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前沿资讯

赛车被撞飞解体起火车手安然无恙(事故两小时后,周冠宇平安走出医疗中心,本周末还会出战F1奥地利站)

导读赛车被撞飞解体起火车手安然无恙文章列表:1、事故两小时后,周冠宇平安走出医疗中心,本周末还会出战F1奥地利站2、da Costa收获个人第二冠|2016国际汽联F3世界杯3、路虎翻滚2死2

赛车被撞飞解体起火车手安然无恙文章列表:

赛车被撞飞解体起火车手安然无恙(事故两小时后,周冠宇平安走出医疗中心,本周末还会出战F1奥地利站)

事故两小时后,周冠宇平安走出医疗中心,本周末还会出战F1奥地利站

来源:新闻晨报

F1大奖赛英国站的严重撞车事故中,周冠宇幸运地在赛车防翻滚撞击的Halo系统保护下安然无恙,让现场的所有人和电视机前的车迷们都感到欣慰。

救护人员从倾覆的赛车中将周冠宇救出后,他被抬上担架送去了银石赛道的赛事医疗中心进行详细检查。其实没有直接被紧急送往医院,就已经说明周冠宇的问题不大。

果然,不久后周冠宇效力的阿尔法·罗密欧车队就得到了消息,中国车手意识清醒,全身没有骨折的迹象,他将会留在赛事医疗中心观察一段时间。

北京时间晚上10点发生的事故,半夜12点当法拉利车手塞恩斯在银石赛道收获了个人职业生涯首个F1冠军的同时,周冠宇已经被允许可以离开赛事医疗中心。

周冠宇也是第一时间在社交媒体上向大家报了平安,还放上了一张新鲜出炉的自拍照片,“我没事,很幸运还可以站在这,今天Halo救了我。谢谢大家对我的关心!”

随后,周冠宇回到了围场中的阿尔法·罗密欧车队区域。F1首席执行官多梅尼卡利也是特地前来看望了周冠宇,对他的平安归来表示高兴。

现在看来,周冠宇很大可能会正常参加本周末的今年F1大奖赛第11站——奥地利站的比赛。

此外,周冠宇事故中被波及的威廉姆斯车队车手阿尔本也已经确认没事,从医院出院。

“一切都好!也让我高兴的是,周冠宇也没事!感谢医疗人员和所有发来的信息。着眼于奥地利的比赛吧!”阿尔本在社交媒体上报平安的时候,还不忘周冠宇的情况。

其实就在事故发生后,自己被撞得不轻的阿尔本在赛道救护人员过来询问他情况的时候,就表示自己并无大碍,并且让他们立刻去查看周冠宇的情况。

而作为是事故的“肇事方”,拉塞尔也是第一时间停车,跑着冲向周冠宇的赛车,并且在现场试图帮忙救援。

拉塞尔表示,“首先最重要的是,周冠宇没事。这是一个可怕的事故,所有的功劳都归功于赛道工作人员和和医疗团队的快速反应。”

da Costa收获个人第二冠|2016国际汽联F3世界杯

(da Costa:我能想到唯一会改变这场比赛结果的因素就是安全车...)

上周日, António Félix da Costa 凭借优秀的表现摘下太阳城集团澳门格兰披治三级方程式大赛——国际汽联三级方程式世界杯的个人第二冠。

尽管这位杆位出发的 Carlin 的车手在比赛最初被队友 Sérgio Sette Câmara 超越掉至第二,但在之后的比赛中把握好了安全车提供的机会,在第 7 圈实现反超,成功夺回领头位置并稳守至终点,将冠军带回。

Câmara 第 1 圈的表现十分出众,在文华东方大直道上抓紧尾流迅速超越 Callum Ilott 和 da Costa ,更一度将差距拉大到 1.2 秒。

直到第 5 圈, Nikita Mazepin 在碧瑶弯撞车引发安全车出动,缩短了 Câmara 的领先优势。这也给了 da Costa 在第7圈得以成功反超到机会。

第十圈时, Nick Cassidy 的撞车事故引发安全车第二度出动。比赛于第 13 圈重新开始, da Costa 再次拉开与 Câmara 的距离,以避免劲敌有机会在葡京大直道展开攻势。

