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前沿资讯

新世界神马影视手机版(意外发现自己吸引鲨鱼的体质,她现在能把鲨鱼撸到睡着!)

导读新世界神马影视手机版文章列表:1、意外发现自己吸引鲨鱼的体质,她现在能把鲨鱼撸到睡着!2、五人出游三人藏尸冰柜案背后:邪教全能神组织洗脑全揭秘3、新世界金海之死——别再吹

新世界神马影视手机版文章列表:

新世界神马影视手机版(意外发现自己吸引鲨鱼的体质,她现在能把鲨鱼撸到睡着!)

意外发现自己吸引鲨鱼的体质,她现在能把鲨鱼撸到睡着!

在加勒比海巴哈马群岛附近的一个美丽的海湾,一名女士穿上潜水服,然后一头扎进了海里,她就这样沉到了海床上面,不一会儿,她的周围很快聚集起了一堆可怕的海洋顶级掠食动物,鲨鱼,准确地说,是这里的海中霸王——加勒比礁鲨!

这个被鲨鱼群包围的女人,不但没有被近在咫尺的鲨鱼吓破胆,反而开心地伸出手,做出了很多人都不敢做的动作——撸鲨鱼。

说来也奇怪,她周围的鲨鱼就像温顺的汪星人,任由她摸来摸去,完全没有攻击她的意图....

这位勇敢帅气的姐姐,名叫Cristina Zenato,人称“鲨语者”,在加勒比海潜水撸鲨鱼已经整整24年了,

近些年,随着社交媒体的发达,这位“与鲨共舞的女人”走进了人们的视野,人们赫然发现,一位因鲨鱼而改变了人生的传奇女性,同样也用自己的努力改变着鲨鱼的世界....

Zenato出生在意大利,小时候就随父母去了非洲刚果的自然保护区,在刚果丛林长大的她,对户外有着一股常人难以比拟的热情。

而家族世世代代生活在海边,也让Zenato耳濡目染了对海洋的无限热爱。

少女时期的Zenato迷上了游泳和冲浪,然而,她还想探索更深更广阔的地方——海洋底下的神秘世界。

于是,22岁那年,Zenato独自一人来到了地球的另一端,加勒比海的巴哈马群岛学习潜水,渴望观察到更多奇妙的海底世界。

万万没想到的是,原本只是来学潜水的她,彻底在这里安了家,当起了潜水教练,一待就是20多年,再也没离开过....

原来,随着Zenato的水肺潜水技术越学越好,达到导师的水平之后,她开始如饥似渴地探索加勒比海水下几十米的世界里,一种奇特的生物吸引了她,Zenat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这些奇特的生物,就是当地的海中霸主,食物链顶端的掠食者——加勒比礁鲨。

Zenato对这帮凶猛的掠食者产生了好奇,不过一开始,她和大多数人一样不敢随便靠近....

一次偶然的机会,Zenato自己没留神,当她回头时,却发现眼前是三只鲨鱼的血盆大口。

Zenato着实被吓得不清,然而,她很快冷静下来,发现鲨鱼并没有攻击她的意思,反而好奇地绕着她游来游去....

那一刻,Zenato不知哪儿来的勇气,伸出手去,轻轻摸了鲨鱼的背一把。

奇迹出现了,Zenato惊讶地发现,鲨鱼不但没有反抗或者逃开,反而欢乐地向她凑了过来.....

从那次神奇的邂逅以后,Zenato发现自己有一种天赋,一种天生善于和鲨鱼打交道的天赋,从那以后,一有闲暇,Zenato就潜入海底,去和鲨鱼凑热闹,

她开始慢慢熟悉这帮看似凶猛的生物,慢慢了解它们的习性,到后来,Zenato完全不惧怕鲨鱼了,相反,在她眼里,这群凶猛的肉食动物,其实是海中的大喵,简直不要太萌.....

“接触久了,你会发现鲨鱼真的是很有意思的生物,这种3米左右的庞大大物性格各不相同,有的很有统治力,有的则十分害羞。但是,无论哪种性格,我也不能强行去撸它们,只能想办法吸引它们自己过来....”

渐渐地,Zenato很快发现,自己天生具有吸鲨体质,很多鲨鱼到了她身边,经她这么一撸,活脱脱变成了可任意摆布的宠物,天长日久,Zenato变成了能跟鲨鱼亲密互动的“鲨语者”,在加勒比湛蓝海水的几十米深处撸鲨鱼,成了她的日常.....

在他人眼中,Zenato的双手仿佛有了一种神奇的魔力,鲨鱼们都无比享受她的抚摸,每次她钻到鲨鱼群里,摸摸头,撸撸背脊已经是基本操作了,

最神奇的是,有几只跟Zenato一直很亲近的鲨鱼,每次见到Zenato,都要像小狗一样趴在她的膝盖上,享受她抚摸自己的鼻子和头。

而最最神奇的,莫过于给鲨鱼“催眠”。

通过长年和鲨鱼打交道,Zenato发现,只要用手抚摸鲨鱼鼻子和嘴巴上比较敏感的毛孔,就能使鲨鱼陷入一种“催眠”状态中,这时候的鲨鱼几乎一动不动,温顺地如同婴儿...

这种“催眠术”有多厉害,Zenato曾经亲自展示过,她将一头鲨鱼撸着撸着就是撸睡着了,然后整只鲨鱼被她头朝下,尾巴朝上地倒立了起来,这时,鲨鱼会进入暂时的睡眠状态,持续时间长达15分钟,整个过程令人叹为观止....

做了20多年的“鲨语者”,这位能让鲨群臣服的女潜水员也开始有了名声,她的事迹甚至传遍了世界,不少名人都来找她教授潜水,顺便带自己一起去撸鲨鱼....

还有不少动物学家听说了这位神奇的“鲨语者”,主动向Zenato求助,让她提供关于鲨群的数据和生活习性资料....

有了驾驭鲨语的神奇能力,Zenato并没有把能力只花在撸鲨鱼上,相反,她凭借给鲨鱼“催眠”的能力,挽救了许多受伤的鲨鱼....

看到一只嘴里扎进了鱼钩的鲨鱼,Zenato会先想办法让鲨鱼平静下来,之后用娴熟的手法,将鲨鱼撸睡着,趁着鲨鱼入眠的空档,迅速把手伸进鲨鱼嘴里拔出鱼钩....

如今,这位跟鲨鱼打了24年交道的“鲨语者”,已经成为了一名鲨鱼保护者,在她的倡议和宣传下,人们开始逐渐消除对鲨鱼的诸多误解,也开始了解更多和鲨鱼打交道的知识....

“鲨语者”女士Zenato,如今不仅是享誉世界的鲨鱼专家,更是进入潜水名人堂的著名女潜水员,数一数二的洞潜专家,顶级户外运动人士,精通意大利语、英语、德语、法语和西班牙语等5种不同的语言....

谈到自己这一段因为鲨鱼而改变的人生,她无比感慨:

“我觉得人类必须去了解鲨鱼,它对海洋生态是如此重要,只有更多地了解了鲨鱼,其他生物才会更安全,此外,还要改变我们和海洋相处的方式,因为,保护鲨鱼,就是保护了海洋....”

Ref:

https://www.instagram.com/cristinazenato/?hl=en

https://www.insidehook.com/article/action/cristina-zenato

https://cristinazenato.com/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GzzQX0jNYY

--------------

未死闲人:这已经算是超能力了吧

sh176623:以前有看过科普介绍,鲨鱼之所以像被催眠了一样,是因为不游动起来的话流过鳃的水减少,导致氧气减少,于是就犯困了。

子乐健康科普刚看了一个快穿网文,作者给女主安了一个可以撸任何动物的金手指,从鳄鱼狮虎到滇金丝猴黑白滚滚都不在话下。没想到现实生活中真的存在可以撸鲨鱼的幸运儿,真魔幻

要吃肉肉肉肉e:卧槽,我真是飘了,我也想撸

昵称是神马可以次:鲨鱼像狗子一样趴在腿上

plus川:可能鲨鱼挺盼望有人来挠挠背的,毕竟在海里大家都没有手,清道夫的动作又不够过瘾

…………………………

五人出游三人藏尸冰柜案背后:邪教全能神组织洗脑全揭秘

中国新闻周刊2019年10月18日讯 2019年5月21日晚,深圳市罗湖区警方从金景花园小区一间出租房内找到一男两女3具尸体,都已缩水、变形,被叠放在一个冰柜中。

3人的身份很快确定,都是南京江宁区汤山街道新庄一组的农民,男性为钱序德,66岁,两名女性死者分别是他的妻子和堂嫂。

这便是轰动一时的“5人出游3人尸体被藏冰柜”案。

据《南方周末》报道,钱序德加入了叫“东方闪电”的组织,又名“全能神”,是国内最著名的邪教组织之一。该教宣扬“末日审判”说,声称信的人会“得救”,不信的人则会遭殃。

2014年6月,中国新闻周刊曾发文“全能神教如何洗脑”,揭露全能神运作和传播模式。

本文采访的全能神教“信徒”,从最初的抗拒,到深陷其中,历经12年。她最终幡然醒悟并脱离了邪教,但她的身后仍有很多无法自拔的信众。

这不是“邪教蛊惑人心”就能轻易概括的故事,而是关乎旧的生活方式被打破后,如何建立新的公共文化生活;关乎在面对困难与挫折时,如何面对自己的人性弱点和精神困惑;关乎在社会聚变时期,每个个体应如何确立自身的意义,以及寻找生存的价值。

39岁的刘金荣站在马寨镇一家大药房的门前,拿着一台半旧的国产手机打电话。她微胖、敦实,扎着马尾,穿一条暗蓝色的连衣裙,在被摩托车卷起的尘土中眯着眼睛。街道两旁的人们努力吆喝着麻辣烫和冰激凌,四周充斥着高音喇叭的叫卖声。

过去十余年间,她由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妇女,在数年半信半疑之后,终于被拉拢进入全能神教会,聚会、祷告、传福音,甚至一度“官”至“教会带领”。

