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前沿资讯

诗风呈现冷艳奇险(2019清远事业单位:文化界的江湖称呼)

导读诗风呈现冷艳奇险文章列表:1、2019清远事业单位:文化界的江湖称呼2、25 位唐代著名诗人的非著名诗3、韩愈水平高超的三首七绝,一篇一法,黄庭坚也曾从中深受启发4、清歌一曲月如

诗风呈现冷艳奇险文章列表:

诗风呈现冷艳奇险(2019清远事业单位:文化界的江湖称呼)

2019清远事业单位:文化界的江湖称呼

在我们公职考试中,文史题可以说是必不可少的,不仅仅是体现在考察我们的文学素养,更是这几年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的体现。而在文史中,我国的文学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个个都绝对称得上是璀璨明珠,不论是其文学价值,还是我们在素质教育还是各类考试中都是重中之重。

其中,在文学界内,特别是一些成就较高的名家,在历史上往往会对他们有一些“江湖称呼”或者说“诨名”,例如大家非常耳熟能详的“诗仙诗圣”等,甚至有一些文学家是以“组合出道”的形式拥有合称的情形。那今天给大家整理了10条较常见的名家的称谓希望能帮助大家学习类似的问题。

一、知识介绍

1、诗仙: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2、诗圣: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3、诗佛: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4、诗鬼: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是“长吉体诗歌开创者。”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

5、诗魔: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有“诗魔”之称。

6、诗豪: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 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7、初唐四杰:是指中国唐代初年,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王杨卢骆”

8、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又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是中国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散文家的合称。八大家中苏家父子兄弟有三人,人称“三苏”,分别为苏洵、苏轼、苏辙,又有“一门三学士”之誉。故可用“唐有韩柳,宋为欧阳、三苏和曾王”概括。

9、竹林七贤:竹林七贤指的是三国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先有七贤之称。因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七贤,后与地名竹林合称。

10、诗坛三李:李白、李贺、李商隐。李白是盛唐的诗坛泰斗,李贺、李商隐分别为晚唐诗人。

二、试题展示

例:唐代诗人李商隐在诗里用”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来形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重要性。李商隐是唐代“诗坛三李”之一,另两位是:

A.李白、李贺

B.李白、李益

C.李益、李绅

D.李绅、李贺

【答案】A。 解析:唐代的三李:李白、李贺、李商隐。李白是盛唐的诗坛泰斗,李贺、李商隐分别为晚唐诗人。李白被视为浪漫奔放、道骨仙风的天才,他的诗成为千古绝唱。李贺常被称作‘诗鬼’。他在艺术上独辟蹊径。他的诗,辞意晦涩,诗风奇险。李商隐的诗则属于古典诗歌中最为婉曲难解的。他的诗,含蓄蕴藉,富于暗示性,往往曲折地表达缠绵徘恻的恋情,颇为‘朦胧’。三李生平不怎么得志,他们都是浪漫诗人,不拘常法,独树一帜。。故本题答案选 A。

例:以下哪位不属于唐宋八大家之一:

A.苏轼

B.白居易

C.曾巩

D.韩愈

【答案】B。 解析:唐宋八大家,又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是中国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散文家的合称。八大家中苏家父子兄弟有三人,人称“三苏”,分别为苏洵、苏轼、苏辙,又有“一门三学士”之誉。故可用“唐有韩柳,宋为欧阳、三苏和曾王”概括。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有“诗魔”之称。 故本题答案选B。

三、考察形式

本知识点为识记型考点,需要考生能将文人与称呼正确对应,可运用一些口诀等帮助记忆。

25 位唐代著名诗人的非著名诗

匡卢图【五代】荆浩

提起唐诗,就想起“唐诗三百首”,

这些诗经过千挑万选,是唐诗的顶峰,

也是唐代著名诗人们的代表作,

在中小学课程中被我们反复背诵、默写,

但也因熟悉而变得陌生,

再有体悟也是很多年以后的事,

今天精选了25位唐代诗人不太著名的诗,

如果你没有读过,陌生感会带给你一种新奇,

对这些诗人有新的认识。

王 勃

约650—676

年少成名,高才博学,诗文兼具辞藻雕琢和风骨内涵,以一篇《滕王阁序》名垂千古。虽然只有二十多年的短暂一生,却留下了质量非常高的诗人。

山 中

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这是一首抒写旅愁归思的诗。总章二年(669)春,王勃因为写《檄英王鸡》一文,被斥逐出沛王府。同年五月,离开长安前往蜀地。这首诗大概是王勃被斥逐后在巴蜀作客期间所作。

从前两句来看,王勃可能正在长江边悲叹,遥望万里之外的故乡。后两句的景物描写是在烘托前两句思乡悲叹的情绪,秋晚风高,每座山上都是黄叶飘零,如同自己飘零的际遇。

松窗高士图轴 【元】王蒙

沈佺期

约656—713

沈佺期与宋之问是同年进士,一起成为宫廷文人。擅长写七律,推动了七律格式的精密化。

夜宿七盘岭

沈佺期

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

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

浮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

沈佺期在仕途波澜中失意,离开长安。虽“独游”而夜宿高岭,却力寻“高卧”的隐士之趣。山中月亮挂在窗前,银河流淌进房门,春草银杏绿,清朗的夜里杜鹃啼鸣,不禁勾起心中的失意怅然。在七盘岭上听到路过的褒城里的鸡鸣声,又该上路了,离长安越来越远。

湘江全景图 【清】张若澄

宋之问

约656—约713

家学渊源深厚,少年得志。尤擅五言律诗,使其格律更加完善。诗与沈佺期齐名,文辞华靡,多歌颂之作。多次被贬谪岭南,所写的一系列贬谪诗颇具影响力。

题大庾岭北驿

宋之问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诗人在宫廷斗争中被牵连放逐,经过大庾岭,十月的大雁南飞,听说飞到大庾岭就不再继续向南了,而诗人却仍要继续南行,不知何时才能北归。

看着前路,潮落的江水很平静,山林瘴气不散,心中苦闷, 想到马上就要继续上路,再回头北望家乡的时候,看到的就是大庾岭的梅花了,故乡的亲朋,可曾聊寄梅花?

江楼夜月 【当代】张孝友

陈子昂

659—700

文武双全却不得志。擅长五言古体,以朴素高雅的古风格调,彻底摆脱了辞藻堆砌的南朝诗风,走真情实感的写实路线。曾两次到边塞,所作的边塞诗开启了此类诗的先河。

登泽州城北楼宴

陈子昂

平生倦游者,观化久无穷。

复来登此国,临望与君同。

坐见秦兵垒,遥闻赵将雄。

武安君何在,长平事已空。

且歌玄云曲,御酒舞薰风。

勿使青衿子,嗟尔白头翁。

这是诗人东征契丹途径长平战场故地写下的诗。此前仕途上遭遇的打压排挤,令阵子昂郁郁难平。“倦游”点出了诗人疲惫的心境,他离开政治漩涡,观察时境变化,登上城楼眺望长平古战场。

秦兵赵将的气势仿佛历历在目,武安侯的大胜之师何在?长平的战斗已如过眼烟云。歌舞美酒醉熏风,别让年轻书生笑话你们这些白头老翁。

挟弹游骑图 【元】赵雍

杜审言

约645—708

杜甫的祖父,精于五言格律诗。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永昌元年(689)前后,杜审言曾在江阴任职,与晋陵的陆县丞是同郡邻县的僚友,这篇就是与友人的诗作唱和。早春出游,本该是一件高兴的事,但首联切入的情绪确是宦游诗人苦闷不乐的情绪。杜审言这时候入仕已久,却依然只能充任一些较小的官职,心中难免压抑。

“惊”物候焕新,是因为江南春天比中原来得早。日出云霞现,江边梅柳展露生机,黄莺在温暖的天气里啼鸣,明媚的春光照耀在浮萍上。眼中所见是江南物候,心中却怀念中原故乡。忽闻陆丞的“古调”,更是勾起了诗人归思,首尾呼应。

西湖图卷 【南宋】李嵩

王昌龄

?—约756

后世公认的“”七绝圣手,以边塞诗和闺怨诗闻名。他的边塞诗善于捕捉典型的场景,用最为切贴的典故、精练有力的语言,把意境与情景融为一体。还在《诗格》中提出“诗有三境”(物境、情境、意境)等理论,为后世诗歌写作贡献了独到的见解。

采莲曲二首

王昌龄

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

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这是一首活泼生动的乐府诗歌。采莲少女们欢声笑语,争弄莲舟,到浦口有花迎接,采莲归去有江头的明月相送,像吴越楚国的美女从历史中穿越而来。

诗人描写的主角虽然是采莲少女,但全诗并没有让她们独自出现,而是让她们夹杂在荷叶、荷花丛中,若有若无,若隐若现,与自然景物融为一体。

荷花、荷叶与少女相互映衬,人花难辨,采莲少女仿佛是荷塘的一部分。若她们稍有动作,便“乱入池中看不见”了,直到听到她们的歌声,才知其还在荷塘里。此番描写生动地把观者和采莲图景联系在了一起,妙趣横生。

摹楼璹蚕织图 【元】程棨

张九龄

678—740

唐开元年间宰相,风度翩翩。文学和政事都很有成就,还提携了很多大诗人(比如王维)。诗风清淡素朴,是“清淡派”的开创者。他也是唐代唯一岭南出生的宰相,当时还十分荒凉的岭南,在他的积极影响下逐渐发展起来。他的诗人,对后来明清“岭南诗派”的崛起也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这是一首月夜怀念远方亲友的诗。首联第一句意境雄浑开阔,令人折服。海上升起一轮明月, 简介的表达,却有宏大的气象。首联第二局即由景入情,转入“怀远”。颔联以“怨”字为中心,表现一对恋人相隔天涯,长夜漫漫,面对同一轮明月的相思之苦。

既不能入眠,灭烛披衣出门庭,竟觉得月光还是太亮,夜深露重,沾湿了衣裳。若以满手月光相赠,也不堪表达心意,不如回去,在梦里相见。

陡壁丹台图 【清】江注

李 白

701—762

少年游侠,纵横江湖,饮酒交友,皆是当时名家。诗歌飘逸豪迈,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杜甫评价他的作品:“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因诗作《蜀道难》,被贺知章誉为“谪仙人”。后世尊为“诗仙”。

