孝廉,熟读经史,在他的《让县自明本志令》中对此作了充分的介绍,可以作为一份推荐信使用。而且曹操对历史的学习孜孜不倦,有时不耻下问,很有钻研精神。当桀骜不驯的孔融对他说,周武王伐纣成功后将妲己纳入后宫,他非常疑惑,本着精益求精的精神和孔融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当然结论是本事乃是子虚乌有,孔融在引古喻今。

第三,曹操是个很能打仗的人,三国群雄真能开疆拓土和扫灭四方的,除了曹操,屈指可数,而且与曹操还处于不同的重量级。孙权和他比,那还是个孩子,刘备和他比,就是一个草根。

针对刘备的建议方案是,选择职场励志和财经。

原因:第一,刘备是一个枭雄,精通韬晦,对职场上的内情运用自如。三顾茅庐,那是职场上的第一课,选聘职业经理人;借荆州,那是职场上的借鸡生蛋,空壳上市;摔孩子,那是职场上的柔性管理方法,俗称邀买人心。

第二,刘备是白手起家的代表性人物,草根出身,一路坎坷,终究成就了一番事业,本人就是一个极为励志的存在。相比之下,曹操是个官二代,孙权即是官二代,又是富二代,只有他靠着自己的力量一步步打拼出三分天下。

第三,白手起家的人对于理财,必然十分重视,而且经过职场历练,刘备的理财手段高人一筹,平生最擅长的就是借鸡生蛋,空壳上市,比如借荆州;还擅长低成本运作,鸠占鹊巢,比如说取益州。

针对孙权的建议方案是,选择教育时尚和娱乐。

原因:第一,孙权善于搞教育,善于发现人才,造就人才。接替周瑜当水军大都督的鲁肃,是他发现和使用的,接替鲁肃的吕蒙,是他潜心教育和成就的。吕蒙是个武夫出身,目不识丁,就此孙权循循善诱,引导吕蒙读书学习,留下了三日不见刮目相看已非吴下阿蒙的教育佳话。

第二,孙权是个官二代,还是富二代,而且既有风度,又有气质,据说生就碧目紫髯,大有异国美男的模样。这样的人物想不时尚,也得时尚。曹操见到他,由衷地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第三,孙权善于演戏,具有娱乐天赋。曹操伐吴之际,孙权手下人是战是降,莫衷一是,孙权施展了精彩的演技,拔剑劈了桌案,厉声说:谁敢妄言降曹,就跟这桌案一样。孙权自己想当千古一帝,却给曹操写了一封信,演技再次爆发,大声疾呼:丞相应该称帝,必须称帝,你不称帝天理不容。曹操见到这封信,居然大吃一惊,说这小子想把老夫放到火上烤,他要分一块肉吃吃。孙权有演技,而且还有娱乐精神,不搞搞娱乐,当真是天理不容。

三国群雄中的三位王者有了建议方案,其他英雄们,我们也不能厚此薄彼,也勉为其难地给他们一个初步建设性意见。

周瑜可以开个视屏,秀秀颜值,秀秀才艺,搞搞形象大使代言。

原因:第一,苏东坡给他打的广告,三国周郎,羽扇纶巾,雄姿英发。第二,三国时期的坊间广告,曲有误周郎顾。第三,《三国演义》给他做的广告,蒋干盗书,周郎醉中舞剑,矫如游龙,翩若惊鸿。

诸葛亮可以做做气象旅游和科技领域。

原因:第一,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大雾中草船借过箭,披头散发登台借过东风。第二,八月渡泸,六出祁山,天南海北都走遍。第三,研究打造了诸葛连弩,和夫人一起研制了木牛流马。

关公可以做做人生情感和社会领域。

原因:第一,关二爷一生纵横绝荡,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也走过麦城,可谓跌宕起伏。第二,平生讲义气,义气千秋说的正是关二爷,身在曹营心在汉,讲的也是关二爷。第三,熟读春秋,阅世很深,走南闯北,社会经验丰富。

张飞可以做做三农资讯和美食领域。

原因:第一,当过屠夫,开始时战斗在农业领域,自家有庄园,而且还有大片桃园。第二,生来好热闹,接触社会多,大道消息小道消息都逃不过张三爷的顺风耳,庞统投奔刘备,未得重用,消极怠工,张三爷第一个知道这个八卦,才发现庞统是个人才。第三,平生好酒,好酒之人必然都懂得美食,信奉唯有美酒与美食不可辜负。

收集铁矿必做!三国群英传日常副本之精铁副本

精铁副本

精铁副本是日常副本的其中一个,每周二,四,六,日开启,挑战需要消耗20体力,一天只能挑战一次.