刘金荣高中毕业,丈夫是高级电焊工,家里有一栋六层小楼,其中五层租出去变成了宾馆。她受过教育,也并不缺钱。至今,她仍然试图反思自己是怎样一步步被拉入到那个组织严密、纪律严格、又确实给她带来过精神安慰的团体中去。但想来想去,似乎只有懊恼。

“咦,骗人嘞。”刘金荣不断用浓重的河南话说道。

如今,她成了“神家的叛徒”。

遇见

她拒绝、嘲讽、不屑一顾;他们亲近、讨好、百般拉拢——“那是第一个打动我的人”。

14年前,刘金荣25岁,刚刚结婚。丈夫和公公祖辈信奉天主,平时没任何仪式,但每年都要过圣诞节。只有婆婆有些不同,在信奉一些无法说清的东西。

刘金荣并不感到奇怪。在这个郑州西南角的中原农村,人们总会愿意信相一些神神鬼鬼的人和事。刘金荣婚前,也曾半认真半稀松地信过一个叫“见证主”的组织——刘金荣说不清楚具体教义,只知道是个根据《圣经》变异的地方小型宗教组织;她周围的亲戚中,还有不少人信仰一个叫卞玉梅的女人——一个靠戏法和跳大神为生的当地人。

但刘金荣说,那些都是生活中的调剂,她从未当真。直到遇到了白丽。

白丽给刘金荣的第一印象并不好。“咦,那长得可不咋地。”多年后,这个性格骄傲的女人撇着嘴对《中国新闻周刊》回忆,“就是那手指头可薄,一看就不是干活的人。”

白丽是刘金荣婆婆的“客人”,听口音,来自外地。她自称随丈夫调动来到郑州,丈夫到郑州来当某地税务局局长。

初次见面那天,刘金荣刚从一个“见证主”的聚会上回家。白丽见了她,自来熟地问:“你干啥去了?”

“参加聚会。”刘金荣回答。

“太好了,真是神的安排。”白丽兴奋地说,“我想来传福音,在家一个月都不敢来,我想你是新媳妇啊,肯定会不愿意啊。”白丽亲热地问,“那你觉得你信得好不好?”

“不好。坑钱的。”刘金荣气哼哼地说。她虽然把这种聚会当做一种消遣,但很厌烦其中的规矩和直白讨要钱财的做法。

白丽在刘金荣家住了一个星期。从第一天开始,她就不停地帮刘金荣洗衣服、收拾屋子。干活间隙,或念叨《圣经》里的事情,或突然讲一个故事,比如“诺亚造方舟”“洪水灭世”之类。

刘金荣听得烦,顶了一句,“你说信神有啥好?我听说,人家打你左脸,你还得把右脸给他。人家要你外衣,你还得把内衣给人家。我可不是这样脾气!”

白丽听了,竟然很高兴。她对刘金荣说,“那是恩典时代的事情。现在,我们进入了国度时代。神这次来,是狮子性格,很威严。有人打你左脸,你就打他左脸,还要打他右脸。他要你外衣,你不但能要他外衣,还能把他内衣都扒了。要欺负你,没门!”

刘金荣觉得这样的阐释很新鲜。“你们信的这是个啥?”

白丽回答:“全能神。”

这也是刘金荣第一次知道这个名词。

住到第三天,白丽送了她一本书,叫《羔羊翻开小书卷》,里面是些简单易懂的《圣经》故事。没事的时候,刘金荣也翻一翻,“也就当个故事书看看”。

一周后,白丽要走了。离开前,留给她一本稍厚的书。晚上纳凉时,刘金荣随手翻了一下,就把书扔了。“里面说,神的道成肉身是个女性,这太荒诞了。”多年后,她回忆当时的想法。但婆婆劝她“要信一信”,见她懒得搭理,还为她把书捡了回来。

刘金荣身体一直不好,婚后就辞去了土地所化验员的工作,跟着在工厂做电气焊工人的丈夫当学徒。每天学徒后回家,有些无聊,她很想找点事做,可找来找去,只看到婆婆领回家里的一群信神的人,把饭吃得精光。刘金荣讨厌这些人。

白丽离开后,又来了一个叫宋伟的女人,说辞和白丽相差无几,基本是世上一切都是“神”在安排。宋伟见面就管她喊“姐”。“看着比我还老呢,还喊我姐。”刘金荣不搭理她。

宋伟说,“人家来是受神的美意。要不是神的差派,你这么看不起人,谁还来呢?”

刘金荣还是不理。但这些人对她极为客气,看得出是费尽心思讨她好,她也不太好意思生硬地把她们撵走。

很快,刘金荣怀孕了。她回娘家安胎,直到儿子出生,才又回来。为了避免和“神家”信众接触,刘金荣每天把自己反锁在屋里,逗儿子玩。但有一天,她忘了锁门,一抬头,有个女人已经站在了屋里。那个女人没说话,直接唱起歌来。

“就是用流行调儿唱神的词儿。具体是啥调子,我给忘了,但是特别好听。”刘金荣对《中国新闻周刊》回忆,“我当时就想,咦,这人长得这么丑,可唱歌这么好听。”

刘金荣有点嘲讽地说,“你们神家人才挺多啊,你长得这样,还唱得挺好。”

“我以前五音不全,就因为信了神,神赐了我这么好的音。”对方见刘金荣有兴趣,很高兴,“以前来的人都给你读书啊读书,现在才知道,原来你喜欢唱歌。你就是离神太远了,但是神还是不愿意抛弃你。这都一年多了,你把神拒之门外,神得多伤心啊。”

几年后,刘金荣终于被拉进了全能神教会,她才知道,这种策略叫“摸底”:摸清发展对象的好恶,对症出招——他爱吃肉,就给他买二斤;喜欢打麻将,就陪他打三天,只要他能信神。

但当时,刘金荣只是被歌声吸引了。迄今,她也不知道那个人的名字,但她一直记得这个人,“那是第一个打动我的人。”

聚会

读书、抄写、光碟和“弟兄姊妹”;“征战撒旦”和实用主义——“真的开始有点相信了”。

接触全能神一年多以来,刘金荣第一次对这个群体有了一点点兴趣。那个对她唱歌的人便说要带着她去参加“聚会”。

刘金荣对这种活动并不陌生。实际上,在她婆婆家经常举办的就是一种“聚会”。聚会上,信徒们会轮流读“经书”,再一起讨论近期信神的心得和疑问。教会的负责人一般会对负责接待聚会的家庭先做一番考查,住所须较为宽敞,且家人不能反对,而且要具备一定的经济条件,能为信众提供吃喝用度。

刘金荣被唱歌的女人说服,一起去参加聚会。出门前,一直对她冷淡的婆婆主动提出帮她照看孩子,她因此十分开心。

但刘金荣没有真的被带往聚会地点,而是在马路上遛弯。一路上,唱歌的女人反复对她讲,“我们都是神的儿女,能来到神的面前,可不容易,以后要常去聚会。”就这样一直聊了两个小时。

分手时,对方给了刘金荣一份“问题答案”,并说,“你写字这么好,能不能把问题答案帮着大家抄抄?”刘金荣高中毕业,在当地算是学历不低。

“问题答案”的内容,是对全能神教义的宣讲,以通俗易懂的问答形式呈现。比如,提问:全能神既然是耶稣的再来,为什么不显神迹奇事呢?答复:全能神就是耶稣的再来,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类似的问题被印刷为一本书,共100问,512页,免费发放给教徒。

刘金荣拿到的只有十几页纸。唱歌女人要求她用复写纸抄一式三份。多年之后,刘金荣反思说,如果当时只要她抄一份,她可能会胡乱应付,但是用复写纸抄三份,下笔必须十分用力,才可能三份都清晰,无形中使她减慢了抄写的速度,也在潜意识里开始阅读理解纸上的内容。

从被动地听故事,到读书、听歌,到主动抄写,刘金荣毫无意识地一步步进入了“神”的领地。

几天后,一个二十出头、名叫小双的女孩来到她家,收她抄写的文书,还给她带来了一张光碟,讲的是耶稣被钉上十字架的故事,外国片子,中文配音。等到她深入全能神教会以后才发现,这样的光盘在信徒中散布很广,由于对光碟的大量需求,甚至有些卖影碟的小贩还做起了这类生意,大量复制,卖给信徒,每张一元。

不过那时,刘金荣还是第一次接触。她好奇地看了。里面的配音很像那种拿腔作调的劣质译制片。她一边看,小双一边在一旁为她讲解,“地上的人盼着神来,神造天造地造万物,但神来了,地上的官民不容他,还把他钉在十字架上。”

刘金荣回了一句,“那都是骗人的嘞。”

小双没有反驳她,反而开始和刘金荣拉家常。其实,按照“神家”的规矩,传福音时不允许拉家常,只能说“神话书”里的内容。但年轻的小双似乎没那么教条,她告诉刘金荣:她一家四口都信神,她原本在工厂上班时处了个对象,快要结婚了,最终被妈妈搅黄了,现在跟着家里人到处传福音。刘金荣听着,觉得小双有点可怜。

几天后,另外一个女孩又来找刘金荣,一见面,就“数落”她,“听说就你问题多。人家一群人都信了,你咋那多问题?”她说要带刘金荣去见一个人,“上面派了一个信神信得可好的人来,你有啥问题你问她。”

刘金荣闲着没事,便想看看这个“信得可好”的人是否有更高的能耐,就跟着去了。聚会地点就在不远的隔壁村,到了门口,一个人热情地招呼,“来了姊妹。”刘金荣虽然一直对全能神的教义充满鄙夷,却很喜欢这个教里信徒一律互称“弟兄姊妹”,觉得“可亲”。

当时,屋里已经坐着两位老人,传教的妇女正在讲解“神借用人来与撒旦征战”。刘金荣坐在一边听了两句,嘲讽的毛病就犯了,接了一句,“咦,那撒旦多厉害,神都斗不过,人还斗得过嘞?”