比赛来到最后一圈, da Costa 进一步将领先优势拉大至1.1秒。与此同时,来自德利赛车队的两届澳门冠军,此时排名第三的 Felix Rosenqvist 利用尾流超越 Câmara ,首先驶入葡京弯。 Rosenqvist 尝试追击 da Costa ,但却没有足够时间向对手施压,最终落后1.603秒屈居第二。

Kenta Yamashita 、 Callum ILOTT 和 Jake Hughes 分列四、五、六位。

(Callum ILOTT 的20号赛车)

中国车手方面,叶弘历在澳门连续遭遇两起事故,第二场自由练习时赛车失控打滑后横在赛道,后方的周冠宇躲闪不及,迎头撞向叶弘历的赛车,还好车手都安然无恙。但是叶弘历只能缺席之后的第二场排位,最后只能在选拔赛中排在第27位发车。

(叶弘历)

车队抢修到凌晨三点,赶在选拔赛前将赛车修复。但令人沮丧的是,选拔赛发车后不久就在文华东方弯出现多起事故,同队的日本车手佐佐木大树突然减速,紧随其后的叶弘历躲闪不及,与前者追尾,赛车飞向空中,后轮重重砸在佐佐木大树的赛车上,早早结束了东望洋之战。

(周冠宇的18号赛车)

周冠宇在第二次练习的撞车事故后,在选拔赛中遭遇了引擎故障,不得不退赛。在最后的正赛中以第15位完赛,表现可圈可点。

(郑颖聪的12号赛车)

在本赛季因学业而未能经常参赛的澳门车手郑颖聪第三次征战东望洋赛道,在比赛周末的表现不俗,最终收获第12位。

路虎翻滚2死2伤、宝马翻滚2死4伤,你还觉得它是炒作吗?

在各类交通事故中,虽然车辆高空跌落、翻滚的现象并不常见,可一旦车辆出现此类事故,特别是持续翻滚,所造成的重伤甚至是死亡几率,往往要高于普通碰撞、追尾等事故。

例如2015年一辆白色路虎车冲下高架桥,造成的惨烈后果令人触目惊心;例如无锡一辆路虎车因快速行车撞上隔离护栏造成翻滚,导致两死两伤的悲惨事件;再例如不久前,一辆等红灯的宝马7系被玛莎拉蒂追尾,连续翻滚后,瞬间起火燃烧,导致2死4伤的惨剧......这些悲痛、惋惜的事例,无不为我们敲响警钟。

也正因此,小编想起了日前一汽奔腾进行的“空投”翻滚测试:使用一架直升飞机将奔腾X40吊起,随后以120km/h的飞行速度,从两高米的空中将车辆进行投放,以此来测试奔腾X40的安全性能。同时,这也是车辆翻滚测试在国内的首次公开。

然而,关于这次测试,消费者、网友们褒贬不一,有人说其是首开先河、创新之举,应大力支持;也有人说其是一场闹剧、哗众取宠罢了。那么,究竟应该怎样去看待这件事情?究竟应该怎样去评论它,今天我们就站在客观的角度上,好好的聊一聊。

测试结果如何?奔腾X40安全性能如何?

再聊奔腾X40的安全性能之前,我们先来简单回顾一下此次测试的过程:当车辆成功投放之后,车辆左前轮最先与水泥地面碰撞,为第一受力点,接着由于惯性的原因,车身右侧与地面大面积接触,进而翻转、弹跳,最终静止,整个过程中车辆正面未受到较大冲击。

其实,无论是现场的媒体老师和工作人员还是后来看到照片的消费者、网友,心中无一不是充满震撼、惊心动魄:怎么说一台SUV也是个大块头,就这样硬生生的砸向地面,再加上连续的翻转,能不能保持车身的完整性都不知道。然而,奔腾X40却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惨不忍睹”,不仅车身整体没有明显变形,连车内的测验假人也完好无损的固定在座椅上。

可能有很多朋友跟我想的一样,虽然表面看起来没有明显变化,其内部“五脏六腑”肯定受到了重创。然而,这一想法很快被否定,中汽研权威安全专家在认真勘察了奔腾X40空投过后的安全状况,细心采集相关数据,经过科学的分析后,依旧给出了让人意想不到的答案:奔腾X40在本次空投的所有测试科目中表现优异。