不同的战力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难度,难度越高的获得精铁就越多.

金秋在崇川,最全游玩攻略已备齐

  秋风渐起的季节,也是畅快出游的时候。10月,在南通崇川,登山,游园,参馆,逛街,品味,赏夜,度过属于秋的大好时光。

  登五山,江阔云淡,花草浪漫

  此时山间凉风飒爽,阳光温暖却不炎热,正是登山好时节。沿着长江的五座山峰雄峙北岸,军山、剑山、狼山、马鞍山、黄泥山,像五颗绿色的翡翠镶嵌在长江之畔。

  著名的望江亭就在狼山东南坡,登临望江亭可远眺浩浩荡荡的长江水。再往上就到了葵竹山房,为康熙皇帝当年行宫,这里也是南通赏月的最佳地点之一。山顶设有广教寺,既是“西方三圣”之一“大势至菩萨”的道场,也是“大圣菩萨”的道场。庙门前大观台建于明嘉靖年间,取洋洋大观之意,米芾所提“第一山”三字,今犹留在大观山门。站在大观台上,远望东海之冲,长江之尾。一览便能看到滚滚长江,当年王安石曾在此赋诗:“万里昆仑谁凿破,无边波浪拍天来”。

  狼山风景区除了山与寺庙,还有绽放着许多自然风光,闲情赏游鱼,诗意聆山语。其中,军山中绿荫浓翠,溪流湖泊水波荡漾,亦被无数人称为“通城小九寨沟”。

  滨江风光带岸线总长约7公里,历史遗留下来的船舶业遗存与绿化完美融合,形成了长江之畔的一道靓丽风景线,漫步江岸,吹吹风,走走停停间,遇见更美的风景。

  在狼山的北侧,有一处依山而建的精致小园林,称为北麓园,这里不仅可以感受江南园林小桥流水的雅致风韵,还可以欣赏到狼山北麓悬崖峭壁的雄伟壮观。秋天,北麓园彼岸花绽放,有白色、红色之分,红色彼岸花被称为曼珠沙华,白色彼岸花被称为曼陀罗华。

  欣赏花草,释放欢乐,可以到南通植物园、啬园享受特别的自然时光。啬园每年一度的秋季花展不容错过。大片大片的小花五彩缤纷,组成绚烂的图案,花海丛中传来秋的气息。啬园是清末状元、近代民族工业的先驱、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1853-1926)的长眠之地,是南通规模最大的植物观赏园,也是空气质量最好、负离子含量最高的生态园林,素有"城市氧吧"之称。

  小贴士:

  狼山游客集散中心提供票务预定、团队接待、交通换乘、商品展销等服务,游客可从集散中心乘坐观光电瓶车,游览五山及沿江地区,有集散中心至滨江、狼山景区至滨江两条游线可供选择。

  逛古镇,工业风情,唐闸风云

  如果你是第一次走进唐闸古镇,在这座民族工业风情小镇,一定会选择这几处地标性的建筑来留影。钟楼始建于1915年,原是大生纱厂门楼,为职工上下班提供报时,它也是唐闸地区最早的坐标。大生码头在时光里守望,诉说着悠悠往事。

  北市景区是唐闸古镇2021年重点打造的夜文化集聚区,将于2021年10月28日盛大开街。项目集传统民俗文化、民族工商业文化、弄堂文化、古建景观文化、时尚灯光秀于一体,以非遗、老字号、传统手工艺为主,结合文创及休闲娱乐类项目,传统与现代相融合,打造南通第一个具有地方特色、充满“烟火气息”的商业街区,使南通地方传统文化得以更好的保护与传承。

  地址:唐闸镇北市街60号
  时间:9:00-21:30

  1895文化产业园区是文艺青年的最爱。这里是保存最完整,最真实,最集中的中国早期民族工业遗址。如今,它华丽变身,厚重破旧的厂房不在,取而代之是是一个崭新的文化创意集中地,成为城市休闲生活的一部分。