登单父陶少府半月台

李白

陶公有逸兴,不与常人俱。

筑台像半月,回向高城隅。

置酒望白云,商飙起寒梧。

秋山入远海,桑柘罗平芜。

水色渌且明,令人思镜湖。

终当过江去,爱此暂踟蹰。

这首诗是李白赐金还山回到山东单父(现单县)所作,当时杜甫高适与他一同来到这里,于台上置酒闲谈,白云寒梧,秋山远海,仿佛一幅格调高雅的古画,诗人心里明白,“终当过江去”,在此流连踟蹰,也许是因为珍惜吧。

远岫树石图 【元】倪瓒

杜 甫

712—770

胸怀天下却时运不济,官职微末却不忘民生,被后人称为“诗圣”;诗作贯穿古今,沉郁顿挫,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格律完整,推进了唐诗格律的规范化。

独 坐

杜甫

悲愁回白首,倚杖背孤城。

江敛洲渚出,天虚风物清。

沧溟服衰谢,朱绂负平生。

仰羡黄昏鸟,投林羽翮轻。

前四句写独坐的秋景,后四句为感怀,刻画了一个孤独寂寥、无木可栖的诗人形象,“江敛洲渚出,天虚风物清。”化用《楚辞》“泬漻兮天高而气清,寂漻兮收潦而水清。”化用典故而不觉有隔,仿佛身临其境,这是诗圣在感受力和语言上的功夫。

秋江闲钓图 【明】沈周

王 维

约701—761

多才多艺、参禅信道的雅士。他不仅是位诗人,还是书法家、画家和音乐家,善于将不同的艺术门类融会贯通,诗中富有禅境、老庄的意趣,苏轼评价他的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青 溪

王维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此借颂扬名不见经传的青溪,来印证自己的素愿。以青溪之淡泊,喻自身之素愿安闲。全诗自然清淡素雅,写景抒情皆轻轻松松,然而韵味却隽永醇厚。诗人笔下的青溪是喧闹与沉郁的统一,活泼与安祥的揉合,幽深与素静的融和。吟来令人羡慕向往。

寒山拾得图 【元】因陀罗

寒 山

(生卒年不详)

唐代著名诗僧。长安人,出身于官宦人家,多次投考不第,后出家,三十岁后隐居于浙东天台山,享年一百多岁。他以桦树皮作帽,破衣木屐,喜与群童戏,言语无度,人莫能测。这位富有神话色彩的唐代诗人,曾经一度被世人冷落,然而随着二十世纪的到来,其诗却越来越多地被世人接受并广泛流传。正如其诗所写:“有人笑我诗,我诗合典雅。不烦郑氏笺,岂用毛公解。”

杳杳寒山道

寒山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

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

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寒山诗语言明浅如话,有鲜明的乐府民歌风,内容除用形象演说佛理之外,多描述世态人情,山水景物。诗风幽冷,别具境界。这首《杳杳寒山道》很能代表他的风格。

这首诗写寒岩,丛高山深壑中的景色,最后见出心情,通篇浸透了寒意。除了用景物渲染气氛、以气氛烘托心情这种传统的表现手法之外,使用叠字是它的特点。

通过“杳杳”、“落落”、“啾啾”、“寂寂”、“淅淅”、“纷纷”、“朝朝”、“岁岁”八组叠字,增强了诗的音乐美,借助于音节的复沓,和谐贯串,一气盘旋,把本来分散的山水、风、雪、境、情,组织成一个整体,回环往复,连绵不断。

梨花鹦鹉图 【宋】佚名

白居易

约772—846

进士科考试列第四名,官至翰林学士。和元稹一起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主张恢复汉魏重民间采集诗歌的做法,学习汉、魏晋诗歌讽喻时事的精神,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口号。所以他的诗歌崇尚直白通俗的大白话,即使是像《长恨歌》《琵琶行》这样的叙事长诗,也朗朗上口,雅俗共赏。

花非花

白居易

花非花,雾非雾。

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

去似朝云无觅处。

白居易的诗多以语言浅近、意境显露著称,但这首《花非花》却颇有朦胧的味道。“非花”“非雾”均系否定,却包含了一个不言而喻的前提:似花、似雾,即“似花非花,似雾非雾”。

“夜半来,天明去”暗暗道出这可能是在描写梦,来时不知何夕,消失的时候又像早晨的朝霞一般,烟消云散,再难寻觅,透露出细腻的伤感。有学者认为这可能和《真娘墓》《简简吟》类似,是悼亡之作。

溪山过雨图 【明】张复

元 稹

779—831

北魏宗室拓跋氏后裔,是一位天资聪颖、风流倜傥的才子。年纪轻轻就得了科举明经第二,又成为高门女婿,却因为弹劾贪官污吏,得罪了不少人。后来妻子不幸去世,元稹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写出“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样的千古名句。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元稹和白居易同登书判拔萃科,有很深的友谊。元和五年(810),元稹因为弹劾惩治不法官吏,与宦官刘士元产生冲突,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后来又改授通州(今四川达州)司马。

元和十年(815),白居易上书请捕刺杀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元稹在通州听到白居易被贬的消息,便写了这首诗。在一个残灯摇曳的夜晚,在贬谪之所,本来就身受病痛煎熬的元稹,听到好友受难,陡然一惊.

“垂死病中惊坐起”,语言朴实而感情强烈。最后一句不再具体些惊诧的具体情状,转入写景,寒窗苦雨,以哀景抒哀情,给读者留下想象和回味的空间。

百鸟朝凤(局部) 清 沈铨

韩 愈

768—824

“一代文宗”,倡导古文运动,苏轼赞其“文起八代之衰”,文章直言要害,敢言人所不敢言。诗风豪放雄健,穷尽万象之怪诞奇崛。韩愈还大胆开拓“以文为诗”的道路,也是推动唐诗变革的一种尝试,对宋诗有着深刻的影响。

听颖师弹琴

韩愈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这是一首写听琴的名作,作于元和十一年(816),与白居易《琵琶行》、李贺《李凭箜篌引》并乘为“摹写声音至文”。诗分为两部分,前十句正面摹写声音,后八句写听者的感受。诗人除了用形象化的比喻显示琴声的起伏变化之外,也暗暗寄托了自己几次上奏章剖析政事得失却屡遭贬斥的失落之意。

独鹤图 【北宋】赵佶

张 籍

约767—约830

跟随韩愈学习文章,是韩愈的“大弟子”。不过在诗歌上却与当时文坛另一派领袖白居易更为志趣相投,善写乐府,语言平易自然,多有新意。担任太常寺太祝的时候,因眼疾几乎失明,却仍坚持诗歌创作。

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张籍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贞元年间张籍在和州(唐代河北道辖州)居丧,平卢淄青节度使李师道欲征辟他为幕僚,张籍写下此诗,婉拒李师道。表面上看这是一首爱情诗,实际却借比喻表达了自己忠于朝廷的原则,言辞委婉而态度坚定,李师道知其意恐怕也无可奈何。

摹顾恺之洛神赋图 【南宋】佚名

李 贺

790—816

破落的李唐宗室后裔,年少成名的诗歌鬼才。却因为要避开父亲名讳被阻挡在科举的大门之外,李贺看透社会现实之后写了很多讽刺时弊的诗歌。他的诗歌想象力丰富,常用奇险的笔法,意境华丽,甚至诡异。因为体弱多病,他在诗歌中对鬼神的意象格外青睐,以“诗鬼”成为唐代诗人中最独特的诗人。

苏小小墓

李贺

幽兰露,如啼眼。

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草如茵,松如盖。

风为裳,水为佩。

油壁车,夕相待。

冷翠烛,劳光彩。

西陵下,风吹雨。

关于苏小小墓,据传风雨之夜,或闻其上有歌吟之声。这首诗大约是李贺去南方寻求仕进时所作的一首“鬼”诗。全诗由景起兴,通过凄迷的景象和丰富的联想,刻画出了苏小小的鬼魂形象。

《苏小小歌》中有“我乘油壁车,郎乘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这样的对爱情的美好愿望,可惜她最后没能诗现西陵之约。诗中塑造的苏小小鬼魂形象,依稀有诗人自己的影子。

赤壁胜游图 【明】文徵明

贾 岛

779—843

“苦吟”诗人,痴迷于字句的推敲琢磨,“推敲”的典故是诗坛一大佳话,其锤炼字句的态度对后世诗歌创作也有深刻的影响。得到韩愈的赏识之后,他还俗参加科举并中举,却依然无心仕途,只爱游玩作诗,一生穷困。他的诗歌多偏向苦僻清瘦的风格,题材也较为狭窄,苏轼将他和孟郊的诗风形容为“郊寒岛瘦”,很有画面感。

剑 客

贾岛

十年磨一剑,

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

谁有不平事。

诗题一作《述剑》,这是抒写诗人自己兴利除弊的远大政治抱负的一首诗。“十年磨一剑”,剑客花费了十年功夫来做准备工作,如今这句诗已经成为脍炙人口的俗语,比喻多年刻苦磨练,蓄势待发。这把剑闪着如霜一般的寒光,十分锋利,诗人却“未曾试”,跃跃欲试的心情跃然纸上。

花岛夕阳图 【清】恽寿平

柳宗元

773—819

年轻时满怀政治革新理想,是“永贞革新”的骨干之一。革新失败后,长期被贬谪到山穷水险的偏远之地,诗歌在淡然之中蕴含着孤高傲岸的气度,思想丰富、感情充沛。他的散文成就也很高,讽喻时弊,富有哲理,与韩愈一起倡导古文运动,位列“唐宋八大家”。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元和十年(815)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在当时,柳州比柳宗元此前贬谪之所永州更为边远荒凉,他在永州时虽然郁郁在心,却也有孤芳自赏、超然物外的山水田园之志,被贬到柳州后,他精神上受到更严重的打击。这首诗就是在谪居柳州的时候写的,诗人把埋藏在心底的抑郁之情,不可遏制地倾吐出来。