传教的女人大概没有思想准备,一时接不上话,便黑着脸出去了。很快,带路的姑娘把刘金荣叫了出去,“你总提古怪的问题,你自己不信还影响人家两个老人信。”

刘金荣被轰走了。

之后一段时间,再没人来找她传福音,但家中仍然有大批“神家”的人出出进进。婆婆每天要么是在家做饭给“神家”的人吃,要么是在家吃过饭就出去“聚会”,对儿媳和孙子几乎不闻不问。

刘金荣开始心生不满。在当地农村,媳妇生了儿子,婆婆会把儿媳捧得很高,对孙子也百般呵护,但刘金荣在婆家却全无此待遇。她丈夫虽然是厂里电气焊的一把好手,得了优秀工人奖,但老实木讷,不爱说话,最大的爱好就是钓鱼,对于家中往来的人们从不多嘴过问,也不关心婆媳之间的别扭事儿。刘金荣开始觉得生活苦闷,又无处诉说。

几个月后,又一个“姊妹”找到了刘金荣。

那个女人对她说,“听其他弟兄姊妹讲,你唱歌也好,写字也好,可为啥这么伤神的心呢?今天神又提示我,让我来到你身边,你还是得来到神面前。”

刘金荣顶了回去,“我不信,你看我婆子信神那样,也不管看孩儿。”

来者看出了刘金荣的烦恼,对她说,“你婆子不好,就是因为你离神太远。你得让神去改变她。你要是离神近了,神让她给咱看孩儿,她不得让干啥干啥。”

刘金荣联想到,她第一次被人带出去准备参加聚会时,婆婆确实主动提出过帮她带孩子——或许这真是神的作用?刘金荣第一次觉得,信神可能真会对她产生些实际的作用。

这个女人看出了她的心思,之后一周都住在她家,反复向她宣讲“神有大能”,从超越俗世的“神将灭世”,到最实用主义的“信神可以调节她和婆婆的矛盾”,刘金荣也终于明白了,究竟“全能神”都有什么能耐。

那是2004年年底。不久,印度洋海啸爆发,洪水滔天,房屋垮塌,尸体四处漂浮。在刘金荣与一系列“神家”人士接触的过程中,这次自然灾难被宣讲为“世界末日即将到来”的征兆;“神的工作”——召唤更多信徒来到神面前——即将结束;一旦神不再工作,便是世界末日之时,届时将只有三分之一人类能够存活,只有信神,才能获得生存下来的资格。

灾难景象被刻成光盘在信徒中广泛传播。刘金荣也被带去看了很多这样的光盘。“看得多了,确实觉得世界末日可能真的会来,要不咋有这么大的灾难?”

对于灾难的恐惧、现实生活中的婆媳矛盾、以及对于刚满三岁的儿子的担心,在这个29岁的已婚家庭妇女内心形成了某种奇异的化学反应,从前听过、抄写过的“诺亚方舟”“撒旦耶稣”等故事突然从她内心深处浮了上来,她开始有种感觉,在现实世界中,没有安全感,有点无依无傍。

“那是2004年年底,真的开始有点相信了。”她说。

系统

带新人、带小排、教会带领……升职与罢黜——“这么多人的生命,你说丢就丢了?”

他们让她“带新人”。

“带新人”是个职务。在全能神的系统中,职务由低到高分为带新人、带小排、教会带领、小区带领、区办事员以及牧区主管——神把人看作羔羊,羔羊生活的地方就是“牧区”。在“带领”这个职位下,还分为副带领、生活执事、福音执事、福音专职等更具体的细分职务。多年之后,刘金荣才知道,小区带领以上的职务,每月有30元补贴。

刘金荣听人提起过全能神教的创办人赵维山和女基督。但在基层聚会中,很少有人提及他们。他们唯一的信奉,只有“神”——一个“有大能”、能兴起灾祸、能保佑人类的存在。

教会内部层级明晰,纪律严明,教徒通常只能和“弟兄姊妹”见面,最多和自己的上一级沟通。在刘金荣信“全能神”的十余年间,她接触过最高层级的人员是区办事员,“两次”。当时,区办事员来这里“视察”各聚会点,教会决定征用刘金荣的电摩托车,由刘金荣当司机,陪同区办事员视察。

因此,刘金荣刚刚表示出“有点儿相信”的倾向,就立即被委派了“带新人”的职位,在教会内部其实有些罕见。

后来她才知道,有一段时间,“神家”的“弟兄姊妹”把她称为“鸡肋”:她高中毕业,能写、会算、唱得好,在当地算难得的人才;但多次拉拢她而不得,反而被她冷嘲热讽,可又舍不得放弃。因此,在她刚表示出些兴趣后,立即让她去“带新人”,也是促进她快速融入组织的手段之一。

刘金荣此时尚未完全相信所谓的“神话”。甚至,她也一度怀疑过全能神教的性质。“当时媒体上还不时批一批法轮功,我也想过全能神会不会也是个邪教。但也就那么一想。”她说。不过,在长时间、高密度的灾难宣讲影响下,刘金荣无法做到完全自信了,内心里也产生了一丝恐惧:“心里总是犯嘀咕,万一是真的呢,万一灾难来了,真可保护我呢。”

于是,她还是去了。开始带新人。开始定期参加聚会。她成了“系统”中的一环。

所谓“带新人”,就是带上神话书籍,到那些可能信神的人家,给他们读书,解释故事,宣读来到“神”面前的种种益处。

刘金荣读书的对象多是不识字的老人,以及无事可做的留守妇女。“妇女能占到98%。”她对《中国新闻周刊》估算。他们很少主动发展男性,因为男性被认为应主要承担挣钱养家的义务,参加此类“聚会”会被人笑话,也会影响组织形象。

教会极为重视组织形象。因此,对传教对象和传教内容都有明确的要求:不能传教给智障、长得丑陋、身患绝症的人。《中国新闻周刊》获得的一份2012年11月15日下发的《三号工作安排》中,就有此类明确要求:决不能给仇恨真理的无神论魔鬼,邪教的魔头、恶人、邪灵传福音。

为维护教会形象,信徒在日常生活中也必须十分注意穿着打扮,要大方得体,女性最好略施淡妆;对刘金荣这类有些文化的信徒,教会鼓励他们写“见证文章”(类似信教的心得体会),由上层有选择地发表在内部书刊上。

刘金荣开始每天带着《羔羊翻开小书卷》,走家串户去读故事。这是全能神教里的一个初级读本,里面是些简单的故事,就像几年前,那些“姊妹”给她读的那样。

她也开始去“弟兄姊妹”家聚会。每周两次,不是一、三,就是二、四,时间一般定在下午。因为周末时会有别的家人在,不方便。这也是教会的规定。

刘金荣很快证明了自己这个“鸡肋”的才能。两个月后,她被晋升为“教会带领”,手下管着十来个人,负责组织监督信徒们聚会、读书。“升职”后,她的教会生活又增加了跟上级再学习,比如跟着“小区带领”学唱歌跳舞,以及如何更好地传福音,一去就是一整天。

刘金荣性格开朗,聪明,读的书多,生性带了骄傲气,不愿意服从约束,从一开始,就与纪律严明的教会生活格格不入。

比如,教会要求,出去传福音之前要在神面前“立心志”,“其实就是发毒誓,今天如果传不成,自己就会咋样咋样。”刘金荣很反感,从来没做过;定期参加聚会,聚会时还不能聊家常,只能聊神话书中的故事,她也很快就厌烦了;一去一整天的向上级学习,她只去了一天,就不想再去了,“无聊又耽误时间”。

她开始想重归正常人的生活,去上班。

结婚之后,刘金荣就没再正经工作过。跟着丈夫学了两天电气焊,没有坚持下去;去过饺子厂,不愿上夜班又辞了;偶尔到医院做做护工。当时,她丈夫月薪达四五千元,虽不是大富大贵,也能衣食无忧。

刘金荣所在的镇子叫马寨,垂挂在郑州市西南角,辖区总面积30.4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镇子虽小,但由于靠近郑州市,城镇化的脚步很早就到达了这里。2007年,刘金荣居住的杨寨村撤村建社区。

不少村民从拆迁中获得了积蓄,镇上招商引资,新建的“重点产业聚集区”有很多工厂,只要愿意,找份养家糊口的工作不是难事。

但除此之外,镇上鲜有像样的公共文化生活。整个城镇,就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临街房屋全部被改造成商店或饭馆儿,在高音喇叭的衬托下,卖着廉价衣物、小食品或烩面。烈日下,男人们站在路边,把T恤卷到胸口,用粗壮的手指拍打着肥硕的肚子,姑娘们穿着翠绿、粉红或者橘黄色的衣裙,踏过布满痰迹和烟蒂的街道,满街的“蹦蹦车”上,贴满了男科和妇科医院的广告。

这里没有书店、电影院或者茶馆咖啡馆。一年多前,才开始有人组织以爬山、旅游为主的“快乐户外”活动。即使神勇无敌的广场舞,也只在两年前才刚刚抵达这里。

“我回想一遍,如果我有一份正经工作一直做下去,绝对不会去信这个。”多年后,她对《中国新闻周刊》总结,“绝大多数信这个的,都是这个情况:本地人,有饭吃,不愿意吃苦挣钱,闲着没事。”

但在教会里浸淫了一段时间,对灾难的恐惧渐渐消退后,刘金荣再次厌倦了。一次聚会时,她当众宣布,她通过招工进了一家工厂,她要去做口罩,不再来了。

“你是教会带领,那么多人的生命,你说丢就丢了?”上级问她,“你要是不信了,撒旦就把人的命都掳去了,你对得起谁?”