  唐闸印象展览馆里,图片实物与视频影片交相辉映、实景复原与多媒体技术的运用,重现了张謇先生事业的足迹,展示唐闸工业发展脉搏。张謇家风家教展示馆通过图文展示、多媒体互动等形式,讲述了张謇家风的起源、教化、传承,揭示了张謇家风的特征和意义,提供了践行中华优秀家风文化的全新课堂。

  小贴士:
  地址:河东路366-1号
  时间:9:00-17:00(周一闭馆)

  时光印记活字印刷体验馆馆内既搜集了上世纪老式印刷机、铸字机、活字等老印刷物件,又是体验以活字印刷、古法造纸、凸版印刷、丝网印刷等传统手工艺的场所。

  小贴士:
  地址:唐闸镇北市街65号
  时间:9:00-11:30,13:30-16:30(周一闭馆)

  在广生制皂文化体验馆可以体验DIY制做肥皂。1902年,张謇创办了广生油脂厂,可以亲手缀鲜花入皂,配心仪的精油香氛。从皂基的慢慢融解到心意满满的凝固,让生活也赏心悦目。

  小贴士:
  地址:北市街65号
  时间:9:00-11:30,13:00-16:30(周一闭馆)

  泽生红色文化探秘馆体验揭秘体验 逼真剧情 密室逃脱,真实的代入感,精心设计的谜题。四大密室主题,泽生红色文化探秘馆,带你体验探索未知剧情的新鲜刺激。

  小贴士:
  地址:高岸街18号
  时间:9:00-21:30

  尚书院是江苏省10家最美书店之一,不只是一间看书售书的书店,还是全新的复合型书店,集图书文创售卖、咖啡厅、图书馆、手工坊、私人书房、茶室、文化讲堂等于一体。清幽、安静,是许多人对尚书院的第一印象。

  地址:河东北路366-8号

  南通有不少挂着“唐闸牛肉”招牌的店,盛名可见。不过要吃最正宗的,当然还得回到唐闸。唐闸鸡煲在南通刷出自豪感,锅里秘制的汤料咕咚咕咚冒着热气,现杀的新鲜鸡块在醇厚汤汁中上下翻滚。唐闸火饺是唐闸传统的小吃,成品同饺子相似,口感外香脆,内软糯,馅心鲜嫩,富有卤汁,滋味鲜美。

  用餐推荐唐闸特色餐馆唐闸鸡煲、王中王牛肉馆、东风饭店。入住的话,以民国风情为主调的景澜·唐闸印象酒店,清幽雅致的民国旧宅於公馆都是上佳的选择。

  享野趣,动物园内,自然乐哉

  南通野生动物园车行区住着国宝兄妹,还有模特长颈鹿,大力士大象,拳击选手袋鼠……车行区的游玩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乘坐免费的小火车;另一种则是自驾开车入园看动物(需另外购买自驾车票)两种方式游览路线没有区别。小火车中途是不停车的,游览时间一般在30分钟左右。相比于乘坐小火车,自驾游览最明显的好处就是可以在指定位置下车观看动物。若是没有可以下车的提示,请大家不要下车。

  进入步行区,大家可以选择步行、租赁代步车或者乘坐观光车。步行游览区占地十分广阔,可以看到的动物种类更加丰富。玛雅雨林的火烈鸟,梦幻岛的国际大马戏、小熊猫餐厅,马达加斯加的海洋剧场、黑猩猩,鸟语天堂(森迪历险记)的美洲红鹮、东方白鹳,迷雾森林的泰象谷、白虎餐厅、非洲狞猫,逗宝乐园的浣熊、黑尾土拨鼠,国宝家苑的大熊猫,百兽秘境的黄金蟒、七彩变色龙等等都非常受欢迎。

  国际大马戏、泰象科普秀、海狮科普秀精彩上演,千万不要错过。晚上同样乐趣多多,欣赏白沙滩精彩表演秀,精彩的水幕电影秀、热气四射的篝火晚会,都会在白沙滩进行,瞬间进入夜的狂欢。