观雁图立轴 【明】陈济和

韦应物

约737—约791

出身高门士族,早年入宫做皇帝近卫,原本是个纨绔子弟,安史之乱后痛改前非,爱好藏书、读书。长期在滁州、苏州等地做地方官,寄情于山水。他的五言绝句成就最高,推崇陶渊明、谢灵运,写山水的诗句风格多是清淡淳朴,偶尔也有秾丽或壮美之语。

闻 雁

韦应物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建中四年(783),韦应物由尚书比部员外郎出为滁州(今安徽滁州)刺史。这首《闻雁》大约就是他到滁州后不久写的。一个秋雨之夜,独坐高宅的诗人正在思念千里之外的故乡。可是暗夜秋雨,故园更不知渺远到何方了。

透过外面淅淅沥沥的秋雨,竟能听到大雁飞来的雁鸣声。“雁”在古诗本来就是思归的象征,诗人写到“闻雁来”就结束了,没有再去描写“闻雁”后的感受,因为思归之情已经表达出来了,含蓄古澹的收尾使得这首小诗的意境更加深沉悠远。

枯荷鸂鶒 【元】张中

李商隐

约813—约858

出身贫寒,仕途坎坷。在左右为难、处处被排挤的境地中,他的诗歌显得讳莫如深:咏史诗借古讽今,批判现实;爱情诗迷离晦涩,引得后人诸多猜测。他的诗歌在华丽的辞藻中充满真情实感,自成一派。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这是一首抒写怀念友情的诗。首句写骆氏临水而筑,环植竹树,清幽绝尘,引起诗人清纯的怀友之情。次句即言对朋友(崔雍、崔兖)的怀念,仿佛这相思之情已经飞到远方,却受阻于高城重楼。

三、四句回到当下写夜宿骆氏亭的情景。这时候诗人又意外地发现雨打残荷的清韵,以此来安慰自己的相思寂寥,使得全诗有了另一重审美境界——对衰飒凄清之美的欣赏。

玉湖秋泛图 【清】费丹旭

杜 牧

803—853

其祖父杜佑是宰相、史学家,家学渊源深厚。杜牧的文学、史学功底扎实,年纪轻轻就写下了咏史名作《阿房宫赋》。他一方面继承了韩愈等人诗歌题材广泛、语言矫健豪放的风格,不同于晚唐诗坛盛行的绮丽晦涩;另一方面注重辞采,形成了豪放与婉约并存相容的诗风。

齐安郡后池绝句

杜牧

菱透浮萍绿锦池,夏莺千啭弄蔷薇。

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

这是杜牧在会昌二年到会昌四年间任黄州刺史时所作,是一首优美的园林小诗,第一句就写了齐安郡后池的小景,池中菱叶、浮萍使得池中像铺了一层绿锦。夏日的黄莺在池边的蔷薇下嬉戏歌唱。

第三句园林之静,微雨轻打的描写,更使得整幅画染上一层幽寂、迷蒙的色彩。最后一句描写鸳鸯相对而戏水,把鸳鸯的“红衣”点入由绿萍、黄莺、蔷薇形成的黄绿背景中,色彩更加生动。

村边杏花白镜心 【清】吴昌硕

温庭筠

?—866

出身于没落贵族之家,精通音律,文思敏捷,每入试,叉手构思,常“八叉手而成八韵”,外号“温八叉”。他为人不拘小节,潦倒一生。诗词多为风月宴游、闺帏爱情之作,词的成就更高,被尊为“花间词”鼻祖,也是宋代“婉约词”的源头。

碧涧驿晓思

温庭筠

香灯伴残梦,楚国在天涯。

月落子规歇,满庭山杏花。

这是一首描写旅宿旅愁的诗。诗人夜宿碧涧驿,孤身一人,只有香灯为伴,方乍醒,却仿佛昨夜的残梦还在脑际萦绕。回过神来,知自己思念的“楚国”远隔天涯。三、四句又转回碧涧驿,月落时分,哀伤的布谷鸟也停歇下来,诗人忽然瞥见满庭盛开的山杏花,仿佛又唤起了淡淡的喜悦,但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很多想象的空间。

木石图 【北宋】苏轼

罗 隐

833—910

“十试不第”的科举失败者,自编文集《谗书》,毫不留情地讽刺世风日下的社会。他的诗歌除了抒发自己不得志的愤懑以外,更有关怀天下的济世之心。唐亡后得到吴越王钱镠的赏识,为钱镠书写了诸多重要诏书。

自 遣

罗隐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罗隐早年十举进士不第,诗意之下,作《自遣》以“自遣”。得则高歌欢唱,失则万事俱休,这本来是人之常情,罗隐则劝大家不要“多愁多恨”,没多大意义。实际上也是在劝慰自己,不要在乎得失。

河东君仿古真迹 【明】柳如是

皮日休

约838—约883

咸通八年(867)以进士最后一名的成绩及第,其貌不扬,才高八斗。黄巢起义时,跟随黄巢,成为“翰林学士”。黄巢败后不知所踪。他的咏史诗见解独到,继承了白居易的新乐府为时事发声的特点,与陆龟蒙唱和的山水诗又偏向韩愈奇险的风格。

汴河怀古(其二)

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这是一首以议论为主的咏史怀古诗。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征发大量百姓为役,耗费民脂民膏,很多人都把隋朝灭亡的原因归咎于运河,皮日休认为,咎不在运河,相反,“至今千里赖通波”,这条水路贯通南北,实际上是造福后世的。

但隋炀帝为了自己的享乐而开凿运河,造豪华的龙舟,顺着运河南下游玩,对百姓横征暴敛,若非无此,其开凿运河的功绩也可以和大禹比一比。

荷花图 【清】孙师昌

陆龟蒙

?—约881

终生隐居的农学家、藏书家。诗歌多以描写吴中山水和田园生活为主,却也透露着对天下的关怀和在乱世中独善其身的无奈。他对农具、渔具和茶具颇有研究,所著《耒耜经》是极有价值的农具专书,同时也是论述江南水田的重要论著。

白 莲

陆龟蒙

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端合在瑶池。

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

这是一首别处心裁的咏物诗。莲花多为红色,与荷叶红绿相映,是一般人赏莲时所最乐见。可诗人偏偏选择歌咏白莲。在诗人笔下,白莲是人格化的。陆龟蒙在唐末乱世中,退隐江南水乡,独善其身,因此对同样不求艳压群芳、遗世独立的白莲自然情有独钟。白莲高洁的品质,也是诗人自己所追求的。

部分资料来源:《人间诗画》

本期编辑:Jw

进入“诗刊读者服务部”小程序

韩愈水平高超的三首七绝,一篇一法,黄庭坚也曾从中深受启发

盛唐是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李白、杜甫光芒万丈,王维、孟浩然留名千古,还有更多的诗坛佳作值得读者细赏。但盛唐之后也并非后继乏人,韩愈就堪当大任,他继续高举唐诗的大旗,又希望可以跨过李杜的高峰,从而寻找到一条新的道路。

就在杜甫逝世的那一年,韩愈已经三岁了。正是这位才子,后来唱出了这样的颂歌: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韩愈的作品通过“狠重奇险”的境界,追求“不美之美”,在诗的形式上,也通过散文化的风格,追求“非诗之诗”。

被奉为江西诗派宗主的黄庭坚,在诗境上也力求“不美之美”,更追求“非诗之诗”,其实不过是继承中唐韩愈的诗风,只是把前贤的“雄奇”换成“清奇”,把韩愈的“粗砂大石”换成“紧筋硬骨”罢了。下面介绍韩愈水平高超的三首七绝,一篇一法,黄庭坚也曾从中深受启发。

唐宪宗年间有一位宰相叫于頔,字允元,曾与诗僧皎然唱和,韩愈亦曾奉书求其援引。这位宰相大人功勋卓著,却有些飞扬跋扈,后来终于因此而获罪。

于頔在郊外修建了一座别业,非常豪华,专供自己闲暇时享受。韩愈创作这首诗时,这位宰相大人早已不在人世,诗人参观了这座于宾客庄,感慨万千,于是便题诗一首。

前两句抒写庄前景物,“榆荚车前盖地皮,蔷薇蘸水笋穿篱。”榆荚,俗称榆钱,是榆树的种子;车前,即车前子,是一种药用植物。

春日里四种植物交会,榆荚、车前覆盖了地面,低垂的蔷薇亲吻着水面,生机盎然的竹笋也穿过篱笆,让诗人感到眼花缭乱。

后两句表达心中感慨,“马蹄无入朱门迹,纵使春归可得知。” 曾经门庭若市、热闹非凡,可是时过境迁,即使朱门绣户依旧,早已繁华不再。诗人不禁悲叹,纵然春归,也没有马蹄的印迹,哪里知道主人是否归来。

韩愈与孟郊、张籍都是诗友,孟郊是大家熟悉的诗人,曾经屡试不第,但他的才华有目共睹,他的很多作品也是家喻户晓。

张籍是通过孟郊与韩愈结识的,当时他还是布衣,而韩愈早已是朝廷的栋梁。但诗人却很欣赏张籍的才华,每次见面都交谈甚欢。

张籍有一阵子患了很严重的眼疾,韩愈还热心地为他请医求药,经过精心的医治,后来终于康复了。诗人也满心欢喜,彼此又能携手同游了。开篇表达惊喜之情,“喜君眸子重清朗,携手城南历旧游。”

作者用一个“喜”字,表达了诗人对张籍的惦念之深,以及看到他恢复视力时的惊喜之情。于是诗人立刻就迫不及待地与他一边携手畅谈,一边饱览郊外的大好风光。

后两句情绪又陡然转折,“忽见孟生题竹处,相看泪落不能收。” 孟生,即孟郊,韩愈成名后在长安城郊外有一座别墅,孟郊也应邀前去做客,还即兴题诗赠送。韩、张二人重游故地时,孟郊已经撒手人寰,他们看见题诗之处,不禁心中生悲,更泪洒衣襟。

这首诗抑扬顿挫,先喜后悲,却都表现出诗人对朋友的真情。人世间有很多憾事,有时候觉得不以为然,等到自己觉得其弥足珍贵时,却已无法挽回了。读者也就可以理解,为何韩愈听到张籍眼疾康复后,会惊喜异常;为何看见孟郊的题诗,又会泪流不止!