“我就对得起我自己。”刘金荣生硬地回答。

但组织没有放弃她。上班后,每天都有“姊妹”在工厂门口等她。有一次,还带她去见了一个叫小童的大学生,说是“上面派来的”,为她答疑解惑,刘金荣把人家问得哑口无言后,得意地离开了。

如果一切顺利,刘金荣本可以和全能神教会就此分道扬镳。但几天之后,工厂以偷东西为由将她开除了。她不承认自己有过盗窃行为,“谁偷一次性口罩呢?就是给我婆子拿了点东西绑豆角架。”她甚至认为,那可能是婆婆与人合谋为将她拉回神身边而使用的伎俩。

在“神家”弟兄姊妹的努力下,刘金荣再次回到了“神面前”。但因为之前的行为,她被降职了,贬为“带新人”。

一次,刘金荣去别人家里传福音,为了使人信服,她在严寒中帮人家做牛食、喂牛。冷风刺骨,她突然感到十分委屈。

“我虽然在农村长大,但从小就没干过这些粗活,现在为了传福音,要帮陌生人喂牛,受苦受累没人管,耽误吃饭也没人管……”她回忆说,那一刻,与婆婆之间的矛盾,丈夫对她苦闷的不解,日常生活的百无聊赖,一下子全都涌了出来,感觉人生前景黯淡无光。

后来,刘金荣才发现,周围的“弟兄姊妹”——最年长的70多岁,最年轻的还在上高中——大多都正处于各自的困境。人际关系不顺、身体状况不好,或者生活中遭遇依靠自己难以克服的逆境。他们大多无法从苦闷中自拔,将对神的归顺视为一种解决方案和安慰剂。神告诉他们,“现在受一点委屈,将来咱站在万人之上,你就知道多荣耀”。

而一旦信神,他们便沉溺于精神安慰之中,远离世俗,现实中的问题更无法解决。他们变得贫穷且古怪,世人指点议论,他们感到孤立无援,只有教会的弟兄姊妹才面容亲切,互相理解,于是便更深地依赖神明的扶助。在刘金荣的估算中,她接触过的全能神信徒“能有千八百人”。

大概是为了挽救刘金荣,她回归不久,上级给了她一本书,名叫《话在肉身显现》。这本书是全能神最重要的文献,32开,1506页,系统阐述了全能神的全部思想。“有啥问题想不开,神在这里都能告诉你。一星期后,我来拿书。”上级对她说,最后还加了一句,“按说,你以前的表现都不该给你这本书。”

这些书籍通常要求信徒用锡纸包裹。教会告诉他们,蛇(教会内部指“警察”的暗语)会用仪器测出这些神话书籍,但用锡纸包裹后,仪器便失去了作用。刘金荣后来把这些书放在了一个膨化食品包装袋中,包装袋外表印着一头卖萌的小牛。

实际上,借阅这本书本身就意味着对于信徒的信任。只有资深的虔诚信徒才有希望见到这部文献。这是一种待遇。神家用这种方式暗示刘金荣,她再一次被信任了。一周后,上级问她,“看了吗?”

“看了,没找到想要的。”她回。

“你得向神祷告。”

祷告

下跪、祈祷与灵名,在世俗中消失,在神界中重生——末世要来了。

这是全能神教中为数不多的仪式。

全能神教没有食物忌口,没有入教礼,没有固定教堂。但已经担当过“教会带领”的刘金荣竟然还未曾知道祷告的事。

“咋祷告?”刘金荣问。

“人不配见神。祷告时你得闭上眼。”对方说,“虔诚地跪在地上,要是嫌太硬,跪在床上也行,神也不要求你。只要你的心面向神灵,对神说,‘开启我吧,让我看见你的奥秘吧。’”

刘金荣在一旁看着,笑得不行。

“神在那看着呢。你不怕遭惩罚吗?”她被训斥了。

“就那瞬间,我突然有点害怕。本来咱就有点迷信嘛,什么神啊鬼啊的,她一说,我就老实了。”刘金荣对《中国新闻周刊》回忆。但她还是不会做。对方说,“那你就答‘阿门’。”

祷告了几次之后,刘金荣才真的不笑了。

全能神的祷告和传福音拥有一套自己的语言模式。比如,他们将读经书称为“吃喝神话”,把在一起讨论叫做“交通真理”,将“效果”说成“果效”,将诅咒称为“咒诅”。这种方式利用词汇倒置和通感修辞,将语言打造出了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间离效果,既可以产生宗教感又不至于令中国本土受众无法理解。对于生活在县城和农村的信众来说,既抽离又家常,有着奇妙的吸引力。

祷告结束,上级批评刘金荣,“你都信了这么长时间了,连祷告都不会。祷告是神与人的另一种相通。你跟神说说心里话。你不能再背叛神了。”对方还告诉她,“只有祷告了,神才会记得你,祝福你,灾难来了,神才会知道你是谁。所以你还得起个灵名。”

刘金荣听过周围信徒们的灵名。为了显示诚意,大家一度起的都是“忠心”“追随”之类的名字。后来,教会要求信徒把灵名改得更世俗一些,于是很多人都改成了“刘×”,取灭世时“留”下的意思。但到底怎样起名,也没有固定的规范。

两三天后,刘金荣在街上偶然听到有人喊了一声孟宇之类的名字。这个热爱唱歌的女人在头脑中突然闪现出“梦雨”这两个字。这更像十年前女孩们喜爱的QQ名,刘金荣决定以此作为灵名。

再去聚会时,她把这个决定告诉了大家。从此之后,世俗的刘金荣消失了,神家的梦雨出现了。

学会了祷告又有了灵名的梦雨不再拒绝传福音和参加聚会。但她凭借自己的资深地位和文艺才能,保持着一种自由散漫的参与态度,想去就去,懒得去就躲一躲,中途又找过几次工作,弟兄姊妹们没人说她什么。

很快就到了2005年,刘金荣30岁。

那年年底,她在一家热水器配件厂当工人。但在大多数“姊妹”看来,在灭世即将到来时,还浪费时间去工作,属于“撒旦的搅扰”,她需要被拯救。她们频繁地来找她,刘金荣也频繁地陷在聚会、纠缠的“姊妹”和流水线工作之间。“心就静不下来。”她回忆。

那一天去上班前,几个姊妹来拉她一起去聚会。她推脱着,还是去上了班。但开车床时,没有集中注意力,“嗖”地一下,她右手的食指被车床冲掉了。

工友们关切围过来,但刘金荣脑子里蹦出的第一个念头却是:下午一定要去参加聚会。在被送往医院的路上,她满脑子都是曾经听到的不信神的报应故事。“我吓得啊。我当时想,可能真的是神在管教我,在拦阻我。”

住院后,她一反常态,每天祷告,不停地给周围每个人传福音,晚上不睡觉,领着同病房的人唱歌。很快就过年了。病情轻的都出院回家,整栋楼里只剩下刘金荣和另外两个病房的两个病人。她就大声唱,好让另外两个人也能听到。

不久,残疾姊妹梦雨回归聚会。她不再嘲讽“弟兄姊妹”,虽然,有时仍然会有些疑惑,但都存在心里,不再像以前那样脱口而出;所有过去她不屑一顾的规矩,现在她都认真去履行。曾经叛逆骄傲的刘金荣,终于成了虔诚而忠实的信徒梦雨。

时间一点点过去,梦雨活跃在一个个聚会和传福音活动中。2008年,发生在中国的大事不断。先是拉萨发生暴力事件,之后是汶川大地震,紧接着又遭遇奥运圣火被抢夺。教会内部开始把这些零散的事实串联起来,以印证“神即将灭世”的预判。他们声称北京奥运肯定无法召开,中国要大乱。当然,这都没成事实。不过这并不重要,因为全能神所言的真正灭世是在2012年12月21日。信徒们都在为那一天做着准备。

堕入

“尽本分”、制度、封闭空间与极度恐惧——癫狂与清醒,“我恨邪教。”刘金荣说。

刘金荣的堕入是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的。

在那之前,她虽然对全能神教会愈发亲近,但仍没有失去世俗的欲望。她保持着一个中国农村妇女的终极梦想——盖房。

刘金荣是个节俭的人,近乎吝啬,这一切都是为了盖房。他们已经没有土地可耕种,拥有一栋住房不但在村里有面子,更能带来实惠的房租收入。刘金荣丈夫在工厂里的上司是她的姨夫,听说她家要盖房,还特意派了她丈夫几次出差去香港,这样可以拿到较高的补贴。这既是对家人的照顾,也是对这个每年都评为模范的员工的奖励。

积蓄加上借贷,2010年时,房子终于建了起来。

其间,她的弟兄姊妹们常常登门拜访,告诉她,“神马上要结束工作了,灾难来了,要房子有什么用?”

但让她烦恼的是另外的事情——尽本分。这是神家的另一个暗语,意思是交钱财。全能神内部对于钱财的收敛并不是强制性的,至少在刘金荣十几年的经验中是如此。他们更善于通过一种感化的方式,让信众自觉交钱。

“人家有跑腿的,有搞接待的,你总得占一样么。”刘金荣对《中国新闻周刊》回忆,“我有时候就交个三十、五十的。”

尽本分,教会内部也有着严格的规定:必须有三人同时在场见证,交钱者还需自己书写一份声明,表示“尽本分”属自愿。钱和声明一同层层向上递交。囿于制度设计和教会内部营造的恐惧感,底层信徒一般不敢贪污。但偶尔也能听到传闻。“有一次听说别的地方一个小区带领卷了几十万跑了,教会让大家一起祷告咒诅他。”刘金荣说。但她也说,那是她听到的唯一一次。

普通本分之外,还有一种“特殊本分”——负责保管大量的教义书籍资料,以及接待教会高层管理者住宿。这通常由极其资深且信得过的教徒担当。由于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一个信徒承担这项工作后,身份就被隐藏,很少再参加聚会。刘金荣说,她的婆婆如今就在尽这种特殊本分。

全能神教会还有严格的“转会”制度。一个信众若想从一个“牧区”转往另一个“牧区”,手续极为繁琐——其信徒身份由“路条”证明,但路条并不由“转会者”自身携带,而是由转出“牧区”的上层管理者,通过一个特殊的通道,转交给转入“牧区”的上层管理者。

保密要求非常严格,是全能神教会最重要的特点之一。比如,《中国新闻周刊》获得的一份教会《工作安排》这样写道:“要防止总打电话、说话没智慧让人抓住把柄,被跟踪追捕。”教徒入会一段时间后,就会被告知:一旦被抓,不要牵连弟兄姊妹;如果要告密,就想想犹大;如果被释放,必须有半年的隔离期,这段时间内禁止去往任何弟兄姊妹家,在路上和弟兄姊妹相遇,也不能打招呼。