  坐船游湖,探秘神奇侏罗纪世界,惊险刺激有趣。小火车丛林探险,坐上小火车,带你驶向动物世界。小火车中途不停车的,一般游览时间约为30分钟左右。

  在白虎餐厅、小熊猫餐厅主题特色餐厅,可以跟动物们一起度过愉快的用餐时间。森迪西餐厅是特色西餐厅,美味佳肴,牛排沙拉意大利面、特色糕点应有尽有。

  住进温馨舒适的森迪部落树屋酒店,小动物们都在等你。酒店动物展示时间:7:00-10:00;17:00-20:00。

  如果你喜欢自然田园,那就前往附近的南通都市农业公园吧。参观“二粒米”稻香公社、“五粒米”稻米原乡馆,在高高大大又晶莹剔透的“一粒米”景观塔台,欣赏波浪起伏、美好不断的花海。

  游濠河,看馆藏,留存人文

  美丽的濠河曲曲折折,迂回激荡,水波浩淼,碧波荡漾,极似湖泊,形成了“水抱城、城拥水,城水一体”的独特风格。沿岸的一座座文博场馆、纪念馆犹如颗颗明珠,镶嵌交织成一串珍珠项链,与濠河交相辉映,形成一轴长达十几公里的巨幅国画。

  中国珠算博物馆、中国审计博物馆、南通博物苑、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个簃艺术馆、沈绣博物馆等屡看不厌。伶工学社、亨利克·特来克雕像、陈实功雕像、南通电视塔、钟楼谯楼、濠西书苑、环西文化广场、南通盆景园、城隍庙、文峰塔、桂花岛、怡园休闲半岛等特色景观越看越喜欢。

  110多年前,张謇在南通创办了中国第一座公共博物馆——南通博物苑,开创了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先河。近期开放的南通群英馆以城南别业及前南通城市博物馆、为建筑载体依托,设置古代馆、近代馆与现代馆。三个馆内收录了从三国时期一直到近当代,在各行各业、各个重要领域产生过历史性、国际性影响的先知贤能、名流翘楚、志士仁人。

  最曼妙的时刻是夜晚,乘坐画舫,穿行于桨声灯影里的濠河。十里濠河,美景渐次展开。沿河而建的绿地在太阳柱灯、庭院灯、草坪灯映照下,犹如一幅幅绿色画卷;两岸错落有致的亭台、楼榭、古塔,由投光灯、泛光灯、轮廓灯扮靓,映入眼帘,更显濠河美、崇川美。

  这个10月,出游崇川,开启秋游模式吧。

互动、沉浸与文化记忆:数字时代文化类电视节目的突围

陈昌凤,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常务副院长

黄家圣,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

摘要:本文以文化类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为个案,从三个维度分析其互动机制、表现形态以及文化内核,探究数字时代文化类电视节目的现实意义与文化特质。本文认为,《中国诗词大会》的持续成功离不开节目自身多元的互动机制、高科技呈现方式与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内核的价值导向。文化类电视节目在数字时代既要积极对外讲好中国故事,也要善用技术创新传递人文关怀与文化之美。

关键词:《中国诗词大会》;电视研究;传播互动;中国故事

美国著名电视理论学家Amanda Lotz曾断言,未来数字时代的电视应当是一种非线性文化(Nonlinear Culture)[1]。这种非线性文化植根于数字浪潮对电视生产的深层影响——无论是电视内部的互动式生产与制作还是外部用户突破时空限制的观看实践,都与最初的电视环境大相径庭。但无论技术如何裹挟着电视向前发展,电视自身所创造的文化惯例仍能保持其活性。

回到中国语境,中国电视的生产、制作以及流通早已迈进了数字传输阶段[2]。有诸多文化类节目乘上了数字化的东风,诸如《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见字如面》等作品均获得了巨大成功,引发各界的持续关注。本文将以《中国诗词大会》为研究案例。《中国诗词大会》作为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一档演播室文化益智节目,自2016年推出至今已播出6季,热度居高不下。在全国35城市组中的受众累计到达率达62.5%,人均收看总时长达127分钟,累计看过三季以上的观众比例达45.9%[3]。截至2021年3月,微博话题#中国诗词大会#的累计讨论量已经达到4.7亿,帖子数高达3.8万,共计251.2名“同袍”关注了节目的话题。凭借强大的社会影响力,《中国诗词大会》已经成为文化类电视节目的一个成功的案例。