韩愈一生仕途极其坎坷,他曾多次参加进士考试,都是铩羽而归,虽然最终成为了唐宋八大家之首,但诗人早已尝尽了宦途的艰辛。

这首诗创作于诗人处于人生低谷之时,前途渺茫、生活艰难,让作者一度非常沮丧。为了排遣愁闷,他每日以酒为伴,醉了就高声吟诵,醒来依然惆怅不已。全诗虽然显得有些颓唐,却真实地传达出诗人的心声。

前两句抒发闲居时的感触,“断送一生唯有酒,寻思百计不如闲。”作者惆怅时借酒浇愁,顿时觉得心情放松,于是觉得打发一生最好的东西只有酒;而且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如享受闲适生活,更令人感到惬意。

后两句进一步提出自己的观点,“莫忧世事兼身事,须著人间比梦间。”作者认为,不要忧虑世间和自身的那些琐事,而应将人世当作梦境。

诗人从小饱读诗书,也具有积极进取精神,而这首诗不仅没有弘扬儒家传统文化,却颇有庄老佛禅的思想,其实都因为诗人处于人生困境,字里行间都反映出心中的忧愤。

韩愈的这三首诗一篇一法,水平高超,值得细读。第一首借景抒情,第二首抑扬顿挫,第三首含蓄委婉,彰显出诗人不凡的文思。北宋的黄庭坚也曾被贬异乡,当时心中愁闷苦恼。于是他就写了一首《西江月》,其中两句这样写道:断送一生唯有,破除万事无过。

很显然,黄山谷从韩愈的这首诗中得到了启发,直接化用其诗句,虽然不见一个“酒”字,却流露出一种避世情绪,也从侧面反映出韩愈的作品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清歌一曲月如霜100首

1.乌夜啼/李白《45》《62》《63》《111》《124》《155》

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孤房泪如雨。

【主题】怨妇之词。

【注释】黄句:黄昏时愁云满城,指长安。秦川女:指窦滔妻,能织回文锦。

2.乌栖曲/李白《45》《50》《53》《58》《62》《155》

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

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

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

东方渐高奈乐何!

【主题】对吴王荒淫无度的讽刺。

【注释】高通皜(hao):明亮。银箭金壶:金属做的滴水计时器的部件。贺知章读《乌栖曲》《乌夜啼》后,叹谪仙人也。

3.临江王节士歌/李白《124》

洞庭白波木叶稀,燕鸿始入吴云飞。吴云寒,燕鸿苦。风号沙宿潇湘浦。

节士悲秋泪如雨。白日当天心,照之可以事明主。壮士愤,雄风生。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

【主题】李白被赐金放还前写下此诗。通过肃杀之秋景及节士悲秋,表达思欲报国的心情。

【注释】节士:有节操之士。雄风:强劲之风。倚天剑:极言剑之长。长鲸:指巨寇。

4.于阗采花/李白《155》

于阗采花人,自言花相似。明妃一朝西入胡,胡中美女多羞死。乃知汉地多名姝,胡中无花可方比。丹青能令丑者妍,无盐翻在深宫里。自古妒蛾眉,胡沙埋皓齿。

【主题】借美人遭嫉埋没胡沙,丑女受宠立为后妃等黑白颠倒的现象,喻怀才不遇的愤慨。

【注释】无盐:古代著名丑女,即战国时齐宣王后钟离春。

5.行路难其一/李白《45》《51》《50》《155》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主题】豪放乐观的悲愤诗。

【注释】闲来句:用典,姜太公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助商灭夏。这两句表示人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安:哪里。长风破浪:比喻实现政治理想。宗悫少年时,叔父宗炳问其志向,悫答: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6.行路难其二/李白《63》《45》《111》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雉赌梨栗。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篲折节无嫌猜。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行路难,归去来!

【主题】表现了李白对功业的渴望。

【注释】社:古二十五家为一社。冯谖弹剑作歌怨己不如意。曳:拉;裾:衣服大襟。拥篲(huì):燕昭王用衣袖挡帚以礼迎贤士邹衍。归去来:指隐居。语出东晋陶渊明《归去来辞》。《62》《157》《124》《155》雉作狗。

7.行路难其三/李白《45》《62》《124》《155》

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

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陆机雄才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主题】表达功成名退是李白人生哲学的基调。

【注释】有耳句:许由避尧帝让位,洗耳于颍川首阳蕨:伯夷、叔齐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遂饿死于首阳山。含光混世贵无名:此句言不露锋芒,随世俯仰之意。税驾:犹解驾,言休息也。华亭两句:指陆机临死怀念华亭谷鹤叫。李斯临死想架苍鹰上蔡东门逐狡兔。表示对过去生活留恋。

8.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84》《45》《33》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主题】抒发诗人自己怀才不遇的激烈愤懑,表达对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和对光明世界的执著追求。

【注释】谢朓楼:谢朓为宣城太守时所建。校(jiào)书:官名。叔云:李白的叔叔李云。此:指上句的长风秋雁的景色。蓬莱文章:指李华等汉代典雅文章。汉代藏书的东观被称为“道家蓬莱山”,一说,蓬阁指秘书省,李云是秘书省校书郎,所以这里用“蓬莱文章”借指李云的文章。小谢:指谢朓,和谢灵运为大谢、小谢。此处自喻。清发(fā):指清新秀发的诗风。发:诗文俊逸。俱怀:两人都怀有。逸兴(xìng):飘逸豪放兴致,多指山水游兴。壮思:壮志。散发:不做官。狂放不羁。弄扁舟:乘小舟归隐。称读(chèn)。

9.把酒问月/李白《45》《63》《124》《155》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主题】应友人之请而作的咏月抒怀诗。

【注释】题下作者自注:故人贾淳令予问之。绿烟:指遮蔽月光的浓重的云雾。宁知:怎知。

10.江上吟/李白《111》《45》《62》《2》《124》

木兰之枻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美酒樽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主题】734年作,表现诗人对庸俗局促的现实的蔑弃和对自由、美好的生活理想的追求。

【注释】江上吟:李白自创之歌行体。江,指汉江。木兰:即辛夷。枻(yì)同“楫”,即船桨。玉箫金管:指吹箫笛等乐器的歌妓。乘黄鹤:旧传仙人子安曾驾黄鹤过此。一说是费祎乘黄鹤登仙于此休息。

11.菩萨蛮/李白《2》《145》《211》《231》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

【主题】游子思念家乡。

【注释】平林:平原上的林木。漠漠:迷蒙貌。烟如织:暮烟浓密。伫立:长时间等候。《50》《127》更作连。《127》作者为佚名。

12.长相思·其一/李白《45》《50》《58》《84》《117》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

【主题】沉思回忆中对政治失意的叹息。

【注释】络纬:织娘。簟:凉席。青冥:青云。关山难:关山难渡。《111》《124》作高天。《127》作佚名。

13.长相思·其三/李白《63》

美人在时花满堂,美人去后花馀床。床中绣被卷不寝,至今三载闻余香。香亦竟不灭,人亦竟不来。相思黄叶落,白露湿青苔。

【主题】表达对美人的无尽思念。

14.忆秦娥/李白《50》《2》《145》《215》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主题】少妇春夜怀人之作。

【注释】伤别:为别离而伤心。陵阙:皇帝的坟墓和宫殿。

15.清平调词其一/李白《31》《46》《111》《124》

云想衣裳花相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主题】以牡丹花比贵妃的美艳。

【注释】想:如。云想句:见云之灿烂想其衣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美人之容貌照人,实际上是以云喻衣,以花喻人。槛(jiàn):栏杆。《124》露华:露水。群玉:传说中西王母所住之地。会:应当。

16.清平调词其一/李白《46》《111》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主题】写贵妃的受宠。

【注释】幸倚:张起《唐诗解密》解释为慵懒。

17.清平调词其一/李白《46》《111》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主题】描绘出人花交映、迷离恍惚的景象。

【注释】名花:牡丹花。得:使。解释:化开。春风:指唐玄宗。沉香:亭名,沉香木所筑。《62》作常得。

18.上李邕/李白《45》《124》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主题】李白游渝州谒见李邕时,因为不拘俗礼,使李邕不悦。李白写下这首态度颇不客气的《上李邕》,表达愤慨之情。

【注释】上:呈上。扶摇:由下而上的大旋风。簸却:激起。殊调:不同流俗的言行。宣父:即孔子。丈夫:古代男子的通称,此指李邕。

19.将进酒/李白《45》《51》《70》《145》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主题】感叹时光流逝,怀才不遇的悲愤。

20.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李白《124》《58》《45》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

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主题】咏叹庐山风景的奇绝,表达对政治淡漠,透露寻仙访道隐逸之心。

【注释】楚狂人:春秋楚人陆通字接舆,因不满楚昭王佯而歌:“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劝孔不要做官,以免惹祸。屏风九叠:山的形状像屏风。庐山五老峰的东北有九叠云屏,叠石如屏嶂,故称屏风叠。明湖:鄱阳湖。回崖沓(tà)嶂:曲折的山崖,重叠的山峰。凌:高出。苍苍:青色的天空。白波九道:九道河流。谢公:谢灵运。还丹:仙丹。琴心三叠:道家修炼术语,修炼功夫高深。玉京:道教称元始天尊所居之处。九垓(gāī):九天之外。卢敖:燕人周游见一古怪士迎风而舞。卢敖邀他同狂不仕,时人谓之“楚狂”。凤歌笑孔丘:孔子适楚,陆通游其门游,那人笑着说:“吾与汗漫期于九垓之外,不可久留。”遂纵身跳入云中。太清:太空。

21.灞陵行送别/李白《62》《10》《94》《111》《124》

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

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

我向秦人问路歧,云是王粲南登之古道。

古道连绵走西京,紫阙落日浮云生。

正当今夕断肠处,骊歌愁绝不忍听。

【主题】通过送一位仕途失意之人,表达李白的政治寄托。

【注释】紫阙:紫色的宫殿,此指帝王宫殿。骊歌:《诗经》中的《骊驹》,告别时所赋的歌词。《58》阙作关。

22.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45》《70》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主题】一首记梦诗,也是游仙诗。抒写对光明、自由的渴求,对黑暗现实的不满,表现了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叛逆精神。