通过现场图片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奔腾X40不但前后四个车门可以正常开启,A柱、B柱、C柱均为产生明显变形;在安全系统的保护下,驾驶员位置的测验假人坐姿正常;经过注水测试,燃油箱也没有发生泄漏状况等。这就充分说明,如果发生类似安全事故,消防员、驾驶员不仅可以轻松救援或者自救,并且也能避免二次事故的发生。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结果也被公证处人员进行了现场认证,充分打消了人们对奔腾X40质量的怀疑,用实力证明了都市“小装甲”并非浪得虚名。

那么,奔腾X40为何这样强悍呢?其实,这要得益于奔腾X40采用了加强型3H结构车身,以及车身结构使用超过20%的超高强钢,不仅具有足够的强度,还具有极高的韧性和焊接性,能够将碰撞所产生的的巨大动能充分的分散车身的各个部位,使冲击能量能够得到有效的分解,从而保证成员安全,这同样也是其能够在中国C-NCAP安全碰撞测试中取得5星安全评价的原因。

气囊为什么没有弹开?安全性到底怎样?

那么接下来,就到了消费者最为关注,也是网友十分质疑的一个问题:如此高强度的碰撞、翻转,车辆的气囊、气帘为何没有打开?是否能够有效保障驾乘人员的安全?

其实,说起安全气囊,相信大多数消费者都会觉得这是最有效、最能够保命的安全配置,同样也是汽车安全性能的最后一道防线。就如平时我们在网上看到有消费者吐槽一样:幸好安全气囊及时弹出来了,不然危险可就真大了。那么,奔腾X40没有弹出安全气囊,就真的说明它在此方面的安全性不强吗?

首先,我们要了解安全气囊在何种情况下才会打开:1,相对车速>50km/h;2,撞击的点必须在传感器附近,一般是车辆正前方左右60°之间;3,要与刚性墙壁或障碍物发生碰撞才会弹开安全气囊,,拿大锤等硬物砸传感器位置也是不会打开的,因为传感器发生作用主要是有速度造成的。

由此来看,安全气囊虽然是为了碰撞所准备的,但也不是说发生了碰撞,气囊就一定会打开。亦如我们今天所讲的奔腾X40,首先左前轮撞击地面,接着侧面触底翻滚,并没有正面撞击,没有触发到传感器,所以前排气囊没有打开是十分正常的。值得一提的是,安全气囊在打开时,无论是弹出速度还是冲击力,都是十分巨大的,在没必要的情况下,盲目打开反而会对乘客造成二次伤害。

此外,由于本次参加测试的车型是奔腾X40 1.6MT豪华型,该车型配备了主/副驾驶座安全气囊,并没有配备侧气帘,故然不存在侧气帘没有弹出的问题。

为什么做这项测试?有何种意义?

通过上述,我们可以发现奔腾X40无论是在车身结构还是在安全配置上,并不存在安全性能不足的问题。于是,又有很多网友表示疑问,一汽奔腾为什么要做这样的测试呢?这样的行为是否是营销的一种手段呢?

实则非也,早在2006年,一汽奔腾就举行过十分震撼的活动,分别是真人侧翻安全评测和极限静压评测。由专业车手驾驶奔腾B70在车身没有任何加固强化的状态下,以110km/h的时速冲向斜坡,接着在车体下落后任由其在惯性状态下滑行、翻滚,结果是驾驶员安然无恙,侧翻后的奔腾B70除了车身受损外,还可以正常行驶;而极限静压测验则是让一个荷载5吨多的集装箱静压在一汽奔腾车顶,重量超过国家标准的2.7倍之多,结果是车身整体结构没有变形,四门也可以无阻碍打开。

而目前大火的奔腾T77,近段时间还举行了PK坦克的活动,小编就有幸目睹。此举不仅让我们对其车辆的动力性能和车身刚性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还让我们看到了一汽奔腾这些年来技术的进步和实力的成长。

或许有人说,这次的试验虽然成功,但不够完美,应该选择一台有气帘的车;也有人会问,为什么要把如此暴力的景象呈现给大家,一些消费者看后会不会担心和害怕?更甚者,还以“作秀、哗众取宠”等词来形容这次活动。

事实上,舆论总是伴随争议,尤其是在进行创新性的大型事件上。但是,我们总不能说遇到争议、遇到质疑,就停下探索和创新的脚步,也不能抱着因噎废食的态度去看待中国品牌的崛起,更不能说是等到国外出台此类实验了,我们再拍手叫好。那样,我们还何来创新?何来超越?