学界目前对于文化类节目的关注主要集中在发展历程与社会影响的视角,而以《中国诗词大会》个案的探讨大多囿于传播模式、呈现方式以及文化意义等层面,节目本身的制作机制、价值层面的分析仍有待深化。本文将探讨以下的问题:《中国诗词大会》作为一档身处数字时代而大获成功的文化类电视节目,相较于以往同类型的作品具备哪些值得借鉴的要素?节目的设置是否印证了Lotz对于数字时代电视的论断?本文将从《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的参与主体、节目表现形式以及节目的文化内涵三个维度,分析该节目的机制与特性,并尝试从可供性/示能(Affordances:这一概念的译文目前尚存争议,目前大陆已有的研究多译为“可供性”,台湾地区则译为“机缘”。指出“示能”为更合理。本研究无意对此概念作出界定,只借用学界对于该概念的共识进行分析。)和文化记忆的视角对文化类节目在未来的发展提出价值层面的期待。

一、互动机制:多元主体与趣味竞技

在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中,互动机制是节目走向的核心。《中国诗词大会》始终以诗词为中心,通过赛制的革新与面向大众的遴选机制,确保了节目参与人员的质量与代表性。同时,借由多样的竞赛环节以及专家团队,搭建起灵活而不失趣味的互动机制,将竞技与古诗词典雅的格调相调和。

1.全民互动,彰显人文关怀

《中国诗词大会》一如既往地重视参赛选手的选拔工作。如第一季播出时,节目组历时10个月的海选之后组成百人团;第二季、第三季增设预备团与家庭团;而在最新的第六季中,节目组更是通过层层海选从全国各地遴选出了140名现场参赛选手,并在线上设置云录制渠道,参与云录制的场外选手组成了一个气势恢宏的云上千人团[4],参与人数突破新高,节目进一步扩容。

除此之外,《中国诗词会》秉承开放、多元的理念,将各行各业、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都纳入到百人团中,这其中既有来自科研机构或高校的科研工作者和高材生,也有来自基层的保安、外卖小哥、商贩。在《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参赛选手更是来自五湖四海:普玛江塘边境派出所的官兵、苏州旗袍设计师周立言、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设计师赵明、南京聋人学校老师陈燕[5]……每位选手身上都有独特的生命轨迹,这些鲜活的个体故事,既丰富了节目的层次,也彰显出节目宝贵的人文关怀与包容性。

2.竞技与互动并重,增强观众临场感

《中国诗词大会》相较于其他文化类节目而言,具备突出的竞技性。播出至今,每一季赛制都在不断地变动以丰富节目的可看性。如在第二季时引入“一对一”对抗的“飞花令”环节,利用回合制将节目的节奏进一步加快;第五季时进一步丰富引入“绝地反击”赛制,其下设“横扫千军”“你说我猜”“出口成诗”三个模式,对参赛者的临场反应与诗词积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最新播出的第六季中,少儿团、青年团、百行团、家庭团与云上千人团的对垒让节目的对抗性更上一层楼,加设的“大浪淘沙”等环节让节目的赛制更加公开透明,也提升了节目的竞技感。

同时,《中国诗词大会》在节目内容的设置上别具巧思。自第一季播出至今,节目一直沿用主持人主导、嘉宾评述的节目流程,保证节目品评环节的连贯性。两任主持人董卿与龙洋舌灿莲花,措辞沉稳大气,主持节奏拿捏得当。以康震、蒙曼、郦波、王立群、杨雨组成的现场嘉宾团点评精妙,与主持人、选手在轻松互动之间畅谈与鉴赏诗词,极大增强节目的临场感与趣味性。

《中国诗词大会》充分重视节目内容的制作,广纳各路学者组建成了一支强大的专家团队。光第六季题目的打磨与设计便耗时7个月,首度引入开放式命题,采用了九宫格、助力千人团以及身临其境等形式来考研选手。题目的内容也不拘泥于诗词本身,而是借古喻今、以人带事,通过邀请嫦娥五号资深工程师、抗疫专家张伯礼院士、中国冬奥会冠军杨扬等特邀嘉宾参与出题,将新近发生的科技成果、国家大事以及热门议题与古诗词相结合[6],体现出与时代脉搏同步的现实指向性,让观众能从更贴近自身生活的方式体会到诗词的写意与浪漫。