【注释】《42》《51》云霞作云霓。

23.北风行/李白《45》《124》《62》《155》

烛龙栖寒门,光曜犹旦开。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

中有一双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

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

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主题】通过描写北方妇女对丈夫战死的悲愤心情,揭露和抨击安禄山在北方制造民族纠纷,挑起战祸的罪行。

【注释】北风行:乐府调名,多写北风雨雪行人不归伤感。烛龙:神话中的龙。此:指幽州即大兴。双蛾摧:双眉紧锁,形容悲伤、愁闷的样子。良,实在。鞞(bǐng)靫(chá):绘有虎纹图案的箭袋。裁:消除。

24.蜀道难/李白《45》《124》《208》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主题】第一次到长安写的,凸显蜀道之奇险。

【注释】茫然:渺茫遥远的样子。指传说悠远难详,茫昧杳然。尔来:从那时以来。当:对着,向着。鸟道:指连绵高山间的低缺处只有鸟能飞过。横绝:横越。高标:指蜀山中可作一方之标识的最高峰。冲波:指激流。青泥:青泥岭。扪参历井:参(shēn)、井是二星宿名。胁息:屏气不敢呼吸。膺:胸。坐:徒,空。喧豗(huī):喧闹声。砯(pīng)崖:水撞石之声。砯,动词,冲击。或匪亲:倘若不是可信赖的人。匪通非。《58》问君作问群。

25.草书歌行/李白《34》《45》《155》

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

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杀尽中山兔。

八月九月天气凉,酒徒词客满高堂。

笺麻素绢排数厢,宣州石砚墨色光。

吾师醉后倚绳床,须臾扫尽数千张。

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

起来向壁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

怳怳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

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

湖南七郡凡几家,家家屏障书题遍。

王逸少,张伯英,古来几许浪得名。

张颠老死不足数,我师此义不师古。

古来万事贵天生,何必要公孙大娘浑脱舞。

【主题】刻画洒脱率真的怀素形象。

【注释】王逸少即王羲之,张伯英即张芝。浪:徒然。浑脱舞:唐代舞名,长孙无忌以乌羊皮为浑脱毡帽。浑脱:全羊皮制品。《124》壁作笔。

26.临路歌/李白《62》《64》《111》《118》《124》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馀风激兮万世,
游扶桑兮挂石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主题】李白对一生回顾与总结的时候,流露的是对人生无比眷念和未能才尽其用的深沉惋惜。

【注释】路:应为“终”之误。济:成功。八裔:八方荒原之地。游扶桑:到皇帝身边。挂:喻腐朽势力阻挠。石:当作“左”。左袂即左袖。得:知大鹏夭折半空。仲尼句:孔子泣麟典故。传说麒麟是一种祥瑞的异兽。鲁哀公猎麒麟,孔子认为出非其时心中难受。

27.鸟鸣涧/王维《46》《32》《186》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作者简介】王维(701-761),山西祁县人,随父迁居山西永济,官至尚书右丞。山水田园派诗人。

【主题】这首诗为题赠皇甫岳的《云溪杂题》中的一首,写春天月夜。

【注释】桂花:指春桂或月桂。

28.相思/王维《41》《46》《145》《186》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主题】写相思之诗。

【注释】《32》题目作《相思子》。《王右丞集》春作秋。

29.鹿柴/王维《32》《36》《155》《163》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主题】写夕阳西下的小景。

【注释】柴通寨(zhài)。景:阳光。日西落,光返照于东,谓之日景,景在上曰返景,在下曰倒景。

30.竹里馆/王维《32》《46》《55》《186》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主题】写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

31.白石滩/王维《2》《46》《111》《32》《208》

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

【主题】描写白石滩月夜景色。

【注释】向:将近。堪:能够,可以。把:握。

32.栾家濑/王维《2》《46》《111》《163》《208》

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

【主题】写水流的场面。

【注释】浅浅(jiān):水急流。《九歌》:石濑兮浅浅。

33.孟城坳/王维《2》《46》《111》

新家孟城口,古木余衰柳。来者复为谁,空悲昔人有。

【主题】在时空交错的叙述中,传达诗人孤寂萧索的心态。

【注释】孟城口:在蓝田县辋川,原来为宋之问别墅。宋后来贬谪客死异乡。

34.息夫人/王维《32》《46》

莫以今时宠,难忘旧日恩。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

【主题】塑造受着屈辱,但在沉默中反抗的妇女形象。唐明皇的哥哥宁王李宪,强夺卖饼人的妻子。后李宪把卖饼人召进府,女子见丈夫凄然泪下,王维当场写此诗。

35.哭孟浩然/王维《32》

故人不可见,汉水日东流。借问襄阳老,江山空蔡州。

【主题】直抒对故人长逝的哀悼之意。

【注释】襄阳老:一襄阳老人,非孟也(中山大学彭玉平说)。蔡州:指襄阳,因蔡瑁而名。

36.辛夷坞/王维《2》《32》《34》《46》《51》《163》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主题】描绘辛夷花的美好形象的同时,写出种落寞的景况和环境。

【注释】辛夷坞(wù):辋川地名。木末:树梢。像莲花的辛夷花开在树枝头。

37.临湖亭/王维《32》《96》

轻舸迎上客,悠悠湖上来。当轩对樽酒,四面芙蓉开。

【主题】景物赏心悦目,作者心生欢愉。

【注释】舸(gě):小船。上客:贵客。

38.欹湖/王维《46》《96》《102》《385》

吹箫凌极浦,日暮送夫君。湖上一回首,青山卷白云。

【主题】融情于景的送别诗。

【注释】欹(qī)湖:在终南山下。极浦:最远处的水边。《179》青山作山青。

39.送别/王维《64》《84》《155》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主题】一首送友人归隐的诗。

【注释】饮:使……喝。

40.赠韦穆十八/王维《32》

与君青眼客,共有白云心。不向东山去,自令春草深。

【主题】叙述对韦穆的想念及劝诫。

【注释】青眼:指知心朋友。白云心:喻远离尘世之心。

东山:东晋谢安曾隐于东山,后因以东山指隐者所居之地。《全唐诗》“自”也可“日”。“令”宋蜀本作“暮”。二句含有催促韦穆归山之意。

41.书事/王维《32》《34》《46》《111》

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

【主题】通过苍苔翠色,反衬出自己空寂的心境。

【注释】书事:书写眼前所见的事物。阁通搁:阻止,延滞。

42.山中/王维《32》《34》《46》《51》《111》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主题】山行时所见所感,描绘初冬时节的山中景色。

43.山中送别/王维《2》《46》《111》《385》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主题】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依依不舍,却写冀望别后重聚。

【注释】《32》《39》明作年。

44.崔兴宗写真咏/王维《32》《34》p446

画君年少时,如今君已老。今时新识人,知君旧时好。

【主题】表达与内弟崔兴宗深厚情感。

45.杂诗其一/王维《32》《64》《88》

家住孟津河,门对孟津口。常有江南船,寄书家中否。

【主题】表现对丈夫的思念。

46.杂诗其二/王维《2》《32》《46》《88》《163》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主题】巧妙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注释】《163》著读(zhuó):显出,引申为开。

47.杂诗其三王维《32》《64》《88》

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心心视春草,畏向玉阶生。

【主题】以时序的递进、物候的变化,加深主人公失望的情感。

48.山居秋暝/王维《111》《51》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主题】描绘了秋雨风光村民的淳朴,表现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

【注释】春芳;春草。歇:消散。任那春天的美景消散吧,这秋景也不赖可以挽留王孙公子。王孙:指自己。暗示归隐。

49.山居即事/王维《51》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灯火起,处处采菱归。

【主题】写出作者惬意地生活,流露出落寞之情。

【注释】荜(bì)门:荆竹编成的门。

50.使至塞上/王维《34》《51》《58》《163》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主题】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纪行诗,所见的塞外风光。

【注释】属国:唐代属国。使臣:秦汉的官职名,即王维。蓬:指蓬草。候骑:骑马的侦察兵。

51.观猎/王维《2》《50》《51》《111》《163》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主题】描写狩猎活动。

52.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111》《77》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主题】表现是辋川的秋景。

【注释】接舆:楚国陆通的字。曾“凤歌笑孔丘”。

53.渭川田家/王维《45》《84》《220》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主题】暮春傍晚农村一景。

【注释】雉雊(gòu):野鸡鸣叫。荷(hè):肩负。式:作语助词。微:(日光)衰微,天黑之意。《诗经》:式微式微,胡不归。天黑怎么不回来。表归隐。《39》雊作杂,盖错认为雜,谬矣!《51》斜阳作斜光。

54.终南山/王维《31》《55》《51》《84》《155》《163》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主题】咏叹终南山的宏伟壮大。

【注释】天都:帝都长安。分野:古人以天28星宿来区分中国境内的地域,被称为分野。地上的每一个区域都对应星空的某一处分野。

55.终南别业/王维《58》《84》《155》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主题】表现诗人隐居山间时悠闲自得的心境。

【注释】别业:别墅。晚:晚年。

56.归嵩山作/王维《81》《84》《111》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主题】通过描写作者辞官归隐嵩山途中所见的景色,抒发作者恬静淡泊的闲适心情。

【注释】清川:清清流水。带:围绕。闲:悠闲自得。薄:草木交错曰薄。去:行走。闲闲:从容自得样子。迢递:遥远。递:形容遥远。嵩高:嵩山别称。且:将要。闭关:佛家闭门静修。这里有闭户不与人来往之意。《58》闲作间。

57.酬张少府/王维《58》《84》

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主题】反映王维不想同流合污,只好走隐逸之路。

【注释】穷:穷困,不能当官。通:通达,能当官。理:道理。

58.陇西行/王维《2》《10》《82》

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
关山正飞雪,烽火断无烟。

【主题】截取军使送书片断,渲染边关的紧急状况与紧张气氛。

【注释】《73》《155》烽戍。

59.汉江临眺/王维《10》《51》《84》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主题】描绘汉江周围壮丽的景色,表达诗人追求美好境界、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注释】郡邑:指汉水两岸的城镇。浦:水边。山翁:指山简,镇守襄阳,好酒。借指襄阳地方官。

60.秋夜独坐/王维《58》《64》《81》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白发终难变,黄金不可成。欲知除老病,唯有学无生。