所以,一汽奔腾这次究竟是首开先河,还是哗众取宠,我想那些带着“有色眼镜”的人心中,也已经有了答案。

而之于为什么要做此次测试,一汽奔腾除了将自身车辆的安全性能展现给消费者外,也是对真实交通事故形态的再现。据中国交通事故深入研究CIDAS统计数据,车辆从桥梁、悬崖、或者高地上跌落是一种典型的事故形态,而从高处跌落发生翻滚时导致成员死亡或重伤的比例,远高于正面、侧面、追尾等交通事故的比例。

此外,一位负责碰撞的权威工程师还曾说道:翻滚事故对于整个行业的发展是一项有意义并且有必要的测试。亦如一位网友所言:一汽奔腾只是做了很多车企都想做,但又不敢做的事情,我们应该给予鼓励、给予掌声,让更多的车企加入到此队列中。

结语:“中国制造”or“中国智造”?我想这个问题大家都会选,而对于如何由“制”转换为“智”,我相信大家心中也都有一个模糊的答案,那就是不断创新、不断实践。

诚然,自主品牌在某些方面与合资品牌相比尚有一些差距,但我们也要理性、客观的看待、评论,不能总是带着一副“有色眼镜”,而忽视了我们自主品牌一路的艰辛,一路的成长。再者说,我们现在应该要做的,不就应该大力支持,像一汽奔腾这样踏踏实实、切干实事、努力带动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企业吗?

速降车手从数米山崖摔下却很少受重伤,他们有什么保命绝技?

每当我们看到无比惊险刺激的自行车速降视频时,都会被车手们惊人的勇气和车技,以及那些山野间的旷世美景所震撼。不知你注意过没有,许多速降车手在从数米高的山崖上狠狠地摔下之后,却能瞬间爬起来完成下一个动作,似乎完全不受伤害(也有摔车后受伤较严重的情况,但一般较少发生)。这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就像你看到MotoGP比赛中,摩托车手们那身可以在极高时速行驶时,仍能在大部分摔车事故中让他们几乎安然无恙地站起来的骑行服和头盔一样,自行车速降车手们在进行这项运动时,也会使用十分专业的护具去保护自己的身体,这身真材实料的全副武装,能够最大限度地使速降车手们在摔车后,得到全方位的保护。

头盔:

速降自行车的头盔和山地、公路车的头盔完全不同,类似于摩托车的头盔,将车手的头部进行全方位的保护。头盔内部的垫材也十分厚实,使车手们在摔车受到冲击后,在避免受到外伤的同时,对可能造成的脑震荡等内伤的发生概率大幅降低。

眼镜:

速降车的行驶速度非常快,且专业的速降赛道路况复杂,在砂石飞溅的情况下,很容易进入眼睛。此外,自行车速降多在野山中进行,山里风大,使用一般的骑行眼镜的话,防风效果则无法达到最佳程度。

所以,自行车速降使用的眼镜,多为防风护目镜,和滑雪运动使用的是类似的外观类型。

护甲、护膝:

许多速降车手的骑行服看起来十分宽大,其实,那是因为骑行服内藏有“暗器”。车手们在危险性较高的赛道,会将一身专用的护甲穿在骑行服内部,这身护甲,可以对车手的颈部、四肢、胸部、腰部及背部进行全方位的保护。

很多车友认为自行车速降非常帅气,也想亲自进行尝试,但千万不要忘了,专业的速降车手们在进行这项运动时,是会对自己的身体进行全方位保护的,所以,如果你决定了加入“速降军团”,请一定不要忘了置办这些用来“保命”的护具装备哦~

本文编辑:贝司猫

有用的知识要和大家分享,转发本文并关注咕咚骑行——干货、快讯、趣闻,了解更多与单车有关的事!