二、表现形态:技术沉浸与跨媒介叙事

2016年至今,中国的综艺类节目已经进入了沉浸式技术的实际运用阶段。人工智能(Artifi cial Intelligence)、混合现实(Mixed Reality)等技术赋予电视节目更多元的叙事可能性,也为观众提供了与以往截然不同的审美体验[7]。相较于其他文化类节目,沉浸式和交互式技术始终是《中国诗词大会》提升节目可看性与质感的重要抓手(图1)。无论是最早的多屏互动,还是新近节目中使用的AI技术,《中国诗词大会》始终在强调沉浸感(Immersion)和交互性(Interaction)的传播路径。具体而言,《中国诗词大会》在技术层面的运用主要集中在场景设置以及技术联动两个维度。

1.场景设置:虚实互联,强化氛围营造

在场景设置层面,《中国诗词大会》每一集遵循不同的主体打造形制各异的舞台景致,如第四季、第五季分别以“诗意山水”、“水润五方”为主视觉元素,与之配套的还有水墨江南、大漠孤烟等多款样式的场景设计,借由影像与色彩的联动以突显诗词的古典意象之美。

在第六季节目中,以百合六瓣元素突出“六合六顺”的美好寓意,并有意识地强化了不同沉浸技术的融合运用。将中央电视总台的AI VR裸眼3D演播室技术加入节目的制作流程中。分别在舞台两侧设立裸眼3D场景成像区域,三块LED屏幕会实时显示虚拟现实技术场景的画面,同时架设附带跟踪式摄像机以及渲染服务器以确保场景与摄影镜头的适配性[8],便于现场嘉宾与选手与周边场景进行互动,进而提升虚拟影像与节目的整体契合度,赋予观众视觉与审美层面的延伸空间。

2.技术联动:打通渠道,实现跨媒介叙事

在互动机制层面,《中国诗词大会》是文化类节目中采用互动技术的先行者。早在2017年第二季的节目中,节目组便开始了多屏互动的形式,通过扫描二维码将“大屏”(电视)与“小屏”(诸如手机等移动终端)相关联,提升观看的趣味性和参与感。在2020年播出的第五季,节目组还基于现有的节目内容,推出了衍生系列短视频《人生自有诗意》,在不同的媒介平台进行投放。与此同时推出“挑战诗词全能王”H5互动答题小游戏,在微信、微博、抖音等9个平台进行同步推广,进一步拓宽节目的辐射范围,强化跨媒介叙事(Transmedia Storytelling)。

美国学者Henry Jenkins曾将跨平台叙事视为媒介融合过程中一项重要的表征,其意在于描述文化母题具备跨越不同媒介传播的活性[9]。融合意在突破已有的媒介边界寻求新的连接,而不同的载体或许存在迥异的叙事逻辑,因此如何将已有内容通过特定的叙述手法进行阐发和再传播是实现跨媒介叙事的关键。而在最新一季,节目组依托央视自身的技术资源,搭建了人工智能诗词搜索工具“小帮”(AI帮你找中华诗词),观众只需要扫描二维码后语音输入特定的关键词,即可轻松获取节目特定主题的视频片段或合集。此类智能技术的运用,赋予观众在节目之外的交互式体验,将节目体验的场景进一步延伸。

但无论是场景设置还是互动方式层面的技术运用,《中国诗词大会》始终把技术放置于内容之上,根本逻辑还是将技术服务节目本身的叙事逻辑,而未落入技术先行、遮蔽内容的窠臼。技术与内容生产本身并非此消彼长或简单的竞合关系,而是以内容为主轴辅以技术创新的制作模式。

三、文化内核:文化记忆与怀旧

《中国诗词大会》除开上述两个维度的特性之外,其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在于文化层面感召力。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介本身就被期待寓教于乐的效用[10],Lotz也曾把电视形象地比喻为社会的文化壁炉(Cultural Hearth),通过媒介大众可以一窥周遭的文化环境乃至感知更遥远的异文化[11]。正如该节目的宗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所示,中华诗词可被视为中华传统文化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大部分诗词都寄寓着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希冀与纯真质朴的情感诉求。