【主题】秋夜独坐的寂寞。

【注释】黄金不可成:炼丹中仙药也至今未成。无生:佛教用语,清除七情六欲。

61.送丘为落第归江东/王维《81》

怜君不得意,况复柳条春。为客黄金尽,还家白发新。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知祢不能荐,羞为献纳臣。

【主题】对丘为落第表示同情和惋惜,对自己无力帮助深表歉意。

【注释】祢(mí):指东汉祢衡。孔融曾上表推荐他。此借指丘为。献纳臣:王维。

62.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王维《96》

天官动将星,汉上柳条青。万里鸣刁斗,三军出井陉。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

【主题】一首送别诗。表现王维希望赵都督有所作为、济世报国的思想。

【注释】得青字:古人赋诗依韵而赋,“得青字”即拈得青字韵。天官:即天上的星官。

63.送梓州李使君/王维《58》《84》《155》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文翁翻教授,不敢依先贤。

【主题】诗人想象友人为官的梓州壮丽景象以风俗和民情,勉励友人业绩超过先贤。

【注释】树杪(miǎo):树梢。汉女:汉水的妇女。橦(tóng)布:橦木花织成布。
芋田:巴人常为农田事发生讼案。文翁:太守文党建学宫育人才诱开化,翻新蜀中习俗。先贤:已经去世的有才德的人。指蜀郡守。文翁句:望你发扬文翁政绩,奋发有为不负先贤。不敢当为敢不之讹。

64.送邢桂州/王维《81》《96》

铙吹喧京口,风波下洞庭。赭圻将赤岸,击汰复扬舲。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明珠归合浦,应逐使臣星。

【主题】表达诗人劝勉友人为官清廉、造福百姓的良好愿望。

【注释】邢桂州:邢济。桂州:桂林。铙吹:即铙歌,军中乐歌。赭(zhě)圻(qí)、赤岸:山岭名。将:且,又。击汰:划船,源自《楚辞》。扬舲(líng):犹扬帆。舲是有窗的船。合浦:孟尝君赴合浦前百姓苦甚,珍珠皆逃到越南。孟造福百姓,珍珠还合浦。使臣星:即使星。典自《后汉书》。

65.过香积寺/王维《29》《31》《51》《84》《155》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主题】一首游览诗,描写山中古寺之幽深静寂深。

【注释】安禅:即禅定。毒龙:佛家比喻俗人的邪念妄想。

66.新晴野望/王维《10》《94》《111》《127》《163》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主题】一首田园诗,描写初夏的乡村,雨过天晴,诗人眺望原野所见到的景色。

67.田园乐/王维《23》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主题】勾画了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图。

68.伊州歌/王维《111》《215》《220》

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馀。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

【主题】写相思之苦。

【注释】荡子:指丈夫。从戎(róng):从军。数:屡次,常常。

69.少年行其一/王维《37》《46》《147》《32》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ji马高楼垂柳边。

【主题】写游侠精神风貌。

70.少年行其二/王维《37》《46》《186》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主题】写少年英雄的雄伟气概。

71.少年行其三/王维《37》《46》

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主题】塑造一个武艺超群、勇于杀敌的少年英雄形象。

【注释】擘(bò):拉开。

72.少年行其四/王维《32》《37》

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

【主题】少年杀敌,将军坐享其成。为游侠功成无赏鸣不平。

【注释】云台:东汉洛阳宫座台。明帝曾将邓禹等28开国功臣像画在台上,史称“云台二十八将”。

7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37》《41》《32》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主题】王维十七岁所写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

【注释】山东:华山之东。

74.送元二使安西/王维《32》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主题】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

【注释】宋代刘辰翁评其“古今第一”,反复三次称“阳关三叠”。浥:润湿。

75.送沈子归东江/王维《2》《32》《220》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主题】对友人的牵挂的送别诗。

【注释】罟(gǔ)师:渔人,借指船夫。临圻(qí):临近曲岸。明嘉靖本洪迈《万首唐人绝句》作“临沂”,为东晋侨置的县名,在南京东北,与题中“归江东”吻合。

76.秋夜曲/王维《32》《145》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主题】一首闺怨诗。

【注释】桂魄:指月亮。

77.新秦郡松树歌/王维《96》

青青山上松,数里不见今更逢。

不见君,心相忆,此心向君君应识。

为君颜色高且闲,亭亭迥出浮云间。

【主题】主要歌颂松树的坚贞品性,表达作者对松树的赞美。

【注释】新秦郡:陕西神木县。识(zhì):记住。迥出:高出。

78.凝碧池/王维《54》

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更朝天。秋槐落叶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主题】此诗描写国破之哀,倾诉其不幸,充满悲痛之情。

【注释】王维虽然被强迫任安禄山伪职,但因此诗得到过唐肃宗的宽恕。《79》更作再。

79.酬郭给事/王维《18》《84》《111》《117》

洞门高阁霭馀辉,桃李阴阴柳絮飞。禁里疏钟官舍晚,省中啼鸟吏人稀。晨摇玉佩趋金殿,夕奉天书拜琐闱。强欲从君无那老,将因卧病解朝衣。

【主题】既颂扬了郭给事,同时也表达了王维想辞官隐居的思想。

【注释】洞门:指深宫中重重相对相通的门。霭余辉:遮蔽住落日的光辉。省:指唐门下省。奉:“捧”的本字。天书:皇帝的诏书。琐闱,宫门。强:勉强。从君:喻在朝做官。那:无奈。

80.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王维《55》《84》《111》《155》

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

【主题】写出大明宫早朝时庄严华贵的气氛,别具艺术特色。

【注释】和:即和诗。舍人:中书舍人贾至。绛帻(zé):用红布包头似鸡冠状。鸡人:天将亮时,叫像鸡鸣以警百官,故名鸡人。尚衣:官名。掌管皇帝衣服。翠云裘:饰有绿色云纹的皮衣。九天:皇宫。阊阖:宫门。衣冠:指文武百官。冕旒(liú):指皇帝。旒指冠前后悬垂的玉串,天子之冕十二旒。仙掌:即障扇。衮(gǔn)龙:卷龙,指皇帝的龙袍。浮:袍上锦绣光泽闪动。裁:拟写。五色诏:用五色纸所写的诏书。凤池:指凤凰池。

81.酌酒与裴迪/王维《34》《18》《81》《155》

酌酒与君君自宽,人情翻覆似波澜。白首相知犹按剑,朱门先达笑弹冠。草色全经细雨湿,花枝欲动春风寒。世事浮云何足问,不如高卧且加餐。

【主题】用愤慨之语对友人进行劝解,道尽世间不平之意,表现欲用世而未能的愤激之情。

【注释】白首:白头故交也会猜疑戒备,有人一旦做官就翻脸。小人如草得意,君子如花枝失意。

82.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

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王维《84》《111》

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玩物华。

【主题】唐玄宗由阁道出游时在雨中春望赋诗的一首和作,歌功颂德之词。

【注释】黄山:黄麓山,在陕西兴平。迥出:远出。双凤阙:汉代建章宫有凤阙,这里泛指皇宫中的楼观。阙:宫门前的望楼。阳气:指春气。宸游:指皇帝出游。宸:借指皇帝居处,引伸帝王。物华:美好的景物。为乘句:皇帝本为乘此顺应时令,随阳气而宣导万物,并非只为赏玩美景。

83.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防吕逸人不遇《111》

桃源一向绝风尘,柳市南头访隐沦。
到门不敢题凡鸟,看竹何须问主人。
城上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
闭户著书多岁月,种松皆老作龙鳞。

【主题】赞吕逸人闭户著书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艳羡“绝风尘”的情怀。

【注释】凡鸟:凤是“凤”字的分写。吕安访嵇康,嵇康之兄喜迎接,吕安嘲讽“凡鸟”。不敢,表示对吕的尊重。王徽之闻吴中某家有好竹,直造观竹良久。

84.出塞作/王维《18》《81》《111》《196》

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

【主题】写边塞战争。

【注释】猎天骄:强悍少数民族首领带着人马打猎。碛(qì):沙漠。朝乘障:早晨登上遮虏障引申为登城守卫。玉靶:镶玉的剑柄。借指宝剑。珠勒马:马勒口上用宝珠装饰,指骏马。

85.积雨辋川庄作/王维《58》《81》《84》《51》《155》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主题】表现了诗人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

【注释】积雨:久雨。烟火迟:久雨林润烟火缓升。饷东菑(zī):给在东边田里干活的人送饭。饷:送饭到田头。菑:农田。野老:自己。争席罢:指自己要隐退山林,与世无争。《庄子》阳子起初骄矜,他人避让,后受到老子教诲,就不拘礼数,使招待者敢于与其争席。海句:《列子》海上有人与鸥鸟相亲近互不猜疑。借海鸥喻人事。

86.陇头吟/王维《59》《10》《94》《111》《127》

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身经大小百余战,麾下偏裨万户侯。苏武才为典属国,节旄空尽海西头。

【主题】反映了艰苦的边塞生活,表现老将功高而得不到封赏的悲愤之情。

【注释】太白:金星主兵象。指少年关心战事。典属国:小官。

87.不遇咏/王维《34》《94》

北阙献书寝不报,南山种田时不登。百人会中身不预,五侯门前心不能。身投河朔饮君酒,家在茂陵平安否。且此登山复临水,莫问春风动杨柳。今人作人多自私,我心不说君应知。济人然后拂衣去,肯作徒尔一男儿。

【主题】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诉说了自己的不幸遭遇,抒发怀才不遇的愤慨心情。

【注释】不遇:不得志,不被赏识。寝:搁置,止息。登:丰收。预:参加。春风动杨柳:指引起家中妻子的思念。语出《子夜春歌》。说通“悦”。济人:救助别人。徒尔:仅能如此。

88.桃源行/王维《36》《45》《10》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

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不疑灵境难闻见,尘心未尽思乡县。出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度到云林。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主题】诗中借描述桃花源的故事,寄托了诗人对理想社会及自由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注释】隈(wēi)隩:(ào):曲折幽深。攒(cuán)云树:云和树簇聚一起。樵客:渔人。物外:世外。房栊:房屋。峡里句:桃源与世间断绝,两不相知。

89.老将行/王维《45》《59》《155》《163》

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

射杀中山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

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汉兵奋迅如霹雳,虏骑崩腾畏蒺藜。

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自从弃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