刘金荣没遇到那些极端的情况,她在弟兄姊妹的“骚扰”中坚持守着自家房子的工地。

房子终于盖好了。六层小楼,其中五层租出去开了家宾馆,家里每年有三万元房租收入。还账也不着急,刘金荣松了口气。姊妹来的次数更多了。刘金荣想了又想,拿出两千块钱,像样地尽了一次本分。

没有了迫近的生活目标,刘金荣更频繁地参与聚会。到2011年时,教会内部生活也明显在向所谓的世界末日宣讲倾斜。

2008年汶川地震后的视频资料成为主要内容,与普通新闻报道不同,信徒们看到的大多是灾难惨状的细节特写,比如从垮塌的房屋下挖出的半截尸体。信徒们被要求密集地观看这些影像,同时被灌输“这就是末日来临的前兆和将最终大面积降临的景象”。不想变成这样?那就虔诚地信神吧。

刘金荣说,全能神教会对于信徒有要求,凡信神者,不能读神话书以外的任何书籍,不许看电视剧,只能看灾难类新闻。大量、高频、残忍的灾难视频集锦,给信徒们的感官带来极大刺激。许多人陷入不想看、不敢看、又不能不看、不敢不看的境地里。

全能神教的另一个重要规矩是:禁止信徒为红白事随礼。“人们都是弟兄姊妹,不分长幼尊卑,人不配感谢人,人只能感谢神。”教义中这样说。教义还教给信徒一些如何拒绝参与红白事的说法。

然而红白喜事是农村地区人际交往的主要途径和场合,这项禁令几乎隔绝了信徒与普通人交往的机会。无论是精神世界,还是现实生活,他们都被牢牢困在教会与教徒范围内,既无法得知外面的信息,也无法与教会外的普通人交流,久而久之,这些信徒也被视为“神经病”而被社会所疏远。

高密度的观看灾难视频后,刘金荣开始频繁做噩梦。“每天都能梦见我吐血死了啊。”她回忆。即便回想,她依然能感受到那种无助。她说一度想让丈夫打自己,因为这样,她就能有个正当借口不再去参加聚会,不用再看那些视频了。她也的确提过这样的要求。信奉天主教、老实本分的丈夫当然没有答应。

然而真正使刘金荣陷入癫狂的却是她丈夫。2011年底,刘金荣的丈夫帮邻居处理白事。放炮时不小心,一只眼睛被炸伤了。之前一度想逃避聚会的刘金荣蒙了。她隐约感到,丈夫受伤或许是和自己曾经的那些想法有关,或许就因为自己不够虔诚,或许是自己没尽够本分……

刘金荣每天下意识地祷告,并许愿,只要丈夫不失明,她愿意尽三千元的本分。

丈夫没有失明,但留下了经常疼痛的后遗症。不过刘金荣还是还了愿。

此时,还发生了另一件重要的事:在经历了突如其来的灾难和无法医除的眼疾痛苦后,刘金荣的丈夫也开始接受“神的召唤”,从一名天主教徒转为了全能神信徒。

那段日子,夫妻二人同为神家弟兄姊妹,刘金荣感到十分安心。“末日来临时,我们全家都会被神保佑”。一度,她甚至开始喜欢参加聚会了。她在聚会中感到了一种温暖的家庭感,没有无聊的家长里短,没有烦心的琐事,没有冷漠的丈夫、恶毒的婆婆、是非的妯娌和难缠的孩子,姊妹们带来玉米和葡萄无偿与大家分享,大家一起畅聊如何学习和见证神明。偶尔有人提起生活中与他人的矛盾,“神家”人也不搬弄是非,而是让她去读经书,自我反省。这些平日里被琐事所困的主妇们,在聚会的短暂时光里,在祷告和诵念中,得以暂时脱离庸常。某种程度上,她们为自己构建了一个对抗残酷现实的小“乌托邦”。

刘金荣也开始为2012年末世做准备。她在家中放了一根很粗的绳子,又买来救生圈和游泳衣,认真地对上小学的儿子说,“如果地震或者发洪水了,你就顺着绳子赶紧跑。我没事,神不会不管我。”儿子只顾着打游戏,根本没理这个神神道道的妈妈。

教会也开始做最后的工作安排,要求所有信徒对福音要“包片传、包街传、包村传”。刘金荣遵从指令,每天早上出门,就下意识地祷告,“神有大能,神来开启我吧,让好人都来到你身边。”她还拿着灾难视频的光碟,对自家房子的租户、隔壁卖电脑的商家以及街上卖床罩的小贩传福音。

她一直吝啬,但为了让小贩信神,她花了740块钱买了一套被罩,又花了400多订做了一套沙发罩。可买完东西之后,小贩就再不理她了。

最恐惧的时刻终于到来了。

2012年12月20日晚上,为了躲避神灭世带来的灾难,刘金荣和其他几个姊妹跑到镇上一所学校的操场上坐着等待。他们热闹地议论着:明天太阳就不再升起了,我们将是幸存的三分之一人类,到时该怎样面对那个新世界?有人讲起房屋坍塌时应该如何应对;有人提起了外星人和金字塔;也有人说,“今黑儿咱就坐在操场上,明天要塌就塌下来,不塌就去毬的。”

但深冬的黑夜,太冷了。很多人扛不住,陆续散了一些。刘金荣也回家了。她想,反正她是信神的,在家里也能够得到保佑。虽然如此,还是有些莫名的担忧。她就在侥幸与担忧中、半睡半醒、辗转反侧地度过了这最为期待又最为恐惧的一夜。

第二天早上,她睁开眼,惊奇地发现:太阳正好好地挂在天上。

我被骗了!那一瞬间,刘金荣满脑子只有这一个念头。

她突然回想起,自己曾对那套理论百般不屑,对那些信徒们百般嘲讽,但她最终还是一步步被诱进了这个神秘的组织,不只信仰,还常祷告;不只祷告,还“尽本分”;不只“尽本分”,还传福音;不只传福音,还为了传福音投人所好。

“我以前可心疼钱。”刘金荣说,“我买啥东西都得给它杀到连本儿都掉,我竟然为了传福音买了那么贵的床罩。”陡然清醒后,她有些无法接受那样的自己。

她决心不再相信那个“全能神”,她再没去参加过聚会,没和曾经的“弟兄姊妹”打过招呼,甚至把自己的QQ名改为“恨邪教”——按照神家的逻辑,这是对神最恶毒的攻击。

但是,她发现有一件事她却无法挽回了——此时,她的丈夫比她更深地陷入全能神信仰中。这个曾经的优秀员工,变得消极怠工,一周三次请假去参加聚会,工资已经被降到每月一千多元。

刘金荣反复向丈夫解释全能神的骗局。“你看,所谓的世界末日根本没有。”

“神还没有灭世,是因为神在给人‘试炼的时间’,等待更多的人来到神的面前。”丈夫回敬她。

她阻挠丈夫去参加聚会,在马路上拦住他,当众指着丈夫大喊:“这人是个邪教徒!”

丈夫再参加聚会便背着她偷偷去。

“他们的那种逻辑,咱说都说不通。”刘金荣知道,以丈夫内向木讷的性格,一旦被拉拢进入教会内部,注定无法依靠自己的力量逃脱出来。他和曾经的梦雨一样,认为自己的眼伤就是因为曾经把神拒之门外,认为通过教会通过神,他找到了一个温暖安全的美丽新世界。

刘金荣无法劝回丈夫,不只如此,她已被丈夫视为“叛徒”和“撒旦”。如今,他们夫妻二人虽共处一楼,却分居两个房间,互不交流,形同陌路,人神两隔。

(应受访者要求,刘金荣为化名。作者:杨时旸实习生卫雨晴、陈思汝对本文亦有贡献)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新世界金海之死——别再吹铁林演技了,观众不需要这样的演技

《新世界》金海之死——别在吹铁林演技了,观众不需要这样的演技

文学作品创作应该充满善意

金海终于领盒饭去了。

也如愿以偿的,上了热搜。

《新世界》的编创导班子们,开始躲在后边儿洋洋得意地窃笑不已着。

看看,我再一次吊足了你们的胃口,除了自爆个小红袄给你们,让你来个措手不及,紧接着再把你“老大”弄死,让你哭个稀里哗啦,啧啧,看我多会导!

看我多会编!

看我多会骗!

看我多会煽!

“有多少人把自己的人设立为金海,却最终活成了铁林”。

原本,这句话没有什么。作为铁林从一个“催吧”“怂货”,时时处处需要“二哥”的身份来维护自己时的反噬,当他一把捏住了“党国”的尾巴,从而慢慢开始黑化的时候,这个道理还说得通。

但是再往下,便开始越来越不讲道理了。(金海的棺材板儿压不住,小耳朵的北京跤也得可劲儿往编创身上招呼)

快消文化趋势下,HLW、FN为何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出爆款剧大片儿,一个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因为买票的观众观赏体验超爽,除了画面刺激、场面劲爆之外,情节上的快意恩仇、刀枪见肉,是观众能够持续跟进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而反观国产剧,一个最大的通病,便是主创们关起门来猫在幕后,为如何吊足观众胃口,追求所谓反转剧情甚至虐你到爆,而沾沾窃喜。

《新世界》自打上映开始,各种点评剧透等相关的文章及视频的推送,充满了各大网络媒体,主创们可谓喜不自胜。不管好评差评,爆了就是爆了,流量才是王道。

在这其中,谈及铁林,必提演技。

但是,作为一个普通观众,我想说,在这里演技不重要,我看得爽不爽才重要。

张鲁一演技再好,观众看到铁林时心里只有厌恶与憎怨,一口浓痰啐在地上,恶心!这种演技,观众不想要。

这就是演绎“傻X恶”再出神入化,也摆脱不了观众对“傻X恶”的憎恶。(本就对张鲁一无感,现在往后更会直接掠过。这么说肯定有人要骂,但是我相信有我这个想法的观众大有人在。)

我就是看个剧,消磨下时间,我不要理性,我只要最直观的感官体验!我只想看金海一挑几百号,小耳朵撇着一口地道的京腔儿跟那儿讲道理,华子的大长腿,十七“无辜澄澈”的大眼睛,三儿的驴耳朵帽檐儿!