1.以诗传情,强化文化记忆

《中国诗词大会》的节目内核便是对古诗词的鉴赏,通过互动竞技的节目设置唤醒大众的文化记忆进而强化文化认同感。学者Jan Assmann认为人们对过往的记忆是一种学习层面的机制,对于文化层面的回忆是建立在各种形式指涉之上。换言之,大众对过去的认知是一种文化建构与再现的产物[12]。诸如古埃及、罗马等具备书写与文字的文明,通过文字的方式将自身的文化固化为典籍而得以留存,不仅向后人展示了过往,也为其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以电视为代表的大众媒介作为社会生活的重要中介物,具备着强大的社会规范效用。

从发展历程来看,中国的文化类节目植根的土壤是精英文化语境,如何弥合与大众文化之间的错位与裂缝成为此类节目的症结[13]。据笔者的不完全统计,《中国诗词大会》播出五季以来大致涉及2081首诗词(唐诗1159首,宋词740首,其他朝代诗词182首),其中李白、杜甫、苏轼的诗词出现频率最高(图1)。从呈现的诗词主题来看,《中国诗词大会》偏好山水田园、边塞羁旅、送别怀远以及思想怀古的主题。可以说,《中国诗词大会》一直以诗词作为载体,向观众传递朴素的文化价值观。2016年至今,以《中国诗词大会》代表的电视文化节目借助竞技、诵读与表演等多种形式的创新,持续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社会层面的勃兴。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符号,成为了推动社会文化人文转向的重要抓手。电视媒介借势将诗词作为节目制作的轴心,也充分印证了其具备强大的文化号召力。

2.贯通古今,滋养文化自信

《中国诗词大会》难能可贵之处是在娱乐化的浪潮下选择主动拥抱了传统文化,以一种怀旧的姿态来回望过往。自21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处在高速发展、快速转型的变动中,原有以家庭为中心个体的生活场景被打破,技术深度卷入使得人与人之间连接变得模糊且难以界定。当下的人们普遍生活在时间密集、时空紧缩的液态生活(Liquid Life)中,现代性对于个体的现实生活还是心理层面都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14]。不确定性的增加意味着风险,人作为天生抗拒风险的动物极有可能会因此产生焦虑与茫然。因此,怀旧成为了一种寻求认同感的内生需求,以消解不确定性所带来的负向影响[15]。

《中国诗词大会》的出现迎合了大众对于文化产品的诉求,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节目极力都在塑造一种隽永的文化氛围,大力赞扬古往今来文豪身上的美好品格以唤醒人心深处的善美。可以说,竞技是节目的表象,一以贯之的文化内核则是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与询唤。无论时在场的录制嘉宾,还是场外的观众,通过节目设置的情景或环节真正回溯文本背后的社会语境,实现了横跨古今的精神共鸣。

四、结语与希冀:善用技术,对外传播中国文化之美

近年来,保护传统文化的声浪不绝于耳。一个民族只有不忘来路,前行才会更坚定。以《中国诗词大会》为代表的文化类节目是电视行业对此类呼声最直接的响应。在客观呈现和记录社会发展变迁之余,以电视为代表的传媒业也应当充当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护者,用更积极的姿态力争向海外传递写意的中国文化之美。

目前中国在对外传播的过程中存在着“污名化”、刻板印象等诸多问题。从地缘的角度来看,单一的地理环境塑造的文化圈层存在一定的“文化接近性”(Cultural Proximity),即因为相似的历史、地理环境、语言等因素产生文化层面的认同感[16]。这种接近性并非天然形成而是一种动态变化与人为实践的结果,媒介应当成为区域文明共建的重要载体[17]。而且媒介层面的策略性叙事(Strategi c Narratives)可以为国家争取更多文化解释权,在国际传播中换取优势地位[18]。诸如《中国诗词大会》的文化类节目,借由自身的平台优势以及优质的节目内容,除向内弘扬中国文化之外,还应当积极寻求与其文化语境对话的可能性。随着全球化浪潮的持续推进,各文化在交汇之时既有可能出现文化杂糅的困境,也有可能依靠媒体有意地“增稠”或“稀释”而形成全新的传播生态,因而当下已有学者在呼吁应当更强调媒体的对文化的“转化”效用,以“转文化”取代原有的“跨文化”[19, 20]。