如果你想就本文中的内容交流讨论,欢迎在下方留言

F1车手的钢铁之躯是靠什么组成的

就在前几日,F1澳大利亚揭幕战第16圈,迈凯轮车队阿隆索在3号弯尝试超越哈斯车队古铁雷兹的时候发生碰撞,导致赛车冲出赛道撞上护墙,并发生了严重翻车事故,他的赛车支离破碎,令人惊讶的是,“头哥”安然无恙的从驾驶舱钻了出来。

赛后,阿隆索还一本正经的说:“我得赶紧爬出来,因为我妈妈也在看电视”……

当我们惊叹F1赛车优秀的安全性能之余,我们也不仅感叹“头哥”的钢铁之躯如同超人一般!今天我们就聊聊F1车手的钢铁之躯是几方面组成的。

别看F1车手整天坐在驾驶舱那个狭小的空间里,其实他们并不是只会扶方向盘的宅男,他们是体魄最强健的运动员。

F1赛车的驾驶方式和车手所必须经受的强大离心力,和驾驶一般车辆有天壤之别。赛车手不仅体能状态要优于常人,更要有沉着、冷静分析的头脑。

钢铁之躯之颈部

头大脖子粗,不是老板就是伙夫。

这句话说的不完全对,其实还要加上一句,那就是F1车手,不信你观察一下下面这几位的照片,就能发现恨不得脖子跟脑袋一样宽,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因为在驾驶F1赛车时,戴着安全帽的头部是外露于驾驶舱之外的部分,除了在过弯时必须承受4个G的横向离心力之外,在刹车时往前的减速力道也同样超过5个G。在如此高的离心力状态之下,头部加上安全帽的重量会变成原来的5倍,因此需要有特别强壮的颈部来抵抗离心力,保持头部的位置。

钢铁之躯之手臂

F1车手的手臂及手腕肌肉是极度发达的。一般的情况下,操作F1的方向盘需要将近30公斤的力量,而在200km/h的时速下转动方向盘则需要更大的力量,尤其是车辆过弯时更需要强壮的手臂把赛车维持在车手想要的行进路线上。在长达300km的比赛过程中,强壮的手臂与手腕是必须的。不仅要有力量还要有耐力。

钢铁之躯之心脏

F1运动对车手心脏要求才是全世界最高的。车手在赛道上飞驰,就算是排位较差的车手的平均心跳也在165下以上,整个比赛持续90分钟,心脏负荷量可想而知。

车手心跳最大值会达到190以上,这是何等恐怖的数据。因为车手要在温度高达50摄氏度的座舱中在承受横向、纵向加速度的同时,忍受心跳190的高负荷工作。

钢铁之躯之耐热性

耐热性对F1车手也是很重要的。在凉爽的欧洲地区赛站比赛时,驾驶舱内的温度就可以高达摄氏50-60度。在高温的马来西亚雪邦赛道,舱内温度甚至会超过摄氏80度。虽然车手能不断补充水分,但将近2个小时的比赛下来,身体脂肪的消耗及脱水总和将超过4公斤。若是一般人,在那样大量脱水的情况下会造成休克。

钢铁之躯之精力

车手除了身体要承受巨大负载外,大脑必须时刻保持警惕,100%的精力集中才能保证车手在90分钟的比赛中不犯致命错误,即使短短1秒的走神就可能导致严重的撞车事件。

有些体育心理学家还发明了“悟性曲线”这一理论。 该理论认为当一个人的悟性处于这一曲线的顶点时, 他的状态是最佳的。这一理论的运用能够防止车手在比赛前提前进人最佳状态而影响比赛时的成绩。

F1车手们除了赛车训练之外还要保证充足的体能训练,如果没有比赛,车手们每天至少训练2小时。有比赛的话,每天训练两次,每次两小时。除此之外,他们还要严格控制饮食。所以说,当我们看到他们很风光的拿到冠军庆祝的时候,他们其实是付出了超出常人的努力。

众多"车虫儿"跟你一起侃侃"车背后的娱乐故事"

为你打造一个无法预知的世界!

微信公众号:yulechepengzi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