怎么就不行?!

非得掰,非得翻,非得跟个绿头蝇似的演那“傻X恶”?!

恶心!

跟这份恶心相比,楞头青的满脑袋浆糊还满世界乱撞,徐允诺的沉塘(哎,对啊,怎么给安排成沉塘了呢?),田丹的丹田之气,等等这些,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

如果这样来看的话,假如愣头青的菜刀一下劈在了傻X恶的身上,就此了结,观众又会是怎样的观赏体验?甚至有可能就此一下抛开了前面那所有的观赏的不愉快,由此而多少挽回来的对演员乃至这整部剧的认可,这个商业价值,是否要远大于多出来的那几集拖沓剧集所卖的三瓜俩枣儿呢?

但是,当所有的观众在被迫接受了这番虐心之后,还要被硬塞一段女主向男主表白的戏码,这就更恶心了,恶心之至!

神马时候了都??!

说到底,这不是审美,这是审恶!不要讲什么反面教育意义、戏剧冲突、人设定位的必要演绎,这就是赤裸裸地编创们的心之恶!

恰如铁林之恶正所谓张鲁一塑造之美,然而,这种美,实在称不上美。

作为一部剧作的创从业者,实在应该是美的缔造者。豁达先生曾经说过:我历来不认为怀着一颗卑劣的心的人能够创作出真善美的文字。

同样,作为一部剧作的编创团队,最应该做到的,是摒弃那些所谓的噱头、虐心、逆反转(反转,力度要够,否则便是最大的败笔),而真正立足于观众,立足于观众的观赏体验,把观众的掌声喝彩声当作创作初衷。而不是把观众的骂声,做为炒做流量的催化剂,更不是为了虐而虐观众,站在了创作的至高点上。

我们的剧作审美,是否具有普世价值与意义,这个暂且不论,但是爽字当头,才是真正拿观众当上帝的良心之作。

也难怪,有多少国产剧虎头蛇尾,高开低走。“心术”不正,必遭唾弃。

所以,别再吹铁林的演技了,文学作品创作应该充满善意,人物塑造亦是如此。这种演技,不要也罢。

最后,还想说一说小红袄的梗儿。网上有一篇专门分析十七的文章,提了五点圆不了他就是小红袄的原因,有道理。所以我想说,真别小瞧儿了我们这帮观众,铁较真儿!故弄玄虚可以,拿观众当傻子糊弄,那就是作茧自缚,弄巧成拙,最后收获的只能是五星差评。

(本文图片素材均来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雷佳音贡献表情包、岳云鹏在线啃肘子,他们的奇葩带货艳压了薇娅

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那么六个男人一起挤在镜头前叽叽喳喳能有多大的威力?

东方卫视播出的最新一期《极限挑战》里,极限男团就深刻的体验了一把“直播带货”的魅力,毫不意外,他们被吐槽了,而吐槽的点竟然是太“吵”了。

作为毫无经验可言的“电商直播达人”,抢着说话被吐槽也就算了,他们竟然敢挑战“带货一姐”薇娅?

令人大跌眼镜的是,从!来!没!有!任何直播带货经验的极限男团最后还赢了!

真是天空飘过四个字——阿妹子因!

直播界小白赢了薇娅?

如今,明星直播已然逐渐成为趋势,在《极限挑战》中,极限男团也迎来了首次电商直播的尝试。在体验了一天电商员工日常之后,晚上“直播带货零经验”的极限男团,决定与“带货女王”薇娅PK,为爱心助农产品疯狂打CALL。

时间短、任务重,1小时需要成功推销六种不同的助农产品确实是“极限挑战”。

不过呢,极限男团也没有在怕的,男人带货是什么feel?一起来感受下直播小白们的“野路子”,其实他们还是慌而不乱的。

所谓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二锅头”组合眼看直播在即却毫无头绪,就想着跑到薇娅直播间偷师,没想到一进直播间就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虽然两人处处都流露出刘姥姥进大观园般的新鲜感,却也最直观的涨了见识,沉浸式的体验了一把直播带货是一种神马感觉。

另一边,王迅和贾乃亮决定先要稳扎稳打,先认真研究产品资料和价格,毕竟要真情实感的推荐好商品不能尬吹,必须实实在在了解产品的优点才有说服力。

人数不够怎么办?看到自己的直播间观看人数与薇娅直播间差距悬殊,着急上火的宋小宝直接简单粗暴的跑去薇娅直播间拉人头。

为了增加人气,极限男团纷纷拿出自己的杀手锏,十八般武艺秀起来:大头哥现场表演B-box,“奥利给”组合都给逼出“唱跳”技能了

哪怕不会说、不会唱跳也不要紧啊,来看小岳岳的自带“高级技能”,身体力行的吃播也是很能带货滴。

开口一个“宝宝们”闭口一个“宝宝们”,这宠粉必备口头禅要get起来也是分分钟的事儿。

虽然看上去极限男团有模有样招呼得热火朝天,可一开始遇到实际操作时,还是冒出了一堆“问题宝宝”,比如:邓伦一度搞不清楚卖货链接在哪里。

要不是薇娅过来帮忙给面条加酱料,他们就打算吃白水煮面了。

推荐大肘子太心急,包装还没有清除干净就开啃,结果岳云鹏吃了一嘴线头。

前一秒,还觉得压力山大担心产品数量太多;

后一秒挂上链接秒售空,全员一脸不可置信的瞳孔地震也是蛮好笑。真是“主播届最没见识的明星”没跑了。

随着人气越来越旺,打开新世界大门的极限男团也从忐忑变为兴奋,被点燃激情简直要溢出屏幕。手忙脚乱的直播虽然笑点不断,但这背后却也藏着他们扶贫助农的满满爱心。

这群男人要人笑到飙泪

说起这一季的极限男团,希妈真的觉得是一个特别有化学反应的组合,雷佳音、郭京飞、岳云鹏、贾乃亮、邓伦、王迅这几个人凑一块儿,期期都能是各种搞笑梗开会。

东方卫视播出的最新一期节目里,这个憋笑挑战真的是愉快的高光时刻。看看邓伦的表情,再看看雷佳音的表情,小生和谐星的鸿沟就如银河画在荧屏。

没有一个人,注意!是没有一个人!能够逃出雷大头的表情包超高“杀伤力”,就连他自己都不能免疫!全员K.O就是这么简单。

除了一点就着,长在同一处的笑点,本季的极限男团还是一个CP随便组,每一个人都能百搭玩出梗的神奇团体!

雷佳音、小岳岳的“二锅头”组合延续了上一季笑点,师徒相称却一路被坑。自从被疯狂的碾压过“智商”之后,他俩现在对于节目组已经完全失去了“信任”,时刻在怀疑自己和怀疑导演组的路上不断精分。

除了和小岳岳组CP,雷佳音还和贾乃亮、邓伦组成“奥利给”小团体,不过他们这个组合吧也不太牢靠,前一秒还在“肝胆相照”,下一秒就开始“分崩离析”,永远都在相爱相杀的边缘疯狂试探。

郭京飞和雷佳音不仅仅是校友,生活中还是二十年好友,TF老男孩的默契和互动自然是不用说的。

不过即使是这样,节目里的郭京飞也被雷佳音忽悠得一愣一愣的,老哥们的多年的友谊差点就“破裂”了。

小岳岳和贾乃亮的“岳亮”组合只要是分到一组就总是衰运不断。

虽然玩游戏时必须要共患难,但到了投票环节,“翻脸”起来一样不留一点情面。

当所有成员智商值趋于平均,当大家都在一个套路与反套路的起跑线上时似乎一切都有了更多戏剧性和更多出其不意反转的惊喜。

就像第二期节目中“黑白王子”的设计,不看到最后,真的很难分辨谁是隐藏最深的人。说真的这一期真的很精彩了,这几位哥哥站那唠嗑我都能看100集。

捧腹之余还有满满的治愈力

爆笑之余,细心的观众其实肯定也发现了今年的《极限挑战》不单单成员上发生了变化,节目的slogan也升级为“一起拼!一定赢!”。

始终贯彻节目中的是人文关怀,第一期的落脚点放在帮助普通家庭实现心愿等等。

通过花样游戏的方式,极限男团体验了长时间穿戴防护服的医护人员的不易与艰辛。

第二期节目里,极限男团成员分别化身“黑王子”、“白王子”和“守护者”,在无忧无虑的童话世界里,轻松又烧脑的游戏给电视机前的观众带来快乐。

同时也对未来寄予希望,期待城市早日重新苏醒焕发活力,每一个人都可以以阳光积极的状态面对生活。

全程“带球”跑的第三期里,极限男团不仅通过游戏体验了一把肥胖给身体带来的种种不便;

还和专业的搏击选手大战一场,使出了浑身解数来消耗身上的“卡路币”,以最为直观、直接的的方式倡导大家要健康饮食、健康生活。

而在最新一期的节目中,从未涉及过电商直播行业的极限男团激情开麦挑战薇娅,帮助农户销售产品卖力打CALL。虽然直播过程真的很搞笑,但他们为公益付出的决心和努力是真诚的。

​Ending

每一期不断挑战的背后,都蕴藏着节目组的用心与情怀,通过节目里传递出的不仅仅是短暂的欢声笑语,也传达出了满满的正能量。在这个最特殊的时期,这一季的《极限挑战》被赋予了更深刻的意义,也更像是一场治愈心灵的极限之旅。

有一说一,四期节目看下来,极限男团们中新成员已经完美融合渐入佳境,相互之间产生的化学反应还挺奇妙,反正希妈每周在电视机前都能笑成表情包。

作为一档长青综艺,六年的时间里也难免遇到重重困难和各方的质疑。而《极限挑战》也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中逐渐成长,并一步一步坚持走过来的。