昔时飞箭无全目,今日垂杨生左肘。

路旁时卖故侯瓜,门前学种先生柳。

苍茫古木连穷巷,寥落寒山对虚牖。

誓令疏勒出飞泉,不似颍川空使酒。

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

节使三河募年少,诏书五道出将军。

试拂铁衣如雪色,聊持宝剑动星文。

愿得燕弓射大将,耻令越甲鸣吾军。

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取功勋。

【主题】叙述了一位老将的经历。歌颂了老将的高尚节操和爱国热忱。

【注释】肯数:岂可只推。邺下黄须儿:指三国曹彰。飞箭无全目:羿能使雀双目不全,于此见其射艺之精。垂杨生左肘:或谓柳为瘤之借字,盖以人肘无生柳者。故侯瓜:东陵侯召平秦亡后为平民,种瓜长安城东。先生柳:晋陶渊号“五柳先生”。誓令句:后汉耿恭被匈奴困,叹息得泉。颍川空使酒:颍川人灌夫失势后颇牢骚不平。使酒:恃酒逞意气。星文:指剑上所嵌的七星文。耻令句:意谓以敌人甲兵惊动国君为可耻。《58》须作发。愿作顾。《155》吾作吴。《10》誓作须,军作君,《163》军作君。

90.华子冈/王维《96》《32》

飞鸟去不穷,连山复秋色。上下华子冈,惆怅情何极。

【主题】描写晚秋的华子冈景色。

【注释】去:飞来飞去。

91.华子冈/裴迪《2》《32》《35》《220》

落日松风起,还家草露晞。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作者简介】裴迪(716-740),陕西关中人。山水田园诗人。

【主题】一幅声色俱佳、动静相宜的风景。

【注释】晞:晒干。侵:逐渐侵染,掩映。《46》作日落。云光指山中潮气,侵履迹,即打湿了山路。而非别意。见《2》P137。

92.送崔九/裴迪《32》《42》《46》《58》《186》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主题】写出真挚的送别之情。

【注释】归山句:你若要归山无论深浅都要去看看。

93.咏史/高适《21》《32》《55》《116》

尚有绨袍赠,应怜范叔寒。不知天下士,犹作布衣看。

【作者简介】高适(704-765),河北景县人,安史之乱后渤海县侯。为唐代诗人唯一封侯者。

【主题】借须贾和范雎故事,此诗抒发怀才不遇的心情。

【注释】绨(tí):厚绸子。尚有句:像须贾这样的小人都有赠送绨袍的举动,可见贫寒的范雎是多么值得同情。

94.蓟门/高适《163》

茫茫长城外,日没更烟尘。胡骑虽凭陵,汉兵不顾身。古树满空塞,黄云愁杀人。

【主题】写边境激烈进行的战争。

【注释】凭陵:凭借优势侵犯。

95.醉后赠张九旭/高适《21》《31》《55》《187》《385》

世上漫相识,此翁殊不然。兴来书自圣,醉后语尤颠。白发老闲事,青云在目前。床头一壶酒,能更几回眠?

【主题】张旭豪放形象。

【注释】漫:随便。有的版本为谩。圣:神灵的功力(犹如天助)。老:久经其事。青云:指被玄宗召为博士。末句表示担忧之情。

96.送李侍御赴安西/高适《145》《221》

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

【主题】送别诗。行子指友人,飞蓬为自喻。

【注释】铁骢(cōng):铁马。

97.别董大其一/高适《37》《32》《186》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主题】高适与河南睢阳送行,表达对朋友勉励。

【注释】曛:昏暗。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

98.别董大其二/高适《34》《37》《102》《155》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馀年。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主题】对当今贫贱生活的不满足。

【注释】翮(hé):两翼,代表鸟。飘飖(yáo):飘动。六翮飘飖,比喻四处奔波而无结果。足:甘心。

99.除夜作/高适《32》《34》《37》《46》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主题】写孤寂清冷的异乡除夜。

100.听张立本女吟/高适《2》《34》《46》

危冠广袖楚宫妆,独步闲庭逐夜凉。自把玉钗敲砌竹,清歌一曲月如霜。

【主题】通过对歌女情态的生动描绘,创造出一种清雅空灵的意境。

【注释】《441》作者为张立本女。钗作簪。

史上最牛的十大草书大家,排名顺序你怎么看?

点击文章最后《了解更多》,即可开启专属您的艺术之旅!!!

NO.1 张芝

张芝:生年不详,约卒于汉献帝初平三年(约公元192年),敦煌酒泉(今属甘肃)人,字伯英,善章草,后脱去旧习,省减章草点画、波桀,成为“今草”,张怀瓘《书断》称他“学崔(瑗)、杜(操)之法,因而变之,以成今草,转精其妙。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脉通于隔行”,三国魏书家韦诞称他为“草圣”。晋王羲之对汉、魏书迹,惟推钟(繇)、张(芝)两家,认为其余不足观。对后世王羲之、王献之草书影响颇深。

张芝刻苦练习书法的精神,历史上已传为佳话。晋卫恒《四体书势》中记载:张芝“凡家中衣帛,必书而后练(煮染)之;临池学书,池水尽墨”。后人称书法为“临池”,即来源于此。尤善章草,有「草圣」之誉,当时的人珍爱其墨甚至到了「寸纸不遗」的地步。评价相当高,尤以草书为最。

张芝书法的原迹流传极少,只有宋刻的《淳化阁帖》卷二载张芝五帖,这些是真品还是伪品,众说纷纭,至今难以论定。

NO.2 王羲之

王羲之(303—361年),汉族,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他的儿子王献之书法也很好,人们称他们两为"二王",另一个儿子王凝之官至左将军,因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王会稽”。代表作品有: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行楷《兰亭序》等。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冶于一炉,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被后人誉为“书圣”。

NO.3 王献之

王献之(344年-386年),东晋书法家、诗人,字子敬,祖籍山东临沂,生于会稽(今浙江绍兴),王羲之第七子。官至中书令,为与后世书法家王珉区分,人称王大令。与其父并称为“二王”。

王献之自小跟随父亲练习书法,胸有大志,后期兼取张芝,别为一体。他以行书和草书闻名,但是楷书和隶书亦有深厚功底。由于唐太宗并不十分欣赏其作品,使得他的作品未象其父作品那样有大量留存。传世名作《洛神赋十三行》又称“玉版十三行”。

王献之的书法艺术,主要是继承家法,但又不墨守成规,而是另有所突破。在他的传世书法作品中,不难看出他对家学的承传及自己另辟蹊径的踪迹。前人评论王献之的书法为"丹穴凰舞,清泉龙跃。精密渊巧,出于神智"。他的用笔,从"内拓"转为"外拓"。

他的草书,更是为人称道。俞焯曾说:"草书自汉张芝而下,妙人神品者,官奴一人而已。"他的传世草书墨宝有《鸭头丸帖》、《中秋帖》等,皆为唐摹本,他的《鸭头丸帖》,行草,共十五字,绢本。清代吴其贞在《书画记》里对此帖推崇备至,认为:"(此帖)书法雅正,雄秀惊人,得天然妙趣,为无上神品也。"他的《中秋帖》行草,共二十二字,神采如新,片羽吉光,世所罕见。清朝乾隆皇帝将它收入《三希帖》,视为"国宝"。

他还创造了"一笔书",变其父上下不相连之草为相连之草,往往一笔连贯数字,由于其书法豪迈气势宏伟,故为世人所重。

王献之学书和他的父亲一样,不局限于学一门一体,而是穷通各家。所以能在“兼众家之长,集诸体之美”的基础上,创造出自己独特的风格。终于取得了与王羲之并列的艺术地位。书迹有宋米芾临的《中秋帖》等。

由晋末至梁代的一个半世纪,他的影响甚至超过了其父王羲之。一直到了唐代,唐太宗竭力褒扬王羲之而贬抑王献之,一些书法评论家才开始认为王献之的书法比不上他的父亲王羲之。但是宋代书法家米芾,主要是向王献之学习。现代著名学者、书法家胡小石更认为张旭、怀素一派之"狂草",便是由王献之草书发展而成的。

NO.4 孙过庭

孙过庭,648年生,703年逝世,字虔礼,其籍贯有二说:一说陈留(今河南开封)人;一说富阳(今杭州西南部)人。一般均称富阳人,可是他自称吴郡(今江苏苏州)人。陈子昂为其作墓志铭,谓过庭“四十见君,遭谗慝之议。”他是唐高宗、武则天时人,官右卫胄曹参军、率府录事参军。擅长书法和书法理论,他博雅能文章,真行草书尤工。草书师法“二王”。“工于用笔,俊拔刚断”(《书断》),如“丹崖绝壑,笔势坚劲”(唐韦续《续书品》)。以草书擅名,尤妙于用笔,隽拔刚折,尚异好奇。他又善于临摹古帖,往往真赝不易分辨。

唐高宗曾谓过庭小字足以迷乱羲、献,其逼真可知。陈子昂《祭率府孙录事文》说:“元常既殁,墨妙不传,君之遗翰,旷代同仙。”把孙书迹,比作魏的钟繇,可见对孙氏的书法造诣推崇备至。过庭又是一位书法理论家,他著有《书谱》,深得书法之旨趣。至今流传,成为学习草书的楷范。宋高宗评述:“《书谱》匪特文词华美,且草法兼备。”可见此《书谱》不但书法浓润圆熟,而且文中有很多精辟的独到见解,可以说是书文并茂的典范。

孙过庭书法,上追“二王”,旁采章草,融二者为一体,并出之己意,笔笔规范,极具法度,有魏晋遗风。

NO.5 张旭

张旭,字伯高,一字季明,吴郡(江苏苏州)人。初仕为常熟尉,后官至金吾长史,人称“张长史”。其母陆氏为初唐书家陆柬之的侄女,即虞世南的外孙女。陆氏世代以书传业,有称于史。张旭为人洒脱不羁,豁达大度,卓尔不群,才华横溢,学识渊博。与李白、贺知章相友善,杜甫将他三人列入“饮中八仙”。是一位极有个性的草书大家,因他常喝得大醉,就呼叫狂走,然后落笔成书,甚至以头发蘸墨书写,故又有“张颠”的雅称。后怀素继承和发展了其笔法,也以草书得名,并称“颠张醉素”。唐文宗曾下诏,以李白诗歌、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又工诗,与贺知章、张若虚、包融号称“吴中四士”。