除此之外,借由可供性/示能(Affordance)这一概念,可以预测未来数字文化环境下的媒介应当更强调具身性、物质性和主客体性三项属性[21]。或许在不久的将来,电视如同其他媒介一样会受到新技术的影响而焕发新的样貌:媒介生产更灵活、用户更具备自主性、传播更强调智能驱动[22]。但唯一不变的应当是传播内容的人文底色与社会关怀,将优质内容视为节目的根基。《中国诗词大会》的火热“出圈”靠的不仅是参赛者的励志事迹、嘉宾的妙语连珠、不落俗的节目机制以及精良的制作,更重要的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客观呈现与坚守。

在物质世界不断丰富的当下,充盈彼此的精神家园亦同等重要。《中国诗词大会》的大获成功不应单纯归结为节目制作机制层面的创新,也不意味着主打文化牌就能让电视节目“枯木逢春”。《中国诗词大会》的突围,只能印证优质的节目内容与契合时代价值需求的创作逻辑是电视获得大众认可的基本前提。技术或许能够改变我们的体验世界的方式,但不应让情怀与良善迷失在发展。期待未来有更多如《中国诗词大会》般优质的电视文化节目涌现,让中华优秀文化之美在数字时代绵延不息。

参考文献

[1] 常江, 石谷岩. 阿曼达·洛茨:未来的电视是一种非线性文化——数字时代的电视与电视研究 [J]. 新闻界, 2019, (07): 4-9.

[2] 孙振虎. 技术革新背景下的电视传播革命——试论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电视的变革 [J]. 中国电视, 2008, (12): 22-27.

[4] 新华网. 《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大年初二又相逢 [N/OL]. 2021-02-26 [2021-03-13].

[5] 广电时评. 舞台“群英荟”、题目“出新招”,《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春节“上新” [N/OL]. 2021-02-15 [2021-03-13] .

[6] CMG观察. 中国诗词大会:新春诗意浓,致敬新时代 [N/OL]. 2021-02-13 [2021-03-13].

[7] 刘 霞, 陈昌凤. 沉浸、在场与交互——混合现实技术下原创综艺节目创新研究 [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20, (11): 69-72.

[8] 澎湃新闻. 《中国诗词大会6》:在虚拟和现实中行走的诗词故事 [N/OL]. 2021-03-06 [2021-03-13].

[9] Henry Jenkins. Convergence Culture: Where Old and New Media Collide [M]. New York: NYU Press, 2006.

[10] Harold D. Lasswell.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communi cation in society. In L. Bryson (Ed.), The communi cation of ideas[M]. New York: Harper and Row. 1948, 37-51.

[11] Amanda D. Lotz. The Television Will Be Revolutionized [M]. New York: NYU Press, 2014, 4-8.

[12] Jan Assmann(著), 朱寿福, 黄晓晨(译). 文化记忆:早期高级文化中的文字、回忆和政治身份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5, 23.

[13] 颜梅, 何天平. 电视文化类节目的嬗变轨迹及文化反思 [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7, 39(07): 87-90.

[14] Zygmunt Bauman. Liquid Modernity [M]. Cambridge: Polity, 2000.

[15] 薛婧, 黄希庭. 怀旧心理研究述评 [J]. 心理科学进展, 2011, 19(04): 608-616.

[16] Joseph Straaubhaar. Beyond media imperialism: Asymmetri cal Interdependence and Cultural Proximity [J]. Criti cal Studies in Media Communi cation, 1991, 8(1): 39-59.

[17] 郭镇之. 电视文化交流与亚洲文明共建 [J]. 对外传播, 2019, (04): 8-10.

[18] 史安斌, 廖鲽尔. 国际传播能力提升的路径重构研究 [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6, 38(10): 25-30.

[19] 史安斌, 盛阳. 从“跨”到“转”:新全球化时代传播研究的理论再造与路径重构 [J]. 青年记者, 2021, (02): 4-5.

[20] 刘滢, 张毓强. 转文化传播: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升级新可能——基于《功夫熊猫》《花木兰》等案例的讨论 [J]. 对外传播, 2021, (02): 52-56.

[21] 孙凝翔,韩松. “可供性”:译名之辩与范式/概念之变 [J]. 国际新闻界, 2020, 42(09): 19.

[22] 喻国明, 赵睿. 媒体可供性视角下“四全媒体”产业格局与增长空间 [J]. 学术界, 2019, (07): 37-44.

来源: 北青网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