讲道理,每期节目中要把人文关怀、时事热点与传达正能量不断的融入节目中,同时还要不断创新,持续的挖掘节目本身的魅力,在坚持初心的基础上兼顾让人捧腹,方方面面都要涵盖对于任何一档节目来说真的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从这几点来看,希妈觉得坚持了六年的《极限挑战》做得已然是很不错了。

再问命运:未来的发展机会在哪里?|| 大视野

· 这是第4492篇原创首发文章字数 7k ·

· 秦朔 | 文 关注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 ·

秦老师亲自讲述,欢迎收听音频版】

“我们这个年代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

上周写了,上海的“大商学堂”邀我做在线分享,给企业家讲讲未来的命运。

“大商”的出处是张謇所言“实业在农工商,在大农、大工、大商”,同时也代表着“言商仍向儒”、身在商海心系天下的大情怀。我说,现在企业都很难,心里也很郁闷,我就讲讲未来的发展机会吧,看能不能给大家一点信心。

当然知道,当下的经济形势和疫情一样严峻复杂。前天偶然看到王潮歌导演的一段视频《请允许我抱怨一下下》,她现在河北廊坊制作“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服装、道具,哪怕很小的装饰的东西,现在都来不了,路不通,货运不通。买了把椅子,现在已经50多天了不能到货。大面积迟缓,有的说没发货,有的说工厂歇了”。廊坊应该没啥疫情,但整个供应链出了问题,不管你在哪里一样受影响。

5月3日摩根大通发布4月份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中国制造成为拖累因素,即如果剔除中国数据,全球制造业的表现会更好。中国制造比全球制造低迷,这在过去不可思议。主要就是因为新冠疫情之下对生产、运输进行了严格限制。虽然政府也在推动复工复产,但如果零部件还是运不进,员工只有很少比例能上岗,产能恢复就极为有限,这种“无产能的复工”只是在统计复工率时让数字好看一点。

既然问题如山,为何还要讲未来发展机会?画饼?当然不是。我是这么想的:

第一、疫情总会过去,经济总会正常化,还是要面向未来;

第二,在疫情等不确定因素困扰下,固然要增强“坚忍耐烦、劳怨不避”(孙中山)的意志,意识到“倾险之人情,坎坷之世道,全靠一耐字撑过去”(曾国藩),但毕竟,信心不是熬出来的,而是来自于希望。

就像《流浪星球》所说,希望确实是“我们这个年代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希望在哪里?看到未来有发展的机会,企业才会感到有希望。

别人已经出发

此时讲机会,很多人的直觉就是,还有机会吗?现在研究经济的人总说宏观政策没有什么特效药,微观做企业的则动不动就说“做什么都难”。

确实,全球化的机会,通过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激发生产力的机会,人口红利的机会,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机会,效用都在递减。

对未来的发展机会,我的总体看法如下:

首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建设现代化国家还是我们最大的机会,追求经济繁荣产业创新人民富裕的总基调也没有变。尽管在百年未遇之大变局下,百年复兴之路可能更加曲折一些。

其次,如果说改革开放后中国企业走过了机遇明显大于挑战的40多年,未来二三十年可能会出现挑战大于机遇的情况。我们要努力和机遇站在一边,同时对各种挑战做好准备。

“挑战大于机遇”,这是由全球化的新博弈(如中美)、全球性的对公平和可持续发展的新要求(如《21世纪资本论》和巴黎气候协定)等决定的。上世纪80年代里根、撒切尔开启的以减少政府管制为特征的自由发展逻辑,让资本流向全球,促进了世界经济发展,但由此衍生的问题也日益显现,资本开始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双重夹击。中国作为以共同富裕为最终目标的社会主义国家,对资本格局和发展路径肯定会提出更多要求。企业如果只是沿袭过去的线性思维,就会觉得到处都是限制,会很苦恼。

我给大家读了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报告中的一段话:一切不是于国民经济有害而是于国民经济有利的资本成分,都应当容许其存在和发展,但是,“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的存在及发展,不是如同资本主义国家那样不受限制、任其泛滥的,也不是如同东欧各新民主主义国家那样被限制和缩小得非常大,而是中国型的”“是要依各地、各业及各个时期的具体情况而采取恰如其分的有伸缩性的限制政策的”。可见在中国,政策本质上就是伸缩性的,企业当然希望只伸不缩,但并不现实。这些情况,如果有历史观,会更容易理解一些。

最后,未来要把握机会,对企业的自身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说过去有很多机会是“幸运的机会”“天赐的机会”,未来的机会更多要靠自己去创造,创新突破,专注深挖。

为什么很多人看不到希望?也有认知偏差的原因。现在社交媒体上,关于企业的消息负面居多。事实上好企业不少,只是他们埋头做事,很少说。前几年我到嘉兴桐乡调研,认识了中国巨石、桐昆股份、华友钴业等上市公司,2018年中国巨石净利润是23.74亿元,桐昆股份是21.1亿元,华友钴业是15.28亿元,2021年它们的净利润分别是60亿、73亿和39亿,都增加了很多。这些细分行业的龙头还走向了世界,在海外投资、建厂、发展。

企业特别是民企有困难,这毋庸置疑,但充满希望的、代表未来方向的案例也是大把,所以我们对全局的判断,不应陷溺于失望甚至绝望。疫情前我在现场采访的最后一家企业是神马电力(《为何相信他?》),其创始人马斌4月24日微信我说:“两年来我们在欧美所有发达国家组建当地团队,向当地电网公司和政府主管部门推广我们新型外绝缘电网方案价值,取得预期进展,像英国政府已经拨付亿元专项资金,研究将其纳入国家应对碳中和战略举措。基于当前进展,我带队于今天出差欧美20多个国家,去进一步组建当地团队并在更高层面推动业务。此行历时半年,大概10月份回国。”

机会就在那里,希望就在那里,别人已经出发,怎么能说未来没有发展希望了呢?

从大周期中找机会

中国企业未来的发展机会,首先要从大周期中去寻找。虽然高歌猛进的大周期结束了,但稳中求进的大周期依然存在。

第一个大周期是东升西降。新兴经济体在全球经济中的比重将继续上升。

全球经济总体仍是西强东弱,但趋势是东升西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2021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总量占全球的40.9%,创历史最高水平,不过仍低于发达经济体18.2个百分点;预计2022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总量占全球的41.1%,未来5年将达到44%左右。该组织还预测,今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增长为4.8%,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为3.9%,前者高于后者0.9个百分点,预计此后几年两者速差将回升至2个百分点左右。

以G7国家(美日德法英意加)来看,1980年G7经济总量占全球的60%,2020年下降到45.66%。

中国经济总量从改革开放之初占全球的1.7%左右到目前的17.7%,是新兴经济体的领头羊。主要国际组织都预测,中国将在10年内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

需要说明,虽然大趋势是西降,但西降之中美国的地位很稳,2021年美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24%,美国的创新力、竞争力都很强,只不过之前几十年,中国发展太快了。未来两国速差可能大大缩小,这是中国需要重视的。

第二个大周期是大内需。中国的内部需求将持续增长,成为全球最大单一市场。

十年前当宝马汽车在中国的销量超过美国时,时任宝马大中华区总裁的史登科博士说:“总有一天,所有品牌最大的单一市场都会是在中国,只是对于宝马来说,这一天来得早了一点。”此语有所夸张,但越来越多国际品牌如奔驰、宝马、宾利、博世、欧莱雅等的全球第一大市场都是中国,已是现实。

贝恩不久前发布的中国奢侈品市场报告指出,2025年中国有望成为全球第一大奢侈品市场。

麦肯锡最新研究《未来十年塑造中国消费增长的五大趋势》指出,中国新兴消费阶层是全球众多消费品的增长引擎。到2030年,中国的中高以上收入家庭数量可能会增至约4亿——接近欧洲和美国的总和。

2021年中国人均GDP达12551美元,如果不是2021年7月世界银行、联合国将高收入国家门槛从12535美元调高到12695美元,中国已可跨过高收入国家门槛。按政府规划,预计中国到2035年可望实现经济总量或人均收入比2020年翻一番。大量的今天所谓三四线城市,到那时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水平,可以赶上今天的一线城市水平。

内需包括投资和消费。中国的投资一向旺盛,有“基建狂魔”之称。但中国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2011-2020年间平均为53.3%,与世界银行发布的发达国家最终消费支出占GDP比重80%以及发展中国家占70%以上的数据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这是未来需要极大努力的方向,同时也意味着巨大的市场前景。

第三个大周期是新技术。以新能源、新材料、数智化、太空探索、元宇宙、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方兴未艾,技术改变世界仍在深化之中。

微软中国首席技术官韦青说,人类可能进入的不是一个人工智能的世界,不是一个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世界,也不是一个互联网的世界,而是一个被技术所赋能的未知新世界。在这个世界,人类最基本的“衣、食、住、行”将被机器的行动力和计算力强化,人类的生活更加方便、富足。

华为最近发布的《智能世界2030》展望了到2030年医食住行的情况。

医:让健康可计算,让生命有质量。2030年,人们以依托高灵敏的生物传感器、云端存储的海量健康数据,让健康可计算;从“治已病”到“治未病”;借助物联网、AI等技术,让未来的治疗方案将不再千篇一律;大型医疗设备更加便携化,实现居家远程医疗联动。

食:用数据换产量,普惠绿色饮食。2030年,人们可以利用农情多元数据图谱,实现精准农耕;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模拟作物生长发育所需的温度、湿度等要素,打造不受变化莫测气候影响的“垂直农场”;通过3D打印,获得符合个人健康需求且口感最佳的人造肉,真正实现从靠天吃饭过渡到靠数据吃饭。

住:新交互体验,让空间人性化。2030年,基于万兆家庭宽带、全息通信等技术,打造数字化的物品目录,通过自动配送,实现储住分离;构建智能管理系统,打造物与物的自动交互,让人类有可能在零碳建筑中工作和生活;基于下一代物联网操作系统,实现居家和办公环境的自适应,打造“懂你”的空间。