张旭的书法,始化于张芝、二王一路,以草书成就最高。史称“草圣”。他自己以继承“二王”传统为自豪,字字有法,另一方面又效法张芝草书之艺,创造出潇洒磊落,变幻莫测的狂草来,其状惊世骇俗。相传他见公主与担夫争道,又闻鼓吹而得笔法之意;在河南邺县时爱看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并因此而得草书之神。颜真卿曾两度辞官向他请教笔法。张旭是一位纯粹的艺术家,他把满腔情感倾注在点画之间,旁若无人,如醉如痴,如癫如狂。

传世书迹有《肚痛帖》、《古诗四帖》等。

NO.6 怀素

怀素(737~799),唐代书法家。俗姓钱,字藏真,湖南零陵郡人。生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卒于德宗贞元十五年(799)。因他出家为僧,书史上称他“零陵僧”或“释长沙”。

怀素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书法家,他的草书称为“狂草”,用笔圆劲有力,使转如环,奔放流畅,一气呵成,和张旭齐名。后世有“张颠素狂”或“颠张醉素”之称。可以说是古典的浪漫主义艺术,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他也能做诗,与李白、杜甫、苏涣等诗人都有交往。好饮酒,每当饮酒兴起,不分墙壁、衣物、器皿,任意挥写,时人谓之“醉僧”。他的草书,出于张芝、张旭。唐吕总《读书评》中说:“怀素草书,援毫掣电,随手万变”,宋朱长文《续书断》列怀素书为妙品。评论说:“如壮士拔剑,神彩动人。”

怀素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忽发出家之意”,父母想阻也阻止不了。他在《自叙帖》里开门见山他说:“怀素家长沙,幼而事佛,经禅之暇,颇喜笔翰。”他勤学苦练的精神是十分惊人的。因为买不起纸张,怀素就找来一块木板和圆盘,涂上白漆书写。后来,怀素觉得漆板光滑,不易着墨,就又在寺院附近的一块荒地,种植了一万多株的芭蕉树。芭蕉长大后,他摘下芭蕉叶,铺在桌上,临帖挥毫。由于怀素没日没夜的练字,老芭蕉叶剥光了,小叶又舍不得摘,于是想了个办法,乾脆带了笔墨站在芭蕉树前,对着鲜叶书写,就算太阳照得他如煎似熬;刺骨的北风冻得他手肤迸裂,他还是在所不顾,继续坚持不懈地练字。他写完一处,再写另一处,从未间断。这就是有名的怀素芭蕉练字。

在长安怀素声誉青云直上,歌颂他草书的诗篇有37篇之多。他的草书有《自叙帖》、《苦笋帖》、《食鱼帖》、《圣母帖》、《论书帖》、《大草千文》、《小草千文》《四十二章经》、《千字文》、《藏真帖》、《七帖》、《北亭草笔》等等。其中《食鱼帖》极为瘦削,骨力强健,谨严沉着。而《自叙帖》其书由于与书《食鱼帖》时心情不同,风韵荡漾。真是各尽其妙。米芾《海岳书评》:“怀素如壮士拨剑,神采动人,而回旋进退,莫不中节。”唐代诗人多有赞颂,如李白有《草书歌行》,曼冀有《怀素上人草书歌》。

NO.7 黄庭坚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黄豫章,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擅文章、诗词,尤工书法。诗风奇崛瘦硬,力摈轻俗之习,开一代风气。早年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诗与苏轼并称“苏黄”,有《豫章黄先生文集》。词与秦观齐名,有《山谷琴趣外篇》、龙榆生《豫章黄先生词》。词风流宕豪迈,较接近苏轼,为“江西诗派”之祖。

主要墨迹有《松风阁诗》、《华严疏》、《经伏波神祠》、《诸上座》、《李白忆旧游诗》、《苦笋赋》等。书论有《论近进书》、《论书》、《清河书画舫》、《式古堂书画汇考》著录。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诗与苏轼齐名,人称“苏黄”,诗风奇崛瘦硬,力摈轻俗之习。开一代风气,为江西诗派的开山鼻祖。书法精妙,与苏、米、蔡并称“宋四家”。词与秦观齐名,艺术成就不如秦观。晚年近苏轼,词风疏宕,深于感慨,豪放秀逸,时有高妙。有《山谷词》。

黄庭坚书法初以宋代周越为师,后来受到颜真卿、怀素、杨凝式等人的影响,又受到焦山《瘗鹤铭》书体的启发,行草书形成自己的风格。黄庭坚大字行书凝练有力,结构奇特,几乎每一字都有一些夸张的长画,并尽力送出,形成中宫紧收、四缘发散的崭新结字方法,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在结构上明显受到怀素的影响,但行笔曲折顿挫,则与怀素节奏完全不同。在他以前,圆转、流畅是草书的基调,而黄庭坚的草书单字结构奇险,章法富有创造性,经常运用移位的方法打破单字之间的界限,使线条形成新的组合,节奏变化强烈,因此具有特殊的魅力,成为北宋书坛杰出的代表,与苏轼成为一代书风的开拓者。后人所谓宋代书法尚意,就是针对他们在运笔、结构等方面更变古法,追求书法的意境、情趣而言的。草书有《李白忆旧游诗卷》、《诸上座帖》等,结字雄放瑰奇,笔势飘动隽逸,在继承怀素一派草书中,表现出黄书的独特面貌。

NO.8 董其昌

董其昌明代后期著名画家、书法家、书画理论家、书画鉴赏家。“华亭派”的主要代表。董其昌生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四(1555)年,卒于明毅宗崇祯九(1636)年,他字玄宰,一字元宰,号思白,又号香光居士,人称“董华亭”。万历进士,授编修,官至礼部尚书。华亭(上海松江)人。一作上海人(上海在唐为华亭县地,清属松江府。华亭、云间、松江、上海、娄县俱为一地)。

董的书法以行草书造诣最高。董其昌虽处于赵孟頫、文征明书法盛行的时代,但他的书法并没有一味受这两位书法大师的左右。他的书法综合了晋、唐、宋、元各家的书风,自成一体,其书风飘逸空灵,风华自足。笔画园劲秀逸,平淡古朴。用笔精到,始终保持正锋,少有偃笔、拙滞之笔;在章法上,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分行布局,疏朗匀称,力追古法。用墨也非常讲究,枯湿浓淡,尽得其妙。书法至董其昌,可以说是集古法之大成,“ 六体”和“八法”在他手下无所不精,在当时已“名闻外国,尺素短札,流布人间,争购宝之。”(《明史·文苑传》)。一直到清代中期,康熙、乾隆都以董的书为宗法,备加推崇、偏爱,甚而亲临手摹董书,常列于座右,晨夕观赏。康熙曾为他的墨迹题过一长段跋语加以赞美:“华亭董其昌书法,天姿迥异。其高秀圆润之致,流行于褚墨间,非诸家所能及也。每于若不经意处,丰神独绝,如清风飘拂,微云卷舒,颇得天然之趣。尝观其结构字体,皆源于晋人。

清代著名学者、书法家王文治《论书绝句》称董其昌的书法为“书家神品”。谢肇称其“合作之笔,往往前无古人”。周之士说他“六体八法,靡所不精,出乎苏,入乎米,而丰采姿神,飘飘欲仙”。

NO.9 王铎

王铎(1592—1652年)字觉斯,一字觉之。满清入关后被授予礼部尚书、官弘文院学士,加太子少保,于顺治九年病逝故里。福王南京称制等待为东阁大学士。入清官至大学士,擢礼部尚书。铎博学好古,工诗文。画山水宗荆、并、丘壑峻伟,皴擦不多,以晕染作气,傅以淡色,沉沉丰蕴,意趣自别。山水花木竹石,皆用书中关纽。

王铎诗文书画皆有成就,尤其以书法独具特色,世称“神笔王铎”。他的书法与董其昌齐名,明末有“南董北王”之称,他书法用笔,出规入矩,张弛有度,却充满流转自如,力道千钧的力量。王铎擅长行草,笔法大气,劲健洒脱,淋漓痛快,戴明皋在《王铎草书诗卷跋》中说:“元章(米芾)狂草尤讲法,觉斯则全讲势,魏晋之风轨扫地矣,然风樯阵马,殊快人意,魄力之大,非赵、董辈所能及也。”他的墨迹传世较多,不少法帖、尺牍、题词均有刻石,其中最有名的是《拟山园帖》和《琅华馆帖》。

其书法在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深受欢迎。日本人对王铎的书法极其欣赏,还因此衍发成一派别,称为“明清调”。他的《拟山园帖》传入日本,曾轰动一时。他们把王铎列为第一流的书法家。提出了“后王(王铎)胜先王(王羲之)”的看法

NO.10 傅山

傅山,明万历三十五年至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07──1684,78岁),字青主,号真山,山西阳曲(今太原)人。是我国明末著名的学者、书法家、诗人、医学家。傅山出身于书香门第,祖上多有文名,但至其父,家道开始中落。傅山兄弟三人,他排行第二。兄与弟都是平常之人,惟独傅山自幼聪敏,博文强记,勤奋好学,善于思考。他继承家学,并发扬光大,著有《霜红龛集》四十卷。

在诗、文、书、画诸方面,傅山皆善学妙用,造诣颇深。其知识领域之广、成就之大,在清初诸儒中,无出其右者。傅山的书法被时人尊为“清初第一写家”。他的书法初学赵孟頫、董其昌,几乎可以乱真。他的《上兰五龙洞场圃记》为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作,与宋人风范毫无二致。邓散木《临池偶得》中说:“傅山的小楷最精,极为古拙,然不多作,一般多以草书应人求索,但他的草书也没有一点尘俗气,外表飘逸内涵倔强,正象他的为人”。他的颜体写得非常好,流传至今的颜体大字楹联和榜书多件,皆端庄遒劲,刚健有力。他总结出“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于直率毋安排”的经验。他以大草形式写行草,增加了联绵的线条与组合,更加丰富,更有表现力。

摘自:书画微报

点击《了解更多》,即可开启专属您的艺术之旅!!!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