行:智能低碳出行,开启移动第三空间。2030年,基于自动驾驶技术的新能源汽车,能让我们拥有专属的移动第三空间;新型的载人飞行器不但能提升紧急救援效率,降低救急医疗物资的输送成本,甚至还能改变我们的通勤方式;通过定制高效地与他人共享出行方案,来提高交通工具的使用率。

在华为看来,未来的智能世界同时也是一个绿色世界。眺望2030,零碳生活成为新时尚,虚拟旅游让人们摆脱时空的羁绊,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全息在线教育让人们穿梭在知识的宇宙;零碳运行建筑给人们提供节能又健康的居住和工作环境;电气化、智能化的交通让人们避免拥堵;工业生产更绿色,虚拟工厂让全球的专家在家里就可以实现整套产品的规划设计;能源加速清洁化,可再生能源成为主流;数字基础设施拥抱绿色,80%采用可再生能源,能源效率提升100倍。

第四个大周期是全球化。不管国际环境如何变化,脱钩以何种形式在哪些领域表现,都要相信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造福全球消费者的能力。

最近一两年我牵头组织了不少中国企业全球化的调研,清楚地看到,在产品走出去、劳务走出去之后,中国正沿着资本走出去、品牌走出去的方向大力拓展,开启新的“大航海时代”。如果说改革开放这几十年中国是被全球化所牵引,今天当中国具备了资本、研发、制造、供应链管理等比较优势后,中国企业有条件带动全球化的新发展,这就是“从全球化带动中国到中国带动全球化”。

尽管在这个过程中,一些企业为了更好出海的需要,其中国身份特征甚至弱化了(如Shein已将总部迁往新加坡),但其对中国供应链的带动并未减少,而且随着企业不断壮大,对国内的资源带动还将更大。中国企业要成为世界一流企业,就要更多地走出去。

不久前我和峰瑞资本创始合伙人李丰交流,他有一个观点,“只要你在国内不卷输,在全球一定卷赢”。我们讨论了很多案例,觉得一半立足科技、一半立足消费的品牌,最有可能成为全球化品牌,比如中国几大智能手机品牌都成功走了出去。也有大疆这样,“墙外先开花,回到墙内再接着香”,有Shein这样,背靠墙内供应链只在墙外开花,还有的品牌是“墙内墙外同时香”,只是在不同国家注册的品牌不一样。

从结构性变化中找机会

所谓结构性变化,是指事物发展的基本要素、驱动力、运行方式等方面的变化。

多年来我一直强调生产性创新(productive innovation)的重要性,以及社会责任、社会价值方面的关怀。在分享中我告诉学员们,未来观察中国商业变迁的两大结构性因素,一是从要素投入到创新驱动,从资产负债表扩张到聚焦生产性创新;二是从商业的社会到社会的商业,也就是说企业要从社会的需要中产生洞察,发现痛点,寻求创造性、可持续的商业化解决方案。

什么是生产性创新的方向?举例来说,小米、美团、宁德时代、百济神州这几家公司都是2010年创立的,它们都为中国商业社会创造了过去所没有的、新增出来的价值,都有自己的创新。它们的成功不是靠寻租套利,它们抓住的也不是交易性的机会。这些企业的创始人都有很强的企业家精神,企业发展依靠了资本市场的支持,但归根结底,靠的是人力资本。看到未来趋势,坚持创新,不怕困难挫折,最终获得了成就。

而与此同时,过往这些年我们也可以看到,主要依靠资产负债表扩张的那些金融玩家、资本玩家们,一个个倒下的命运。究其本质,他们没有为商业世界和社会发展创造生产性的价值,还是投机套利模式,而又没有把握好风险控制。

科创时代的机会是很多的,用科创思维也可以把所有行业重做一遍。我问“硬科技”概念的提出者、投资家米磊,他说疫情对硬科技的影响不过是出差受了些影响,医疗领域今年影响比较大,但总体上的硬科技需求没有变,投资机构的热情也还在。

我们有那么多“卡脖子”问题,“四基”问题(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差不多10年前就提出了,这都需要真功夫才能解决。这都是发展机会,而且国家也非常支持。

再谈一下从社会需要中找机会。前一段我写了《用远景改变世界》,远景科技集团在鄂尔多斯投资零碳产业园,园内通过风电、光伏、储能以及和电网之间的交易,100%实现绿电;再用绿电生产零碳动力电池、储能电池,支持锂电池正负极材料等配套企业发展。我对这个案例的最大兴趣不是产业园本身,而是看到在双碳背景下,中国西部城市有可能启动一场绿色生产力革命,将可再生能源的生产与消费结合,就地发展绿色工业,延伸新能源价值链,让西部成为产业高地,既实现高质量绿色发展,也能加快共同富裕的进程。

古话说“天不兼覆,地不周载”,但我相信,无论哪里的天地都内蓄着价值,区域协调发展本身就给企业提供了机会。在中国西部、北部,在中国农村,只要接入新的技术、思维、模式、市场,都有焕新的可能。这样就能把商业和社会更好地结合起来。

从人口特征角度看,中国有6100多万留守儿童,4000多万留守妇女,2.9亿农民工,其中外出的1.7亿;2020年中国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达到1.91亿,全球每4个老年人就有一个中国人,且老龄化还在加速,空巢、独居等越来越突出,中国农村老人的占比比城市还高;中国有超过8500万残疾人、4400万失能和半失能老人,以及数量庞大的伤友、病友;中国慢性病高发的人数已经超过2亿。类似这样的问题怎么解决?政府是主渠道,但如果商业力量能有效配合,何乐不为?

从我和中国主要互联网公司的交流中,发现它们都在用不同方式,重新审视社会的需要,并做出积极响应。不少人觉得互联网公司的流量天花板已经到了,但我认为,它们为社会创造价值的空间没有天花板。

从素质提升中找机会

大周期的机会,结构性变化的机会,对中国企业意味着还有辽阔发展空间。洗洗睡了,躺平,或登上国际航班摇身一变,并非大家内心真的向往的选择。

要把这些机会现实化,需要内外一起努力。

外是指政策性、体制性、社会文化环境方面的努力。我一向的观点是,要再续中国民企史诗,要焕发中国经济元气,短期看政策,中期看制度,长期看文化。这方面絮絮叨叨苦口婆心的文章写过很多,不再赘述。只想再强调一点,如果在政策、制度和社会文化环境建设上,不能真正落实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和公开公平公正的规则,纵然我们有很多机会,也会打折扣,甚至错失。就当下而言,政策的重点是尽可能让受疫情影响的市场主体能活下去,留得青山在。

除了外部的机会,还有内机会,就是通过提高自身素质而把握机会。素质提高了,过去发现不了的机会就能发现,过去抓不住的就能牢牢抓住。

麦肯锡去年发布过一个报告《推动全球规模最大的劳动者队伍成为终身学习者》,他们认为,中国的教育体制满足了中国工业经济的需要,但中国正在迅速向“后工业经济”时代过渡,驱动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从工业转向消费、服务和创新。所以中国的人才发展体系也需要转型,需要特别关注的是,中国2.9亿农民工中每年仅有300万人接受过职业技术培训,农民工群体大多从事技能较低和收入较少的工作,很少有时间或资金用于培训,他们的工作内容中有22%到40%可能会被自动化技术所取代。

麦肯锡建议,中国需要实施一项大规模的职业培训计划,其关键在于三个“E”:每个人(Everyone)都需要接受培训,培训内容要包罗万象(Everything),技能培训应在劳动者的一生中无处不在(Everywhere)。

我们的创业者、企业家,也有一个通过学习提升素质的问题。如何开展生产性创新?如何建构利益相关方关系?如果发现新的市场机会?如果打造充满活力、弹性、韧性的组织和供应链?如何坚守合规底线和诚信要求?如何把握好技术和市场的平衡?如何坚持不懈地提升核心能力?

峰瑞资本的李丰给我讲过他们作为天使投资的一家合成生物学领域的企业蓝晶微生物(Bluepha),这家企业的两个博士级理工男创始人2016年创业时,国家开始禁止进口洋垃圾,随后推出“禁塑令”,他们看到环保塑料的价值,就投入研究全生物可降解塑料“聚羟基脂肪酸酯”(PHA),其基本思路就是通过生物技术合成一种高分子材料,就像在细胞里编程,设计原本不存在的基因代码,编写基因程序,造出一个“新物种”。合成三要素是底盘细胞、碳源(原料)、代谢通路,通过基因编辑等手段让底盘细胞长得更快,高效消化碳源,从而提高碳源转化为PHA的效率。

这其实是非常复杂的挑战,因为就算一个菌种在实验室环境中表现好,也未必通得过工业化检验。要从几升的小试、几百升的中试中,建立数据模型,进行高通量的菌株筛选并预测菌株在10万升水平下的生理性能。为了全过程沉淀数据,他们给机器装了多个传感器,收集20多个维度的数据,实时上传到云平台进行分析。李丰说,他们就像一家“生物技术 工业互联网”的公司,只不过从事的是分子和材料创新。

蓝晶微生物创始人之一张浩千说,中国企业如果在创新方面做到及格,就能在产业上发挥巨大优势,因为全世界的发酵产能7成在中国,中国有完整的人才和工业基础设施,这是中国的优势。

张浩千的合伙人李腾说,我们国家不缺做license in(授权引进)的人,缺真正创新的人,我们打定主意去做有骨气的事。

在分享最后我说,创新时代已经来临,新兴企业家已经起航。其实未来的发展机会在哪里,大家稍微做点功课也都知道,关键是能不能在这些机会面前,沉下心学习,有勇气去探索。

就此而言,在未来,“怎么做”可能比“做什么”更重要。看到未来的机会并不难,但这些机会所要求的企业家精神、态度和能力,才是赢的密码。

“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大家都知道。

我再送大家一句村上春树的话:“雨打也好,风吹也罢,就算是太阳烤着,被棒子打也绝不会放手。一旦放手,下次还能不能抓住这样的机会,谁也不会知道。”

希望我们和国家的机会站在一起,也希望国家健康发展,不断孕育出新的机会。

「 图片 | 视觉中国 」

内容合作、投稿交流:friends@chinamoments.org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